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林
摘要:岳池縣是全國生豬調出大縣、畜牧業重點縣。近年來岳池縣搶抓鄉村振興和“成渝經濟圈”戰略機遇,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生豬產業的發展,把生豬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和農民致富增收的支柱產業,并制訂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有效控制住了因非洲豬瘟等疫情影響導致的經濟下滑。同時,推動了生豬產業快速、優質發展。基于此,本文對岳池縣生豬產業發展情況進行調研并分析,以期為生豬產業發展提供
幫助。
關鍵詞:岳池縣;
生豬產業發展;
調研
1 基本情況
岳池縣地處四川盆地東部、華鎣山西麓,面積1 478 km2,轄25個鄉鎮、2個街道,總人口11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96萬人。岳池被譽為“千年銀岳池”,是全國商品糧示范基地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和生豬調出大縣,岳池縣也是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四川商品豬戰略保障基地、四川省第一輪、第二輪和第三輪畜牧業重點縣,也是四川省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糧食生產重點縣、優質稻發展重點縣和產油大縣,先后
8次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8次獲得省政府糧食生產豐收獎杯。
2 生豬產業發展情況
2.1 生豬產能持續穩步提升
2023年,全縣生豬規模養殖場達188個,年末生豬存欄54.38萬頭,其中能繁母豬存欄4.97萬頭,全年出欄生豬86.78萬頭,增長1.61%,豬肉產量6.49萬t,同比增長5.85%。
2.2 生豬良繁體系初步建成
構建了擴繁—生產兩級配套的生豬良繁體系和縣—鄉—村—場四級人工授精網絡。已建成二級擴繁場3個,存欄美系、加系原種豬4 000余頭。
2.3 生豬產業帶建設成效明顯
在興隆鎮、酉溪鎮、秦溪鎮、同興鎮等北部山地大力發展生豬產業帶,引進新希望、正邦、典晟等龍頭企業,已建成投產生豬養殖場18個。
2.4 生豬產業綠色健康發展
岳池縣圍繞“農畜配套、種養結合、立體循環、綜合增效”的思路,因地制宜,因場施策,全面推行“主體小循環、縣域大循環”種養循環模式,通過行政監管、項目支持、鼓勵引導等方式助推生豬養殖綠色健康發展,全縣規模養殖場畜禽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8%以上。
2.5 生豬龍頭企業培育壯大
全縣引進新希望、正邦、德康等龍頭企業在全縣建規模豬場12個,發展生豬寄養場86個,并按照“公司+農戶”模式,帶動2 365戶養殖農戶養殖生豬達1萬余頭,促進了農民增收,有力地推動了全縣生豬產業的發展。
2.6 無疫小區持續投產
為有效防控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情。全縣每年出臺《岳池縣生豬養殖無疫小區建設方案》,鼓勵有條件的養殖場積極創建非洲豬瘟無疫小區,對生豬養殖相對集中的村組,出臺獎勵政策,從新建圈舍、增設消毒設施設備、獸醫室建設、新增能繁母豬、出欄補欄生豬等方面進行補助,提振養殖積極性,穩定生豬養殖量。
2.7 獎補政策扶持出臺
出臺《岳池縣現代農業產業園重點產業發展獎勵扶持辦法》從生豬養殖污染治理、主體培育等環節進行補助,規范養殖并提高養殖者積極性。另外從生豬保險、信貸等方面也給予養殖戶大力支持。
3 工作舉措及成效
3.1 全面落實責任,強化政策支撐
一是健全體制機制。建立指揮部統一領導,縣委常委包戰區、縣級領導包鄉鎮、鄉鎮領導包村(場)的“1+10+27+N”責任體系,實行“清單制+責任制”,全面落實屬地責任,堅持周調度、月分析、季推動、年考核,推動工作落地落實,促進生豬產業穩產保供。
二是強化政策措施。全面落實省市生豬發展及疫病防控要求,綜合運用生豬調出大縣獎勵、新增能繁母豬補助、新設施農業獎補、信貸擔保等扶持政策,為恢復生豬生產提供支持,提振養殖戶補欄增養信心。建立養殖用地辦理“綠色通道”,提高用地保障效率。
3.2 推進重點項目,抓牢產能恢復
一是抓項目建設。扎實推進新希望、正邦、德康等公司生豬產業化重點項目建設,預計建成后,年出欄肥豬52.4萬頭,年寄養(“公司+農戶”模式)肥豬18.6萬頭。
二是抓產業升級。積極招引農民工返鄉創業,鼓勵現有養殖場改建擴能,推進標準化升級改造,壯大、云鼎、鼎坤等10個規模養殖場新增產能8萬余頭。
