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鐵人紀念館觀后感【優秀范文】

時間:2022-07-14 19:00:02 來源:網友投稿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鐵人紀念館觀后感【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

鐵人紀念館觀后感【優秀范文】

 

 參觀鐵人紀念館有感

 一早, 就去參觀大慶的鐵人紀念館。

 雖然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 但“鐵人精神” 卻是自己非常神往的。

 一起參觀的大慶的溫春生告訴我“快到了” , 自己就分明能感受到激動。

 可以用“莊重” 來描述眼前的這座紀念館。

 館內廣場有王進喜的大型雕塑。拾級而上, 進入館內, 撲面而來的就是鐵人組的群雕。

 這群雕是如此的生動, 以至于站在他們面前, 你都能感受到他們頂風帶雪的一種大無畏的精神。

 以下是王進喜的簡介(網絡搜索):

 王進喜同志 1923 年 10 月 8 日出生于甘肅省玉門縣赤金堡鎮上赤金王家屯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6 歲開始討飯, 10 歲給地主放牛, 14 歲被抓夫到玉門油礦做苦工, 直到玉門油礦解放。

 1950 年春, 他成為我國第一代鉆井工人, 先后任司鉆、 隊長等職, 1956 年 4 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8 年 9 月, 他率領的鉆井隊月進尺創當時全國最高紀錄, 榮獲鋼鐵鉆井隊稱號。

 1959 年 9 月, 王進喜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 出席了全國群英會。

  1960 年 3 月, 王進喜率隊從玉門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 曾組織人員用“人拉肩扛” 的方法搬運和安裝鉆機, 用“盆端桶提” 的辦法運水保開鉆, 不顧腿傷跳進泥漿池, 用身體攪拌泥漿壓井噴, 被譽為“鐵人” 。

 同年 4 月 11 日, 會戰指揮部號召全體會戰職工向鐵人王進喜學習。

  在大慶油田, 王進喜先后任 1205 鉆井隊隊長、 鉆井指揮部裝建大隊和鉆井二大隊大隊長、 鉆井指揮部指揮, 大慶革委會副主任、 中共大慶核心小組副組長等職務。

 1964 年 12 月, 出席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1969 年 4 月, 出席黨的“九大” 并被選為中央委員, 受到毛**和周總理的親切接見。

 1970 年 11 月 15日患胃癌醫治無效逝世, 享年 47 歲。

  大廳左側墻面上印著鐵人的名言“有條件要上, 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

 這句話雖然經常被改頭換面并被調侃, 但仔細看看當年石油會戰的狀態,就知道當時能夠說出這樣的話絕對是基于對偉大事業的熱愛。

 雖然我們不身處那個年代, 但我們依然能夠體會到在那個滿目荒涼的大地上作業的人們的心態:

 激情過后(激情總會平靜下來盡管還能夠再次激起, 尤其是在那個年代), 每一個參與會戰的人都必須面對特別現實的狀態。

 另外, 參與會戰的單位很多很復雜,當時的溝通交流手段又特別有限等等, 這些都會給人們一個停止作業的理由。

 而當時的鐵人, 能夠這樣想, 并且實現它, 這樣的創業精神其實是所有創業者們都應該認真揣摩的。

 其實, 大凡成功的創業者也基本上是在這樣的一個狀態下前行的。

 讓我感動的另外一個場景是王進喜班組一起學習《矛盾論》 和《實踐論》, 這雖然多少有當時環境的要求, 但王進喜班組的的確確是一個學習型小組。

 展出的筆記本表明他們不斷總結經驗, 認真鉆研, 他們不是蠻干而的確是在動腦筋。

 更重要的是, 王進喜主動地把他們的經驗和設備與其他班組分享, 這在當時應該是非常難得的!

 1959 年, 參加全國群英會的王進喜看到由于油品供應緊張, 北京的公共汽車背上了鼓鼓囊囊的煤氣包。

 這刺痛了他, 他說“難受” 。

 這也成了著名的典故。根據紀念館的介紹, 當年的場景就是在老北大的紅樓沙灘, 這讓我非常高興, 因為北大能夠與這樣一種實干的、 憂國憂民的鐵人精神相關聯。

 走出紀念館, 心里卻是沉甸甸的。

 看著鐵人的背影, 在想, 什么是今天的鐵人精神?

  在車里, 依然在想這個問題。

 直到看到大慶街頭抗震救災的宣傳, 心中才豁然開朗:

 5 月 12 日到今天, 我們不是有很多鐵人嗎? 我們的民族在巨大壓力面前不就在展示我們的鐵人精神嗎?

  于是, 才意識到自己最喜歡的話就是“石油工人一聲吼, 地球也要抖三抖” 。

推薦訪問:鐵人紀念館觀后感 觀后感 鐵人 紀念館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