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練習吳式太極拳入門基礎及要訣(2023年),供大家參考。
練習吳式太極拳入門基礎及要訣1
想要將吳式太極拳練好,我們首先做的就是要充分了解吳式太極拳的基礎,只有打好基礎才能更好的練習吳式太極拳。
一中
心氣中和,神清氣沉,立點在腳。
重心緊于腰脊,精神含 斂于內,乃能中定沉靜。
二正
每一姿勢,務求端正,最忌偏斜。雖或俯或仰,或伸或曲姿勢繁多,其重心必須穩定。
重心穩定則開合靈活自如,進退有序;重心不立則開合失其關鍵,虛實不清。
三安
安然之意,切忌牽強。由自然之中,得其安適,動作均勻,呼吸和*,神氣鎮靜乃無氣滯之病。
四舒
舒展之意。姿勢動作務求開展,使全身關節節節舒展,然非用力伸張,而系自然徐徐松展,自能得到松活沉著之趣。
五輕
輕靈之意,然忌漂浮。動作輕靈緩和,往來自由自在,久之能生松沉之勁,進而生粘黏之勁,故輕字是練拳下手之處,入門之徑也。
六靈
靈敏之謂。由輕靈而松沉,由松沉而粘黏,能粘黏即能連隨,能連隨而后能靈敏,則可悟及不丟頂。
七圓
圓滿之意。每一動作務求圓滿而無缺陷,則能渾成一氣而免凹凸斷續之病,推手用勁,非圓不靈,處處能圓則活矣。
八活
靈活而無笨重遲滯之意。上述各節融會貫通后,則屈伸開合,進退俯仰皆能自由。
練習吳式太極拳入門基礎及要訣擴展閱讀
練習吳式太極拳入門基礎及要訣(擴展1)
——24式太極拳的練習要領及技巧60篇
24式太極拳的練習要領及技巧1
1.輕松柔和,意動身隨
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的架式比較*衡舒展,動作柔和。沒有大幅度忽起忽落的明顯、變化和激烈的跳躍動作。在練拳時,要求用意識(指想象力)引導動作,把自己的意念、氣息、用力點等融入到動作之中去,真正體會到太極的韻味。
2.動作連貫,分清虛實
太極拳動作的整套動作中,從“起勢”到“收勢”,每一個位置和方向的改變處處都貫穿著步法的變換和轉移重心的活動,不論動作的`虛實變化和姿勢的過渡轉換都銜接緊密,并要求身法和手法的運用。由虛到實或由實到虛,既要分明,又要連貫一氣,速度均勻,一氣呵成,好像行云流水,綿綿不斷。
3.動作協調,上下相隨
太極拳的動作不論是整個套路,還是單個動作姿勢,要求上下相隨,內(意含,呼吸)外(軀干,四肢動作)一體,身體各部分密切配合,習拳時必須以腰為軸,手、腳的許多動作都由軀干來帶動,并互相響應,即:全身“一動無有不動”,“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成一氣”。
4.圓弧均勻,呼吸自然
太極拳的動作中要求上肢動作處處帶有弧形,這與人體各關節自然彎曲狀態相吻合,通過這種弧形活動的鍛煉,有得動作的圓洛自然太極拳24式基本功要領知識太極拳24式基本功要領知識。練習者的呼吸也應按自己的習慣和當時的需要進行,動作和呼吸不要互相約束,可根據個人鍛煉的體會程度毫不勉強地隨著速度的快慢和動作幅度的大小進行。按照起吸呼落,開吸合呼的要求,使呼吸與動作自然配合。
練習吳式太極拳入門基礎及要訣(擴展2)
——如何學習吳式太極拳3篇
如何學習吳式太極拳1
河北大興人吳鑒泉,在楊露禪到北京授拳時,其父全佑從學太極拳,后又拜楊之次子楊班侯為師。
在楊式小架太極拳的基礎上逐步修訂,又經吳鑒泉改進修潤而形成了一個流派,即“吳氏太極拳”。
柔化是我們吳氏太極拳的特點,練習吳氏太極拳的時候要注意放松我們的`身體,力度的大小以及我們的呼吸節奏都要保持在*和的狀態下。
推手時,守靜而不妄動,以善化見長。吳氏太極拳,分南北兩派,南派為吳鑒泉宗師傳承,其傳人主要有吳公藻、吳公儀、吳英華、馬岳梁、徐致一等。
北派為王茂齋宗師傳承,其傳人主要有王杰(子英)、王倜(子超)、趙鐵庵、修丕勛、彭廣義(仁軒)、楊禹廷等,再傳有趙安祥、李經梧、王培生、修占等。修占又傳周旭林等。
由此可見,吳氏太極拳是分為南、北兩個門派的,每一派的發展都是比較深遠的,但是技法的學習還是具有統一性的。
作為我們的太極拳初學者,我們應該如何開始吳氏太極拳的練習呢?初學吳氏太極拳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呢?
