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央視北京冬殘奧會觀后感1 剛剛結束的北京冬殘奧會殘奧冬季兩項女子短距離(視障)比賽中,*運動員王躍和楊倩茹分獲第四名和第五名。“我看不清世界,但我想讓世界看到我。”賽場上,*運動員道出心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央視北京冬殘奧會觀后感,菁選3篇,供大家參考。
2022央視北京冬殘奧會觀后感1
剛剛結束的北京冬殘奧會殘奧冬季兩項女子短距離(視障)比賽中,*運動員王躍和楊倩茹分獲第四名和第五名。“我看不清世界,但我想讓世界看到我。”賽場上,*運動員道出心聲。
北京冬殘奧會女子短距離(視障)比賽共有9名運動員參賽,其中有兩位是*運動員。根據比賽規則,視力殘疾的運動員是在引導員的引領下完成比賽,運動員使用電子*,通過感受激光射線的準確度,以聲音頻率作為反饋信號,指示運動員調整射擊角度,完成最佳射擊。
根據出發名單,*運動員楊倩茹在引導員于洪順的引導下第2個出發,王躍在引導員李亞林的引導下第5個出發。在和引導員的密切配合下,兩位運動員順利完成了比賽,王躍獲得第四,楊倩茹獲得第五。
“今天的表現比賽前預期要好,我發揮出了自己的實力。”賽后采訪中,楊倩茹對比賽結果非常滿意。
2001年出生的楊倩茹是來自北京的運動員。剛進入北京殘奧越野滑雪隊時,身高一米七的她體重只有90斤,連完成訓練都非常困難。為了變得強壯,她每晚睡前吃5個雞蛋,為了追趕隊友,她早晚各加練一堂課。終于,她的身體素質越來越強壯,和他人的.差距也越來越小,并在亞洲杯上奪得兩枚銀牌。
楊倩茹說,她要感謝所有支持她的人,尤其是引導員和教練。“他們當中缺了任何一個,都不會成就今天的我。”楊倩茹說,比賽過程中,引導員于洪順一直在為她喊加油,給了她克服困難的勇氣。
“我從來沒選擇放棄,我會比從前更努力,更堅定。”本屆冬殘奧會,楊倩茹還將參加殘奧冬季兩項中長距離項目的比賽。
22歲的王躍來自河北秦皇島,接觸冰雪運動時剛滿17歲。作為一名殘疾人運動員,在訓練的道路上,王躍遇到的困難常人難以想象。但無論多困難,她都從未想過放棄。
“我看不清世界,但我想讓世界看到我。”王躍說。
2022央視北京冬殘奧會觀后感2
北京冬殘奧會進入第2個比賽日,在全天共產生的8枚金牌中,*運動員接連創造佳績,獲得4金1銀3銅:鄭鵬和楊洪瓊分別獲得了殘奧越野滑雪男、女長距離(坐姿)的金牌,梁景怡和張夢秋則摘得殘奧高山滑雪男、女超級大回轉(站姿)的金牌。
*隊已獲得了6金4銀6銅,獎牌總數達到16枚,居各參賽代表團首位。
3月6日上午10時,殘奧高山滑雪和殘奧越野滑雪比賽分別在延慶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張家口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同時開賽。在首先結束的殘奧高山滑雪女子超級大回轉(視障)比賽中,*選手朱大慶獲得一枚銅牌,這也是她繼首日比賽獲得女子滑降(視障)銀牌后再度摘得獎牌。
接下來進行的殘奧高山滑雪女子超級大回轉(站姿)比賽,*選手張夢秋以1分13秒54的成績獲得金牌,法國選手瑪麗·博歇以1分14秒97的成績獲得銀牌,加拿大選手阿蘭娜·拉姆齊以1分16秒84的成績獲得銅牌。
在3月5日進行的殘奧高山滑雪女子滑降(站姿)比賽中,張夢秋獲得一枚銀牌。“能用自己的努力把昨天的銀牌換成金色,我太高興了!”張夢秋說,“通過昨天的比賽,我(今天)感覺輕松了一些。昨天的獎牌給了我很大信心,我對自己未來的比賽也更有信心了。”
在隨后進行的殘奧高山滑雪男子超級大回轉(站姿)比賽中,*選手梁景怡以1分09秒11的成績獲得金牌,奧地利選手馬庫斯·薩爾歇爾以1分09秒35的成績獲得銀牌,加拿大選手亞歷克西斯·吉蒙德以1分10秒02的成績獲得銅牌。
殘奧越野滑雪共產生兩枚金牌。在首先進行的男子長距離(坐姿)比賽中,*隊有三位選手出戰。最后,鄭鵬以43分09秒2的成績獲得金牌,毛忠武以落后14秒6的"成績獲得銀牌,另一位*選手杜天獲得第四名。
29歲的鄭鵬來自福建莆田,在2018年*昌冬殘奧會上獲得該項目的第四名。他說,此次獲得金牌是夢想成真的時刻。他坦言,在四年的備戰期間,有一段時間的訓練讓他感到無所適從,“這讓我非常焦慮,很感激我們有一支優秀的團隊,帶我走出低迷并超越了自己”。
殘奧越野滑雪女子長距離(坐姿)比賽,*隊同樣派出三位選手出戰,楊洪瓊一公里過后即沖到了最前列,并逐漸拉大了與對手間的距離,最后她以43分06秒7的成績完成了比賽,列所有參賽選手中的第一位,為*隊收獲了當日的第四枚金牌,她的隊友李盼盼獲得銅牌。
32歲的楊洪瓊說:“想到我*時訓練流下的淚水和汗水,還有我為訓練付出的所有努力,這枚金牌是給我的最好回報。”
