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高職臨床醫學專業基礎課“教”與“學”的探討

時間:2023-08-11 08:50:02 來源:網友投稿

彭姝彬 盧翔 易雪靜 張年鳳

[摘? ? ? ? ? ?要]? 醫學專業基礎課是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必修課,就基礎課“教”與“學”中存在的問題入手,探討如何提升基礎課的教學效果,提出相應對策,為優化高職臨床醫學專業基礎課教改工作提供理論依據。

[關? ? 鍵? ?詞]? 高職;
臨床醫學;
專業基礎課;
“教”與“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3)17-0121-04

醫學專業基礎課包括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免疫學與病原微生物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等課程,是為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后續內科學、外科學、診斷學等專業課學習奠定必要基礎的課程,更是助理執業醫師和執業醫師考試基礎綜合類的考核科目。一直以來,由于基礎課理論性強,開課都在第一學年,使得剛接觸醫學的高職學生普遍存在學習壓力大的現象,也導致授課教師普遍反映教學難的問題。如何讓醫學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能更適應高職學生的學情以及達到學生的專業培養要求,是我們一直都在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師法》的實施,如何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加強教育的測評和導向作用,培養高素質的合格臨床醫學人才,是教育教學改革中的重要課題。課題組從基礎課“教”與“學”中存在的問題入手,對如何提高基礎課“教”與“學”的效果進行探討,提出相應對策,為進一步優化高職臨床醫學專業基礎課教改工作提供理論依據。

一、基礎課“教”與“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中存在的問題

醫學專業基礎課的授課對象為三年制醫衛類專業第一學年的學生。高職學生往往是因為高中階段學習成績不佳,或高考失利入校的,在課堂及與學生的日常交流中發現,一些學生沒有有效的學習方法及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習的信心也不夠。再加上醫學專業基礎理論性強,知識點多,既要背誦也要理解,學生初次接觸醫學課程,基礎薄弱,普遍感覺困難,對所學的知識難以掌握,應用能力差,學習熱情也不高。通過學生座談會了解到,部分學生以及家長對高職院校的定位和將來工作崗位了解不夠全面,均認為基礎課不重要,學好專業課才是重點,存在“重臨床,輕基礎”的傾向,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學習陷入僵化。課題組從教務系統導出2020—2022級學生基礎課程考試成績發現優良率(≥85分)均不高,低于10%,綜合分數基本集中在60~70分的范圍內。

(二)“教”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本科院校臨床醫學專業在校學習時間四年,而高職臨床專業在校學習時間僅兩年,因此,醫學專業基礎課程普遍存在課時少、知識點多、任務重等問題。授課教師通常采用傳統教學方法,輔以PPT、動畫視頻的展示進行知識的講授,容易出現“滿堂灌”的現象。這種情況下,學生完全被動吸收知識,容易超出學生個體能承受的認知負荷,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產生厭學心理;
且學生沒有時間思考消化,“填鴨式”地被動獲取知識,會導致學生“學到了”但“不會用”。教師也曾嘗試采用其他教學方式,但由于基礎課程內容較難,很多內容還是需要教師進行講授,加上高職院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教學成效始終達不到預期目標。

醫學專業基礎課程的實驗環節薄弱也是一大問題,基礎課的實驗通常都是驗證性實驗,甚至有一部分學生在高中就做過。實驗課的教學模式通常是教師講授原理、實驗過程及注意事項,然后學生按照實驗步驟分組進行操作,最后根據學生實驗結果是否正確來進行打分。這種教學形勢下,學生的實踐能力得不到提高,既不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方法的形成,這也是導致學生對基礎課興趣不高的另一主要原因。

二、教學對策

針對“教”與“學”中存在的問題,課題組成員提出了以下措施,以提升教學效果。

(一)提高學生對醫學專業基礎課程學習的重視程度

醫學專業基礎課是醫學專業的奠基石,是臨床專業學生將來成為助理執業醫師和執業醫師考試基礎綜合類的考核科目,但初學者往往意識不到其學習的必要性。課題組從出勤率、課前課后任務完成度對比學生學習醫學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的學習態度,發現對于高職學生來說,讓學生重視課程是學好的重要前提。這就要求我們在醫學專業基礎課教學中充分直觀地將課程學習的必要性展現出來,提高學生的重視程度。在學生入學前的培訓中,學院可聘請臨床崗位工作人員對學生進行崗位介紹;
在醫學專業基礎課的授課過程中,授課教師可根據學生掌握情況適當引入臨床案例,使其了解醫學基礎課知識對接臨床崗位的緊密性。我們還可以以畢業學生為調查對象,通過對其醫學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成績的相關性分析,展示醫學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的相關性,并通過問卷調查了解走上工作崗位后學生對醫學專業基礎課學習的看法,獲得更為直觀的數據[1]。

