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翰
《丹東日報》“新春走基層”欄目版面之一。
《丹東日報》“新春走基層”攝影專版版面。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每年開展的“新春走基層”活動作為全國新聞媒體界的一項重要傳統,在新時代背景下,不僅是一項重要的新聞實踐活動,更是新聞工作者深入了解民情、服務社會的有效途徑,還是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抓手。遼寧《丹東日報》新聞編采人員在“新春走基層”活動中的創新性實踐結果表明,將采訪重點和報道密度與群眾階段性關注點相結合,不僅提升了新聞傳播的效果,同時對增進媒體與受眾的聯系、提升新聞服務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2024年,丹東日報社新聞編采人員在“新春走基層”活動中展現出新的風貌,其報道實踐對于理解新聞媒體的角色和功能,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具有重要意義。但由于“新春走基層”活動是新聞媒體的傳統報道活動,若按以往的風格進行報道難免會出現采訪內容雷同、報道形式機械、缺乏節奏感等不足,給讀者一種“走過場”的感覺。為此,2024年新春伊始,丹東日報相關領導即提出打造“新春走基層”融媒精品欄目的工作目標。隨后,相關編采人員組成報道小組,精心策劃“新春走基層”活動,最后決定以把握群眾春節前后所關注的熱點,以點連線,以線畫面,規劃采訪內容并有節奏地進行全媒體報道。2024年丹東日報社“新春走基層”活動累計發布60余篇稿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全面反映了丹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深入宣傳了保障和改善民生新成效,在展現出節慶文化活動新風尚的同時,也深入宣傳了基層黨風政風建設新氣象。在此,筆者將相關經驗與業內分享,以期共同探索如何進一步做好“新春走基層”報道工作。
密切關注春節期間的熱點話題,提前策劃好報道的主題、內容和形式,明確報道的重點和亮點,確保報道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化。丹東日報在2024年1月25日開展“新春走基層”報道后,首先刊發的是《2024年春運拉開帷幕 運力有保障 服務更貼心》,因為年終歲尾讀者最關注的是春運,翔實報道公路鐵路及機場的春運準備情況,及時傳遞信息,可以滿足更多群眾的需求。隨后,根據提前策劃好的主題,先后刊發了節日市場、工農業生產、道路養護、節日在崗、平安建設、送溫暖等一系列稿件,這些有溫度的“新春走基層”稿件不僅關注傳統文化和節日氛圍,還深入挖掘了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故事。
關注“新春走基層”報道熱點,還需要做好以下幾點。一是突出重點,在報道過程中,要抓住春節期間的重點活動和特色,如農村大集、秧歌表演、民間技藝等,展現基層群眾的獨特風俗和傳統文化。二是關注民生,關注基層群眾的生活狀況,報道他們在春節期間的生活變化,如農民工返鄉、留守兒童、老人照顧等,反映社會現象和問題。三是人物故事,挖掘基層群眾中的感人故事,如堅守崗位的工作者、樂于助人的志愿者等,講述他們的春節故事,傳遞正能量。四是互動參與,鼓勵記者參與到基層群眾的春節活動中,與他們共同體驗傳統習俗,增強報道的真實感和親切感。五是創新形式,運用多種報道形式,如文字、圖片、視頻、直播等,豐富報道手段,提高報道質量。六是總結回顧,在春節后,對報道進行總結和回顧,分析報道效果,為今后的宣傳工作積累經驗。
“新春走基層”報道的時效性是指在春節期間,記者深入基層采訪報道時,能夠迅速、及時地傳遞基層群眾的春節生活和傳統文化的信息,這種時效性對于滿足受眾的信息需求和增強新聞的影響力至關重要。“新春走基層”報道的時效性是其吸引讀者的重要因素之一。2月9日,農歷除夕,丹東日報記者深入基層采寫了自水來公司客服中心接線員、在夜色中運送乘客的公交車駕駛員以及在街頭巡邏守護平安的公安民警等節日在崗人員。其中,市區1200名環衛工人連夜清掃鞭炮紙屑、快遞員讓春節快遞“不打烊”、外賣小哥奔波大街小巷為千家萬戶送去節日美味等稿件令人感動。大年初一零時19分出生的第一個“龍寶寶”,在見證一個家庭收獲新生喜悅的同時,也反映出全市近千名醫務工作者堅守在一線崗位,為百姓生命健康守歲。這些極具時效性的“新春走基層”報道,第一時間即在丹東日報社融媒體平臺“丹東發布”同步推出圖文、視頻。采寫這些卡時間節點的稿件,需要新聞編采人員在快速采編、靈活調整和創新形式等方面下功夫,“冒熱氣”的“新春走基層”稿件可以提高報道的質量和水平,傳遞正能量,展現新時代基層群眾的精神風貌。
