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紅旗漫卷西風》觀后感范本大全合集,供大家參考。
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以下是范文網小編為您推薦。
?
《紅旗漫卷西風》觀后感1
在《紅旗漫卷西風》中我看到了那些只能在歷史書中書寫的畫面。在大渡河冰冷的瀘定橋上穿越熊熊火焰,抵達對岸;
在冰天雪地的草原里,忍饑挨餓,睡雪窩,為了戰友,為了革命勇于犧牲自我。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是病入膏肓的小孩將最后一把口糧喂進了背他的人民戰士的口中,感受到咀嚼才咽下最后一口氣,安心離開這個世界。長征路漫漫,這樣的事情不勝枚舉。
眾所周知,紅四方面軍歷經挫折、輾轉北上;
紅二、六軍團突破重圍,轉戰云貴、進入四川甘孜與紅四方面軍會合以及中國工農紅軍三大方面軍會師的長征史詩,展現了中國工農紅軍為了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不畏艱險的生動形象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工農紅軍非凡的智慧和革命英雄氣概。
歷史越久遠,我們看的越清晰。黨的事業和現在的美好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和共產黨人浴血奮戰歷經艱難萬險,用自己的青春、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是來之不易的。我們生長在幸福的和平年代,更應該在思想上堅定理想信念,在今后的工作中,以長征精神激勵自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進模范帶頭作用,堅定信念,勇于擔當,尤其在現在“創文”時期,時刻以黨員身份要求自己,為公交的美好明天,為快速公交10年紀念來臨之際貢獻自己的力量!
《紅旗漫卷西風》觀后感2
《紅旗漫卷西風》紀錄片講述了80年前,中國工農紅軍在共產黨領導下,三大方面軍在四川經歷爬雪山、過草地、渡大河的艱苦歷程。沿中央紅軍和紅二、四方面軍在四川的長征行軍路線,實地實景采訪拍攝,并輔以多位黨史、軍史專家及紅軍后代,講述長征故事,這些故事非常震撼與真實,極大的觸及到我內心深處。
長征是中國工農紅軍在共產黨領導下,進行了這場戰略大轉移,其中紅一、二方面軍相繼經過四川;
紅四方面軍則從川陜根據地出發,以古藺、敘永、冕寧、瀘定、巴中等發生過舉世聞名的重大歷史事件的縣為重點,充分運用對老紅軍等的.人物訪談,對革命遺址、遺跡的精心展示,對革命文物以及其背后的一個個革命故事的生動刻畫和細節呈現,充滿激情、線條清晰地生動地再現了80多年前,萬里長征的中國工農紅軍在巴蜀大地上所留下的宏偉足跡,所書寫的燦爛篇章。紅軍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革命壯舉,是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創造的人間奇跡,是中國革命史上的不朽豐碑。長征中,紅軍在四川停留的時間最長,經過的地域最廣闊,遇到的環境最艱險,進行的斗爭最堅決,指戰員付出的犧牲也最大:兩河口會議、巴西會議、毛爾蓋會議、一、二、四方面軍會師、過雪山草地、與張國燾“左”傾機會主義斗爭等重大事件,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等著名戰役都發生在四川,紅軍長征在四川這塊土地上鐫刻下了永不磨滅的紅色記憶,也書寫出了光耀千秋的革命業績。
看完該紀錄片后,我深切感受到,黨的事業和現在的美好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和共產黨人歷經艱難萬險,用自己的青春、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是來之不易的。他們是依靠堅定的信念、強烈的意識、最終獲得了長征的勝利。我身處上海地鐵這個大家庭中,在工作中更要有堅定理想信念,發揚不畏艱難、不怕困難、不怕吃苦、不怕流血的長征精神,立足本職工作,在工作的實踐中做一名合格黨員。
《紅旗漫卷西風》觀后感3
“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這首氣壯山河的詞章《清平樂·六盤山》,正是毛澤東**率領紅軍長征翻越最后一座大山(寧夏六盤山)時的詠懷之作?;蛟S因為曾途經寧夏,所以在觀看《紅旗漫卷西風》時,感受尤為深刻。影片中用了大量珍貴的歷史影像資料,描繪了一副壯烈豪邁的畫面:中央紅軍血戰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彝海結盟、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到達陜北;
紅四方面軍歷經挫折、輾轉北上;
紅二、六軍團突破重圍轉戰云貴、進入四川甘孜與紅四方面軍會合以及中國工農紅軍三大方面軍會師。
觀影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賀龍之女在回憶父親過草地時,提到父親親自擔任野菜試吃組的成員。她說長征精神說到底就是黨員應該發揮好模范帶頭作用?!∥冶恢袊伯a黨領導下的中國工農紅軍非凡的智慧、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所深深震撼,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譜寫壯麗史詩,在中國革命的歷史上,刻下了永不磨滅的紅色記憶。他們的事跡,歷史不會忘記,祖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
風華正茂中的我們,游蕩在街角、公園,坐在咖啡廳里想著旅行,想著愛情。我們無法感受那個年代的他們經歷了什么。作為新進的政治教師,在自身接受精神洗禮的同時,我更應該將長征精神向學生們宣揚。只有這樣,長征精神才能得到傳承,讓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不斷向前走!
