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廣播節目可視化的應用和發展策略

時間:2023-08-05 17:35:02 來源:網友投稿

郭小軍

【摘? ?要】隨著新興移動端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傳統媒體的地位受到巨大沖擊。然而傳統媒體并未消失,而是在挑戰中尋求機遇,搭乘融媒體快車,擺脫傳統單一表現形式,創新發展策略。近年來,縣級融媒體中心立足所處環境與自身資源,將廣播與新媒體有機融合,探索廣播節目可視化創新發展策略,以期重塑廣播媒體的形象。本文就廣播節目可視化在縣級融媒體中心的應用和發展策略展開探討。

【關鍵詞】可視化;
廣播節目;
縣級融媒體中心;
新媒體思維

在新媒體時代,類型多樣、內容豐富的電視、網絡綜藝節目充斥大眾視野,各類自媒體層出不窮,快速發展。大眾被碎片化的節目形式吸引,視覺信息在民眾接觸的信息中占據主導地位,而依靠音頻傳遞的傳統廣播節目受到沖擊,受眾流失。縣級融媒體中心開發的各類廣播節目,承受著一定的壓力,必須跟上媒體技術發展的腳步以及受眾對廣播節目的新需求,合理利用先進技術,探尋傳統廣播媒體與新媒體有機融合的新模式、新方法,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和新媒體的優勢,發展可視化廣播端,滿足廣大群眾的需求。

一、縣級融媒體中心廣播節目發展趨勢及可視化意義

(一)縣級融媒體中心廣播節目發展趨勢

新媒體時代,信息化全面發展,5G技術發展應用愈加成熟,促使廣播節目與新媒體不斷融合,發展出網絡廣播、線上直播等多種形式。在這樣的環境下,傳統廣播電臺雖然遭遇了一些沖擊,但是也迎來了新發展、新機遇。觀察如今的媒體市場,通過視覺傳達的信息占據了主導地位。廣播屬于非視覺媒介,但可以在實現媒體融合的基礎上,走創新發展道路,將視覺與聽覺相結合,打造立體化傳播形式。

縣級融媒體中心可以通過可視媒介展示更多的可視化信息,為廣播節目創造更多的可能性。在沿用廣播節目框架與思想內核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可視化模式提升節目可看性。目前已有多地多家縣級融媒體中心進行了可視化廣播的嘗試,推出了一系列優秀節目。通過直播鏡頭,受眾可以看到廣播工作的流程,節目傳播更高效,滿足了受眾的視聽欲望,可視化廣播創新得到鼓勵。

(二)廣播節目可視化的意義

縣級融媒體中心覆蓋鄉村社區,肩負著打造基層社區服務平臺,建立基于社區的關系網,增進群眾聯系與溝通的重要任務。縣級融媒體中心利用新技術,打造可視化廣播形式,全方位立體化地向居民提供周邊資訊、便民信息、生活服務、文藝娛樂等豐富的內容,成為群眾喜聞樂見的生活幫手。傳統廣播形式很難滿足群眾日漸提高的實用需求和欣賞需求。廣播節目可視化通過畫面形式制作節目并通過可視媒介展示出來,讓信息傳達更立體,受眾更廣泛,接收更便捷,激發群眾形象思維,改善聲音信息記憶時效短的問題。廣播可視化并非將廣播節目轉化為電視節目,特別是在縣級融媒體中心,必須合理利用先進技術與視覺文化,打造符合群眾需求的節目。

二、縣級融媒體中心開展廣播節目可視化中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縣級融媒體中心開展了廣播節目可視化工作,引進了一些直播設備,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力求積累自身經驗,快速實現可視化節目創新突破。網絡直播是近年來快速興起的傳播模式。廣播節目引入直播模式,打破了節目制作與播出時的神秘感,吸引受眾關注節目[1]。當前縣級融媒體中心播出的可視化廣播節目,包括交通類、文娛類、咨詢類等多種內容,受眾可以觀看和收聽節目,也可以與嘉賓、專家、主持人互動,充分發揮了可視化廣播的優勢。與此同時,可視化廣播在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情況,影響播出效果,成為廣播節目可視化創新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出鏡主持人表現力不足

傳統廣播節目中,聲音是廣播節目主持人傳遞信息最重要的途徑,廣播節目主持人只要在話筒前闡述內容,發布信息即可。因此,節目要求主持人音色好,思維清晰,表達流暢。廣播節目可視化之后,主持人還要具有較強的鏡頭表現力,才能滿足節目播出需求。但是目前縣級融媒體中心廣播節目的主持人,在鏡頭前略有不適應,表現力不足,導致節目效果不佳,影響后續傳播效果。

