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關于全市計量器具型式批準工作調研報告

時間:2023-10-29 13:45:02 來源:網友投稿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全市計量器具型式批準工作調研報告,供大家參考。

關于全市計量器具型式批準工作調研報告

?近年來,得益于工業技術快速發展,全市計量器具產業發展迅速,在力、水、熱、氣、電和油等類似氣體或液體的供給過程中得到廣泛應用。而計量器具型式批準是企業計量器具新產品進入市場的“準生證”,也是計量儀器儀表發展中的“身份證”。本文從某市近三年計量器具型式批準數據分析入手,淺析全市計量器具型式批準現狀和問題,并對計量器具型式批準工作提出對策建議。

一、總體情況

(一)全市許可情況。三年共發放計量器具型式批準證書204張、批準項目632項,其中2019年發放型式批準證書65張、批準項目209項,2020年共發放型式批準證書62張、批準項目178項,2021年共發放型式批準證書77張、批準項目255項。總體上,2019年至2020年呈下降趨勢,但2021年增長幅度較大。

(二)區域分布情況。計量器具型式批準獲證企業主要集中在主城9區,2019年占比78%、2020年占比81%、2021年占比75%,其中……區、……區連續三年排名第一、二名,……區因商貿服務業集中,僅此1家企業申請;
13個都市新區,2019年占比21%、2020年占比18%、2021年占比25%;
**和**占比非常低,僅……區1家企業獲證,其它區縣均無企業獲證。由此可見,全市計量產業主要集中在……區、……等主城都市區,……和……計量器具產業空心化,缺乏產業基礎。

(三)行業分布情況。從獲證企業總量(數據截至2021年底)來看,水表獲證企業16家、電表9家、燃氣表21家、熱量表1家、衡器29家、加氣機3家、煤礦計量器具9家、流量計13家、互感器14家、醫療器械5家、分析儀器2家、壓力表5家、其它3家。從連續三年發證來看,主要集中在民生領域的燃氣表、水電、電能表以及衡器,共75家,占比58%。

(四)全國對比情況。北京2020年發證136張、2021年發證169張,上海2020年發證728張、2021年發證835張,廣東2020年發證335張、2021年479張,福建2020年發證112張、2021年發證48張。河北2020年發證166張、2021年發證161張。四川2020年發證70張,2021年發證74張。對比之下,……發證數量位于西部前列,但與東部、中部地區差距挺大,側面反映出……計量產業發展水平和競爭力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二、存在的問題

(一)計量法規陳舊。《計量法》《計量法實施細則》以及《計量器具產品管理辦法》均是上世紀以及本世紀初修訂出臺的,部分條款已不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如《計量法》第十九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根據需要設置計量監督員”。按照大市場、大質量、大監管理念,目前市場監管系統已形成國家、省市、地市、區縣、鄉鎮五級監管體系,執法人員隊伍已經下沉到鄉鎮,此項規定和《計量監督員管理辦法》已無任何意義。再如,《計量器具新產品管理辦法》中沒有對型式批準許可證書的換證、補證、歸檔等進行明確,企業在提出換證、補證需求時,基層無規可依,無法準確為企業服務。

(二)審批程序繁雜。一是資料多。根據《計量器具新產品管理辦法》要求,型式批準應當提供申請書、營業執照、樣機照片、產品標準(含檢驗方法)、總裝圖電路圖和主要零部件圖、使用說明書、制造單位或及時機構所做的實驗報告,特殊行業技術機構還要求提供其它資料,根據企業提交資料來看,少則幾十頁、多則上百頁。二是時間長。型式批準要經過申請、受理、初審、委托、審查、發證等流程,需要25個工作日,加上技術機構3個月型式評價,即便已將計量行政許可審批時限壓縮至10個工作日,但企業辦理整體時間仍然需要4個月左右。三是效率低。線上辦理仍然不夠充分,經過網上申請和受理后,初審、委托、審查、發證等環節仍然采用紙質件線下流轉,這是導致計量器具新產品型式批準辦理時間不能進一步壓縮的主要原因,致使行政許可效率較低。綜上所述,優化型式批準改革與《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規定仍有差距,亟需大力改革,提高審批效率。

(三)機構能力不足。當今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第四次科技革命方興未艾,隨著量子通訊、大數據、云計算、元宇宙、數字化等產業快速發展,新興產業百花齊放,各類企業百家爭鳴,隨之帶來的是計量產業的新挑戰和新機遇,但技術機構供給能力和數量嚴重不夠,計量標準數、檢測項目數、校準項目數等與上海、山東等發達地區差距較大,部分領域計量量傳溯源能力存在空白,不能開展自動汽車衡、北斗接收機、眼壓計等產品的型式評價實驗,如某企業申請眼壓計的型式批準,目前只有中國計量院等外地技術機構可以作型式評價實驗,本地技術機構沒資質,加上疫情防控影響,企業只能選擇等待。

三、對策建議

(一)完善法律法規。由于《計量法》《計量法實施細則》《計量器具產品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起草或修訂時間太早,已不適應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和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等戰略需求。建議基于構建大市場、大監管、大質量格局,堅持立改廢釋并舉,適時對計量既有法規大修一批、廢止一批,同時圍繞雙碳、5G通信、量子通訊等出臺一批法規,如《量子計量器具管理辦法》《自動駕駛計量器具管理辦法》等等,為戰略新興產業發展提供計量基礎保障。同時結合全市高新產業發展,適時修訂《某市計量監督管理條例》。

(二)優化辦事流程。建議根據《行政許可法》以及《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要求,按照“放管服”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借鑒上海、江西、廣西、浙江、深圳等地經驗,推進全國計量行政許可改革。一是一網通辦,參照營業執照辦理流程開發全國計量行政許可審批系統,實現全流程網上辦理、杜絕線下流轉,推廣電子證照,提高辦理效率;
二是減少環節,去掉受理、初審環節,由6個環節壓縮至申請、委托、審查、發證4個環節;
三是減少材料,減少樣機照片、實驗報告等材料,將產品標準資料優化為申請表中“產品標準編號”欄目;
四是壓縮時限,吸收上海試點經驗,推廣告知承諾制度,將型評實驗時間壓縮至1個月,實現全程40天辦理,特殊條件下實現現場發證。

(三)提升機構能力。一是加強技術機構改革。建議根據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要求,按照資源優化、政事分開、市場取向等原則加快推進技術機構改革,強化直屬技術機構管理,加強技術機構人才隊伍建設,規范技術機構型評實驗、檢定、校準行為,縮短型評實驗時間,引導技術機構加大科研投入,提高自身競爭力。二是加強技術機構培育。建議加大對計量、質量技術機構培育力度,出臺鼓勵行業發展政策,培育品牌影響力強的行業龍頭;
建議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全球知名計量、質量檢測技術機構,激發各類企事業技術機構提升自身能力。三是加強市場公平建設。根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和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要求,建議從技術機構管理、專家庫建設等方面著手,破除行業發展壁壘,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

推薦訪問:型式 調研報告 全市 關于全市計量器具型式批準工作調研報告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