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鄉村文明建設調研報告,供大家參考。
鄉村文明建設調研報告
近期,圍繞鄉村文明建設助推鄉村振興這一課題組織開展調研,形成如下調研報告。
一、當前鄉村文明建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鄉村文明建設作為促進農村社會全面發展的著力點,在促進農村生產與生活方式的轉變的同時,也為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新的動力。然而,當前我國在鄉村文明建設的過程中也面臨著不少問題與難點。
一是思想觀念轉變難,不良習氣未消除。由于農村地區文化程度較城市普遍偏低,且老齡化、幼齡化趨勢不斷加強,保守思想、迷信觀念、不良習氣仍然存在,一些村民社會公德觀念缺乏,價值觀存在偏差,移風易俗難以推行,在維護公共衛生、參與集體活動、舉辦婚喪嫁娶等儀式時問題尤為明顯。
二是文化設施不完善,傳統文化傳承少。一方面,多數農村地區經濟收入來源單一,難以支持文化設施的建設與維護,鄉村文體活動匱乏,擁有文化禮堂、農家書屋等設施的一些地區缺乏良好運營,導致已有文化設施并未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對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了解不足,缺乏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以及傳承的人才,導致民間技藝、優良道德有所流失,文化發展內生動力不足。
三是黨員干部引領弱,文明建設人才缺。少數鄉鎮干部對自己的角色定位模糊、作風不硬朗、惰性思維及懶政現象嚴重,一些農村地區黨員干部責任意識不強,并未充分起到帶頭引領作用,不利于鄉村文明建設的推進。另外,由于鄉村的基礎設施陳舊、人才待遇福利低、新鄉賢文化傳播不足,農村年輕群體回鄉村就業、支持鄉村建設的高等教育人才較少,導致在鄉村文明建設中缺乏專業人才。
四是文化活動模式舊,主體意識較薄弱。在傳統文化活動模式下,由于基層干部缺乏對村民實際需要的了解,對活動形式、治理方式的創新不足,致使在愛國主義教育、新思想傳播、黨的方針政策教育中,不能有效激發村民的參與積極性與主體意識,農村思想政治工作面臨不少困難,未能形成良好的鄉村文明建設氛圍。
二、鄉村文明建設的形勢任務
鄉村文明建設關系到國家的未來和人民的幸福,必須從黨和國家的戰略要求出發,發揮好黨的政治引領作用,才能不斷推進新時代鄉村文明建設。
一是固根守魂,明確鄉村文明建設的發展導向。黨中央頒布的《關于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要以“傳播新思想、引領新風尚”為目標,推進新時代鄉村文明建設,帶領鄉民學習科學理論、宣傳理解黨的政策、培育踐行主流價值、豐富活躍文化生活、持續深入移風易俗。黨中央的要求,不但明確了新時代鄉村文明建設的著力點,也為新時代鄉村文明建設的實踐作出方向指引及內容指導,為我們明確了鄉村文明建設的發展導向。
二是強基賦能,推動鄉村文明建設的制度完善。為推動新時代鄉村文明建設,中央及地方不斷健全體制機制,對一系列制度如人才引進制度、晉升激勵制度、績效考核制度等進行修改與完善。同時通過制定、完善村規民約,推進移風易俗,使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有據可依,規范村民行為、引導鄉村風氣。隨著鄉村文明建設的持續推進,鄉村制度將不斷完善,為鄉村文明發展提供制度支持。
三是守正創新,引領鄉村文明建設的發展路徑。通過黨中央的政治引領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實現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鄉村文明建設提供經濟基礎。突出文化優勢,開展主題文化活動,如組織紅色文藝演出、講紅色故事、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等。通過中央及地方進行精神文明系列評選活動,如“道德模范”“文明家庭”“中國好人”等評選表彰,引領村民文明道德素質提升,形成良好的示范效應。
三、鄉村文明建設的實踐路徑
鄉村文明建設是百年大計、千年大業,既要在政治引領上下功夫,更要在實踐方式和實踐路徑上下功夫,把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落實落細,更好順應農民群眾新期待。
一要以鼓勵青年回鄉創業助力鄉村物質文明建設。“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功以才成,業以才廣。新時代鄉村文明建設首先應當重視鄉土人才的作用,通過政策引導新鄉賢文化的發展,同時給予返鄉青年良好的創業、就業條件,鼓勵有志青年返鄉創業。
二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鄉村道德文明建設。從制度規范、行為引導與文化滲入著手,堅持法治與德治并行、引導和約束結合,引導人們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要加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與踐行,促進村民的文明素養明顯提高,使孝親愛老、鄰里互助、愛護環境、重視教育、誠信待人、傳承文明等得到普遍弘揚,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作用及主流價值觀的宣傳效果。
三要以“記得住鄉愁,留得住鄉情”促進鄉村鄉風文明建設。鄉風文明建設是滋潤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蘊含優秀民風民俗傳統和時代精神的鄉村文化可以為鄉風文明建設提供智力支持以及道德滋養。要圍繞“記得住鄉愁,留得住鄉情”這個情感紐帶,通過鼓勵新鄉賢文化,推動更多村落建筑和鄉愁記憶活化。
四要以培育社區共同體意識加強鄉村社會文明建設。“千人同心,則得千人之力;
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新時代鄉村是一個或多個社區的聯合體,鄉村社會文明建設需要培育和建立社區共同體意識。要通過完善社區有效溝通和協同協調機制以及社區公約形式,將村民人情開支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共同營造節儉、健康的社會文明,進一步使酒席“瘦身”、人情“減負”。
五要以建設美麗鄉村提升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總書記強調指出:“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
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
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因此,在鄉村要發展綠色產業,優化村鎮布局,改善安居條件,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會主義美麗鄉村。
六要以信息基礎設施優化升級推動鄉村數字文明建設。通過提升農村公路管理數字化、農村電網數字化、物流管理數字化、農村水利工程智慧化、水網智能化等信息基礎設施的優化升級,切實推動鄉村數字文明建設。
推薦訪問:文明建設 調研報告 鄉村 鄉村文明建設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