吳氏太極拳的特征可概括為:功架緊湊、安靜自然、招勢嚴密、細膩綿柔,符合太極陰陽理論。
如何學習吳式太極拳2
河北大興人吳鑒泉,在楊露禪到北京授拳時,其父全佑從學太極拳,后又拜楊之次子楊班侯為師。
在楊式小架太極拳的基礎上逐步修訂,又經吳鑒泉改進修潤而形成了一個流派,即“吳氏太極拳”。
柔化是我們吳氏太極拳的特點,練習吳氏太極拳的時候要注意放松我們的身體,力度的大小以及我們的呼吸節奏都要保持在*和的狀態下。
推手時,守靜而不妄動,以善化見長。吳氏太極拳,分南北兩派,南派為吳鑒泉宗師傳承,其傳人主要有吳公藻、吳公儀、吳英華、馬岳梁、徐致一等。
北派為王茂齋宗師傳承,其傳人主要有王杰(子英)、王倜(子超)、趙鐵庵、修丕勛、彭廣義(仁軒)、楊禹廷等,再傳有趙安祥、李經梧、王培生、修占等。修占又傳周旭林等。
由此可見,吳氏太極拳是分為南、北兩個門派的,每一派的發展都是比較深遠的,但是技法的學習還是具有統一性的。
作為我們的太極拳初學者,我們應該如何開始吳氏太極拳的練習呢?初學吳氏太極拳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呢?
吳氏太極拳的特征可概括為:功架緊湊、安靜自然、招勢嚴密、細膩綿柔,符合太極陰陽理論。
練習吳式太極拳入門基礎及要訣(擴展3)
——24式太極拳的練習要領及技巧
24式太極拳的練習要領及技巧1
1.輕松柔和,意動身隨
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的架式比較*衡舒展,動作柔和。沒有大幅度忽起忽落的明顯、變化和激烈的跳躍動作。在練拳時,要求用意識(指想象力)引導動作,把自己的意念、氣息、用力點等融入到動作之中去,真正體會到太極的韻味。
2.動作連貫,分清虛實
太極拳動作的整套動作中,從“起勢”到“收勢”,每一個位置和方向的改變處處都貫穿著步法的變換和轉移重心的活動,不論動作的`虛實變化和姿勢的過渡轉換都銜接緊密,并要求身法和手法的運用。由虛到實或由實到虛,既要分明,又要連貫一氣,速度均勻,一氣呵成,好像行云流水,綿綿不斷。
3.動作協調,上下相隨
太極拳的動作不論是整個套路,還是單個動作姿勢,要求上下相隨,內(意含,呼吸)外(軀干,四肢動作)一體,身體各部分密切配合,習拳時必須以腰為軸,手、腳的許多動作都由軀干來帶動,并互相響應,即:全身“一動無有不動”,“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成一氣”。
4.圓弧均勻,呼吸自然
太極拳的動作中要求上肢動作處處帶有弧形,這與人體各關節自然彎曲狀態相吻合,通過這種弧形活動的鍛煉,有得動作的圓洛自然太極拳24式基本功要領知識太極拳24式基本功要領知識。練習者的呼吸也應按自己的習慣和當時的需要進行,動作和呼吸不要互相約束,可根據個人鍛煉的體會程度毫不勉強地隨著速度的快慢和動作幅度的大小進行。按照起吸呼落,開吸合呼的要求,使呼吸與動作自然配合。
練習吳式太極拳入門基礎及要訣(擴展4)
——太極拳40式分解教學3篇
太極拳40式分解教學1
第一段
01、起勢
02、右攬雀尾
03、左單鞭
04、右提手上勢
05、右白鶴亮翅
06、左右摟膝拗步 (三次)
07、手揮琵琶
08、進步搬攔捶
09、如封似閉
第二段
10、斜飛勢
11、肘底捶
12、倒卷肱
13、左右玉女穿梭
14、左右野馬分中
第三段
15、左行云手 (三次)
16、左單鞭
17、高揮馬
18、右蹬腿
19、雙峰摜耳
20、左分腳
21、轉身右蹬腳
22、海底針
23、閃通臂
第四段
24、白蛇吐信
25、右拍腳
26、左右打虎
27、右下勢
28、右左金雞獨立
29、指襠捶