(二)直播互動存在多種突發情況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每個人都有了表達的渠道和方式。在直播互動過程中,人們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傳達給節目組,甚至留言還會出現在公共屏幕上。縣級融媒體中心開播的可視化廣播節目,面向的受眾層次較為復雜。節目制作播出過程中,群眾需求不同、觀點不同,在實時留言中,有的言論影響群眾觀感,不適宜播放到公共領域。因此融媒體中心必須為節目配備專門的檢查人員,及時發現不良言論并清除。直播互動過程中也有可能遭遇其他突發情況,例如冷場,討論內容與主題無關,設備出現狀況等,都需要節目組提前做出應急預案并演練成熟,在節目開始后做到有備無患。

(三)直播信號不穩定影響節目效果

縣級融媒體中心的資源有限,必須立足自身條件對節目內容和形式進行創新。而信號問題,是限制縣級融媒體中心開展可視化廣播的關鍵因素,直播過程中網絡信號不穩定的情況頻發。信息化時代,新媒體行業對網絡的要求較高,人們要求實時互動。可視化廣播節目播出時,節目組的移動設備、傳輸信號情況對節目可視化至關重要。例如走進山區等信號不良的區域進行采訪,信號太弱,節目卡頓,影響播出效果[2]。當前網絡上可選的節目資源極為豐富,如果因為信號問題導致觀感較差,則可能會造成受眾流失。

三、縣級融媒體中心促進廣播節目可視化的策略

縣級融媒體中心推進廣播節目可視化,要抓好內容建設,聚焦基層治理。縣級融媒體中心要發揮地域感、親切感強的優勢,承擔起報道新聞、引導輿論、提供生活資訊和文藝娛樂等任務,關注區域熱點和民生新聞,制作群眾喜聞樂見的節目。在內容上貼近基層,展現生活中的煙火氣,在形式上進行突破,創新可視化廣播的嘗試與推廣。

(一)流程創新,以用戶思維為主導

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可視化廣播節目,可以在流程方面進行創新,以受眾思維為主導,創新節目編排路徑。廣播節目可視化不能僅僅將聲音信息轉化為可視信息,更不能放棄廣播優勢,完全向可視化靠攏。節目流程設計應實現內容與形式、結構與播出的融合。經過對受眾群體需求的調研,打造特色鮮明、定位清晰的可視化廣播節目。

為了讓廣播節目的特點揚長避短地發揮出來,需要立足群眾需求,增強節目的服務性和互動性,體現用戶至上的思維。縣級融媒體廣播節目采用網絡直播間模式,實現廣播節目可視化,以提高受眾黏性。可視化廣播也能夠做到平臺融通,通過更多傳播渠道增強節目的影響力和覆蓋面。流程設計上增加互動型活動在節目中的比重,首先將氛圍營造出來,受眾成為節目的收聽者、觀看者和參與者,影響節目走向,參與感更強。在互動性方面,受眾可以通過彈幕、評論、電話、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等方式參與節目互動,真正做到覆蓋廣泛,讓不同年齡段,不同需求的受眾都能參與到節目中來,大大增加了受眾忠誠度[3]。

(二)移動優先,具備新媒體思維

縣級融媒體中心人員要具備新媒體思維,以移動優先的思想指導工作,積極推進多平臺互動,成為新媒體時代的參與者,營造更好的媒體生態。可視化廣播節目要結合廣播的宣傳特點,讓受眾可以通過收音機、電視、智能終端等多種設備收聽觀看并參與節目。

縣級融媒體中心可以充分利用自身落地基層的優勢,建設自己的交互平臺、微信群、公眾號等,以此緊密聯系群眾。要重視用戶價值,能夠看見用戶在節目互動過程中提出的問題,對于受眾關注的民生、資訊等問題做到有問有答;
對于用戶對節目提出的好建議,要認真采納,并且在節目中給予反饋,吸引用戶更多地參與互動,發表看法。例如在廣播節目播出后,群眾可通過微信公眾號看直播回放,繼續參與互動。節目中出現過的生活資訊,可以在不同平臺上找到具體內容,讓節目播出的信息真正利好群眾生活[4]。在互動模式上,可以邀請嘉賓,也可以進行街頭采訪,記者可以打造融媒體中心下的自媒體賬號,與節目形成聯系。多管齊下,讓可視化廣播節目深度影響受眾生活。

