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
4月19日下午,北京半程馬拉松(以下簡稱北半馬)組委會發布了針對何杰事件的官方調查結果。
根據組委會的說法,“讓線”的3名外籍選手,加上一個中途放棄的外籍選手,這4名外籍選手原本應該是配速員。但特步未對配速員進行明確標注,導致中奧路跑公司未向組委會報備,最后導致這4名外籍選手作為特邀運動員報名參賽了,同時作為何杰的配速員領跑。
處理結果是——解除了中奧路跑(北京)體育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半程馬拉松承辦運營資格,取消本賽期內廈門特步投資有限公司賽事合作伙伴資格,同時取消何杰等4人的比賽成績。
組委會對事件的解釋看起來復雜,但事實很明顯——這4名外籍選手,和何杰一樣都是特邀運動員,從這點來說,他們明顯的“讓線”行為就違反了比賽原則。
至于他們為什么會作出如此明顯的違規行為,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是何杰的配速員。
邏輯上似乎說得通,但這種肆意利用擦邊規則的行為,實際就是對體育競賽精神的不理解和忽視。
配速員,配誰的速
通告沒有明確指出,所謂的“配速員”是什么性質的。
配速員有官方配速員和私人配速員兩種,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官兔和私兔,這兩者性質完全不一樣。
為了把控比賽的節奏,許多馬拉松都會安排官方的配速員,俗稱“官兔”,官兔有快速兔、慢速兔、關門兔等不同類型。他們服務于所有選手,選手可以根據實力追隨不同的兔子。
官兔都會穿上醒目的衣服,或者戴上兔子耳朵等標識,提醒選手自己“配速員”的身份。有些主辦方允許官兔在完成任務后繼續比賽,且承認官兔的成績,多數則不承認,所以官兔基本上都會在完成任務后退賽。
官兔一般都是主辦方提前邀約確定,在比賽前向社會公示。北半馬此次同樣準備了官方配速員,官網就有正式的配速員名單。
如果說這4位外籍運動員是官兔,那他們的名單早就應該被公示出來,不應該因贊助商的溝通失誤被當成特邀運動員,所以他們大概率是何杰的私兔。通告中“同時也作為何杰的配速員領跑”的說法也與私兔的身份相符合。
三位外籍選手之一,肯尼亞運動員威利·姆南加特接受外媒采訪時也說過,他們是何杰的朋友,是來幫助何杰打破中國半程馬拉松紀錄的。
這樣基本上可以認定,4名外籍選手原本就是贊助商為何杰請的私兔,但沒有告知組委會。
所謂私兔就是指選手自己聘請的兔子,他們服務于雇傭自己的運動員(也可以說老板),為他(她)領跑破風、帶跑把控節奏,以及給予精神上的支持。
需要指出的是,私兔是和正常選手一樣報名參賽的。原則上,他們的身份就是普通的參賽馬拉松運動員。所以,在北半馬事件中,即便主辦方事先知道4位外籍選手配速員的身份,給他們穿了不一樣的衣服,也改變不了他們就是特邀運動員的事實。
請私兔這件事其實并不罕見,馬拉松比賽時間長、不可控因素多,前半程的配速要非常精準,才能既保證成績,又不影響后面的發揮,且前期有人破風也能幫運動員節省不少體力。
國內外馬拉松都沒有明確的針對私兔的規定,但也沒有禁令,有些賽事官方還會為精英選手安排專門的精英兔子領跑,默認馬拉松可以有協助。所以,國外許多頂級運動員,為了破紀錄、沖冠軍,私兔幾乎成了“標配”。
在去年的柏林馬拉松上,埃塞俄比亞女將阿瑟法能將原女子世界紀錄提升2分鐘多,就離不開私兔的幫助。當時的現場新聞這樣報道,“從出發開始,阿瑟法由私兔一路破風……35公里后,私兔在距離終點時退居后面,阿瑟法加速前沖。”
同一場比賽,肯尼亞傳奇跑者基普喬格破男子世界紀錄時,也是由私兔帶到30公里之后,今年的東京馬拉松也有私兔。
(不過,基普喬格那場請了41個專業運動員陪跑的“破2”壯舉,并不能和馬拉松放在一起討論,因為那是一次在極端理想條件下挑戰人類極限的嘗試,并非正式的馬拉松比賽,其成績也沒有被國際田聯承認為新的世界紀錄。)