三是抓種養循環。按照“全域規劃、全產業鏈布局、全生態和諧發展、全省丘陵地區種養循環示范園”發展定位,在北部山區規劃五大基地(50萬頭生豬基地、6 666.67 hm2地道食材生產基地、3 333.33 hm2黃龍貢米基地、3 333.33 hm2花椒基地、333.33 hm2農產品加工基地),實現年出欄生豬50萬頭,帶動群眾增收
5億元,實現產值100億元目標。
3.3 強化龍頭帶動,激發生產活力
大力培育德康、新希望、雙胞胎、正大、正邦等龍頭企業,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一是龍頭帶動就地補欄。推行“龍頭企業+養殖場”寄養模式,由龍頭企業統一提供仔豬、飼料、藥品、技術并統一回收生豬進行銷售,有效解決養殖戶資金短缺、仔豬購買難等問題,快速實現中小規模養殖場補欄增養。龍頭企業現有種豬場2個、擴繁場6個,僅德康帶動發展寄養場達50余個、寄養生豬15萬余頭。
二是積極外引借力補欄。嚴格落實生豬“點對點”調運政策,積極鼓勵龍頭企業從外地引進生豬補欄,累計引進種豬1.7萬頭、寄養仔豬14萬余頭。
三是鼓勵自繁自養補欄。鼓勵養殖大戶將未閹割育肥母豬轉做能繁母豬,推行“養殖戶+散養農戶”模式,快速生產仔豬提供給散養農戶補欄,培育未閹割母豬0.5萬頭,為恢復生豬生產提供有力補充。
3.4 抓好疫病防控,切實守住底線
一是嚴格落實“封、堵、防、控”措施。扎實開展非洲豬瘟“大消毒、大培訓、大宣傳”行動,將非洲豬瘟防控常態化[1]。
二是嚴格執法監管。加強生豬屠宰、調運執法監管,開展打擊違規調運百日專項行動,嚴厲打擊網絡線上等違法違規調運生豬行為,有效凈化縣域養殖環境。
三是開展生豬養殖無疫小區試點示范建設,以村民小組為單位選擇重點區域,從圈舍治污設施建設、免疫防疫設施配套、生豬生產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和資金支持,充分調動農戶養豬積極性,并逐步推廣。
4 存在問題
4.1 缺乏環保意識
部分生豬規模養殖場(戶)單純追求經濟效益,種植不配套,無法消納規模養殖場產生的大量糞污。還有部分生豬規模養殖場重豬舍建設輕配套設施建設,應用先進生產設備、先進生產技術還有很大差距。污物凈化設施不能適應規模養殖場污物消化(納)的需要,導致出現環保問題。
4.2 缺乏完整產業鏈
生豬產業是岳池縣主導產業,在縣域內具有一定優勢,但仍然存在產業鏈條不夠完整、產品品牌知名度不高等問題,農業與工業、旅游、文化、商貿等融合深度不夠,種植業與養殖業之間循環廣度不夠。
4.3 防控形勢依然嚴峻
一是病毒污染面較大,疫情發生風險依然較高,稍有松懈就可能反彈擴散。二是生豬生產加快恢復和境外疫情高發,仔豬、種豬調運頻繁,增大了疫情反彈的風險。三是在生豬養殖、運輸、屠宰、交易等環節都有非洲豬瘟病毒檢出,說明非洲豬瘟病毒已在我國定殖,控制和根除難度極大。
4.4 防控工作有所松懈
非洲豬瘟防控戰線人員人疲馬乏,加之當前防控形勢相對平穩,不少人認為非洲豬瘟疫情已經得到了控制,在一些常態化防控措施落實上有所松懈。但我們務必要進一步深化思想認識,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僥幸心理和松勁情緒,認真落實各項防控措施,確保重大動物疫情穩定控制,保障生豬等畜禽生產安全。
4.5 扶持資金撥付緩慢
新增能繁母豬補助資金、無疫小區建設補助資金、非洲豬瘟防控等經費撥付緩慢,嚴重影響養殖場戶養殖積極性。
5 建議
5.1 強化組織領導
成立由分管副縣長為組長,縣委農辦主任、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為副組長,縣農業農村局、財政局、發改局、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等為成員單位的領導小組,負責生豬產業建設推進落地落實。由農業農村局牽頭成立生豬發展工作專班,進一步細化工作職責,明確職責分工和要求,貫徹落實各項生豬產業發展政策,著力加強科技、設施、裝備等各項支撐條件建設,統籌推進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
5.2 強化規劃引領
為推進種養循環發展工作,全縣要堅持“規劃先行、結構平衡、綠色發展”原則,走“以種定養、以養促種、種養結合、農牧互動”的循環發展道路,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以優化畜禽養殖產業布局、控制畜禽養殖污染、保障生態環境安全為目的,統籌畜產品供給和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按照《安天下種養循環產業園總體規劃(2020~2025)》,結合實際加快建設生豬養殖基地、配套建設屠宰場、肉制品深加工廠等關聯企業,做到產業定位精準、基礎設施現代、服務平臺配套,力爭用3~5年時間,高標準打造全省一流種養循環產業帶,精準引領種植業與養殖業融合發展、循環發展[2]。
5.3 健全產業鏈條
