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小學語文高年級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實施路徑

時間:2023-08-11 09:50:03 來源:網友投稿

杜志明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能力培養成為教育核心,傳統教育難以滿足現階段學生的學習需求,改革是必然趨勢。故此,構建高效課堂成為現階段全體教師亟需研究的課題。對處于學習初期的小學生而言,高效課堂的構建無疑是夯筑教育堡壘的核心基礎,不僅可以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實現素質教育目標,而且能促進學生掌握學習技巧,端正學習態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新時代教育事業高效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進一步探究高效課堂教學的可行性策略,本文重點探討構建高效課堂的現實意義,為教學模式的研究提供價值導向。

一、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現實意義

(一)推動教育事業穩步發展

教育是一個動態化的過程,從古至今,教育一直在順應時代發展不斷演變,以符合社會發展形勢的教學模式和育人理念呈現在大眾視野。信息技術運用于教育領域之前,我國教育多保留傳統的教學觀念,并在文學先輩的教育精神上不斷發展改革,力求與時俱進。現階段,各項新穎的教育技術應運而生,構建高效課堂有助于教育技術呈現出最大的育人價值,這就意味著全體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教育需求改革教學環境,為學生創建豐富有趣的教育空間,實現環境育人作用。從教育事業發展角度分析,新教育政策要求教師轉變傳統思維,順應時代發展,立足于學生的學習需求創新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正是落實新教育政策的關鍵所在,尤其是小學教育,全體教師更應站好教育崗位,在實現育人目標的同時促進教育政策全面執行,推動教育事業穩步發展。

(二)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與課程標準(2022年版)》再次強調了核心素養的落地問題,語文依然占據“C位”。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四個層面,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構建高效課堂無疑促進了培養目標的落實。具體來講,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應以寓教于樂為支點、以學生本位思想為關鍵、以能力教育為目標、以知識教育為輔助,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更高。

例如教材中的文章閱讀,高效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學生體驗并享受閱讀過程,而這一過程正是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關鍵所在;
又如,教材中的古詩詞、文言文等,這些內容在教學中以情境創設、情感引導的教學模式為切入點,既能強化學生的文化自信,又能輔助其審美創造能力全面提升;
抑或是教材中的綜合實踐板塊、課本劇表演等,高效教學模式可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有效發展。

(三)符合語文學科教育屬性

語文學科具備綜合性、人文性、靈活性與工具性等特點,構建高效課堂與學科教育屬性相符合,也與學生的學習需求相協調。高效教學模式是實現人文教育的核心基礎,人文教育即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模式,或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或構建豐富有趣的教學模式等。對小學高年級學生而言,教學不能僅以單向知識傳輸為主,而要在人文教育中引起學生的思想共鳴,實現教與學的雙向奔赴,在高效課堂教學中開發學科的教育價值,實現素質教育目標。依附于信息技術背景下,趣味性教學模式豐富廣泛,如信息化教學情境、視頻課件、慕課技術等教學模式改變了教育趨勢,使教育迎來了全新的發展空間。正是豐富有趣的課堂教學模式實現了素質教育目標,同時又能滿足學科教育屬性,如視頻情境可以使抽象的知識更直觀,學生的思考空間更靈活;
慕課技術給予學生廣泛的學**臺,人文教育或進一步凸顯。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新教育政策的出臺改變了教育大環境,但是從微觀角度分析,依然存在部分教師沿用傳統教育理念的情況,導致課堂教學實效性不高。為改變傳統教育遺留的弊端,筆者對現階段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展開分析。

(一)教師引領學習的情況占比重,學生缺乏自主學習意識

傳統教育多以成績定義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學生的平均成績評定教師的教育素養,客觀因素導致部分教師在實踐教學中注重學生成績,并未將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習慣置于教學首位。從筆者調研的一所小學發現,教師課堂教學側重于引領,教學過程缺乏互動,學生主體參與感不強,處于被動地位。這一現象在文言文和古詩詞等教學中較為常見,由于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部分教師考慮到課堂進度,多以理論灌輸為主。學生作為課堂主體,教師的教育占比重無疑破壞了教育的平衡度,導致部分學生產生依賴心理,其中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在教師的引領中,學生平時表現較好,但是在考試中通常難以取得理想的成績,究其原因就是學生缺乏自主學習意識,學習能力不強,難以獨立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側重于主觀講述,并未注重學生的掌握情況,導致學生的學習意識與學習能力不強,教學陷入困境。

