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黨課講稿:深入學習《***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堅持人民立場(全文),供大家參考。
同志們:
根據《市委宣傳部黨建領導小組2022年重點工作》安排,由我今天為部機關中層及以上干部上一節黨課。下面,我圍繞自身學習《***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跟大家交流一下心得體會。不當之處,也請大家批評指正。
《***談治國理政》第四卷,第三個專題就是“始終堅持人民至上”。這個專題收錄了2020年以來,******關于堅持人民至上的系列講話精神,體現了******一直以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施政理念。
一、正確理解人民立場的科學內涵
“始終站在人民大眾的立場上,一切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這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立場問題的論述。在《***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中,***強調“我們要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根本使命”,可見,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和價值取向。
(一)尊重人民主體地位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這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核心內容和鮮明特征。無論何時,人民創造歷史的客觀規律不會變,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必須得到尊重。
首先,尊重人民是財富創造的主體與成果享受的主體。馬克思恩格斯斷言“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生機蓬勃的社會主義是人民群眾自己的創造”。財富既然是人民自己創造,理應由他們共享。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
其次,尊重人民是社會實踐的主體與制度創新的主體。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改革開放中的許許多多的東西,都是由群眾在實踐中提出來的,如農村搞家庭聯產承包,這個發明權就是農民的”。在脫貧攻堅中湖南人民也涌現了一批好的經驗和實踐創新案例,如“互聯網+監督”平臺的推出、“四跟四走”產業扶貧模式的提出等等,都是人民主體作用發揮的生動體現。人民的創造性實踐始終是黨員領導干部政治智慧增長和執政本領提升的源頭活水。
第三,尊重人民是國家管理的主體與權力監督的主體。在我國人民享有最廣泛、最充分的對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管理權和監督權。******告誡全黨干部“我們共產黨人的權力無論大小,都是人民給的,也只能受命于人民,為人民謀利益”,唯有尊重人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讓人民起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二)發揮人民決定作用
管仲有云“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列寧將黨群關系與黨的執政地位聯系起來“,只有相信人民的人,只有投入生氣勃勃的人民創造力源泉中去的人,才能獲得勝利并保持政權”,指出黨的存亡取決于群眾。毛澤東同志一針見血地指出人民群眾是真正的“銅墻鐵壁”,是中國革命的重要依靠力量。解放戰爭從最初毛澤東與朱德、劉少奇1946年預期的“還要準備十年到十五年”到最終四年全勝,除了軍事指揮因素,不得不說是人民戰爭的勝利。******也多次點贊人民,他說“沒有人民群眾的支持,我們的工作是很難做好的”,這種點贊,既是他對人民群眾深厚情感的自然流露,也是其對人民決定作用的深切認同。
(三)維護人民根本利益
170多年前,革命導師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提到“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中國共產黨在立黨之初,就明確宣誓,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外,沒有私利。******在《之江新語》里有這樣一段話:“離開了人民,我們將一無所有、一事無成;
背離了人民的利益,我們這些公仆就會被歷史所淘汰。”我們黨員干部要始終堅持人民利益至上,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己任。
二、充分認識堅守人民立場的重要意義
(一)是中國共產黨贏得事業成功的必勝法寶
政治立場,決定著政黨的政治命運和存在價值。孫中山生前曾題詞“天下為公”,民有、民治、民享的“三民主義”他自己解釋為“國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從字面上理解,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的立場目標似乎并沒有不同。但北伐戰爭后,國民黨迅速蛻化為新軍閥,他們站在大地主、大資本家、大買辦的立場上剝削人民,最終一潰千里,敗走臺灣,沒有能夠完成平均地權和民族獨立的任務。兩黨最根本的區別,就是國民黨沒有堅持最初的立場,走到了人民的對立面,而中國共產黨則一以貫之,始終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深深扎根人民,堅定地站在人民立場上。從“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到“打土豪、分田地”,再到真正實現平均地權。正是有了人民群眾的支持與擁護,中國共產黨才能不斷發展壯大,帶領著人民贏得民族獨立與解放,實現國家繁榮與富強,不斷走向新的勝利。
(二)是中國共產黨應對風險挑戰的必然要求
2014年******在蘭考座談時提出,“革命戰爭年代,我們同敵人作斗爭,一刻也離不開老百姓的保護和支持,黨執政了是不是能做到一刻也離不開老百姓?”他聚焦黨群、干群關系發問,劍指當下黨員隊伍中存在的人民立場淡薄的現象,具體表現為:一是干群關系錯位。有的黨員干部當了官,對群眾的感情發生了改變,在思想深處慢慢地淡忘了人民群眾。“你是準備替黨說話,還是準備替百姓說話?”“領導路”“遮羞墻”這些現象反映出個別黨員干部在立場上出現偏差,甚至背離了人民立場。二是利益性沖突。有的黨員干部為了個人政績,隨意決策,大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
虛報冒領、截留克扣農村補助資金、惠民資金等與民爭利;
拉幫結伙搞利益集團,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拋到腦后,甚至踐踏群眾的訴求和權利。上述現象究其實質都是偏離背離了黨的性質和宗旨,淡忘甚至是丟掉了人民立場。如果任由這些現象發展下去,就會像一座無形的墻將黨與人民群眾隔開,這是中國共產黨面臨的最大風險和挑戰。因此堅定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應對風險挑戰的必然要求。