30、右攬雀尾
31、左單鞭
32、左下勢
33、上步七星
34、退步跨虎
35、轉身擺蓮
36、彎弓射虎
37、進步搬攔捶
38、如封似閉
39、十字手
40、收勢還原
練習吳式太極拳入門基礎及要訣(擴展5)
——太極拳5大拳架標準3篇
太極拳5大拳架標準1
檢查一個學員的太極功夫如何,首先從外形看起,外形動作是否規矩。包括以下幾方面:
1、身法是否端正,美觀。上身端正,頂勁用意上領,松肩沉肘,內氣下沉,重心穩定。
2、拳式轉換。每個動作的起點、落點、運行路線、角度、方位變化是否正確,是否以腰為軸進行轉換。
3、手型手法。手型是否柔和,手法是否圓活,動作是否到位。
4、步型步法。步型是否正確,步法是否輕靈,落步是否穩健,方向、角度是否正確,是否能做到邁腿松胯。
5、重心是否在變化時保持穩定。特別是在轉身、蹬腳等動作中是否穩定。
6、眼神。眼神是否隨身而動。
7、放松。是否能在練拳時做到放松。
太極拳5大拳架標準2
有了正確的外形,掌握了動作的尺度,就會表現出精神和內氣的充足,用太極術語來講叫做內勁。主要表現在:
1、整體。即動作各部之間協調,上下配合無縫隙。
2、捎節領、中節隨,根節摧。
3、呼吸。內外呼吸相配合。
太極拳5大拳架標準3
功力是表示練習太極拳者的.一項標準。一個有功夫的人,在練習時拳架低、重心穩、動作慢,呼吸深長,動作協調,虛實分清,用意指揮,動作以內帶外,處處圓活,精神貫注。
練習吳式太極拳入門基礎及要訣(擴展6)
——練習太極拳有什么好處 (菁選2篇)
練習太極拳有什么好處1
鍛煉神經系統提高感官功能
練習太極拳要求心靜用意。練拳時大腦皮質運動中樞和第二信號系統處于高度的興奮集中狀態,而皮質的其他大部分地區則處于抑制狀態,這對于某些慢性疾病患者十分有益。
因為打破了病理的興奮灶,修復和改善了高級神經中樞的功能,某些局部的病灶也就逐漸減輕或消失了。
練習時的“眼隨手轉”和推手中的“推蕩往來”,有助于視神經和皮膚反應能力得到提高。
有助于心血管系統健康
練習太極拳要氣沉丹田,腹式呼吸時膈肌和腹肌收縮與舒張,促進血液循環。
同時,肌肉活動時毛細血管充分開放,加速靜脈和淋巴的回流速度,改善微循環,從而減輕心臟負擔,有助于保持心臟、血管和淋巴系統的健康。
增強呼吸機能
深長細緩的呼吸特點,對提高肺部的通氣和換氣功能有良好作用。長期練習者,呼吸頻率會減少,肺活量和呼吸差會增大。
促進物質代謝
神經系統對內臟器官調節過程的改善,對腸胃也起到按摩作用,促進肝內血液循環,增強腎上腺素的分泌功能,改善體內的物質代謝。
長期練習太極拳,可以增進食欲,促進消化,降低膽固醇含量和軟化動脈。
加強肌肉骨骼系統運動
太極拳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弧線動作,也使得全身肌肉群和肌肉纖維運動加強,使關節囊和關節韌帶在肌肉的牽拉運動中得到良好鍛煉,加強了關節的穩固性、柔韌性和靈活性。太極拳的練習對于暢通經絡、刺激穴位等都十分有益。
有的項目到了一定年齡作不了。比如武術長拳,有的全國或世界武術冠軍,年輕時體力好的時候拿冠軍,但一過鼎盛時期,到一定年齡,彈跳力等體力一差就不行了,很多人身體上還留下傷病,就難以象以前那樣練習了。太極拳**穩穩,年齡大了更適合,比較容易接受。
有人說太極拳太難,不好學。其實并不難,我們不管做什么事,總得動動腦子,思索考慮,尤其上了年紀,事情不多,動動腦子也她,練拳動腦筋和工作崗位動腦筋不一樣,練拳動腦筋相對的來說就是休息。休息對神經衰 弱才有好處,氣沉丹田,相對來說就是大腦得到休息。
稍微動動腦筋還是有好處的,現在科學家有新說法:“生命在于腦運動”,是有道理的。年齡大了,拿出一點時間來練拳,今天練一兩式,明天練一兩式,總能學會。動作開始不好看,慢慢就好看了,熟能生巧。
