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生節約小故事,供大家參考。
小學生節約小故事 小學生節約小故事-電影明星蘇可的節約小故事
小學生節約小故事-電影明星蘇可的節約小故事
蘇可從小受到比較嚴格的家庭教育和良好的環境影響, 在他身上具有許多好的品質, 例如:
學習刻苦、 工作認真、 不怕苦累、節儉助人、 孝敬父母、 謙虛誠懇他做了好事從不表白。
現在, 講一些他的小故事, 事情雖小可窺見一斑。
“外面有人了!
” 現在說起來覺得很可笑。
蘇可還是上小學的時候。
他幾乎每天都是很早的到學校。
有一天, 他在吃完早飯后,從窗戶往外面看, 見到有小學生走在去學校的路上, 他便急的一邊哭一邊說:
“外面有人了!
外面有人了!
今天晚了!
” 。
其實離上課的時間還有半個多小時哪!
流著眼淚練功在小學畢業之前, 蘇可想報考舞蹈學校學習舞蹈。
因為住在文工團大院, 每天向舞蹈隊的叔叔阿姨學習。
練功需要多下工夫壓腿, 開始一段時間, 壓腿時疼的他直流眼淚。
可是他毫不畏懼, 仍然堅持練習。不管干什么蘇可總有這么一股子韌勁, 他作詞作曲也是這樣, 有
時連續幾個小時坐在桌子前面, 聚精會地進行創作, 汗水濕透了衣衫竟全然不顧, 如果不是喊他吃飯, 不知他會一直坐在那里創作多久呢? 冬泳· 暴曬· 搶修參加電視劇拍攝通常是個苦差事。1996 年在青島拍攝電視連續劇《朗園》 時, 有一場戲是在海里游泳, 可是正值嚴寒的冬天, 怎么辦? 為了工作的需要, 蘇可在大海的沙灘上, 冒著凜冽地寒風, 毅然地脫下棉大衣、 以及其他衣服只穿一條游泳褲, 根據導演的要求認真地進行表演。
當拍攝一個鏡頭后, 劇組的同事則迅速地把事先準備好的棉大衣給他披上, 只見他渾身發抖, 不久又投入了排練, 就這樣堅持了近一個小時難耐的寒冷, 終于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像這種比較艱苦的事例有好多。
1987 年在拍攝電視連續劇《蘇東坡》 時, 有一場海邊的戲。
由于在烈日下的暴曬, 他的后背和臂膀上的皮膚一大塊一大塊地脫落。
那時他還才十四歲, 回家后, 父母發現了他的后背皮膚的脫落非常心疼, 可是他卻笑著說:
“沒關系” 。
1995年拍攝電視連續劇《山還是山》, 由于劇情的需要, 劇中維護鐵路的工人, 在夜間冒著雷電交加颶風暴雨, 進行搶修路基。
蘇可就是在這種危險的情況下, 身體泡在冰涼湍急的水流中打樁子,而耗盡了體力。
好一個驚心動魄的場面?。?/p>
一個拳擊迷凡是星期天, 只要上午十點至下午兩點沒有要事, 他就會“雷打不動” 地看世界拳王爭霸賽。
他不僅是個道地的拳擊迷, 而且蘇可對許多運動項目都很愛好。
他在五、 六歲時對象棋、 軍旗特別感興趣,他和住在空政文工團院里的施工連隊的戰士, 每天都要下棋。
戰
士們說蘇可下棋下的好, 經常贏他們。
1981 年文工團搬到了新的駐地, 蘇可和樂隊的小伙子打起了克郎棋, 樂隊的小伙子佩服他打的特別準確。
蘇可很快的他又愛上了乒乓球, 他經常是連續的玩幾個小時, 其他人是換了又換, 而蘇可一直堅持到最后。
他在睡覺前, 倒在床上還在琢磨著用乒乓球拍子削球的動作。
由于他不懈的努力, 乒乓球也打的很有技巧。
不久, 蘇可已經十歲了。他和院里的男孩子們踢開了足球。
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練, 居然他可以面對比他高出一頭的初中生, 輕松的帶球過人。
除此之外,他還經常練習啞鈴, 堅持健美鍛煉。
香煙· 挎包· 皮涼鞋 1988年初蘇可去廣東參加六集電視連續劇《蘇東坡》 的拍攝。
從廣州給父親買回來名牌香煙; 給母親買回來精致的挎包; 給姐姐買回來時尚的皮涼鞋。
真是難為他, 一個剛剛十五歲的少年, 就知道主動地關心親人。
一分也不留蘇可在大學畢業之前, 他平時的零花錢和在大學學習時的伙食費, 都是父母按月給他。
而他參加拍攝影視所得到的勞務費, 每一次都主動的如數交給父母, 一分也不留。
這是他自覺地這樣做, 父母并沒有要求他。
當他拍攝完電視劇, 風塵仆仆地從外面回家之后, 第一件事, 就是從包里掏出全部的勞務費, 笑著往茶幾上一放, 并說出錢的數目。
甚至有時他在外面臨時參加了配音, 父母并不知道, 但他回家以后也如數的把勞務費交給父母。
電腦· 空調· 大彩電父母的生活比較簡樸, 舍不得花太多的錢買大件家用電器。