為了提高“新春走基層”報道的時效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提前規劃:在春節前,記者應提前了解基層的春節活動安排,制定詳細的采訪計劃,確保能夠及時獲取第一手資料;
二是快速反應:在采訪過程中,記者需要快速反應,及時發現并捕捉新聞事件,盡快完成采寫和編輯工作,確保新聞的新鮮度;
三是技術支持:利用現代通訊和網絡技術,實現快速傳輸和發布。例如,使用直播、短視頻等新媒體形式,可以實時傳遞現場情況,提高報道的時效性;
四是持續更新:對于持續發展的事件或活動,應提供連續更新的報道,以便受眾能夠及時了解最新進展。
新聞報道的節奏把握是指在撰寫和發布新聞時,合理控制信息的流動速度和強度,以及內容展開的快慢和深淺。這種節奏的把握對于確保新聞的吸引力和傳播效果至關重要。“新春走基層”報道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報道的重點和節奏。節奏把握是指在春節期間,記者深入基層采訪報道時,如何合理安排時間、選擇報道內容,編輯如何充分運用版面語言、選擇合適的方式發布,以充分展現基層群眾的春節生活和傳統文化。
“丹東發布”微信公眾號“新春走基層”專題。
丹東日報在2024 年“新春走基層”專題報道上,通過把控報道節奏實現了傳播力提升。“新春走基層”專題報道先從群眾關注的熱點開始,突出新聞的服務性,隨后逐步烘托節日氛圍,在跨年前后形成報道高潮,春節后則突出企業復工復產和窗口單位收心服務,最后在正月十五鬧元宵的喜慶氛圍中結尾。在報道手段上,有2版的連續頭題,有3版的組稿報道。節日的歡樂場景由攝影專版展現。春節紙媒休刊期間,則利用新媒體公眾號多維度保持“新春走基層”專欄的熱度。
以下是關于“新春走基層”專題報道節奏把握的幾點建議。首先要注意快慢結合,報道應該追求動感,通常以快節奏為主,迅速向受眾傳達事實的來龍去脈。在必要的情況下,適當減速,形成富有章法的節奏變化,使受眾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最新動態。其次要把握適度原則,報道要把握好“度”,這包括合理控制報道的數量,平衡不同題材的報道量分配,對群眾關注的熱點優先報道,在春節前后全方位集中報道。第三要用好視覺輔助,在文字報道之外,適當使用圖片、圖表、視頻等多媒體元素,可以幫助受眾更快地理解信息,同時也是調節報道節奏的有效手段。最后要注重互動性,隨著社交媒體和網絡平臺的發展,新聞報道可以更加互動化,通過評論、問答等形式與受眾互動,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受眾的參與感,還可以根據反饋調整報道的節奏和內容。
2024年,丹東日報在“新春走基層”專題報道上,提前策劃、推陳出新、關注熱點、增強時效,尤其是通過把控報道節奏實現了傳播力提升。在“新春走基層”活動中,編輯記者通過連續推出一線報道,用心講述各行各業感人故事,在反映人民群眾歡樂祥和過春節的同時,深入報道了丹東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新成果,深入宣傳了保障和改善民生新成效。“新春走基層”活動,既是對一家媒體專題報道能力的檢驗,也是新聞工作者提升采編能力的實戰演練。
猜你喜歡 丹東新春時效性 丹東紡織業新引擎紡織科學研究(2021年1期)2021-03-19獨占新春第一芳小小說月刊(2019年18期)2019-09-24試析如何確保新聞采訪的真實性和時效性新聞傳播(2018年14期)2018-11-13新春路上不輕松小學生作文(中高年級適用)(2018年4期)2018-05-14丹東地區野生食用植物多樣性研究遼寧林業科技(2017年4期)2017-06-22荷載預壓加固吹填土時效性研究水科學與工程技術(2016年3期)2016-07-10淺談如何提高獸醫防控的時效性獸醫導刊(2016年12期)2016-05-17當下新聞編輯時效性分析新聞傳播(2015年10期)2015-07-18“丹東一號”沉船水下考古大眾考古(2015年10期)2015-06-26賀新春中國火炬(2011年2期)2011-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