楊洪瓊還特地感謝前來為她加油助威的觀眾:“其實我在比賽的后半段感到很累,但聽到觀眾們為我加油,他們的鼓勵給了我力量,我感到自己又變得強大了。我想對他們說聲謝謝,他們太可愛了。”
2022央視北京冬殘奧會觀后感3
北京冬奧會雪花火炬臺余溫猶存,冬殘奧會火炬已在路上。昨天,九路火種匯集在天壇公園,以“九天之火”為主題的北京冬殘奧會火炬傳遞正式開啟。明晚,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將在國家體育場舉行。
火種傳遞愛與自強不息的精神,雙奧之城已準備好踐行冰雪的約定。“一起向未來”,這是北京冬殘奧會向世界發出的聲音。
火炬傳遞有玄機
昨天下午,天壇公園舉行火種匯集儀式,九路火種共同匯聚生成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官方火種。火種匯集儀式后,火炬接力繼續在以“九天之火”為主題的天壇公園進行。
與冬奧會的火種取自奧林匹克運動的發祥地希臘不同,冬殘奧火種來自多個地點。根據國際殘奧委會的要求和殘奧火種的基本理念,任何個人、組織或城市都可以為殘奧做出貢獻。因此殘奧火種通常采集自城市之間、社區之間,由多個火種交匯在一起成為殘奧會的官方火種。
本屆北京冬殘奧會設計了九路火種,其中一路采集自殘奧運動的精神發源地——英國曼德維爾,其他八路為在北京市盲人學校采集的“光明之火”、在望京街道溫馨家園采集的“互助之火”、在*盲文圖書館采集的“希望之火”、在大運河漕運碼頭采集的“源流之火”、在八達嶺古長城采集的“和*之火”、在張家口“創壩”園區采集的“‘氫’潔之火”、在黃帝城采集的“文明之火”、在天壇公園采集的“夏奧之火”。這些火種采集地涵蓋了學校、社區、圖書館等助殘地標,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文化地標和現代科技園區,以及2008年北京夏殘奧會的火種采集地等。每一路火種采集后,都在采集地進行不超過20棒的城市火種火炬接力。
九路圣火的傳遞方式也各不相同,有健全人與殘疾人共同用“冰壺撞擊”的方式采集的“互助之火”,也有兩名盲人青年用盲文書寫引燃“電子的煙花”的方式采集的“希望之火”,還有30名盲校師生合唱歌曲《光明》,利用分貝音頻聲壓,引燃火種的“光明之火”……在位于八達嶺古長城的火種采集現場,1名*人和4名外國人代表五大洲共同點燃“和*之火”。*登山協會成員夏伯渝是現場的首棒火炬手。他在1975年攀登珠峰時因幫助隊友,導致自己被凍傷,雙小腿截肢。2018年5月14日,夏伯渝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成為*第一個依靠雙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
3月2日至4日,北京冬殘奧會火炬傳遞活動在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個賽區進行。此次火炬傳遞共有565名火炬手,其中殘疾人火炬手占比21%,符合國際殘奧委會“殘疾人火炬手占比不低于15%”的要求。
開幕式畫“同心圓”
明晚,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即將精彩亮相。世界的目光將再次聚焦國家體育場“鳥巢”。昨天,北京冬殘奧會開閉幕式總導演張藝謀透露,冬殘奧會開幕式與冬奧會開閉幕式不一樣。“冬奧會是冰雪藍,而這次是五彩斑斕的感覺,表達一種熱烈的、打動人心的情感。”
冬殘奧會開閉幕式導演沈晨則“劇透”稱,開幕式的倒計時環節值得期待,同時會徽展示環節將出乎所有人意料,會用一個不同且感人的方式呈現。
據悉,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以“生命的綻放”為主題,將在80分鐘左右的時間里通過10多個場上環節展現殘疾人的故事。本次冬殘奧會開幕式匯聚了來自全國多地、各行各業的參演人員,其中殘疾人占比為30%。
主創團隊運用仿真排練技術提高排練效率,凸顯人文關懷。通過將殘健融合的理念貫穿于內容和形式當中,闡釋自強不息、同心與共的精神內核。據悉,開幕式從始至終無論是舞美空間、視覺空間還是表演空間都在強調“同心圓”的概念。“‘同心圓’本身是一個*古老的文化概念,而且還有非常好的寓意。團結、友誼、*等對于殘健共融的這屆冬殘奧會開幕式,是最重要的亮點。
推薦訪問:觀后感 北京 央視 央視北京冬殘奧會觀后感 菁選3篇 2023央視北京冬殘奧會觀后感1 2023年北京冬奧會觀后感 北京2023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主題 2023年北京冬殘奧會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