課題組以本學院2020級三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共465名已畢業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了分析和調查。以學生學籍管理檔案為依據,從青果教務系統導出學生各門考試成績建立數據庫,考試科目包括醫學專業基礎課8門,專業課12門,均為必修課。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相關性分析(見文末表1)。從相關性分析結果來看,醫學專業基礎課的學習與專業課之間有正相關性,醫學專業基礎課成績好的學生,專業課也取得了好成績。同時,我們通過微信小程序發放問卷,從問卷調查結果來看,已走上工作崗位的畢業生普遍認為醫學專業基礎課的學習對后續專業課學習及工作崗位有用,比例超過88%。數據化的分析結果可以在授課初期直觀展示給學生,有利于提高學生對醫學專業基礎課程學習的重視程度。

(二)提升教師的人格魅力與親和力

醫學專業基礎課程的授課對象為大一新生。學生進入大專院校學習,內心往往期待著與中學不一樣的學習氛圍。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初次接觸醫學類教師,教師的人格魅力與親和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對本門課的學習[2]。學生一旦被教師的魅力所吸引,就會喜歡該教師的課程,對課程產生興趣,而學生的學習熱情又可以作為促進教師教學的動力,形成良性循環。《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也在國家文件層面提出了“魅力”這個詞,強調“教師要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這就要求授課教師除了具備扎實的科學文化知識、淵博的知識和過硬的教育能力之外,還要具備優良的人格以及正確的政治覺悟、世界觀和價值觀,成為學生心中尊敬和欣賞的教師,進而將人文素質、健康教育貫穿于整個基礎醫學教育的全過程。同時,良好的師生關系,應該彼此尊重,相互平等。***總書記指出“好老師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應該是充滿愛心和信任的,在嚴愛相濟的前提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我們應該正確認識高職學生的學情,不能因為他們高考成績、學習習慣、學習態度不好而輕視他們,以亦師亦友的身份與學生相處,用友善的態度尊重每一個學生,了解他們,構建愉悅、和諧的相處模式。

(三)豐富理論教學手段達到教學目標

高職院校臨床醫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除具備一定的科學文化水平外,還需要具備臨床思維能力和醫學創新精神,以及具有良好的綜合素養、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高職學生與本科院校學生學情不同,我們需結合高職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習慣,改變傳統教學模式,選用他們樂于接受的教學模式,在授課過程中利用多種教學手段,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及對臨床醫學專業的正確認識,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獲得有效的學習方法,從而達到教學目標。在針對2022級大一新生的問卷調查中超過80%的學生認為教師的授課方式很重要,并選擇了喜歡的教學方式(見圖1)。

根據調查結果和高職院校學生的學情,我們需要豐富教學手段以達到教學目標[3]。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課前布置的任務需簡單易做,旨在提高學生對本單元教學內容的學習興趣。課中可以臨床病例、生活案例為引導,以教授和討論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通過動畫視頻的展示、VR技術等讓抽象化的學科知識具體化來吸引學生,并培養其發散思維;
將重難點以板書形式進行分步講授,引導學生同步思考;
利用線上平臺完成課堂練習及任務,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進度。課后布置相關鞏固練習,內化知識。

我們還可以根據每一個教學單元內容的難易程度,使用多種教學方法,提升教與學的效果。以生物化學課程為例,呼吸鏈單元教學內容較難,課前任務可布置如“你知道櫻桃的核仁為什么不能吃嗎”這樣簡單的問題來提高學生的興趣。課中主要采用講授法,結合黑板板書、PPT、動畫視頻進行講解,再結合臨床氰化物中毒案例進行探討,內化知識。維生素單元教學內容相對簡單,可以讓學生課前分組學習每一種維生素的生理功能,了解其食物來源及缺乏時可引起的缺乏癥。課中由學生上臺展示學習成果,教師點評,并提供臨床案例分析,強化重點。

(四)加強醫學專業基礎課之間的聯系,將“陌生知識熟悉化”

醫學專業基礎課是從不同的角度和層次介紹生命有機體、闡述生命的現象和規律,課程之間是相互聯系的。例如生物化學課程中的主要內容:三大物質的代謝,主要講解糖、脂類和蛋白質在細胞內的分解代謝和合成代謝過程。生理學則涉及三大物質是如何在消化道里被消化吸收、進入血液循環或者淋巴循環的,最終通過血液循環來到組織各處,被攝入細胞內部。根據心理學上的“熟悉效應”,人們往往喜歡和習慣自己熟悉的東西。高職學生普遍對自己信心不足,對陌生知識的學習存在一定程度的排斥。在教學中,教師通過交叉、互補、滲透,加強課程之間的聯系,將“陌生知識熟悉化”,既能避免學生的學習壓力,樹立信心,又可以引導學生形成醫學基礎整體化的知識系統。因此,醫學專業基礎課程教師可以進行多教研室聯合備課交流,形成全新全面的知識框架和體系[4]。