國外這些攜帶私兔的案例并不會讓人反感,而北半馬最后的沖線場景對體育精神的漠視,都不用什么專業的評判,大家有目共睹,這不是一句“私兔”能解釋得了的。
“私兔”不是無視比賽公平性的理由
與國外的案例稍微對比一下就會發現,即便這3位外籍運動員就是何杰的私人配速員,他們的行為也是嚴重違背馬拉松精神的,甚至可以說,就是假賽。
首先,在基普喬格、阿瑟法等國外運動員的例子上,雖然私兔沒有明確的標識,但通過賽前、賽中的媒體報道,私兔與運動員相搭配的衣服等,大家都非常清楚他們的身份。
但在北半馬中,關于3位外籍運動員的私兔身份,贊助商沒有告知主辦方,主辦方沒有告知大眾。最后沖線時,就連現場解說員都懵了,只能說4個人很有默契,能溝通交流,相互促進,留給觀眾一頭霧水。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點。在國外的案例中,私兔的任務就是帶跑前30公里或35公里,完成任務后私兔基本上就會退出比賽,不論是在基普喬格、阿瑟法還是其他運動員的身上都是這樣的,后半程就是運動員自己的沖刺,不該有任何干擾,這像是約定俗成的規定,也與官兔規則一致。
但在北半馬中,3位私兔一直護送何杰到了終點,還包攬了2、3、4名,不是說私兔不可以完賽,不可以有成績,他們也是參賽者,當然可以有成績。但當他們選擇完賽時,就已經擺脫了私兔的身份,應當全力向終點沖刺,不論他們與何杰、與贊助商有什么關系,“讓冠軍”就是在玷污比賽的公平性。
還有人說,“提前讓位不過是私兔的職業素養”,以此合理化他們的行為。
這樣說,難道奧林匹克精神要讓位于選手私底下、出于金錢或感情締結的契約嗎?
如果私兔也想跑完全程拿成績呢?那就全力以赴。
馬拉松歷史上,私兔跑贏自己的老板并奪冠的事情也不是沒有。
2014年捷克的一場半程馬拉松中,當時的世界紀錄保持者基普桑聘請了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同胞羅諾當自己的私兔,后者此前只有一場專業比賽經驗,桑普基對他的要求是為自己領跑前10公里。但這位兔子在完成任務后徑直沖到終點,還奪冠了,比自己的老板基普桑快8秒鐘。基普桑賽后也十分大方地承認了羅諾的實力,感謝他對自己的幫助,傳成了一段佳話。
甚至官兔奪冠的案例也不罕見。2016年荷蘭一場全馬的比賽冠軍,肯尼亞運動員塔蘭就是官方聘請的精英兔,他原本將第一集團帶到35公里處就可以退賽,但還沒到35公里,第一集團的人都落在了后面,他便趁勢跑向終點,比第二名快了2分鐘多。
塔蘭繼續比賽的決定,以及最后的成績都得到了主辦方的認可。
事實上許多馬拉松賽事的官兔都可以有成績,主辦方也鼓勵他們在完成任務后繼續比賽。
在這些兔子身上,我們看到的是永不放棄的體育精神——就算是兔子,站在賽場上也要拼盡全力,有機會就要贏,主辦方則會用公平的規則承認他們的努力。
回看北半馬事件,用兔子的身份為無視比賽規則的行為開脫,對比何其強烈。
從來存在,就合理嗎
如果跳出私兔內部的規則來看聘請私兔這個行為本身,它廣泛存在,就是合理的嗎?
我們覺得這是一個值得討論和質疑的問題。因為嚴格來說,私兔是破壞馬拉松比賽公平性的。
在一些團體賽,比如環法自行車賽中,團隊中可以有角色分工,可以有“破風手”前期領路幫助主將保存實力。但馬拉松是個人賽,本不應該用團體賽的形式給個人謀福利。
馬拉松之外的許多賽事規定都遵循了這個原則,比如越野跑比賽禁止“私補”,鐵三比賽在自行車賽段甚至不允許選手因被其他人超越而形成的被動跟騎,需要立刻離開“被破風”區域。
但在馬拉松比賽中,選手可以請私人的配速員,還可以請多個,那些沒有能力聘請私兔的運動員,就處在了競爭劣勢,二者的成績如何能在同一維度上對比?況且,頂級選手的私兔往往還要重金聘請,這又涉及到金錢、人脈的較量,馬拉松的純粹性何在?
