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二外法語“課程思政”教學探索

時間:2024-10-23 14:00:10 來源:網友投稿

新形勢下,我國高校外語專業對學生的培養提出更高的要求,外語課程的思政教學備受關注。本文從二外法語“課程思政”存在的問題入手,探討如何在二外法語課程中進行思政教學改革與實踐,以提升法語教師的思政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并激發其使命感。

課程思政;
二外法語;
教學實踐

2016年12月,***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提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為新形勢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行動方向[1]。

2020年4月,《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教學指南》對新形勢下外語類專業課進行課程思政改革提出了新的目標和具體要求,明確指出外語類專業學生應熟悉中國語言文化知識,應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良好的道德品質,中國情懷與國際視野,社會責任感,人文與科學素養,合作精神,創新精神以及學科基本素養[2]。因此,外語教學迎來新的挑戰,必須重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過課程的教與學活動來實現立德樹人的理念。

二外法語課程是英語專業的必修課程之一,多年來一直深受學生喜愛。新形勢下,教師應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不但要傳授法語語言知識和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而且得有效地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學中。

一、二外法語課程思政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課時緊張

我國大部分高校在大二上學期開設二外課程,課程一般持續4個學期,每學期課時數為32個,總課時不超過300個,課時無法達到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法語組)規定的最低學時。法語發音困難、語法嚴謹、詞匯豐富、學習難度大,總課時的緊缺使教學過程受到限制。另外,教師通常在課堂上用大部分時間來講授語言知識和訓練語言技能,而只用有限的時間來介紹法國相關文化,難以完成將課程創新與思政教育相結合。

(二)教材資源有限,忽視中國文化

目前,二外法語常用的教材如下:孫輝編,商務印書館所出的《簡明法語教程》;
**清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所出的《新大學法語》;
薛建成主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所出的《大學法語簡明教程》等。以《新大學法語》為例,該套教材于2020年9月進行修訂,從內容和編排上都十分適合作為二外法語課程的教材;
但此教材重在關注法語語法知識,教學素材主要介紹法國的語言和文化,涉及中國文化的介紹寥寥可數,忽視中華文化的法語表達,未能體現思政教育。

(三)教師思政素養有待提高

教師對于學生的重要性,不但體現在傳授專業知識和技能上,而且也體現在塑造學生的人格上。但在當前的二外法語課堂上,教師專注于語言教學和法國文化輸入,卻忽略了語言和文化背后的思政育人;
有些教師甚至認為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是思政類課程教師的責任。

(四)學生文化認同感和使命感需要加強

二外法語的授課對象為大學二、三年級的學生,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完全形成。許多英語專業的學生表示之所以選擇法語作為第二外語,是因為聽聞法語是世界上最浪漫的語言,對法國的印象多為“浪漫”“奢侈精致”;
有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受到法國文化的沖擊和影響產生認知偏差,對外國文化盲目崇拜,而對本國文化缺乏自信。再者,對于二外法語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只希望考試能夠及格,或注重提高卷面成績,而忽視新時代下外語人才擔負著傳播中華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使命。

二、二外法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一)整合更新教學資源

在“課程思政”背景下,教師應整合更新教學資源。

首先,好的教材編寫者會把外語核心知識、核心技能與價值觀、情感品格、自我管理等相融合[3]。教師可選擇融入中國文化教育的教材,就此引出有關的思政內容,如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于2019年1月發行的《新編大學法語》,該教材第一冊第五單元旅游主題中的課文對話涉及到故宮、頤和園、長城、兵馬俑等中國名勝古跡的法語詞匯;
第一冊第七單元天氣和季節主題中談到春節;
第三冊第八單元文化遺產主題中,提及兵馬俑和頤和園,并且普及書法。

其次,在現有教材不夠完善的情況下,教師可根據教材每單元的主題,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探索專業知識與課程思政的結合點和切入點,使學生在學習二外法語的過程中了解中西文化差異,學會用法語講述中國文化。比如講到Famille(家庭)主題時,教師可通過對比中法家庭文化觀念,培養學生良好的家庭觀,使學生懂得孝敬長輩、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最后,除了教材內容外,教師還可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和法語書籍雜志,如人民網法語版、央視法語國際頻道(CCTV-F)、《Parlez-moi de la culture chinoise(法語漫談中國文化)》、《La Chine au présent(今日中國)》等,挑選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時政相關的閱讀素材,引導學生展開思考與討論,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增強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

(二)提升教師的思政素養

在課程思政建設中,教師的角色至關重要。

一方面,二外法語教師都是法語專業出身,有些還有留學法國的經歷,法語語言知識和法語國家文化知識都非常扎實,但對本國傳統文化了解得比較淺顯。因此,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漢語水平和中華民族文化素養,全面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另一方面,教師必須關注國內外大事和國家政策方針,定期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課程思政示范課教學觀摩活動,以提升開展“課程思政”的意識能力。

(三)增強學生的國家認同感和使命感

在二外法語教學中,教師需注重培養學生的母語意識和國家認同感。如今,中國的發展越來越令世界矚目,需要更多具有愛國情懷的法語人才向法語國家和地區傳播中國傳統文化,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提高漢字書寫能力;
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和歷史,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
主動關注時事,多閱讀新華網和法國網站上的新聞材料,有意識地積累時政詞匯、開闊國際視野,增強文化輸出能力。

