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干部作風建設工作經驗材料(全文完整),供大家參考。
自“干部作風建設年”活動開展以來,**市從小吃小喝等“小事”著眼、從會風會紀等“小節”入手,從股長村長等“小鬼”抓起,重拳整治“慵懶散奢”等頑瘴痼疾,竭盡全力終結干部作風不嚴不實、政治生態不好不優問題。
一、狠抓會風會紀,著力治“散”提質量。堅持把嚴肅會風會紀作為加強干部作風建設的重要抓手,抓嚴抓實成常態。一是嚴明會場紀律。出臺《關于進一步嚴肅領導干部會風會紀的規定》,要求全市領導干部參加會議做到“五個不得”,即:不得無故缺席、替會、遲到、早退;
會議期間不得接打電話;
不得交頭接耳、隨意走動;
不得打瞌睡、玩手機;
不得擅自長時間離開會場。二是強化會風監督。安排專人負責監督會議紀律,登記會風會紀情況;
同時,設立會議“遲到席”,凡遲到者,無論職務高低,一律坐“遲到席”,由媒體進行曝光,并在全市通報。三是嚴肅執紀問責。出臺《關于對領導干部違反嚴肅會風會紀有關規定實行問責的暫行規定》,對一年累計三次違反會議紀律的黨員干部,列入干部慵懶散“黑名單”,并進行誡勉談話,今年5月以來,共處理違反會議紀律問題4批次,發出通報1期,徹底扭轉了過去自由散漫的會場風氣。
二、狠抓違規吃喝,著力治“奢”提形象。既盯老問題,也觀新動向,從“一餐飯”“一杯酒”抓起,堵住違規吃喝之路。一是抓住關鍵少數。印發《關于貫徹落實<整治違規吃喝隱形變異“十嚴禁”>的通知》,利用市紀委監委短信平臺,向全市副科級以上領導干部發送廉政提示短信,要求領導干部帶頭遵守“十嚴禁”紀律規定。充分利用各種主流媒體,加大對“十嚴禁”宣傳力度,引導廣大黨員、群眾積極參與對領導干部違規吃喝問題的監督舉報。二是推行集團作戰。建立健全情況報告、問題線索移送等制度,每逢重要節假日,將“四風”監督檢查任務分解到公安、市場監管、稅務等部門,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切實履行行業監管責任,加強監督檢查,推動違規吃喝專項整治由市紀委“單兵作戰”向各職能部門聯合“集團作戰”的轉變。三是緊盯“八小時以外”。將監督觸角從干部工作圈延伸至社交圈、生活圈、休閑圈,把“八小時之外”作為重點時段,緊盯企業食堂等重點場所,先后對80余家餐飲場所開展3批次違規吃喝問題暗訪督查,現場查處6名公職人員違規吃喝。四是創新監督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大數據、新媒體等手段,借助各類消費記錄平臺、稅控電子信息平臺等多種載體,查處了**中學虛開發票套取公款、違規購買消費白酒問題,并對3名責任人進行紀律處分和免職處理。
三、狠抓履職不力,著力治“懶”提效率。從日常工作紀律和規矩抓起,對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問題強化監督執紀,推動黨員干部遵規守紀,提振干事創業的精氣神。一是聚焦重要節點。今年春節首個工作日,市紀委派出14個暗訪督查組,對全市各單位工作紀律作風情況開展暗訪督查;
端午節上班后,又成立3個暗訪督查組,對16個市直單位和1個鄉鎮(街道)干部作風進行突擊暗訪,并查處干部職工7名,有效督促干部職工及時收心歸位。二是聚焦重點人群。把科級一把手作為推動全市干部作風建設取得實效的關鍵人群,7月25日,組織對全市30個鄉鎮(街道)“一把手”值班在崗情況開展了突擊暗訪,推動“一把手”以上率下、發揮頭雁效應。三是聚焦重要問題。聚焦損害營商環境問題,選取10名政治可靠、公道正派、作風過硬的民營企業家擔任全市干部作風監督員,選取30個民營企業作為全市廉情監測點,著力查找和監督干部隊伍中存在的不作為、亂作為以及基層執法不嚴不公、吃拿卡要等現象,全面收集和督促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急難愁盼”問題,目前收到企業反映各類問題28個,督促相關部門解決問題12個。四是聚焦重要領域。緊盯安全生產、生態保護、疫情防控、防溺水等底線工作,既事前嚴格把住關口防患于未然,制訂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約談市直單位“一把手”制度,市委書記約談28個工作執行不力的單位和部門負責人、16個相關紀檢監察機構負責同志;
又事后嚴肅追責保持高壓態勢,對“1·29”損管停水事故涉及的2個單位5名相關責任人啟動問責調查,對**鎮**沙場環保問題整改不力的5個單位14名相關責任人進行問責處理,對疫情防控中作風不實的15人進行了批評教育,有效推動了各項工作落實落細。
推薦訪問:工作經驗 作風建設 干部 干部作風建設工作經驗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