蘇可就多次反復地動員父母, 說生活上如何需要, 你們年紀都大了, 如何提高生活質量
等。
在他的多次地倡議催促下和陪同下, 陸續的把電腦、 空調、大彩電等大件家用電器一件一件地買回來。
尤其是電腦, 已經成為父親不可缺少的多用工具, 用它做音樂、 做視頻編輯、 做照片、寫文章等。
大彩電成了家庭中學習娛樂的好幫手。
因為電腦更新的速度太快, 蘇可又專門給父親買了一個新的奔 4 的電腦, 而父親的舊電腦他拿去用了。
“魔術” 有一天蘇可從學?;丶抑?,父母發現衛生間的水變藍了, 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蘇可買了固體消毒塊放到池子里面了, 由于這種固體消毒劑是藍色的, 融化后水就變成藍色了。
這種不聲不響地買來東西放到家里的事情, 簡直是太多了。
例如:
隔一段時間父
母發現牙刷換了新的; 又隔一段時間發現漱口杯也換新樣的了;再過一段時間擦臉毛巾也換了新的, 好像是在變戲法, 哈哈…香噴噴的烤白薯蘇可對父母的飲食愛好了如指掌, 冬天愛吃什么?夏天愛吃什么? 他的心里都有數。
在嚴寒的冬天他回到家來, 經常帶回來一些熱騰騰香噴噴的烤白薯, 讓父母趁熱吃下去。
在炎熱的夏天又經常帶回來消暑的冷飲。
他只要回家就經常帶回來各種小食品, 如:
羊肉串、 糖葫蘆、 蜜棗等等。
并且他每次到外地拍戲, 總要給爸爸媽媽帶回來一些當地的土特產、 衣物或是紀念品等。
節日的祝賀蘇可是一個很孝順的男孩, 父母的生日是在哪一天? 他記得很清楚。
一般情況下他都是買一個大蛋糕帶回家來, 共同祝賀父親或母親的生日。
如果他實在太忙沒有時間回家,
他也要往家里打個電話表示祝賀。
像“母親節” 、 “父親節” 、“三八婦女節” 等節日他都是要往家里打電話, 有時間他就親自回家, 并且帶回鮮花祝賀。
為了節約班費在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學習期間, 他的班主任講述了這樣一件事。
有一次班主任派他外出為班里辦事, 因為天氣酷熱, 臨走前班主任要他“打的” 去??墒翘K可為了給班里節省班費, 放棄了“打的” 的安逸舒適, 他不怕三次換乘公共汽車的麻煩和疲勞, 不顧天氣炎熱, 頭頂烈日,汗流浹背, 往返硬是乘坐公共汽車, 并且自付車費, 按時地完成了任務。
資助同學為了培養蘇可艱苦節約的精神, 在大學學習期間, 家里給他的生活費用是非常有限的。
而他省吃儉用, 把自己的節余, 用以資助在經濟上有困難的同學。
有的同學在春節探家時, 還用這微薄的資助, 給他的父母買了禮品帶回家去。
兩個暖瓶蘇可在三歲時就愿意幫助父母干家務活。
家里買來大白菜他就幫父母搬運; 經常主動拿抹布擦桌子、 擦家具, 拿起比他矮不了多少的大笤帚掃地。
到了六歲以后, 去食堂打水打飯都是他的任務了, 他干活從無怨言。
有一次, 他兩支手各拿一個五磅的暖瓶去食堂打開水。
因為地面結冰路滑, 蘇可在回家的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 這時他機敏地把兩個暖瓶高高地舉起, 雖然自己全身向前撲倒在地, 但是保住了兩個暖瓶安全無恙。
他回家后不但沒有因為摔疼了而哭泣, 并且還微笑著說:
” 我回來時候摔了一跤” 。“舅舅我最喜歡你, 你救了我” 2004 年 7 月蘇可的姐姐帶著 7 歲的外甥女, 從巴黎回北京探親. 全家去參觀故宮. 在返回的時候,
剛剛走到午門, 小外甥女肚子疼的叫了起來. 在故宮里面根本找不到出租車, 蘇可毫不猶豫地把小外甥女背了起來. 正是酷暑盛夏的中午, 驕陽似火、 熱氣蒸人, 自己走路都是氣喘吁吁, 然而蘇可一直背著小外甥女, 吃力地走著, 而外甥女在他的背上肚子疼的亂動, 很不好背. 姐姐和父母想替換他, 他執意不肯, 就這樣走了差不多有三、 四里路, 到了南池子才終于找到了出租車. 直到現在小外甥女從巴黎打來電話還說:
?。?舅舅我最喜歡你, 你救了我" . 臨危不懼在拍攝電視連續劇《最后診斷》 時, 當馬培德(陳建斌飾)
想與沈之魚(蘇可飾)
同歸于盡, 馬培德從高樓頂部, 將坐著沈知魚的輪椅推向樓頂的邊沿時, 那時輪椅只用了一條細繩子斜著拴的. 的確是十分危險, 而蘇可沒有任何雜念, 全神貫注地投入了表演, 毫不畏懼. 把事業看得重于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