或者,一些有能力的跑者,會不會出于金錢的誘惑,滿足于當知名選手的配速員,沒有動力在賽場上爭成績了?在羅諾的例子中,這個名不見經傳的運動員,如果沒有那一次的沖動完賽,馬拉松界或許就會失去一個世界冠軍。
配速員的存在在馬拉松歷史上也有過爭議。
2003年,英國選手拉德克里夫在倫敦馬拉松上由兩名男選手領跑,創造了女子馬拉松的世界紀錄。但2021年,國際田聯實施新規,不再承認女選手在男選手領跑下創造的世界紀錄,拉德克里夫的紀錄被取消。
這算是對私人配速員的質疑,但存在性別偏見,后來國際田聯迫于輿論壓力又恢復了拉德克里夫的世界紀錄。
2015年,芝加哥馬拉松組委會為了提高比賽的純粹性,直接取消了領跑兔子,也杜絕了私兔的存在。只不過,沒有了兔子的協助,前三名運動員成績一落千丈,從2018年開始,又重新啟動了精英兔。
目前絕大多數賽事都允許私兔,但也有例外。波士頓馬拉松就一直沒有設置精英兔,原則上選手只能全程自己跑,當然也就不能攜帶私兔。
取消精英兔后,波士頓馬拉松每屆冠軍的成績都偏低,但這并沒有妨礙它成為全世界馬拉松愛好者心中的殿堂。
不專業的贊助商和不深入的組委會
回到北半馬事件,大家憤怒的點不只是何杰奪冠烏龍,還有前期賈俄仁加參賽號碼牌消失一事。
當時賈俄仁加未中簽,便請求兩位北半馬的贊助商幫助報名,但組委會表示:贊助商名額不允許組委會競品代言選手使用。
這個規定有很強的排他性,會導致出現在賽場上的精英選手,多數都是經過贊助商挑選的,有競爭力的選手連參賽資格都沒有,談什么公平競爭?
前期通過報名機制限制其他品牌選手參賽,后期聘請私兔一路保送自己的選手。
這樣的行為,或許從制度上看沒有違規的操作,但卻是公然忽視馬拉松的意義和公平性,也難怪北半馬主要的贊助商之一特步會被網友口誅筆伐。
特步這幾年對馬拉松賽事營銷的投入相當大,自2007年起,已累計贊助超千場馬拉松賽事,是贊助馬拉松賽事最多的國內運動品牌,對中國的馬拉松運動做出了積極的推動。
誠然,城市馬拉松有商業屬性,除選手報名費之外,組織賽事所需要的東西都來自于商業贊助,所以像特步這些贊助商,對馬拉松運動的推動作用不可否認。
但贊助商的邏輯應該是押注、篩選苗子、提供支持,現在卻變成了找制度的漏洞,保證自家簽約運動員奪冠,這樣下去被輿論反噬也只是時間問題。
而且,此次北半馬似乎沒有精英直通名額,起碼沒有官方的信息公布,除了組委會定向邀請的選手、贊助商的名額,其余一概要抽簽,且還允許賽事贊助商限制其他品牌簽約運動員參賽。
按照參賽人數來看,北半馬有近10萬人報名,最后參賽總數2萬人,即便開放百分之一的直通名額給精英選手,也應該足以覆蓋國內各個優秀的運動員,尤其是在前幾屆賽事上有過名次或激烈競爭的頂級選手。
國際馬拉松賽事基本都有面向這些選手的成績直通渠道,這既能體現一個優秀賽事的傳承和凝聚力,也實際并不更多影響大眾跑者的報名體驗。
這一點北半馬做得遠遠不夠。
舉辦這樣一個有著巨大社會影響力的大眾賽事,北半馬組委會需要更專業、深入和更具使命感與愿景的態度。
結語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在2013年前后,馬拉松在國內迅速發展之時,它是被稱為“最平民的運動”的。
當年的媒體評價道:“馬拉松是平民的運動,一雙跑鞋,一條馬路就可以奔跑起來,可以說,是貧富差距最小,規則最為簡單公平的一項體育運動。”
“跑步既是一項平民的運動,也是一項平等的運動。盡管我們各自孤獨地奔跑,卻無形中分享著共同的權利,享受著共同的公共資源,現代精神無不貫徹其中。”
今天組委會和贊助商好像并沒有認識到,馬拉松是全民的馬拉松。從限制競爭品牌簽約運動員參賽,到聘請外籍選手為冠軍保駕護航,種種不合理的操作之下,我們還能說,馬拉松是最平等、最平民的運動嗎?
猜你喜歡 外籍組委會馬拉松 第十屆編輯委員會外籍編委簡介中國高原醫學與生物學雜志(2023年4期)2023-12-14第十屆編輯委員會外籍編委簡介中國高原醫學與生物學雜志(2023年3期)2023-10-12第十屆編輯委員會外籍編委簡介中國高原醫學與生物學雜志(2022年1期)2022-05-03——張福利">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張福利劍橋學院高等教育研究(2022年1期)2022-04-13冰上馬拉松環球時報(2022-02-21)2022-02-21學習是一場馬拉松中學生博覽(2019年18期)2019-09-12一起來跑馬拉松幼兒智力世界(2015年4期)2015-06-16展會信息電機與控制應用(2011年11期)2011-08-28展會信息電機與控制應用(2011年9期)2011-08-28展會信息電機與控制應用(2011年3期)201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