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釵電影觀后感1500字很慶幸是一個人,沒有顧忌地讓自己的眼淚恣意地流,太沉重的一部片子,沉重得讓我無法走出,直到看完電影自己開車行駛在路上,眼淚還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金陵十三釵電影觀后感1500字3篇,供大家參考。
金陵十三釵電影觀后感1500字篇1
很慶幸是一個人,沒有顧忌地讓自己的眼淚恣意地流,太沉重的一部片子,沉重得讓我無法走出,直到看完電影自己開車行駛在路上,眼淚還在不斷地流,幾乎要擋住了我的視線。我不知該怎樣去表達這種沉重。無意中看到這篇觀后感,很例外地轉到我博客中(我博客中極少有的東東),這位作者很到位地理解了老謀子和嚴歌芩所要表達的思想,再寫,我無法超越,特轉。
這十四個秦淮河的女人,花枝招展,風騷性感,朝氣美麗
她們嘰嘰喳喳地嬉鬧著,仿佛完全忘記剛才逃命的驚惶
她們風情萬種地扭進教堂,你一定感覺不到門外的炮火連天曝尸荒野
你一定認為,這群妓女是被書娟們鄙夷唾棄的
可是你未必知道,書娟們也在偷偷的羨慕甚至嫉妒著這群秦淮河的女人
她們神秘,她們妖嬈,她們舉手投足都散發出書娟們不可企及的綽約
那是一種連女人都要嫉妒的風韻,包裹在艷麗的旗袍下,張揚在凹凸有致的曲線里
在她們胭脂水粉的浸泡中,連地窖都散發出一股溫柔鄉的曖昧
書娟和玉墨,其實根本就是同一個人,在十三歲之前,經歷著幾乎相同的成長軌跡
是十三歲那一年,改變了玉墨的一生
所以,玉墨不能眼看著書娟的人生也被糟蹋在十三歲
你以為玉墨救的是書娟
其實玉墨救的是當年無法營救的自己
你以為秦淮河的這群妓女保護了唱詩班的那群學生
其實她們保護的是自己永遠無法實現的夢
所以 別說什么深明大義、俠肝義膽、愛國情懷
別用這些CCAV的頒獎詞侮辱了她們
誰說婊子無情戲子無義
她們也許沒讀過書,沒受過教育
可也正因如此,她們保留了最市儈也是最樸實的價值觀:講義氣
“如果不是那些女學生把日本兵引開,你的臉和屁股現在還不知道在哪里呢!”
你救我,我也會救你,就這么簡單
“姐姐替你們去!你放心,有姐姐們在,不會讓你們吃苦的!”
女孩和女人,你能說誰值得救,誰不值得救
可是當年如果有人也不舍得讓她們吃苦,她們會不會過著不一樣的人生?
也許有那么一瞬,她們的內心是雀躍的
因為終于有機會穿上這粗布校服、剪這呆呆的娃娃頭
這一定是她們去了秦淮河之后,最難看的裝扮
卻也是她們去了秦淮河之后,每日每夜都幻想的另一條人生路
于是她們嘰嘰喳喳、不無得意的互相攀比著:看,我多像個女學生!
她們為自己也能裝扮成學生模樣,感到由衷的欣喜和自豪
她把情郎的玉鐲送給女學生;
她把攢著贖身的錢交給女學生保管;
她摸著女學生的頭說,要替姐姐活下去
她們能在死前繼續大笑大鬧,是不是因為,她們真的把命寄托到了女學生身上
因為,一旦死去,她們悲慘又卑微的今生就能結束
女學生替她們堂堂正正的活著,她們的命就能重寫,就能延續
她們合唱了一曲《秦淮景》,這場面一定是滑稽的
十二個剪著娃娃頭、套著臃腫校服的女人,
扭著腰身、拿腔拿勢的細細唱著胭脂巷的招牌小曲兒
裹胸布掩蓋了她們放蕩的曾經
毫無線條的大褂遮擋了她們不堪的過去
燙直了的卷發、抹掉了的紅唇
她們竟也能如學生般清純,哪怕只是外形
可這清純的外形,唱出的是《秦淮景》
你可以很感動,可你不要忘記,
女學生們引開日本兵時,躲在地窖里的妓女們并沒有出手相救;
妓女們要代替女學生時,準備自殺的學生們也沒有拒絕
人性是自私的,還是自己活下去好
所以你看,這電影沒有想要歌頌誰,沒有想要塑造出CCAV里的人物
人性不是光輝的,而是飽滿的,健全的
你可以覺得學生是幸運的,可你不要忘記,學生們是自己救了自己
如果有任何一個學生出賣地窖里的妓女,結局一定是兩敗俱傷
這群十三歲的小姑娘,也許還不懂什么叫義氣
她們只是本能的認為,就算自己躲不掉,也不能坑了另一群無辜的人
即便這群人骯臟、惡心、不要臉,即便自己只能自殺
也許正是因為她們還小,所以她們能善良的這么直率、這么不計代價
如果換成一群成年人,為了自保,她們還會這樣做么?