長征精神是那個年代成千上萬為了革命攻堅克難青年人的寫照。那個年代土壤是滿目瘡痍的,感情是支離破碎的,國家是分崩離析的。但就是在這種環境下,成千上萬的年青人為了自己的信仰,丹心碧血,舍身為國。他們的目的是為了以后的人可以過上好日子,他們做到了,那我們現在的成千上萬的年輕人,又有什么資格抱怨我們的人生呢?
大家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添磚加瓦。最后,我與大家共勉***總書記多次提到的一句話: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也是干出來的!
《紅旗漫卷西風》觀后感4
張粟是“紅色偶像”,他因革命戰爭劇《將軍日記》中的楊樹林而再次成名。在新世紀以來,他飾演的角色類型大多屬于“紅色”角色,并且大多具有軍官的硬漢與帥的氣質,使得他受到了觀眾的喜愛。從影十六載,塑造了許多性格迥異,千差萬別的人物形象:不屈服的帝王光緒、陽光俊朗的袁偉、眉清目秀且風流倜儻的神農、博學多才且儒雅睿智的劉師培、威猛且霸氣十足的日本倭寇上泉重次、華橫溢的嚴監生、憨厚樸實且勇敢直率的關峰……他們不同時代,不同背景,不同個性,但都在張粟的演繹下,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
如今,張粟再次挑戰“紅色偶像”角色,在電視劇《紅旗漫卷西風》中扮演他遠。由于張粟在革命題材劇中參演,“是一個可塑型極強的演員,其硬朗的外形在演藝圈中是很少見的,而他也有著游刃有余的表演”,以至于,他自覺或不自覺的將那份硬朗的氣質賦予到角色身上。這種融入角色的演繹,使得張粟在處理從游手好閑,走向革命的他遠,顯得游刃有余,讓張粟的“他遠”即合理有具有獨一無二性。
作為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的獻禮劇,《紅旗漫卷西風》講述了1927年到1949年期間,革命先驅們從照金走向延安、從延安走向全國的革命故事。該劇是一部革命題材劇,對來自不同陣營的人物刻畫得十分細膩。張粟飾演的他遠,是寄居在伯父家,過著公子哥的生活。他有著富家子弟的懶散,但為人正直,心地善良。他遠看著20年未見的父親李耀川(郭曉峰飾),既是想念,又是害怕,當李耀川見他,想去擁抱的時候,他選擇了拒絕,同時,也伸出了手。這一小小的舉動,便將他遠心里那份矛盾的情感表現了出來。一個伸手,一個窺探的眼神,張粟就突出了他遠的個性特點。
導演王飛在采訪時說過這樣一句話,他說,“戰爭只是大背景下的時代特征,這部戲主要是從人物的情感出發,在描述大國小家的歷史命運時,展現出了兩代人在不同信仰下每個人的走向及其交織迸發出的情感?!逼鋵?,這個主要人物就是他遠。他遠雖然生活在伯父家,但是其父親李耀川與伯父梁萬龍(杜志國飾),與舅舅秦聲達(張光北飾)三兄弟,組成了一個權力格局。梁萬龍是中間派,調和著二弟李耀川與三弟秦聲達的矛盾,畢竟是20年的生死之交。然而,心狠手辣、老謀深算的李耀川不將兄弟情放在心上,處心積慮地想除掉秦聲達。如此,一場圍繞三個家族的斗爭史,便徐徐拉開帷幕。他遠,在成長的歷程中,逐漸明白父輩的關系,也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張粟在理解角色后,為他遠設計了成熟、干練、活潑的性格基調,為人物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與此相同的是,父輩的三兄弟,轉移到了他遠、秦懷文(姬他飾)、秦懷武(封柏飾)三兄弟身上,同樣是各自屬于各自的陣營。面對著父親李耀川,他遠是拒絕的,他不想跟隨父親,成為殘殺同胞的“罪人”;
