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羽涵
馬林魚捕獵。盧冰
海洋,靜默的蔚藍。
盧冰作為一名水下攝影師,對未知的探索充滿熱情,尤其是那些人跡罕至的秘境。她在深海中與萬物共舞,以獨特的方式在鏡頭中捕捉水下“精靈”們。從五彩斑斕的珊瑚礁,到神秘的海底生物,對她而言,海洋的奇異和美麗是具有治愈能力的,更是無窮無盡的。
懷孕虎鯊與人類的邂逅。盧冰 攝
你為何選擇了水下攝影作為主要拍攝方向?
盧冰:在2017年底,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在美國北加州接觸到潛水,并迅速對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段經歷徹底改變了我的生活方向,也激發了我深入探索海洋世界的決心,并計劃想要探訪全球每一個著名的潛水勝地。
海底攝影不僅是一種藝術表達,尤其是在進行自由潛水攝影時,更是對攝影師身體素質的極大考驗。這種對高度身體素質的要求促使我不斷地進行健身和訓練,以提升自己在水下的表現力和拍攝技巧。通過面對水下攝影的種種困難,我也越來越了解自己的極限,并逐步向前。
相比于其他攝影類別,你認為水下攝影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盧冰:雖然我也有很多陸地與航拍的作品,例如非洲的大遷徙、角馬過河、冰島的“雪丘”,甚至捕捉我家后院的蜂鳥覓食,等等。但和水下相比還是有差別的,進入海底的那一刻就仿佛是進入了另一個世界。我能夠親身經歷,并拍攝到海底的生物,以及它們的習性、互動、捕食過程,是非常有趣的。而這些親身的體驗就不僅僅只是攝影作品,它們更是探索未知、挑戰自我、人類與海底世界和諧共存的生動證明。
狩獵伙伴戰沙場。盧冰 攝
你拍攝水下的初衷是什么?
盧冰:地球上約70%的面積被海洋覆蓋,而人類對其了解的程度仍然是有限的。在那里,每一寸土地,每一種生物都可能是前所未見的,充滿了未解之謎。這種探險的激情驅使我不斷突破自我,想去探索,并以攝影師獨特的視角分享水下的“秘密”。
你在拍攝過程中,遇到過哪些驚險時刻?
盧冰:我曾目睹了一位潛伴在海底突發心臟病,可是身在水中的我們卻無能為力,而最終在營救上岸后永遠停止了呼吸。那一次令我真正意識到,人類在茫茫大海之中是多么的渺小與脆弱。
有一次,在巴哈馬進行虎鯊拍攝時,我因太專注于拍攝而忽略了潛水的時長。當想起來的時候才發現,停留在水下的時長已經超過了90分鐘,導致嚴重的缺氧狀況。當時的我很緊張,但潛水者都知道,短時間內快速上浮,體內溶解的氣體氣泡可能無法通過肺部正常排出體外,會導致嚴重的組織損傷、血液循環障礙、器官功能喪失甚至死亡。我盡全力讓自己冷靜,調整呼吸并最大地保存氧氣,依靠經驗盡快上浮。當上岸后我立即感覺到強烈的身體不適,肺部有撕裂感,呼吸很困難。通過簡單的測氧儀檢查發現,我的體內氧氣水平非常低,指導員立即對我進行了治療,幸運的是我的身體狀況逐漸得到了恢復,有驚無險。
緊急避險時,向下旋轉的魚球陀螺。盧冰 攝
你拍攝過哪些有意思和珍貴的畫面?創作過程是怎樣的?
盧冰:2023年的DSOCaymanIsland年度水下攝影比賽中,我遇到了一幕令人震撼的場景:我發現一只中等的獅子魚正試圖吞噬一條體積較大的魚,但由于獵物過于龐大,它難以將其完全吞下。心中的興奮與緊張難以言表,但我必須迅速穩定好情緒,小心翼翼地在一定距離外安靜地拍攝。幾分鐘后,當獅子魚還在努力掙扎時,一個黑影快速接近,原來是一條巨大的魔鬼魚。它如戰車般沖向那只獅子魚,激起一片沙塵。經過一番激烈的爭斗,魔鬼魚最終離開了。只見沙塵漸漸散去,露出了那只驚魂不定的獅子魚,他的嘴里竟然還叼著它的獵物。成功守住獵物的它,仿佛悠然自得地炫耀著這一場偉大的勝利。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情景,在拍攝過程中令我興奮地屏住了呼吸。
還有一次是在參加了挪威的虎鯨營地活動。雖然那一次,我用相機記錄到了虎鯨和座頭鯨同時競爭捕食一群魚的壯觀場面。當時的我們已經在挪威海域中航行了十余天,尋找虎鯨。由于11月的日照時間減少,我們每天僅有約4小時可以進行拍攝。終于,船長發現了目標,我便和搭檔悄無聲息地潛入海中,以免驚擾海洋生物。起初,視線中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到。然而不久,我隱約看見一群魚朝我們游來,魚群漸漸增多,虎鯨的叫聲也越來越近。我趕忙開啟相機,記錄這一壯觀的景象。我冷不丁地低頭一看,只見一個巨大的座頭鯨突然從下方沖上來!它的速度如此之快,竟然“瞬移”到了我的眼前,根本來不及躲閃。好在它在最后關頭轉了一點點方向,我們最終擦肩而過。僅僅相差分毫,我就被這龐然大物吞噬了。在這場有驚無險的事件中,我記錄下了整個過程,捕捉到了這次歷險的每一個細節。
嬉戲玩耍的海獅們。盧冰 攝
你使用什么攝影器材拍攝?
