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電視劇《人世間》觀后感簡短-《人世間》觀后感悟【范本2篇】(完整),供大家參考。
《人世間》是一部關于苦難、奮斗、擔當、正直和友誼的小說,他們有的通過讀書奮斗改變命運成為社會精英,更多的則像父輩那樣努力打拼辛勞謀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電視劇《人世間》觀后感簡短的內容,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夠給大家幫助。
電視劇《人世間》觀后感簡短【1】
故事的主線主要圍繞著東北一戶周姓人家展開,周爸爸、周媽媽,大哥周秉義、大姐周蓉、弟弟周秉昆。開篇從一九六九年知識青年下鄉講起,目前更新至十六集,八十年代初的樣子,恢復高考后的第一屆大學生即將畢業。
這是一部鴻篇巨制,不是三言兩語就能交代清楚的。梁曉聲應該是按著史詩名著的標準來完成這部作品的,而李路更是按著精品劇的標準,來打磨這部大劇。年代感真實,每一處細節都追求完美,從服裝、屋內裝飾、街頭巷尾、工廠車間、人物語言等等,編導人員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無處不在,看著就讓人感動。
這部劇的情節更是精彩紛呈,之所以精彩,是它牢牢把握住了一個情字。母子情、母女情、父子情、父女情、夫妻情、兄弟情、戰友情、鄰里情,還有愛情和友情。看過這部劇后,一個突出的感受就是,人間有真情!
雷佳音扮演的周秉昆是這部劇的男主,是周家的老兒子。在爸爸去支援“大三線”、哥哥去了生產建設兵團、姐姐追隨愛情去貴州下鄉后,他和媽媽留守在東北的老家。
小家連著大家,周家隨著時代的風浪起起伏伏,經歷了一系列的變故。在艱難的日子里,周秉昆播種著,也收獲著。
電視劇《人世間》觀后感簡短【2】
我的眼里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用這句話來表達我對此書的感觸再適合不過了,現在很多年輕人對于60年代到80年代中國的歷史發展,都是存在盲點,不了解父母那一代人們的經歷,本書講述了在那特殊年代的友情、愛情和事業,借此機會能讓我更加體會到父輩的崢嶸歲月。
家鄉的變化,人性的真善美,城市的百姓生活,歷史進程下的選擇,本書分上,中,下三卷,共計115萬余字,通過作者熟悉的城市,故事從A城城鄉結合部“光字片”小土屋群落的底層民眾,在邊遠地區支援“大三線建設”的新中國第一代建筑工人周志剛及周家三代人的奮斗過程中拉開了序幕。
01、崢嶸歲月須拼搏,年華瀟灑莫蹉跎
人的一生是不斷成長和成熟的過程,不同的年齡段需要面對不同的課題,《人世間》三部曲中分別應對了不同歷史時期,80年代中期東北國企改革,21世紀城市“貧民區”改造,這個時期下人們同樣有著奮斗、擔當和理想,通過讀書來改變命運,或像父輩一樣打拼謀生,做事剛正不阿。周家兄妹則通過這個年代不斷的拼搏,施展自己的才華,在改革開放的潮流中,不隨波逐流。
02、60后的芳華,90后的承接
《人世間》這本書在中國歷史處于大變遷的50年中,從保守的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歷史進程交織到每個人的命運,那段歲月就仿佛印在眼前,而現在也是中國經濟轉型之年,如果要選擇一個最重要的年代那就是1978年,改革開放改變了一代人、一個時代,父輩們譜寫了人生最美的芳華。文中曲老太太和金老太太,為了革命事業奉獻了寶貴的青春年華,受到了委屈,也僅是一句會好起來。而今識盡愁滋味,方知天下父母曾在革命道路上辛勤的付出。
梁老曾說過,這本書希望年輕人多讀,了解當時那個特殊年代,了解父輩理想至上的原因,只有父輩們的不懈拼搏,才有現在后輩們的美好生活,而今我們隨著年齡和認知的增長,也必須要承接歷史使命,從我做起,認真對待工作,無論哪個崗位,認真都是前提,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03、真善美,活在人世間
《人世間》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就是周秉昆,秉昆的善在家人眼里或許是庸俗,但在工友們眼中的是個大哥。他的真誠忠義,工人骨子里的剛正不阿,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像極了我的父輩們,他們為朋友愿意付出一切,為鄰里朋友時刻操心,活在人世間,就該相互給予溫暖。如同生活中我們會發現,那些看似平凡的人,總能在他人最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積極伸出援助之手,展現出真誠和善良的品質。
你我皆凡人,世間終日忙,半刻難清閑。人只要抱定積極進取的精神,堅持永不言敗的信念,才能持續的奮斗下去。看完這本書我對秉昆這個人物感到由衷的敬佩,敬佩他無論是面對何種困難還是家人的不理解從沒有埋怨過,工作的不順他沒有抱怨,仍堅持理想依然為之奮斗。曾經的我是迷茫過,而現在的我敢于接受挑戰,不會畏懼任何困難,認真做好每一件事。人生不是一片坦途,我們會有收獲,也會經歷挫折和苦難,大家相互激勵,不忘初心方得終始,每一個人活在世上,必定要經歷風雨。趟過歲月冷暖,感知生命厚重,苦過,甜過,愛過,恨過,哭過,笑過,才是《人世間》。
推薦訪問:觀后感 人世間 范本 電視劇《人世間》觀后感簡短-《人世間》觀后感悟【范本2篇】 電視劇《人世間》觀后感簡短-《人世間》觀后感悟【范文2篇】 觀看《人世間》后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