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黨代表大會及中國共產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介紹

時間:2022-08-02 16:15:02 來源:網友投稿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黨代表大會及中國共產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介紹,供大家參考。

黨代表大會及中國共產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介紹

 

  1一、 關于黨的代表大會 黨的代表大會 黨的組織的領導機關。

 包括黨的全國代表大會, 黨的省、自 治區、 直轄市、 設區的市、 自 治州 、 縣( 旗)、 自 治縣,不設區的市和市轄區的代表大會, 黨的基層代表大會。

 黨章規定:

 黨的最高領導機關, 是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它所產生的中央委員 會。

 黨的地方各級領導機關, 是黨的地方各級代表大會和它們所產生的委員 會。

 黨的各級委員 會向同級的代表大會負責并報告工作。

 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每五年舉行一次, 由中 央委員 會召集。

 中央委員 會認為有必要, 或者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省一級組織提出要求, 全國代表大會可以提前舉行; 如無非常情況,不得延期舉行。

 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的職權是:

 聽取和審查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的報告; 討論和決定重大問題; 修改黨章; 選舉中央委員 會、 中央紀律檢查委員 會。

 堅持和健全黨的代表大會制度, 對于加強黨的建設, 實現黨的民主集中制, 發揚黨內民主, 促使黨內政治生活更加民主化、 正常化, 進一步提高黨的戰斗力, 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 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 中國共產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簡介

 ( 一)

 一大 ( 1921 年 7 月 23 日 至 31 日

 上海→南湖)

 出席代表12人, 代表黨員 50多人。

 會議通過了 《中國共產黨黨綱》、 《關于當前實際工作的決議》, 選舉了 黨的領導機構。

  2中 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宣告了 中 國共產黨的誕生, 從此, 在中國出現了 一個完全嶄新的, 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其行動指南的, 統一的無產階級政黨。

 中國的無產階級因此有了 戰斗的司令部, 中國的勞苦大眾從此有了 翻身解放的希望, 中國的革命從此煥然一新。

 ( 二)

 二大 ( 1922 年 7 月 16 日 至 23 日

 上海)

  出席會議的代表共12名 , 代表全國195名 黨員 。

 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正確地分析了 中國的社會性質, 中國革命的性質、 對象、 動力和前途, 制定了 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 指出 了 中國革命要分兩步走, 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確地提出 了 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并且指出要通過民主革命為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創造條件, 這是黨對中國革命認識的一個新的重大突破。

 中共二大為中國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爭指明了 方向, 對中國革命具有重大的深遠的意義。

 ( 三)

 三大 ( 1923 年 6 月 12 日 至 20 日

 廣州)

 來自 全國各地及莫斯科的代表 30 余人出席大會, 代表了 全國 420 名 黨員 。

 中 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中 心議題是討論全體共產黨員 加入國民黨, 建立國共合作統一戰線的問題。

 會議決定采取共產黨員 以個人身 份加入國民黨的形式實現國共合作, 同時保持黨在政治上、 思想上和組織上的獨立性。

  黨的三大所確定的建立國共合作革命統一戰線的策略,促進了 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 使共產黨活動的政治舞臺迅

  3速擴大, 加速了 中國革命的步伐, 為波瀾壯闊的第一次大革命作了 準備。

 ( 四)

 四大 ( 1925 年 1 月 11 日 至 22 日

 上海)

 會議代表 20 人, 代表全國 994 名 黨員 。

 中 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著重研究和討論了 如何加強對日 益高漲的革命運動的領導、 工人階級如何參加民族革命運動以及黨在組織上和群眾工作上如何進行準備的問題。

  黨的四大最重要的貢獻是第一次明確提出 了 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和工農聯盟問題。

 黨的四大作出的各項正確決策, 為大革命高潮的到來作了 政治上、 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

 此后, 全國的革命形勢迅速發展, 工人運動風起云涌, 農民運動轟轟烈烈, 大革命的高潮來臨了 。

 ( 五)

 五大 ( 1927 年 4 月 27 日 至 5 月 9 日

 武漢)