(三)是中國共產黨再創輝煌的必要保證
人民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最大底氣。在解放戰爭末期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共中央入駐北平,面對黨內因革命勝利產生的驕傲自滿情緒、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襲擊和黨全面執政的挑戰,毛澤東提出面向新中國的“進京趕考”。新時代,******向全黨發出了繼續趕考的偉大號召。因為“趕考”環境、“考題”內容、“考官”要求都發生了深刻變化,這一次趕考將更為嚴格和艱難。“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未來趕考之路是否走得對,在于方向正不正確,是否走得遠在于力量是否強大。人民立場為中國共產黨人繼續“趕考”標注了歷史方向,同時,也為中國共產黨人的繼續“趕考”提供了偉大力量。唯有堅守人民立場,中國共產黨人才能在新的征程上再創輝煌。
三、深刻把握人民立場的實踐要求
******在對話貧困戶時自稱“我是人民的勤務員”,彰顯了他的赤誠之情。新時代新征程,在面對各種風浪考驗時,黨員干部要時刻牢記初心使命,深刻把握人民立場的實踐要求,當好人民的“勤務員”。
(一)牢記初心使命,站穩人民立場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和價值取向。黨員干部必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時刻把人民利益擺在首位,站穩人民立場。
首先,堅持問題導向,做到事為民謀。人民“勤務員”要有為民解憂的意識。群眾缺什么,盼什么,厭惡什么,黨員干部要心中有數。“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更好的教育資源、更優的工作待遇、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條件、更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等等,這些都是人民群眾最關切最直接的現實問題。民生無小事,人民群眾的每一件現實需求能否得到回應和關切,取決于廣大黨員干部能否誠心誠意為人民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真正做到事為民謀。
其次,著眼共同發展,做到利由民享。發展為了人民,關鍵應體現在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上。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就需要我們下大力氣發展經濟,提高發展質量和水平,讓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現;
同時著力補短板調結構,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致力于縮小發展和收入差距,讓全體人民更充分更公平地享受改革發展成果。
第三,對標人民滿意,堅持績由民判。黨和國家方針政策、法規條款的落實進度怎么樣、執行效果好不好,最終要由人民群眾來評判,人民的滿意度就是評判標準。對標人民滿意,在擴大群眾知情權、參與權的基礎上,增加群眾的話語權、評判權。同時經常反思工作是否有按照群眾要求展開,哪些措施仍需改進,讓群眾真滿意而非“被滿意”。主動接受人民檢驗,我們黨才能始終擁有不竭動力和保持正確方向。
(二)夯實工作作風,真心服務人民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中國共產黨立于不敗之地的根基。黨的各級領導干部要牢固樹立宗旨意識,不斷地從人民群眾中汲取營養和力量,做人民群眾的貼心人。
首先,用“公仆”之心服務人民。心無百姓莫為官。從“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倶歡顏”的杜甫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再到“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的鄭板橋。古往今來許多有作為的“官”都以關心百姓疾苦為己任。封建時代官吏尚有如此認知,今天我們的共產黨人更應該當好人民“公仆”,真正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好人民賦予的公權力。
其次,以“父母”之情呵護人民。百姓是衣食父母,黨員干部應與百姓建立起魚水相依,血肉相連的感情。在新冠肺炎疫情來臨之時,一次次“我是黨員我先上”的挺身而出,一句句“我是黨員看我的!”的豪言壯語,為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多少黨員干部奔赴一線,全力以赴與病毒作斗爭。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黨旗下的誓言。
第三,以“師生”之情求教人民。在人民面前,我們永遠是學生。領導不是百事通,不是萬能的,要放下架子,多同群眾交朋友,多向群眾請教。到群眾中去,拜群眾為師,是對每一位共產黨員的基本要求。實踐已經一再證明:誰經常深入群眾、依靠群眾,誰就有力量、有辦法解決工作難題,打開工作局面。
(三)增強履職本領,敢于擔當作為
中國夢歸根結底是人民的夢,終歸是為了造福人民。對于共產黨人而言,不僅要有擔當的寬肩膀,還要有成事的真本領。強化使命擔當,造福于民,把為人民造福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首先,履職盡責謀發展。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基層“帶頭人”除了能吃苦耐勞外,還需要有肯鉆研的能力、能學習的精神、愿分享的情懷。黨員干部要把為群眾謀福利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統籌規劃,多做結合文章,調研走訪,關注社情民意。真正做到遇到問題不回避,遇到難題不繞道,立足崗位辦實事。
其次,敬業奉獻勇擔當。順境逆境看襟懷,大事難事看擔當。面對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急難險重的任務,黨員干部必須有挺身而出的魄力,無私奉獻的境界。精準扶貧多年來,一批批扶貧干部扎根基層,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任勞任怨,揮灑青春與汗水,兌現著黨對人民許下的莊嚴承諾。
第三,錘煉本領善作為。毛澤東同志曾提出“我們隊伍里邊有一種恐慌,不是經濟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領恐慌。”十九大報告對“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的能力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即“增強學習本領、政治領導本領、改革創新本領、科學發展本領、依法執政本領、群眾工作本領、狠抓落實本領、駕馭風險本領”。要突出強調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精神的培養,引導干部補短板、強弱項、提高為民服務本領,真正把造福于民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