(五)優化教學內容,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傳授給人既有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教”依然是醫學專業基礎課授課的主要方式,但教學的有效與否,不單單在于讓學生學到多少書本知識,而是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在高職醫學專業基礎課課時少的情況下,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被動學完所有的課本知識明顯不可取,教師需用心遴選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將課程各章節中的重難點作為課堂學習的內容,其余知識點以課后作業、任務的形式讓學生在課后通過自主學習來掌握。既解決了課時不夠避免“滿堂灌”,又能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傳授自己的學習經驗,帶領學生逐步解決難點,引導學生對各知識點進行聯想比較、規律總結等,來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在啟發學生思考的過程中,教師要有耐心,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采用多種鼓勵方式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課后通過各信息化手段進行輔導答疑,既能彌補課堂講授的不足,同時也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六)提高綜合性和探究性實驗的比例

高職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的綜合素養、一定的就業創業能力、較強的臨床實踐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實驗教學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基于這個目標,我們需要改變實驗教學形式。在通過驗證性實驗使學生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可以增設綜合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的比例。例如,在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課程中微生物的檢測實驗中,我們可以在課前通過微視頻將基本實驗操作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自備自己感興趣的食物來實驗室進行檢測,既提高學生的興趣,又促使學生思考如何根據不同的樣品進行準確的檢測;
生物化學課程中酶的影響因素實驗通常是學生最難做的實驗,因為涉及的實驗操作和注意事項較多,實驗很容易出現誤差。我們可以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5],讓學生根據課前視頻、所學理論知識、相關文獻,分組討論如何使各個因素對酶促反應的影響成功表現出來,在實驗課上根據自己的想法改進實驗操作,最后分析實驗結果,寫出實驗報告。教師評價學生實驗中的表現,也不再是單一根據實驗是否成功,結果是否正確來打分,而是綜合性考核學生的基本實驗操作、對待實驗操作的嚴謹態度、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此,將學生的綜合能力、創新能力和個性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更符合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

(七)多元化評價,綜合性考核

高職臨床專業人才培養立足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養、較強的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能夠從事居民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等工作的高素質實用型醫學專門人才。根據高職學生的學習能力及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我們更應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考核。評價的主體可以多元化,除了教師以外,還可以采用學生互評。學生比教師更了解同學在課堂內外的學習情況,例如有的學生由于性格內向,或自信心不足,很少在課堂上表現自己,但能很好地在課外幫助同學解惑。評價內容多維化,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除去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評價外,進行人文素養、職業素養等方面的綜合性評價,從而使學生除了具備一定的臨床實踐能力外,還具有良好的綜合素養。評價方式多樣化,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能力,除終結性評價通過理論知識的紙質考試之外,注重過程性評價為主[6],通過考核線上線下到課情況、課堂討論參與情況、作業完成情況等,以加強對學生課前、課中、課后學習全程的學習管理和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三、結束語

醫學專業基礎課程是臨床醫學專業的必修課,課程教學效果的成功必然為后續的專業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醫學專業基礎課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需要教師不斷探索,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知識基礎、專業要求優化教學設計,并通過持續學習提升自身各方面的水平。學生也需要對學習有明確認識,積極主動配合教師的教學。只有師生共同努力,才能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一,最終達到掌握臨床醫學所需基本知識、具備較強醫療技能的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康后生,羅文峰,何禹,等.醫學生基礎課與專業課成績的相關性分析[J].川北醫學院學報,2008,23(2):200-202.

[2]寧華.中職衛校醫學基礎課程教學的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10):81-82.

[3]李君蘭,王永萍,楊奕櫻.《生物化學》教學方法發展概況[J].生命的化學,2019,39(6):1247-1251.

[4]杜宇航.淺談新時代衛生職業學校大集體備課的必要性[J].現代職業教育,2020(46):192-193.

[5]王永剛,薛鴻燕,楊明俊,等.生物化學實驗混合式教學的有效性評價[J].生命的化學,2022,42(8):1583-1587.

[6]滿忠輝.高職院校課堂教學評價系統的問題及改進對策探析[J].山西青年,2020(23):52-54.

猜你喜歡基礎課高職專業一句話惹毛一個專業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與創新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專業降噪很簡單!攝影之友(影像視覺)(2019年3期)2019-03-30專業化解醫療糾紛人民調解(2019年3期)2019-03-16更聚焦、更深入、更專業的數據分析領導決策信息(2018年50期)2018-02-22關于音樂基礎課教學與學習中的幾個問題人民音樂(2016年3期)2016-11-07道德敘事在“基礎課”教學中的應用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6年7期)2016-02-27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討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年6期)2015-03-01現代職教體系下公共基礎課改革探索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年3期)2015-02-28高等醫學院校計算機基礎課教學改革淺議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年13期)2014-03-01

推薦訪問:基礎課 高職 臨床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