面對著發小梁冬梅(呂一飾),他遠能明白愛是什么,精神是什么?面對著秦懷文和秦懷武,他遠的內心是矛盾的,因為他們終究要兄弟反目,刀劍相向。例如,在刺殺校長程慕賢(張嘉譯飾)的行動中,他遠兄弟三人第一次發生正面沖突,而他遠一句“你們別忘了,咱們是兄弟啊”則道出了內心的真性情。張粟為他遠找到了準確的形體動作,也將激烈的人物狀態和剛正不阿的一面不露痕跡地展現了出來。如果沒有張粟骨子里的氣質,恐怕很難將復雜的他遠演繹而出。
“會演戲”的張粟,總能以“角色”,帶給觀眾驚喜。無論是他遠,還是其他的角色,我覺得,張粟都是一個值得被期待的演員。
《紅旗漫卷西風》觀后感5
這部歷史革命題材的電影紀錄片,將中央紅軍血戰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到達陜北的場景以及紅二、四軍團突破重圍,轉戰云貴,進入四川甘孜與紅一方面軍會合,中國工農紅軍三大方面軍勝利會師的長征史詩進行了完整再現。
通過觀看電影,讓我們重溫了紅軍長征的歷史,對長征過程有了更深刻的印象。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央紅軍主力被迫撤離江西革命根據地,準備與二、六軍團會合,沿途突破了敵人四道封鎖線,兵力損失五萬余人。12月,黎平會議召開后,紅軍改變會合計劃,向川貴腹地進發。1935年1月,紅軍攻打婁山關,占領遵義城,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毛澤東在中央的地位也開始確立。會后,紅軍四渡赤水、巧度金沙江、強渡大渡河、翻越夾金山。6月,與紅四方面軍會合,開始與張國燾的分裂主義作斗爭,左路紅軍走過人跡罕至的草地。隨后,紅一、三軍團和軍委縱隊繼續北上,攻克天險臘子口,翻越六盤山,到達吳起鎮與陜北紅軍會師,中央紅軍長征宣告結束。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省會寧地區會師,紅軍宣布長征勝利結束。
電影結束后,我再次被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偉大征程所深深震撼了,我深切感受到,黨的事業和現在的美好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青春、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是來之不易的。長征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精神的典范,縱觀長征整個歷程,每一項戰略任務的確定,每一次戰斗的勝利,都體現著中國紅軍戰士“大無畏”、不怕艱難險阻、堅持不懈的精神。這種堅持與信念,也將永遠激勵著我。面對著一條條波濤洶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聳立的大山,一片片蒼茫無涯的草地,紅軍戰士們義無反顧,從不退縮,才譜寫了一曲動人的革命樂章。
現在生活的我們應時刻牢記黨的歷史,時刻用紅軍長征的精神激勵、鞭策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努力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到學思踐悟、學做結合、知行合一,并把長征中堅持不懈、不畏艱險的精神發揮到工作中去,盡心盡職做好自己的工作,我會始終保持著開拓進取的精氣神,并用長征精神時刻鞭策自己。
?
推薦訪問:《紅旗漫卷西風》觀后感范本大全合集 漫卷 觀后感 西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