(三)嘗試突破,引入新科技

可視化廣播的內容和形式更加豐富,與受眾之間的互動更多更強。在融媒體時代,廣播節目可以在傳統技術的基礎上,引入新科技,提高節目可視化制作水平,讓受眾感受到新鮮的視覺效果。如,部分融媒體中心引入了虛擬現實技術、全息投影技術等,打造沉浸式廣播節目。

對于縣級融媒體中心來講,可以立足自身條件,循序漸進地引入新科技。例如廣播節目的可視化,就讓受眾產生了一定的新鮮感。首先改善自身視覺傳達能力,再大力推廣互動形式,介紹互動使用的技術和設備。某縣級融媒體中心專門開設一期節目,展示綠幕在電視節目中的應用。雖然這是一項成熟技術,但是這一技術出現在可視化廣播節目中,仍然讓受眾感到有趣[5]。廣播節目中介紹過的技術,在后續的節目中繼續使用,會讓受眾產生參與感,更有參與熱情,更加關注節目后續內容。

(四)走進生活,打造線下融媒體產業

縣級融媒體中心立足廣播節目特點,營造積極的廣播可視化制作氛圍,構建深入民眾的融媒體平臺,打造線下融媒體產業,讓傳統廣播節目更加具象化。如,在2021年春節期間,某縣級融媒體中心開播了時長超過4小時的節慶互動廣播節目,多位主持人上陣,通過春節主題宣傳、節目表演、游戲互動、抽獎等活動,吸引了眾多群眾參與,營造了歡樂祥和的節慶氛圍。群眾本就很熟悉的本地廣播節目主持人,他們從幕后走到臺前,拉近與群眾之間的距離,適時宣傳融媒體中心未來即將上線的各類與民生相關的節目活動,打造線下融媒體產業,讓可視化廣播成為優質的宣傳渠道[6]。

結語

以聽覺信息傳播為主導的廣播媒體在與新媒體的融合中,通過合理利用廣播可視化的創新技術手段,打造出視聽一體化新型傳播方式,為廣播節目的融合轉型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帶給受眾突破傳統、不同凡響的體驗。縣級融媒體中心應立足自身條件,整合自身資源,調研、揣摩受眾的需求,打造獨具特色的可視化廣播節目,以多樣的形式和豐富的內容吸引受眾成為可視化廣播的忠實用戶。隨著5G技術的成熟與廣泛應用,可視化廣播在媒體融合中將占據更加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技術應用上,在形式與內容上,還需不斷尋求突破。

注釋:

[1]蘆丹.媒體融合背景下廣播可視化運營傳播策略優化研究——以河南廣播電視臺交通事業部融合創新為例[J].營銷界,2022(16):77-79.

[2]汪寧.“音頻+”,廣播音頻再利用路徑新探——疫情期間可視化音頻爆點案例帶來的啟示[J].上海廣播電視研究,2022(03):163-169.

[3]潘可.“看得見”的廣播,“聽得見”的精彩——廣播節目的可視化探究[J].西部廣播電視,2022(10):84-86.

[4]劉芳.從用戶需求角度談廣播可視化的操作路徑——以江門電臺首檔可視廣播節目《一不小心上了鏡》為例[J].傳播力研究,2019(29):106.

[5]左美哲,郭兆龍.傳統廣播媒體突圍之路——北京青年廣播融媒體可視化實踐[J].中國報業,2018(21):70-72.

[6]趙萌.全媒體時代可視化廣播發展策略——以**人民廣播電臺新聞綜合廣播為例[J].青年記者,2018(17):58-59.

(作者單位:含山縣融媒體中心)

責編:周蕾

猜你喜歡縣級融媒體中心廣播節目可視化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視化分析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22年3期)2022-08-22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運行動態分析與可視化展示云南化工(2021年8期)2021-12-21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維可視化海洋信息技術與應用(2020年1期)2020-06-11“融評”:黨媒評論的可視化創新傳媒評論(2019年4期)2019-07-13貧困地區縣級融媒中心解決方案科技傳播(2019年5期)2019-04-02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路徑探析記者搖籃(2019年2期)2019-03-21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核心問題與未來方向研究記者搖籃(2019年2期)2019-03-21論微博、微信在廣播節目中的作用新聞傳播(2018年14期)2018-11-13廣播節目創優策劃探析新聞傳播(2018年5期)2018-05-30苔花初綻放 未來更可期聲屏世界(2018年11期)2018-03-02

推薦訪問:廣播節目 可視化 策略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