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共產黨歷屆全國代表大會概況,供大家參考。
中國共產黨歷屆全國代表大會概況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于 1921 年 7 月 在上海舉行。
出席大會的有 13 人, 他們是:
李達、 李漢俊、 張國燾、 劉仁靜、 毛澤東、 何叔衡、 董必武、 陳潭秋、 王燼美、 鄧恩銘、 陳公博、 周佛海、 包惠僧、 代表黨員 53 人。
出席大會的還有共產國際的代表馬林和赤色職工國際代表尼柯爾斯基。
陳獨秀因在廣州任職請假未準, 未能參加會議, 由包惠僧代表。
李大釗因公務繁忙未參加會議。
大會選舉:
陳獨秀、 張國燾、 李達為中央局成員。
陳獨秀為***。
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于 1922 年 7 月 16 日—23 日在上海召開。
出席大會的有 12 人, 他們是:
陳獨秀、
李達、 張國燾、 蔡和森、 王燼美、 向警予、 高尚德、 鄧中夏、 張太雷、 施存統、 鄧恩銘、 項英。
代表黨員 195 人。大會選舉陳獨秀、 張國燾、 蔡和森、 高尚德、 為中央執行委員, 鄧中夏、 向警予為候補中央執行委員, 組成 中央執行委員會。
陳獨秀為委員長。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代表大會于 1923 年 6 月 12 日—20 日在廣州舉行。
出席大會的有:
陳獨秀、 李大釗、 毛澤東、 蔡和森、 瞿秋白、 張太雷、 譚平山、 張國燾、 陳潭秋、 向警予等 30 多人。
代表黨員 430 多人。
共產國際的代表馬林出席了大會。
大會選舉了 由 9 名中央執行委員和 5 名候補委員組成的中央執行委員會。
他們是:
陳獨秀、李大釗、 毛澤東、 蔡和森、 羅章龍、 王荷波、 譚平山、 項英、 朱少連等。
陳獨秀、 毛澤東、 蔡和森、 羅章龍、 王荷波組成中央局。
陳獨秀為委員長。
毛澤東、 蔡和森分管組織和宣傳工作。
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于 1925 年 1 月 11 日—22 日 在上海舉行。
出席大會的代表有陳獨秀、 蔡和森、瞿秋白、 周恩來、 任弼時、 彭湃、 鄧中夏、 劉少奇、 陳喬年、 李求實、 張太雷、 彭述之等 20 人, 代表黨員 994 人。共產國際的代表魏金斯基出席了 大會。
陳獨秀主持大會并代表中央執行委員會作了報告。
大會選舉中央執行委員9 人, 候補執行委員 5 人, 組成中央執行委員會。
選舉陳獨秀、 彭述之、 張國燾、 蔡和森、 瞿秋白為中央局成員。
陳獨秀為***。
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于 1927 年 4 月 27 日在武昌舉行。
出席大會的代表有:
陳獨秀、 瞿秋白、 蔡和森、 李維漢、 周恩來、 毛澤東、 張國燾、 惲代英、 李立山、 鄧中夏、 張太雷、 彭湃等八十人, 代表黨員 57900余人。
共產國際代表羅易、 鮑羅庭、 魏金斯基等, 職工國際代表團參加了大會。
大會選舉了新的中央委員 33 人,候補中央委員 14 人, 組成五屆中央委員會。
選舉陳獨秀、 蔡和森、 周恩來、 李立三、 李維漢、 譚平山、 瞿秋白、張國燾、 蘇兆征為政治局常委。
陳獨秀為***。
(一九二七年八月七日 黨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 即八七會議, 會議選舉蘇兆征、 向忠發、 瞿秋白、 羅亦農、顧順章、 王荷波、 李維漢、 彭湃、 任弼時為中央臨時政治局委員, 鄧中夏、 周恩來、 毛澤東、 彭公達、 張太雷、張國燾、 李立山、 為政治局候補委員。
中央臨時政治局第一次會議選舉瞿秋白、 李維漢、 蘇兆征為政治局常委。瞿秋白主持中央領導工作。)
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于 1928 年 6 月 18 日—7 月 11 日再蘇聯莫斯科舉行。
出席大會的有;瞿秋白、周恩來、 項英、 李立三、 向忠發、 蔡和森、 鄧中夏、 劉少奇、 張國燾等 正式代表 75 人, 候補代表 35 人。
代表黨員 57967 人。
共產國際負責人布哈林和共產國際東方部負責人米夫參加大會。
大會選舉瞿秋白、 周恩來、 李立三等二十一人為**團成員主持大會。
大會 選舉中央委員 23 人, 候補中央委員 13 人, 組成六屆中央委員會。
政治局委員:
蘇兆征、 項英、 周恩來、 向忠發、 蔡和森、 張國燾。
政治局候補委員:
關向應、 李立三、 徐錫根、楊殷。
政治局常委:
蘇兆征、 向忠發、 項英、 蔡和森、 周恩來。
中央委員會**:
向忠發。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于 1945 年 4 月 23 日 —6 月 11 日 在延安舉行。
出席大會的代表 547 名, 候補代表 208 名。
代表黨員 12100 余人。
大會聽取了毛澤東《兩個中國之命運》 開幕詞,《論聯合政府》 為題的政治報告。《愚公移山》 的閉幕詞。
聽取了 朱德的《論解放區戰場》 的軍事報告。
聽取了劉少奇《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
周恩來在大會上作了《論統一戰線》 的長篇發言。
大會選出中央委員 44 名, 候補中央委員 33 名。
黨的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選出了中央政治局和書記處。
政治局委員:
毛澤東、 朱德、 劉少奇、 周恩來、
任弼時、 陳云、 康生、 高崗、 彭真、 董必武、 林伯渠、 張聞天、 彭德懷。
書記處書記:
毛澤東、 朱德、 劉少奇、周恩來、 任弼時。
中央委員會**:
毛澤東。
中央政治局**:
毛澤東。
中央書記處**:
毛澤東。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于 1956 年 9 月 15 日—27 日在北京舉行。
出席大會的代表 1026 人, 候補代表 107 人。
代表全黨 1073 萬名黨員。
我國各民主黨派、 無黨派民主人士的代表, 58 個國家的共產黨、 工人黨、勞動黨和人民革命黨的代表應邀出席了大會。
毛澤東致開幕詞。
劉少奇作《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向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
鄧小平作《關于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
周恩來作《關于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的報告》。
大會選舉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97 人, 候補中央委員 73 人, 黨的八屆一中全會選舉中央政治局委員17 人, 政治局候補委員 6 人, 中央委員會**:
毛澤東。
中央委員會副**:
劉少奇、 周恩來、 朱德、 陳云。
中央委員會***:
鄧小平。
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于 1969 年 4 月 1 日—24 日在北京舉行。
出席大會的代表 1512 人。
代表全國 2200 多萬名黨員。
毛澤東主持大會開幕式并致開幕詞。
林彪作政治報告。
大會選舉出中央委員 170 名, 中央候補委員 109 名。
九屆一中全會選舉出中央政治局委員 21 人, 政治局候補委員 4 人。
中央政治局常委:
毛澤東、 林彪、 周恩來、 陳伯達、 康生、 中央委員會**:
毛澤東。
副**:
林彪。
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于 1973 年 8 月 24 日—28 日 在北京舉行。
出席大會的代表 1249 人, 代表全國 2800 萬名黨員。
周恩來代表第九屆中央委員會作政治報告。
王洪文作《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
大會選出中央委員會委員 195 名, 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124 名。
十屆一中全會選舉出中央政治局委員 21 名, 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4 名。
中央政治局常委:
毛澤東、 周恩來、 王洪文、 康生、 葉劍英、 朱德、 李德生、 張春橋、 董必武。
中央委員會**:
毛澤東。
中央委員會副**:
周恩來、 王洪文、 康生、 葉劍英、 李德生。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代表大會于 1977 年 8 月 12 日—18 日在北京舉行。
出席大會的代表 1510 人, 代表全國 3500多萬名黨員。
大會聽取華國鋒作的《中央委員會政治報告》, 葉劍英作的《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
鄧小平致閉幕詞。
大會選舉出中央委員會委員 201 名, 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132 名。
黨的十一屆一中全會選舉出中央政治局委員 23 名, 政治局候補委員 3 名。
中央政治局常委:
華國鋒、 葉劍英、 鄧小平、 李先念、 汪東興。
中央委員會**:華國鋒。
中央委員會副**:
葉劍英、 鄧小平、 李先念、 汪東興。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于 1982 年 9 月 1 日——11 日在北京舉行。
出席大會的正式代表 1545 人,候補代表 145 人。
代表全國 3900 萬名黨員。
鄧小平致開幕詞。
胡耀邦代表十一屆中央委員會作題為《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的報告。
李先念致閉幕詞。
大會選舉出中央委員會委員 210 名, 中央候補委員 138名。
同時選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172 名, 中央紀律檢查委員委員 132 名。
黨的十二屆一中全會選舉出中央政治局委員 25 人, 政治局候補委員 3 人。
中央政治局常委:
胡耀邦、 鄧小平、 葉劍英、 趙紫陽、 李先念、 陳云。
中央委員會***:
胡耀邦。
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
鄧小平。
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書記:
陳云。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于 1987 年 10 月 25 日——11 月 1 日在北京舉行。
參加大會的正式代表 1936 人, 特邀代表 61 人。
代表全國 4600 多萬名黨員。
鄧小平主持大會開幕式。
趙紫陽向大會作題為《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的政治報告。
趙紫陽主持了 大會閉幕式。
大會選出中央委員會委員 175 名, 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110 名。