 出席大會的代表 80 余人, 代表著 57900 多名 黨員 。

 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四•一二” 反革命政變發生后召開的。

 大會批評了 陳獨秀的右傾錯誤, 提出了 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 提出了 解決農民土地問題的主張, 但對于當時奪取革命領導權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均沒有作出切合實際的回答。

 這次大會實際上沒有能夠解決任何問題, 沒有能夠在緊急關頭擔負起挽救革命的任務。

 ( 六)

 六大 ( 1928 年 6 月 18 日 至 7 月 11 日

 蘇聯 莫斯科)

  4出席這次大會的各地代表 142 人, 代表全國黨員 4 萬多人。

 由于國內處于嚴重的白色恐怖之下, 在共產國際幫助下,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莫斯科召開。

 大會批判了 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和瞿 秋白 的“左”傾冒險主義錯誤, 指出, 現階段的中國革命依然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民主主義革命。

 在革命形勢和黨的任務問題上, 黨的總路線是爭取群眾, 黨的中 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計地組織暴動, 而是做艱苦的群眾工作, 積蓄力量。

 六大的路線基本上是正確的, 對后來中國革命的發展起了 積極的作用。

 ( 七)

 七大 ( 1945 年 4 月 23 日 至 6 月 11 日

 延安)

 會議正式代表 547 人, 候補代表 208 人, 代表全國 121萬名 黨員 。

  中 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抗日 戰爭勝利 前夜召 開的, 是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極其重要的一次、 也是最后一次代表大會。

 大會正確分析了 形勢, 指明抗戰的前途和任務, 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

 大會把黨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優良作風概括為三大作風, 即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 和人民群眾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作風, 自 我批評的作風。

 大會通過的黨章, 第一次明確規定以毛澤東思想作為我黨的一切工作的指針。

 七大為 奪取抗日 戰爭的最后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 基礎。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也以“團結的大會, 勝利的大會” 被載入史冊。

 ( 八)

 八大 ( 1956 年 9 月 15 日 至 27 日

 北京)

  5 會議正式代表 1026 人, 候補代表 107 人, 代表全國 1073萬名 黨員 。

 中 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對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國內的主要矛盾作出了 科學的判斷; 確定了 政治、經濟、 文化和外交工作的一系列方針; 提出了 執政黨建設的問題, 強調要堅持民主集中制和集體領導制度, 反對個人崇拜, 發展黨內民主, 加強黨和群眾的聯系。

 八大的路線是正確的, 但由于當時黨對于全國建設社會主義的思想準備不足, 沒有能夠在后來的實踐中堅持下去。

 ( 九)

 九大 ( 1969 年 4 月 1 日 至 24 日

 北京)

 出席大會的代表 1512 人, 代表全國 2200 萬黨員 。

 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 的高潮中, 在極不正常的情況下召開的。

 大會自 始至終為“左”傾思潮和個人崇拜的狂熱氣氛所籠罩。

 九大肯定了 “*****” 及其錯誤理論, 使“*****” 的錯誤理論和實踐合法化。

 在組織上, 加強了 林彪、 江青等人在黨中央的地位,使“*****” 的錯誤理論和實踐更加合法化。

 實踐證明, 九大在思想上、 政治上和組織上的指導方針都是錯誤的。

 ( 十)

 十大 ( 1973 年 8 月 24 日 至 28 日

 北京)

 會議代表 1249 人, 代表當時全國 2800 萬名 黨員 。

 中 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以后, 周恩來主持中央日 常工作, 全國各方面形勢有了

  6好轉的情況下召開的。

 大會批判了 林彪反革命集團的罪行,揭露了 他們的反革命兩面派本質, 但十大的政治報告和黨章全面肯定和繼承了 “九大” 的錯誤, 使“左” 傾思潮延續下去。

 雖然江青集團的骨干分子更多地進入新的中央委員 會,但一批眾望所歸的老同志入選, 畢竟反映了 黨內健康力量的增強。

 ( 十一)

 十一大 ( 1977 年 8 月 12 日 至 18 日

 北京)