甚至如果換成是你,是我,為了自保,我們會這樣做么?
我不敢想,也不敢承認
十三歲的她們,一定不懂這群妓女為什么要換自己
可是長大后她們一定會懂,也一定會有腕骨般的痛
她們會活得很不好,因為她們的生,是以另一群人的死為代價
她們會活得很好,因為她們還承載著另一群人的夢
這是一部電影,可它不僅僅是一部電影
它以特定歷史為背景,可它講述的不僅僅是一段歷史
我贊成每年都該有這樣一部高質量的作品來提醒我們勿忘國恥
可自此,我的腦海中多了一筆抹不去的風景
就是那十四個花枝招展、風情萬種、裹著旗袍的美麗女人,細細地吟著《秦淮景》
也許那年,我也死在了南京城
不知道那一次,有沒有人逃離南京,替我堅強的活了下去
也許那世,我也死在了南京城
所以這一世,我要替前生好好活 .
金陵十三釵電影觀后感1500字篇2
李安的《臥虎藏龍》給中國的導演們挖了個坑,都以為以西方的視角去展現中國故事更容易得到認同,更容易得獎,于是爭先恐后往里跳,其結果是中國外國都不買賬,一個個死得好慘。
一部好的電影絕不只是讓人哭了笑了那么簡單,還要有比情緒宣泄更深刻的內涵,能喚起觀眾的價值判斷,運用自己的經驗與電影中的人物進行反思和對比。廣義地講,觀眾們的每一次觀影體驗,所得到的結果其實與電影所講述的故事人物無關,只是進行了一次形而上的價值判斷,任何人在觀后都會很直觀簡潔地說出自己的感受,或好或壞。
當然,不同的教育背景,生活經歷、民族信仰也許會影響某一個人對某一部電影的具體評判,但并不會影響到總體,因為全人類有著一個共同的標準,即普世價值的衡量。自推翻巴列維國王之后,伊朗變成了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政教合一在文化上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對意識形態的嚴格控制,但即便是這樣,伊朗的導演們也還是能拍出一些得到全世界認同的電影來,比如說《白氣球》《小鞋子》之類,原因無它,就是展示了人性,講述的都是普通人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
我曾說過,自《秋菊打官司》之后,張導演似乎越來越不會講故事了。當時有幾個張的同學在場,都說他要是不會講故事,中國誰還會講故事?張、陳是導演中的老大,而他們的同學在影視界也是個個如日中天,自然聽不進這樣的批評。
我所說的“講故事”,其實就是基本功,就是素材的取舍和切入的角度,在技術上與剪輯相關,在創作上與主觀意識相關。張導演在畫面營造上堪稱大師,但是“講故事”也是他一直以來的弱項(這也與編劇有關,但導演起主要作用)。在這方面,日本的黑澤明是個高手,他能把一個事件的臺前幕后用鏡頭交待得條理分明。
觀看《金陵十三釵》,張氏風格一以貫之,營造畫面不惜工本,戰爭炮火渲染得像焰火晚會。尤其是十三釵們身上那曲線畢露精致華美的旗袍,對男性觀眾有一種曖昧的暗示,跳脫于殘酷故事背景之外,不能不說是氣氛渲染的敗筆。再對比斯皮爾伯格對《辛德勒名單》的黑白處理,以及那個小女孩紅衣的出現對觀眾感官與心靈的沖擊,高下立判。
對于貝爾這個演員,說不上喜歡或不喜歡。他所飾演的那個人物,比起小說,因電影的形式所限被壓縮了不少,顯得不夠豐滿。他的表演,總體上中規中矩,但給我的感覺還有些游離于中國演員之外,或許這就是文化的差異。
相比于《三槍》那樣的庸俗電影,張導演的這部《金陵十三釵》有了明顯的變化,有評論稱是“回歸了水準”。但是在藝術上,至少在藝術觀念上,張導演還并沒有什么本質上的突破。文藝作品,說到底都是制作者自身素養的客觀反映,大作品需要大胸懷和大人格,需要更高的人文視點和人文關照。題材可以討巧,技術也可以討巧,但也只限于一時一事,不可能獲得永恒。
寫到這里,我問了自己一個問題,近三十年來,中國有幾部好電影?細想了一下,我認為有三部。一部是張導演的《紅高粱》,盡管不乏粗糙,但拍得蕩氣回腸,充滿了象征意義;再就是陳凱歌的《霸王別姬》,細膩深刻地詮釋了社會環境對人的影響,能引起觀眾對歷史的認知與反思;第三部是謝晉導演的《芙蓉鎮》,哀而不頹,歌頌人性,是一部優秀的現實主義杰作。
至于這部電影能不能獲得奧斯卡,實話實說,真有點兒玄。
金陵十三釵電影觀后感1500字篇3
無法忘卻的記憶
1937年12月13日。
南京。
火光滿天,槍炮轟鳴,血流成河。
三十萬人,躺在血泊中,生命永遠定格。
這慘痛的記憶,永遠也無法讓我們苦難深重的民族忘卻。
隔著歷史的風云,越過歲月的塵埃,導演們一次次在銀幕上重現這一幕,《南京南京》讓所有觀眾淚奔;雕塑家們用血淚雕成凝固的歷史,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前樹立的一尊尊雕像記錄著民族的苦難;作家們壓抑著悲痛將殘酷的戰爭濃縮為文字,字里行間流淌著回憶的苦痛……而小說《金陵十三釵》,被改編為電影,一次次震撼著我們的靈魂!
