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情況匯報,供大家參考。
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情況匯報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省農業農村廳的關懷幫助下,我們堅持把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作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戰場和主引擎,著力集聚資源要素、創新體制機制,全力以赴強鏈條、育主體、優環境,推動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實現新突破,縣麥冬種養循環現代農業園區于2019年獲評省級五星級現代農業園區,并于今年4月成功入選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管理體系。現將相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縣麥冬種養循環現代農業園區位于縣域北部,覆蓋蘆溪鎮、永明鎮2個鎮20個村,園區幅員面積53.5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14萬畝,總人口4.11萬人。園區麥冬種植歷史悠久,生豬育繁推體系健全,種養結合度深,綜合效益突出,預計園區今年將實現總產值37.49億元,其中“麥冬+生豬”全產業鏈產值37.23億元,較去年增加14.2億元、增長61.9%。今年7月,省委書記蒞臨園區調研指導并給予高度評價。
二、推進措施
一是以科學規劃為引領,高起點謀篇布局。圍繞“建設全國種養結合綠色發展先行區、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區”總體目標,委托中國農科院高標準編制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五年建設規劃和三年創建方案,按照“綜合服務與創新創業孵化中心、印象涪江融合發展示范帶、道地麥冬高標準種植示范區、農產品加工與倉儲物流區、生豬育繁推一體化示范區”的“一心一帶三區”功能布局,協同推進生產、加工、科技、營銷、文旅五大重點任務,推動農業生產要素向園區集中、優勢產業向園區集聚。
二是以高位推動為關鍵,高效率齊抓共管。鮮明提出“縣委書記抓園區、當園長”,成立以縣委書記、縣長為雙組長的領導小組,縣委聯系領導領銜園區管理委員會,縣委書記兼任園長,真正做到一線決策、一線督導。實行清單專項制度,明確園區建設的路線圖、時間表、任務書,并將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工作納入年度目標績效考核。全年安排本級財政專項2500萬元,整合項目資金1.01億元,撬動社會資本投入5.75億元,有效破除資金瓶頸。
三是以集成改革為抓手,高水平落實保障。協同推進收益抵押貸款、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等6項改革試點,成功榮獲2022年度全省農村改革工作先進縣。著力打造質量追溯、供應鏈金融創新、價格指數保險閉環模式,創新人才、土地、科技、信息、資金等要素保障機制,有效夯實園區高質量發展基礎,相關經驗在全省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工作會議作交流發言。結合村級建制調整改革,推動麥冬產業“產銷結合、強弱聯合”,有效改變發展空間小、后勁弱的發展狀況,得到書記充分肯定。
四是以利益聯結為核心,高質量共享發展。按照“2+5+N”模式建成社會化服務中心,發展麥冬機械化采收、烘干淘洗等社會化服務組織180家,成功構建覆蓋全程、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大力推進“全員入社”,成立麥冬產業聯盟,積極推廣“六統一分”、共享無疫小區、“1211”金豬寄養共養等利益聯結模式,預計今年園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達2.4萬元,高于全縣平均水平29.7%。
三、主要成效
一是聚焦特色產業,標準化生產基地呈現新局面。園區擁有規模連片種植342.02萬畝、總產6574噸,實現麥冬應種盡種、全域覆蓋,并建成GAP示范基地8000畝,推廣“藥—糧”套作1.6萬畝、“藥—糧—菜”套作4000畝。建有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2個(全省共6個)、規模養殖場93個,為縣生豬出欄全省第一奠定堅實支撐。今年預計出欄生豬7.12萬頭、仔豬42.4萬頭,明興農業40萬頭生豬飼養宰一體化項目現已正式啟動。
二是聚焦循環種養,集約化綜合利用取得新成效。以全國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重點縣項目為依托,全域推廣“豬—沼—藥”生態循環模式,鋪設田間沼液管網4.1萬米,建設沼液儲存池1631口6.2萬立方米,配置沼液運輸車輛1694輛,實現種養協同配套。沼氣發電站一期實現并網發電,二期工程順利啟動,建成后年發電量將達1000萬度。建成10萬噸有機肥廠,園區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98%以上。深入推進減量控害行動,全面開展多效唑禁施和產品檢測工作,新建秸稈綜合利用加工中心3個。
三是聚焦三產融合,產業化精深加工邁出新步伐。建成麥冬綠色加工中心18個,氣調庫4座1.5萬噸,去年加工能力達2.2萬噸。創新推出太極生脈飲、脈冬旺等產品,太極二期和中興藥業中藥飲片項目即將投產,投資20億元的麥冬大健康領旗食品產業園項目正如火如荼建設,建成60萬頭A級智慧屠宰場,肉食品加工園—綠溪優食谷成功孵化加工企業6個、產值達4.2億元。中國麥冬博物館、明興農業主題公園完成升級改造,麥冬特色小鎮等文旅項目進展順利。國家生豬市場—中國麥冬電子交易市場正式投入運行,今年麥冬、生豬系列產品電商銷售額預計達11.7億元。
四是聚焦名品打造,品牌化戰略市場實現新突破。“涪城麥冬”是我國唯一在同一地區同一品種擁有5個GAP認證基地的中藥材,先后獲評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全國精品農產品,成功創建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麥冬)質量安全示范區,今年又入選《中歐地理標志協定》首批產品。鐵騎力士集團“天府肉豬”“川藏黑豬”生豬配套系新品種被譽為川豬振興的“兩大芯片”,“本源生”“黑味美”“憶鄉”等“園區產、園區造”產品熱銷中國—東盟博覽會、科博會,今年園區主導產業品牌農產品銷售收入預計達36.8億元。
五是聚焦基礎支撐,信息化科技服務得到新提高。全年新建高標準農田1100畝,園區高標準農田達2.74萬畝,占園區耕地面積的87%。成功研發第七代麥冬采收機械,麥冬機械化采收占比達32.2%。產業技術研究院、生豬院士(專家)工作站有序運行,成功入選全省院士(專家)產業園,省農科學院、成都中醫藥大學等26家科研單位入駐園區,300畝麥冬良種繁育園、種子資源圃建設正式啟動,“麥冬2號”等迭代產品推陳出新。創新定制藥園模式,利用植入ERP溯源、大數據運用等技術,推動益農信息社實現全覆蓋。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作為全省農業大縣,我們有信心有決心在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上探新路、走前列。下一步,我們將充分吸納各位領導、各位專家的意見建議,始終咬定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目標不放松,繼續深化改革創新,細化務實舉措,以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新成效帶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為我縣擦亮農業大省金字招牌貢獻更多三臺力量。
推薦訪問: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情況匯報 現代農業 情況匯報 園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