選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200 名。
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69 人。
十三屆一中全會選舉出中央政治局委員 17 人政治局候補委員 1 人。
中央政治局常委:
趙紫陽、 李鵬、 喬石、 胡啟立、 姚依林。
中央委員會***:
趙紫陽。
中央軍事委員會**:
鄧小平.
中央軍事委員會第一副**:
趙紫陽。
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
陳云。
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喬石。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于 1992 年 10 月 12 日——19 日在北京舉行。
參加大會的正式代表 1989 人, 特邀代表 46 人, 代表全國 5100 萬名黨員。
李鵬主持大會開幕式。
江澤民代表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作了 題為《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 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 的報告。
江澤民主持大會閉幕式。
大會選出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189 名, 中央候補委員 130 名。
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108 名。
黨的第十四屆一中全會選舉出中央政治局委員 20 名, 政治局候補委員 2 人。
中央政治局常委:
江澤民、 李鵬、 喬石、 李瑞環、 朱镕基、 劉華清、 胡錦濤。
中央委員會***:
江澤民。
中央軍事委員**:
江澤民
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尉健行。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于 1997 年 9 月 12 日 ——18 日在北京舉行。
出席大會的正式代表 2048 人, 特邀代表 60 人。
代表全國 5800 多萬名黨員。
李鵬主持大會開幕式。
江澤民代表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作了 題為《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 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 的報告。
江澤民主持大會閉幕式并講話。
大會選舉出中央委員會委員 193 名中央候補委員 151 名。
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115 名。
黨的十五屆中央委員會一中全會選舉出中央政治局委員 22 名, 政治局候補委員 2 名。
中央政治局常委:
江澤民、 李鵬、 朱镕基、 李瑞環、 胡錦濤、 尉健行、 李嵐清、
中央委員會委員***:
江澤民。
中央軍事委員**:
江澤民。
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尉健行。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于 2002 年 11 月 8 日——14 日在北京舉行。
出席大會的正式代表 2114 名, 特邀代表 40 名。
代表全國 6600 萬名黨員。
李鵬主持大會開幕式。
江澤民作題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 的報告。
江澤民主持大會閉幕式并講話。
大會選舉出中央委員會委員 198 名, 中央候補委員 158 名。
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121 名。
黨的十六屆一中全會選舉出中央政治局委員 24 名, 政治局候補委員 1 名。
中央政治局常委:
胡錦濤、 吳邦國、 溫家寶、 賈慶林、 曾慶紅、 黃菊、 吳官正、 李長春、 羅干。
中央委員會***:
胡錦濤。
中央軍事委員**:
江澤民。
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吳官正。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于 2007 年 10 月 15 日至 21 日 在北京召開。
大會主題是: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繼續解放思想, 堅持改革開放, 推動科學發展, 促進社會和諧, 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
胡錦濤代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 的報告。
大會的突出貢獻, 是對科學發展觀的時代背景、 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進行了深刻闡述, 對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出了明確要求。
推薦訪問:中國共產黨歷屆全國代表大會概況 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 歷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