書中以一個十四歲少女的視角來寫,她的見聞、她的感受、她的恐懼……,真實地再現了日本侵略者滅絕人性的暴行,讓我們再次感受遭受異族侵略和殺戮時的無助。
令人唯一欣慰的是,在這冰冷的槍聲中還有一絲余存的人性善意的溫情:明知庇護傷兵可能會給教堂帶來滅頂之災,英格曼神父還是收留了無助的他們;五個死里逃生的戰士,為了保護教堂里的人不受連累,甘愿挺身受死;……異常是文章最終,那十三個秦淮河上賣笑的女子、被自視為純潔的女學生瞧不起、認為她們無恥下流的十三個女子,卻在生死關頭毅然決然地選擇替女學生進入虎口受難……這滴著血的溫情,一次次進入我的心靈,讓我的心緊緊地揪在一齊,為我們的民族、為我們的國家、為我們的同胞所遭受的苦頭而悲憤!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十三四歲的豆蔻年華,無憂無慮,像我們,在爸爸媽媽的呵護下成長,不會有生命危險,更不會被任何骯臟的東西玷污……可是,戰爭這個魔鬼卻會破壞這完美的一切,讓人性泯滅、獸性大發。他不僅僅斷送女孩無憂無慮的生活,并且會將她們送到人間地獄甚至是死亡。那個十五歲的少女安妮,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記者和作家,卻因為希特勒發動的一場邪惡的戰爭,于花季之齡死于納粹集中營?!栋材萑沼洝分械摹拔移谕宜篮?,仍能繼續活著”讓所有讀過的人心酸。而《金陵十三釵》中的金陵女子學院的女孩被心懷叵測的日本鬼子在圣誕之夜要求去為他們唱贊美歌,手無寸鐵的她們面臨的是被蹂躪被殘殺的命運!在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時,有一面關于外國人保護中國難民的紀念墻,其中一段文字印證了十三釵的命運:每一天晚上,日本人都會來到金陵女子學院,帶走20多位十幾歲的女孩,而這些被帶走的女孩,很少被送回來……
掩上書卷,***總書記在國家公祭日的講話又一次如黃鐘大呂般在耳邊響起:“和平是需要爭取的,和平是需要維護的。僅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維護和平,僅有人人都記取戰爭的慘痛教訓,和平才是有期望的。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否認罪責就意味著重犯……”是的,這段歷史永遠不能被忘記!同樣十四五歲的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是多么幸運!但我們更要努力學習,讓我們的國家更強盛!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為了祖國完美的明天,我們該啟程了……
1.《金陵十三釵》觀后感500字五篇
2.《金陵十三釵》觀后感500字五篇
3.觀看國產片秋菊打官司觀后感范文600字五篇
4.電影金陵十三釵觀后感范文觀后感800字五篇
5.電影《金陵十三釵》觀后感700字五篇
6.《金陵十三釵》觀后感1000字五篇
7.《金陵十三釵》觀后感1000字五篇
8.電影《金陵十三釵》觀后感范文500字5篇
9.電影《金陵十三釵》800字五篇
10.電影《金陵十三釵》觀后感600五篇
推薦訪問:金陵 觀后感 電影 金陵十三釵電影觀后感800字 《金陵十三釵》觀后感2000字 金陵十三釵觀影感想 金陵十三釵觀后感1200 金陵十三釵觀后感1000字以上 金陵十三釵觀后感3000字以內 金陵十三釵觀后感500字左右 金陵十三釵電影觀后感2000字 金陵十三釵電影觀后感1000字 金陵十三釵電影觀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