 會議代表有 1510 名 , 代表著全國 3500 多萬黨員 。

  中 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取得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偉大勝利的情況下召開的。

 大會宣告“*****” 結束,

 重申在本世紀內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是新時期黨的根本任務。

 但會議仍然肯定“*****” 的錯誤理論、 政策和口 號,

 認為“十大” 的路線是正確的,

 肯定“*****” 和所謂“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錯誤理論。

 這次大會沒有能從黨的指導思想上完成撥亂反正的任務。

 ( 十二)

 十二大 ( 1982 年 9 月 1 日 至 11 日

 北京)

 會議正式代表 1600 人, 候補代表 160 人, 代表全國 3965萬黨員 。

 中 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經歷了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撥亂反正之后召開的。

 鄧小平在開幕詞中提出“走自 己的道路,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的重要

  7思想。

 大會提出了 黨在新的歷史時期的總任務, 提出了 我國經濟建設的戰略目 標、 戰略重點、 戰略步驟, 同時提出努力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會主義民主。

 十二大的勝利召開, 標志著黨成功地實現了 具有重大歷史性意義的偉大轉變。

 ( 十三)

 十三大 ( 1987 年 10 月 25 日 至 11 月 1 日

 北京)

  會議正式代表 1936 人, 特邀代表 61 人, 代表著全國 4600多萬名 黨員 。

  中 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一次提出 并系 統闡述了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制定了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制定了 “三步走” 發展戰略, 提出了 加快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任務和政治體制改革的目 標。

 全會高度評價了 鄧小平在十一屆三中 全會以來黨的路線的形成和發展中作出的貢獻。

 鄧小平從十三大開始退出中央委員 會和政治局常委, 但他作為黨和國家重大問題決策人的地位和作用沒有變。

 ( 十四)

 十四大 ( 1992 年 10 月 12 日 至 18 日

 北京)

 會議正式代表 1989 人, 特邀代表 46 人, 代表全國 5100萬黨員 。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主要任務是, 以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為指導, 認真總結

  8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實踐經驗, 確定今后一個時期的戰略部署, 動員 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 進一步解放思想, 把握有利時機, 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 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

 十四大確立了 鄧 小平建設有中 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 在黨的歷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了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 標模式。

 這是十四大最突出的特點和最重要的貢獻。

 ( 十五)

 十五大 ( 1997 年 9 月 12 日 至 18 日

 北京)

 會議正式代表 2048 人, 特邀代表 60 人, 代表全國 5900萬名 黨員 。

 中 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 總結了 我國改革和建設的新經驗, 把鄧小平理論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 把依法治國確定為治國的基本方略, 把堅持公有制為主體、 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確定為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

 黨的十五大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的跨世紀發展作出了 全面部署。

 十五大的靈魂, 就是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 它以這一點為標志載入史冊。

 ( 十六)

 十六大 ( 2002 年 11 月 8 日 至 14 日

 北京)

 會議正式代表 2114 名 、特邀代表 40 名 , 代表了 全黨 6600

  9多萬黨員 。

  中 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全面總結了 中 國共產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十三年來的成就和經驗, 第一次提出了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 標, 把“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寫入黨章, 與馬克思列寧主義、 毛澤東思想、 鄧小平理論一起作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黨的十六大還在黨的歷史上第一次順利實現了 領導集體的整體性交接班, 這也是十六大的一個突出特點。

 ( 十七)

 十七大 ( 2007 年 10 月 15 日 至 21 日

 北京)

 會議正式代表 2213 人, 特邀代表 57 人, 代表了 全黨 7336萬名 黨員 。

 中 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全面總結了 十六大以來的工作, 回顧總結了 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和寶貴經驗, 對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 標作出了 全面部署, 對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出了 明確要求。

 十七大是在我國改革發展關鍵階段召 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

 大會的突出貢獻, 是對科學發展觀的時代背景、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進行了 深刻闡述, 對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出了 明確要求。

推薦訪問:黨代表大會及中國共產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介紹 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 黨代表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