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期盼預算透明更進一步

時間:2022-09-02 08:10:02 來源:網友投稿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期盼預算透明更進一步,供大家參考。

期盼預算透明更進一步

 

 期盼預算透明更進一步 朱大旗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教授

  繼新華社 3 月 15 日全文播發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表決通過的 《關于 2008 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 2009 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 之后, 財政部于 20 日在其官方網站上又正式公布了經全國人大審議通過的“2009 年中央財政預算” 。

 該“預算” 以四張“預算表” 的形式將 2009 年的“中央財政收入” 、 “中央財政支出” 、 “中央本級支出” 、 “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 的基本數據在第一時間向社會公布, 從而使社會各界可以更多地了解中央財政的收支安排, 使有關部門在公眾監督下更好地執行預算。

 對此,財政部新聞發言人胡靜林稱:

 “以往年度的中央財政預算草案經全國人代會審議通過后沒有立即公開, 此次在審議通過的第一時間在財政部網站上予以公布, 尚屬首次。

 ” 權威媒體也稱道其為“推進預算公開透明的重要一步” 。

 不錯, 這確是我國預算走向及時公開、 直接面向社會公眾的重要一步。

 在過去高度集權的中央計劃經濟體制下, 與財政統收統支和“國家主體分配論” 思想相因應, 我國的財政預算活動從某種意義而言基本處于不透明狀態, 社會公眾對財政預算活動信息知之甚少, 更遑論參與財政預算決策和行使監督職責。

 而作為推動市場經濟條件下

 公共財政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加強預算透明度的進程始自世紀之交的 1999 年 6 月國家審計署代表國務院向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所作的《關于 1998 年中央預算執行情況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 。

 該報告針對我國財政預算執行中存在的一系列嚴重問題進行了深刻揭示, 從而引發了社會各界對政府財政預算問題的廣泛關注。

 為此, 全國人大常委會要求政府“要細化報送全國人大審查批準的預算草案內容, 增加透明度” 、 “報送內容應增加對中央各部門支出、 中央補助各地方的支出和重點項目的支出等。

 ” 從而自2000 年起啟動了細化預算編制、 試編部門預算等旨在增進預算透明度的工作。

 此后, 又相繼推出了國庫集中收付、 政府采購、 項目績效評價, 及設立各級人大預算審查機構和規范預決算程序等方面的改革, 從不同側面推進我國財政預算公開透明的進程。

 我們目前于報刊所見:

 “深圳市約 300 頁的部門預算開啟市民‘公共預算之旅’ ” 、“河南焦作2008年市級預算, 全部文件有8本(大類) 、1200頁之多” 、“承德市 2009 年預算報告兩遭打回, 省下 7 千萬后通過” 等, 都可在一定程度上視為預算透明度增強的表現和結果。

 而我國 2009 年“預算報告” 與“中央財政預算” 的及時公布及其內容相較往年較為科學、 規范、 易懂, 也無不彰顯著我國預算在透明性方面取得的可喜進步。

 但所存問題也不可小視。

 預算作為按法定程序通過的政府年度收支計劃, 其應能全面反映預算年度內政府及其各部門的施政理念、 方向與范圍, 應能客觀、 真實、 準確地告訴社會大眾也即廣大的稅費繳

 納者其所承擔的負擔被用于何地、 何事及何人, 從而, 預算的透明性不僅要求靜態的紙面預算形式上的及時公開, 而且更要求公開的預算在內容上必須全面、 細致與客觀, 否則, 內容模糊、 殘缺的形式上的公開反倒可能形成實質上對財政稅費繳納者知情權的損害。

 而我國目前公開的預算, 并非全面、 完整意義的政府收支 “全口徑預算” ,其僅只是公共財政預算、 政府性基金預算、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社會保障預算中的前兩項; 我們自 2000 年就試編部門預算, 但時至今日報送全國人大審議的部門預算仍只有編制部門預算數 168 家中的 95 家,也即仍有不少部門雖然編制部門預算但卻并未接受人民代表的審議。這在全面性方面無疑是有欠缺的。

 在預算的精細化方面, 向各級人大報送的部門預算大多仍停留在“類” 一級, 只有一些重點支出明細到“款” 級科目, “項” 、 “目” 級預算極為罕見, 向社會公開的預算就更可想見。

 即以 2008 年舉辦奧運、 2009 年實施 4 萬億經濟刺激方案這樣的盛事、 大事而論, 其雖實然地涵蓋于預算, 但一般民眾卻很難從預算報告中讀到這方面的明確信息。

 在預算信息準確性方面, 財政、 稅收、 統計諸部門還未能做到規范化基礎上的有機協調, 所公布的數據之間差異、 抵牾時有所見, 也勢必讓預算的透明性蒙上令人疑惑的陰影。

 更進一步而論, 預算的透明性遠不止于紙面預算文件的形式上的公開。

 因為, 全面理解的預算決不僅指靜態的預算文件, 預算在實質上更是一個動態的博弈過程, 是法定主體依法定職權循法定程序而為的特定的預算編制、 審批、 執行、 監督、 審查、 決算等一系列動態活

 動的總合。

 在這一動態的年復一年的年度性預算活動過程中, 作為國家權力的最高話語者、 作為公共財政資金供給者暨公共服務享用者的廣大民眾及其授權代表(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 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主導著預算的編制、 監控著預算的執行、 評判著預算的績效, 這才是預算能否真正實現透徹、 明晰的關鍵。

 換言之, 廣大民眾對預算過程的參與、 監控比預算結果的公開對預算的透明性的實現更具有實質意義。

 而這無疑關涉著預算權應如何在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間界分,國家審計機關應對誰負責、 受誰領導, 預算各具體程序及制度(包括民眾參與程序、 制度) 應如何設計等一系列深層問題。

 這些問題的解決, 端賴推進財政體制、 行政體制乃至憲政架構的改革

 也正是從這一角度來看, 我國預算透明之路還很漫長、 曲折, 需要我們付出艱巨的努力, 但也殊值我們進一步地期待。

推薦訪問:期盼預算透明更進一步 預算 期盼 透明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