(二)側重于教材知識,課外拓展空間稍顯不足

上文提到,語文學科具備綜合性與靈活性特點,這意味著僅依靠教材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只有結合課外知識和生活資源,才可以促使學生在學習中運用,在運用中提升。而現階段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多以教材知識為主,課外拓展空間不足,導致學生掌握的知識有限,知識運用更是紙上談兵。對小學高年級學生而言,教材基礎知識、口語交際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實踐運用能力等都是教育的主要對象,而這些能力的培養僅以教材收編的知識為主是難以有效實現的,教師必須結合教育方向與學生的學習需求適當拓展延伸,在滿足學科綜合性特點的同時豐富學生知識空間,提升其綜合能力。與此同時,教學模式單一化亦是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部分。要想改善現階段教育環境,教師必須重新審視課堂教學,既要拓展知識教育空間,又要豐富課堂教學模式,夯筑教育堡壘。

三、小學語文高年級高效課堂教學原則

(一)寓教于樂原則

寓教于樂即創建輕松和諧的教學環境,設計豐富有趣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快樂學習,在師生互動中完成教學目標。傳統的一言堂教學不能滿足寓教于樂的教學需求,不利于高效課堂的構建,更無法有效運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模式。尤其是語文學科,知識靈活度較高,感性特征明顯,寓教于樂更能彰顯學科魅力,引起學生情感共鳴。小學高年級學生處于學習的關鍵階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遵循寓教于樂的原則,在輕松和諧的教學環境與豐富有趣的教學模式中實現教育目標。

(二)實踐運用原則

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必須以知識運用為原則,只有確保學生掌握的知識“活起來”,才能發揮知識的作用,體現學生的學習成果。傳統課堂教學側重于理論知識,部分教師會以劃重點的形式要求學生背誦,而學生掌握的知識如同一潭死水,難以將其有效運用于實際中。如部分學生背誦詩詞較多,但是在生活中觀察到美景,卻難以即興作詩,更不能將學到的內容對號入座;
部分學生背誦大量文言文,但是缺乏自主翻譯能力。究其原因,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不強,導致學到的知識對自身的成長缺乏輔助性。

(三)以生為本原則

以生為本就是以學生為教育核心,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圍繞學生設計教學任務,確保課堂教學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全面落實高效課堂教學目標。傳統教學側重于大班教育,教學任務和教育內容是統一的,不同基礎的學生學習感受各有不同,導致班級兩極分化嚴重。以生為本可以改善傳統教學的不足,提高課堂教育的針對性與有效性。基于以生為本的教育優勢,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將其貫穿于教育始末,或課前預習,或課中教學,或課后復習,都應始終堅持以生為本的思想,促進學生整體提升。

四、小學語文高年級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一)創設教學情境,活躍教學氛圍

教學情境是活躍課堂氛圍,實現寓教于樂的根本。具體來講,情境教學就是結合課堂內容創設豐富有趣且直觀的情境,將學生帶入知識的一種教學模式,是現階段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常見且有效的教育途徑。如故事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好奇心;
視頻情境可以使知識點更直觀、形象、生動;
音樂情境可以渲染氛圍,陶冶學生情操。不同情境的教育優勢各有不同,教師需要結合文章內容創設與之相應的教學情境。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故宮博物院》時,考慮到部分學生沒有去過故宮,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視頻播放故宮博物院的情境,將教材中涉及的內容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營造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視頻展示中,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文章,在閱讀中體會作者的文筆,感受故宮博物院之美。

又如,在教學《月光曲》時,教師可以創設音樂情境,播放貝多芬的《月光曲》,在音樂渲染中為學生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促使學生在閱讀的同時感受音樂的奇妙與美好,體會文章的情感與意境。情境教學最能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是高效課堂教學中實效性最高的教學模式,既能實現寓教于樂,又能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此外,表演情境、問題情境、游戲情境等都具備豐富的趣味性特點,運用于語文課堂中不僅豐富了教育空間,而且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意識與學習興趣,是現階段值得開發的一種高效教學模式。

