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動物學是一門歷史悠久的專業基礎學科,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課程之一,本文通過分析和針對傳統動物學教學過程中常見的問題,從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評價體系等方面,探索了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理念的動物學教學模式和改革途徑。
【關鍵詞】創新型人才 創新能力 動物學 教學模式
【基金項目】湖北民族學院重點教研項目(No. 2013JYZ17)。
【中圖分類號】G652;Q9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0-0027-01
動物學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要想實現該課程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就須在融合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引入新的教學方法及理念。
1.傳統動物學教學常見問題的分析
1.1 動物學教學形式單一
面對專業理論學時不斷縮減的現狀,課堂多以教師主動灌輸為主的純教學模式,忽視創新能力的培養,通常是學生被動性地接受知識灌輸,學習積極性不高,缺乏能動性,不能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知識難以升華和總結,體會不到這門課程的精髓所在。
1.2 學生學習動機不純
現代手機的普及,使得學生習慣用手機拍照的方式取代記筆記的方式,忽略了對教師講解的重難點的把握和理解,課后不能及時消化。學生不是以興趣和今后的用途為目標,只為了考試,混學位,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不強。
1.3 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不夠緊密
動物學課程在大二開設,學生的學習任務繁重,動物學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在時間安排上難以完美地銜接,另外,實踐教學多為理論知識的驗證,缺乏對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更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創新型人才培養理念下動物學教學模式的設計
以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夯實專業基礎,突出主動實踐,強化實踐創新,實現“教-學-研良性互動,產-學-研無縫對接”, 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理念,從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授課方式、評價體系等方面不斷實現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2.1完善教學環節,使其有機結合
2.1.1理論教學
一是,以重基礎、拓前沿為原則,將前沿的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注重理論結合實際,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充分體現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二是,將辯證唯物主義的思維方式引入到理論知識的理解中來,使學生能深刻理解各類群的動物由低級到高級進化發展中身體內部結構對了統一的規律,比如“運動系統與神經系統進化發展關系”、“消化系統與排泄系統的進化發展關系”,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增加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
2.1.2實驗教學
以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創新能力為原則,以省級示范中心和重點實驗室為平臺,設置從“基礎性—綜合性—研究創新型”三個層次實驗教學,鼓勵學生查閱文獻、設計實驗方案,獨立的完成實驗過程,真正讓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1.3課外創新實踐體系
利用學校設置的課外創新實踐體系為契機,實施導師制,使部分學生參與導師的科研項目;并在導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各級科技競賽,積極申報大學生創新科研訓練項目,培養具有卓越創新能力的一批優秀學生。課程野外實習是動物學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野外實習中可以設計開放性的自選實驗模塊,將班級學生分多個小組,組員進行分工,通過相互協作的方式完成小組的實驗模塊,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2.2優化教學內容,使其有機地形成知識體系
2.2.1將思維導圖的方法運用到理論教學
動物學涉及的動物類群多,各章節內容既相對獨立,又能通過動物體各系統的演化趨勢將各類動物聯系在一起,我們可以通過讓學生構建各類動物結構與功能的知識框架,通過不斷地學習積累,逐漸構建不同動物類群的同一系統的思維導圖,使學生形成扎實系統的理論基礎。
2.2.2 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和實踐體系三位一體有機結合
通過實踐環節,學生直觀認識不同類群的動物,使學生深入總結各類動物特征,通過比較、對比、擴展、歸納與總結,進一步完善思維導圖的內容,最終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通過實驗教學、課程創新實踐體系、野外實習等環節,使學生積極思考問題、逐步在動物學實驗教學中實現由研究型的實驗替代驗證型的實驗的轉變,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2.3 改變授課方式,使其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
采用多種特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改變單主體授課方式,采用學生和教師交替承擔授課主體,可以有效培養和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熱情,增強團隊協作意識。把動物學過去的傳授知識為主的模式轉變為培養和訓練學生能力為主,對學生進行分類學習和指導,實現個性化教學,引導學生通過信息技術和網絡平臺進行知識的學習。
2.4 調整評價體系,使其多樣化
建立科學的課程課堂評價體系,以學生為中心,多元化全方位評價教學質量。動物學中各類群之間的親緣關系、各系統的縱向演化趨勢是學習的重難點,因此在考試中要包含一定比例的突出囊括多個章節的綜合分析題目,考查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另外,還應設置多元化的平時成績,采取登臺講課、章節隨堂測試、專業文獻閱讀、撰寫綜述論文等方式,這樣比較全面的引導和考核學生,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3.問題與思考
3.1如何利用互聯網輔助課程教學
構建動物學網絡教學平臺,運用互聯網進行教學已經是一種發展趨勢。網絡課程可以用生動形象、圖文并茂的信息展現課堂知識,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倡導學生進行主動學習,把課堂的主角交給學生,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討論和決策。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相統一,面對面的集中式課堂重點解決網絡教學不能解決的問題,靈活確定學習進度和學習目標,進行因材施教和差異化個性化教學,在網絡信息時代達到教學相長。
3.2 改革教學管理體制,為課堂新教學模式提供組織保障
中國高等教育模式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革,課程教學作為高等教育的基本單元和培養學生的最直接的途徑,課程教學改革能否成功需要教師付出大量的心血,但當前高校教育管理制度僅以教學課時來衡量教師的工作量,導致教師為了完成基本工作量而無精力去思考課程改革,不能保證課程新教學模式的有效實施,因此高校需要從管理的層次進行改革,為針對創新型人才培養理念的課程改革提供組織保障。
作者簡介:
傅悅(1982-),女,湖北恩施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動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