盧冰:我目前在用索尼A1拍攝視頻和照片,在此之前用尼康D850拍照片。攝影器材的選擇主要在于個人的需求、經驗以及預算,可以是最頂尖、最新的,也可以用輕便的GoPro。一個視頻作品首要的應該是所呈現的故事和內容,其次才是設備質量和后期技術。
關于水下攝影,你有哪些建議或經驗分享?
盧冰:有些初學者可能會花很多時間在選擇拍攝目標上。而我認為在水下攝影中,選擇拍攝目標僅是眾多步驟中的一步。一個作品成功的關鍵要素在于,拍攝前對所選拍攝對象進行的研究和理解,包括它們的生活習性和行為模式。因為動物的行為是不固定的,會有很多突發性。在拍攝前足夠了解,可以讓你盡可能地預判即將發生的事情,并預設好最佳的條件進行拍攝,事半功倍。
在拍攝之前,可以參考已有的文獻資料和其他攝影作品以獲得靈感和知識。細致規劃拍攝過程,這一點也至關重要。俗話說得好,“要打有準備的仗”。個人健康狀況的評估、專業潛水培訓、以及安全措施一定要做好。在拍攝期間與潛伴協同合作、對天氣條件和突發狀況的預判、以及行程安排都需要周密考慮,確保整個拍攝過程既順利又安全。
備用設備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個人習慣至少攜帶一臺備用相機,即便是一臺GoPro。在水下時,我喜歡把一個附加的GoPro架好,這樣在用專業相機拍攝微距景觀時,也能隨時啟動它拍攝廣角。海底世界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可能突然遇到罕見的海洋生物或是獨特的自然場景,你可能會措手不及,所以一定要做好全面的準備。
人與座頭鯨共舞。盧冰 攝
在未來,你還有哪些想要去嘗試的挑戰和拍攝?
盧冰:首先,我計劃進行更多的極地水下攝影,探索冰川下的生態系統和獨特的冰下景觀。其次,我想要嘗試更深的海底攝影,追尋、探索海洋深處那些未被人類充分認知的領域。深海生物的多樣性和其獨有的生態環境是我極度渴望去捕捉的。
我曾拍攝過這樣一個畫面:人們在海底解救被漁網困住的小海龜。我作為一位母親,在看到那種情形時,觸目驚心。隨著對海洋接觸的不斷深入,我也愈發擔憂起來。
我深信,水下攝影是一種記錄,更承載著環保和教育的使命。海洋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如過度捕撈、污染和氣候變化等。我的每一張水下照片所表達的既是對海洋之美的贊歌,又是對那些破壞海洋生態的人類行為后果的深刻反思。在今后的創作中,我想更多地將水下攝影與公益活動結合起來。通過拍攝更多的作品,呼吁人們共同保護我們的海洋,講述海洋保護的重要性,借此喚起更多人對海洋生態保護的關注與行動。
猜你喜歡 虎鯨潛水海洋 潛水者中外文摘(2022年19期)2022-12-17虎鯨連連看小哥白尼(神奇星球)(2020年12期)2021-01-18鯨豚趣多多之揭秘虎鯨小哥白尼·野生動物畫報(2019年12期)2019-02-28快樂潛水數學大王·低年級(2017年8期)2017-08-04愛的海洋琴童(2017年7期)2017-07-31潛水去學苑創造·A版(2017年7期)2017-06-24第一章 向海洋出發小學科學(2017年5期)2017-05-26萌物飛碟探索(2016年10期)2016-10-11鯨魚會得潛水病嗎?文理導航·趣味課堂(2016年6期)2016-09-09虎鯨出水制作步驟我愛學(創意美術與手工)(2016年4期)2016-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