太極拳不僅是武術,它還是健身術、養生術,尤其在醫術上作為醫療手段很起作用,但不是絕對的,不是練拳治百病,長生不老。前面講過,對某些慢性疾病是有一定療效的。
它的好處只有長期練拳者才能體會到,享受到。正因為這樣,練拳的人越來越多,國外練拳的人也很多,比如美洲、歐洲練的人比較多,日本是亞洲,他們學的東西都要切磋,很認真。希望我們今后練拳都要認真、規范。
練習太極拳有什么好處2
1.太極拳動作姿勢的基本要求是虛靈頂勁、含胸拔背、松腰斂臀、沉肩墜肘、舒指坐腕、尾閻中正。
2.在練習的時候如果動作不規范,就不僅會影響你的發揮,還會影響你的體悟內在感覺。
3.規范的"太極拳技術要求氣沉丹田、圓襠活髖、內鼓外安、運動如抽絲、邁步如貓行,各種基本技術動作要做到起點準確,運行路線清楚,止點到位,動作連貫,上下相隨,手眼配合,從而使身法自如。
4.太極拳極為關鍵的是體悟,貪快貪多對體悟是不利的,過度的運動量會導致體力不支,動作變形,影響“內聽”身體內部感覺,甚至可能形成錯誤的體悟感覺。
5.練習太極拳的時候一定要在專業人士指導學拳,包括極為重要的幫調樁,糾正動作,指導體悟內在感覺。
練習吳式太極拳入門基礎及要訣(擴展7)
——24式太極拳動作要點
24式太極拳動作要點1
(一) 輕松柔和
太極拳的架式比較*穩舒展,動作要求不僵不拘,符合人體的生理習慣,沒有忽起忽落的明顯變化和激烈的跳躍動作。所以,練習一兩遍太極拳以后,會感到身上微微出汗,但不會出現氣喘等現象,給人以輕松愉快的感覺。由于太極拳具有這個特點,所以,不同年齡、性別和體質的人都可從事太極拳練習。
(二) 連貫均勻
整套太極拳的動作,從“起勢”到“收勢”,不論動作的虛實變化和姿勢的"過渡轉換,都是緊密銜接、前后連貫,看不出有什么明顯停頓的地方。整套動作演練起來,速度均勻,前后連貫,好像行云流水,連綿不斷。
(三) 圓活自然
太極拳的動作不同于其他拳術,它要求上肢動作處處帶有弧形,避免直來直往。通過弧形活動進行鍛煉,使動作圓活自然,體現出剛柔相濟的特點,使身體各部分得到均勻的發展。
(四) 協調完整
太極拳不論是整個套路,還是單個動作的姿勢,都要求上下相隨,內(意念、呼吸)外(軀干、四肢動作)一體,身體各部分之間要密切配合。在練習過程中,要以腰為軸,上肢和下肢動作都由軀干來帶動,并且互相呼應,切忌上下脫節或此動彼不動、呆滯等現象。
練習吳式太極拳入門基礎及要訣(擴展8)
——練習太極拳的好處及禁忌
練習太極拳的好處及禁忌1
1、練太極拳能在大腦皮質形成一個特殊興奮灶,而其他區域則處于抑制狀態。練太極拳時,要求精神貫注,意想小腹(即意守丹田),排除雜念,即要“用意不用力”和“心靜”。這種意識和身體鍛煉相結合的方法,都是在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提高的情況下完成的,它使大腦皮質功能區形成一個特殊興奮灶(即興奮集中在很小的一定區域),而其他區域則處于抑制狀態。這樣就使大腦得到充分休息,可以打破疾病的病理興奮灶,修復和改善高級神經中樞的"功能,起到健腦強身作用。
2、練太極拳,對植物神經系統產生良性影響。練太極拳時呼吸較深,可對植物神經系統的機能發生影響(據上海醫科大學生理教研室動物實驗證明,呼氣時副交感神經興奮,吸氣時交感神經興奮),從而可使植物神經系統活動紊亂得到調整和改善。
3、練太極拳還有利于提高人體動作的*衡性與協調性。太極拳動作的協調性和*衡性要求較高,這對神經系統是一種鍛煉,有利于*衡和協調動作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