三、二外法語課程思政教學實踐

不同于思想政治課程的顯著教育,外語課程中的思政教育有其特殊性,講究“春風化雨、如鹽在水、潤物無聲”[4]。二外法語教師應以潛移默化的形式將思政元素滲透在教學活動中,不可太直接生硬,否則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和抵觸。

(一)語音教學

語音教學以掌握法語讀音規則和練習法語音素為主,教師需搜索大量的法語詞匯、句子和短文作為語音練習的素材。此階段可利用素材內容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激發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比如講到輔音音素[?]時,教師可給出例詞la Chine(中國)、chinois(漢語/中國的),再補充相關句子:Jaime la Chine.(我愛中國)、Je suis Chinois/Chinoise.(我是一名中國人)、Je parle le chinois.(我說漢語);
再比如講到元音字母é時,教師可引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富強(la prospérité)、民主(la démocratie)、文明(la civilité)、自由(la liberté)、平等(légalité)、誠信(lintégrité),不僅能讓學生鞏固元音音素[e]的拼讀規則,而且能達成育人目標。

語言是一個國家或民族的價值觀念與意識形態的載體[5]。在語音教學階段,教師可通過《詩經》和古詩詞,對比法語和漢語的語音特點,讓學生感受漢語的音韻美,如雙聲、疊韻、疊音、押韻。

(二)語法教學

語法是語言的規則,每一種語言都有特定的規則,不同語種的規則也存在共性。法語與英語有許多相似的語法現象,但也有不少相異之處;
有英語基礎的初學者普遍認為,法語語法是法語學習中最難掌握的[6]。

法語中所有的名詞,無論有生命的,還是無生命,都有陰陽性之分;
其中,有生命的名詞按自然性別區分,表示事物的名詞其陰陽性是約定俗成、固定的,相關的冠詞、形容詞、過去分詞都要隨之變化,陰陽性對二外法語學習者來說是一大難點。對此,教師可將法語的陰陽性和中國道家思想中的“萬物皆陰陽”結合起來教授,加快學生對名詞陰陽性的記憶,如soleil(太陽)是陽性名詞,lune(月亮)是陰性名詞;
jour(白天)是陽性名詞,nuit(夜晚)是陰性名詞。

講解時態時,教師可結合中國時事和中國發展歷程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讓學生用復合過去時敘述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及意義;
用未完成過去時描述改革開放前的中國;
用簡單將來時展望中國的未來;
用條件式現在時談論“三孩政策”。在學以致用的同時,學生能夠感受祖國的快速發展,并提高思辨能力。

(三)課文教學

二外法語的課文以對話或文章為主,每課或每單元都有特定的主題。教師可圍繞教學主題,以學生為中心安排各種教學活動,并增加相應的中國傳統文化或時事熱點,在夯實學生法語語言基礎的同時,培養學生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輸出能力。

在問候對話的教授過程中,教師可以把法國貼面禮和中國儒家文化中的社交禮儀進行對比,使學生了解中國禮儀的重要性,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在講到節日主題時,教師可加入中國傳統節日的介紹,讓學生學會用法語表述各個傳統節日以及每個節日的習俗;
在講到飲食主題時,教師可以在課文內容基礎上進行拓展,讓學生對比中法飲食文化的差異和中法餐桌禮儀的異同,了解茶文化對中國的影響,并讓學生嘗試用法語推廣家鄉的特色美食,增強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在講到醫療主題時,教師可結合社會熱點,學生弘揚醫療行業的榜樣精神,培養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講到科技主題時,教師可引入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和現代高鐵航天技術的發展,讓學生感受大國精神,努力奮斗報效祖國。

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課后可圍繞思政元素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如法語聽寫比賽、法語知識競賽、法語演講比賽、古詩詞翻譯比賽、法語視頻介紹中國傳統文化,如此不但可以鍛煉學生的法語表達能力、加強學生用法語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而且可以檢驗二外法語“課程思政”的實施效果。

四、結語

在二外法語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教師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政素養,轉變教學理念,探索專業知識與“課程思政”的最佳結合點,以實現在培養學生法語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的過程中,讓學生深入了解中國文化、增強學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培育具有愛國情懷、道德情操和正確價值觀的外語人才。

參考文獻:

[1]***.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2]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90-95.

[3]文秋芳.“一體化”思政育人體系構建與實踐應用——以培養“英法雙語+專業”國際治理人才為例[J].外語界,2021(2):2-9.

[4]袁杰.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探討[J].西南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21(1):14-19.

[5]郝運慧.牢固樹立外語教育中的文化自信[N].光明日報,2019-10-21(2).

[6]白麗紅.淺談法語教學中英法雙語的相互影響[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1998(2):23-27.

作者簡介:高仁仁(1984.8-),女,漢族,福建晉江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法語教學。

猜你喜歡 法語課程思政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自殺呈現中的自殺預防——法語動畫電影《自殺專賣店》的多模態話語分析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20年1期)2020-03-25思政課“需求側”當代陜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當代陜西(2019年9期)2019-05-20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年28期)2017-11-15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湘繡專業實施課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課程教育研究(2017年36期)2017-10-21小型法語口語語料庫的創建與應用研究英語知識(2016年1期)2016-11-11論法語的體系統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6年4期)2016-06-11FOU:法國對外法語教學新概念外語學刊(2011年6期)2011-01-22

推薦訪問:法語 探索 課程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