(二)拓展教育空間,促進實踐運用

基于語文學科教育屬性,拓展教育空間既能最大化發揮學科育人功能,又能在豐富的教學空間中為學生提供廣泛的實踐平臺,促進其實踐運用能力有效提升。拓展教育空間,教師可以嘗試從網絡與生活兩個方向展開,一是挖掘網絡教育資源,制作精品課件,豐富知識空間;
二是挖掘生活資源,遵循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夯筑教育基石。同時,教師還應倡導學生閱讀課外書籍,自主積累知識,為高效課堂教學提供有力保障。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四季之美》時,教師可以挖掘網絡資源,如描寫不同季節的文章,搜集四季不同的意象;
挖掘當前季節的意象,早晨的霜、干枯的樹、漫天大雪等,將生活中捕捉到的意象融入課件。在多渠道資源挖掘中,文章教學空間更廣泛,既能開闊學生視野,又能拓展其運用空間。

具體來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輔助學生協同搜集的教育資源理解文章內容,同時在圖文結合中體會文章中不同季節之美。此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后自主搜集描寫季節的文章,在閱讀中分析寫景文應具備的要素,多仿寫、續寫文章,同時多觀察生活中的美景,多運用修辭手法,將眼前美景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使人在閱讀時如同身臨其境,從而使高效課堂教學目標在教師的資源拓展與學生的主動運用中進一步實現,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與綜合素養循序漸進地提升。

(三)分層設計任務,實現以生為本

分層設計任務就是將學生按照能力劃分為不同層級,結合學生的層級設計預習任務,為學生在課堂中的高效學習提供保障。相較于傳統的整體設計,分層設計更具有針對性與有效性,可以滿足不同基礎學生的學習需求。一般來講,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三個層級,按照難易程度設計教學任務,學生結合自己的層級選擇任務或自己感興趣的預習方式。分層設計任務還可以運用于課堂教學和課后復習,是實現以生為本教育的必由之路。以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景陽岡》教學為例。

第一層主要針對班級學困生。預習內容:觀看《水滸傳》影視劇其中關于“武松打虎”的片段,并在視頻引領下閱讀,觀察文章中的描寫與視頻中是否有所差異。閱讀之后用自己的語言總結文章主要內容,并將其演變為故事的形式講述給他人。

第二層主要針對基礎能力一般的學生。預習內容:閱讀本文,記錄武松打虎的經典動作,并嘗試自主表演,還原武松打虎的基本動作,在表演中對武松的人物形象做出總結。

第三層主要針對基礎能力較好的學生。預習內容:除了閱讀本篇文章之外,還要挖掘《水滸傳》中其他關于武松的片段,如“血濺鴛鴦樓”“醉打蔣門神”等,在多篇閱讀中淺談自己對武松這一人物的理解。

不同的層級預習難度有所差異,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交換預習成果,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在分層設計任務中,不同基礎的學生學習需求得到了滿足。在課堂學習與復習中,教師應鼓勵學生重點針對自身難以理解的內容展開復習,力求在針對性的學習中提升學習效率。

五、結語

綜上所述,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是提升教學效率的必由之路,尤其是對小學高年級學生而言,培養其學習能力遠比知識教育更重要,高效課堂的構建正是促進其能力提升的關鍵所在。本文立足于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嘗試從創設教學情境,活躍教學氛圍;
拓展教育空間,促進實踐運用;
分層設計任務,實現以生為本;
創建翻轉課堂,轉換主體地位等方面展開詳細論述,希望對全體教師具有參考價值。

猜你喜歡情境教學模式語文不同情境中的水中學生數理化·中考版(2022年10期)2022-11-10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少男少女·教育管理(2022年3期)2022-05-12《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快樂語文(2021年35期)2022-01-18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作文成功之路·小學版(2020年6期)2020-07-27護患情境會話護士進修雜志(2017年3期)2017-02-14特定情境,感人至深小學生作文(中高年級適用)(2016年3期)2016-11-11“一精三多”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新課程研究(2016年21期)2016-02-28“導航杯”實踐教學模式的做法與成效學習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5E教學模式對我國中學數學教學的啟示理科考試研究·高中(2014年8期)2014-10-17語文知識連連看少年文藝·我愛寫作文(2009年5期)2009-06-08

推薦訪問:高效 小學語文 教學模式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