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弘揚艱苦奮斗精神,供大家參考。
弘揚大學生艱苦奮斗精神 艱苦奮斗精神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及民族精神之一, 而且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傳統美德, 是我黨的傳家法寶。
艱苦奮斗這項傳統美德教育在任何時期, 任何階段都具有其重要意義, 尤其是對當代的大學生而言, 艱苦奮斗是一種精神力量, 是一種永恒的信仰, 是一種思想境界.
大學生生長在改革開放、 物質生活豐富的年代, 艱苦奮斗的精神還要不要? 回答應該是肯定的。
然而, 據調查資料顯示, 部分大學生的節約意識很淡薄, 相當部分的大學生生活和消費水平過高, 花錢計劃性差無節制。
據調查, 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內容包括:
基本生活費,學習費用, 手機、 MP3、 數碼相機、 電腦、 網絡消費, 應酬、 情感交際支出和用于就業方面的消費。
大學生的消費存在一些問題, 固然有家長的縱容、 社會環境的影響等因素, 但最根本的是學生主體普遍缺乏艱苦奮斗的精神。
培養大學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已是當務之急。
艱苦奮斗精神是指人們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中, 提倡勤儉節約,珍惜勞動創造的財富的意識; 為達到目標而不畏艱難, 銳意進取的精神狀態和思想品格, 是堅韌不拔, 頑強拼搏, 開拓向上的精神風貌,是為人民的利益樂于奉獻的行為品質, 這種精神狀態和行為品質實質上是一種積極有為的人生觀, 世界觀, 價值觀。
弘揚艱苦奮斗精神,不是照搬形式, 而是要深刻把握, 體現其內在本質。
賦予它具有時代特征的新形式。
大學生面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步完善, 經濟全球化
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新形勢, 艱苦奮斗精神應理解為:
艱苦樸素,克勤克儉的生活作風; 不計得失, 樂于奉獻的奉獻精神; 勵精圖治,自強不息的自強精神; 知難而進, 不畏艱難的拼搏精神; 崇尚科學,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 與時俱進, 積極進取, 勇于創新的創新精神。目前在大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出現了艱苦奮斗思想淡薄的現象, 主要是因為對艱苦奮斗精神缺乏正確的理解, 學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足, 家庭的教育指導方向不當, 使他們沒有接受挫折的思想準備和承受能力, 受社會上不正之風的影響, 覺得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的今天根本不用什么艱苦奮斗精神。
大學生艱苦奮斗的精神, 首先要充分認識到其重要性。
一個缺乏艱苦奮斗精神的民族是難以自理自強的,國家是難以持久發展進步的, 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政黨,是難以興旺發達的。
艱苦奮斗作為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 作為我們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政治本色, 是凝聚黨心民心、 激勵全黨和全體人民為實現國家富強、 民族振興共同奮斗的強大精神力量。
對大學生進行節儉意識和艱苦奮斗精神教育須聯系實際、 注重實效。
對大學生進行節儉意識和艱苦奮斗精神教育, 是一項長期的工作。
高校應抓住時機、 創新形式、 營造氛圍, 把這方面的教育貫穿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
一是在入學和畢業教育中突出艱苦奮斗精神。
新生入學教育的第一課就是學校艱苦奮斗的發展史教育。
通過回顧學校的艱難辦學歷程, 讓學生體會學校發展的艱辛, 領悟艱苦奮斗的內涵, 激發艱苦奮斗的意志。
二是在日常教育管理中滲透艱苦奮斗精神, 倡導學生發揚艱苦奮斗精神, 自強不息, 勤奮學習, 愛護公物,
勤儉節約 。
三是在校園文化中融入艱苦奮斗精神,
通過青年志愿者活動、 學術講座、 社團活動等有效形式和載體, 強化艱苦奮斗精神教育 。
四是在社會實踐中培育艱苦奮斗精神, 學校每年都組織學生廣泛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讓學生了解國情, 體驗民生, 見證在基層艱苦創業的典型, 強化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責任意識, 激發他們到基層和艱苦環境創業的志向。
五是充分發揮優秀教師和學生的典范作用, 弘揚艱苦奮斗精神 , 學校應充分運用這些活生生的典型, 教育引導廣大學生弘揚艱苦奮斗精神、 踐行艱苦奮斗精神。
同時艱苦奮斗精神的形成是個體的思想意識活動, 學生只有真正有所感, 才會有所發, 進而有所為。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 思維活躍敏感, 獨立自主意識強, 對是非觀念有自己的評價標準, 因此一定要讓學生意識到弘揚艱苦奮斗精神的重要意義,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使其真正參與教育活動中, 這樣才會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要想做好這項工作就要在學生工作過程中全方位、 全過程地加強民族精神建設,
只有這樣, 這一工作才真正卓有成效, 才不會出現“三分鐘熱度” 的現象。
在高校學生工作中大力弘揚和培育艱苦奮斗精神, 要把這項任務實實在在體現在日常學生工作中。
既有利于促進校園文化建設, 更事關國家昌盛和民族興衰。
高校學生工作者一定要以飽滿的熱情、 創新的精神投入到這項光榮而艱巨的工作中, 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總之, 在當代大學生中培養和弘揚艱苦奮斗精神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它不僅關系到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祖國和民族的復興; 更切
身關系到每一位大學生個人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高校作為培養高等人才的基地必須加強艱苦奮斗教育, 大學生也必須自覺培養自己的艱苦奮斗精神, 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