以畜禽養殖廢棄物減量化產生、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為重點,以種養結合為路徑,積極推進種植基地與養殖場協同發展,鼓勵養殖場對環保設施的投入,促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大力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和高效物流冷鏈等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在酉溪鎮建設加工規模達18萬頭生豬屠宰加工基地,從事生豬屠宰、分割、冷藏與營銷。采取政府購買科技服務、共建平臺公司等方式,加快岳池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集中處理中心建設,打通養殖與糞污處理中心和種植業的連接通道,實現養殖、制肥和糞污使用的有效對接,實現區域內資源循環、生態平衡。最終構建成以“豬—糧—生豬屠宰—廢棄物處理”的循環發展鏈。
5.4 完善健全防控體系
進一步健全完善“縣委常委包戰區,縣級領導包鄉鎮、縣級部門協助鄉鎮、鄉鎮領導包村和養殖場、鎮村干部包養殖戶”的“1+10+27+N”責任體制機制,全力打好非洲豬瘟疫病防控攻堅戰。縣、鄉將建立疫情分片包村包場排查工作機制,將“1+4”防控網格化監管工作落到實處。
5.5 進一步完善防控機制
農業農村部門要履行好牽頭組織協調職能,依法做好非洲豬瘟等動物疫病的預防、控制和撲殺工作。要積極主動配合交通運輸部門做好畜禽及其產品“綠色通道”查驗工作。宣傳部門要密切關注與非洲豬瘟疫情有關輿情動態,科學引導輿論,防止惡意炒作。公安部門要做好疫區安全保衛、社會治安管理,惡意傳播動物疫情等違法行為查處,配合農業農村部門處置疫情。財政部門要根據生豬生產與疫情防控需要,做好經費保障工作。交通運輸部門要加強運輸監管,支持農業農村部門指定通道檢查站(非洲豬瘟臨時檢查點)開展檢查監督,強化信息交流互通。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強流通環節動物產品監管,嚴防病死動物及其產品流入市場、進入餐桌;
要強化肉類生產企業、食用產品集中交易市場、商場超市、餐飲服務單位等食品生產經營場所的監督檢查,嚴禁采購、經營沒有合法來源、未經檢驗檢疫以及不合格的生豬產品。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加強信息共享和措施聯動,形成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合力,確保全縣清凈無疫。
5.6 加強風險警示
建立養殖場戶風險預警機制,根據疫情形勢、生產安排、市場變化等因素,廣泛運用講座、視頻、短信、微信、掛圖等多種形式,加強生產和疫情風險警示。各鄉鎮(街道)、有關部門要廣泛宣傳,特別要提醒養殖場戶不要引進價格異常便宜的生豬,不要采購沒有動物檢疫證明、運輸車輛未備案、無耳標或耳標不全的生豬,生豬進場后,嚴格執行隔離檢疫。
5.7 進一步強化政策保障
按照國務院、省、市決策部署,充分利用項目資金,制定出臺《岳池縣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項目實施方案》《岳池縣生豬養殖無疫小區建設方案》等政策文件,針對整體種養循環農業模式,制定有利于開展種養循環農業模式的政策,用于推進種養結合和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在種植基地、糞污收集、儲運、資源化利用、有機肥生產使用等方面給予補貼,解決種養循環資金扶持問題,為生豬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撐。
參考文獻
[1] 劉裕文.岳池縣生豬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畜禽業,2007(5):13+28.
[2] 趙云華.岳池縣生豬生產性能調查與思考[J].畜牧業環境,2020(23):19.
猜你喜歡 岳池縣調研 岳池縣人民醫院簡介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21年7期)2021-10-21“三注重”扎實做好調研工作人大建設(2019年6期)2019-10-08人大到基層調研應做到“三不”人大建設(2019年2期)2019-07-13調研“四貼近” 履職增實效人大建設(2018年10期)2018-12-07岳池縣聯社當代縣域經濟(2017年8期)2017-08-24岳池縣聯社當代縣域經濟(2017年5期)2017-05-19岳池縣成立高層次人才聯合會黨支部四川黨的建設·農村版(2016年3期)2016-05-30腳踏實地扶貧調研紅土地(2016年9期)2016-05-17岳池縣秋冬季動物防疫工作成效顯著獸醫導刊(2016年6期)2016-05-17齊續春率隊赴攀枝花調研團結(2014年2期)2014-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