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深化動物學實踐教學改革,提升本科生創新能力

時間:2022-10-19 15:40:03 來源:網友投稿

摘要:動物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為了提升大學生科學素養,培養創新能力,本文介紹了我們在動物學實踐教學改革中,通過優化教學內容、注重實踐細節、強化過程管理、科學評價教學效果等改革措施,初步建立促進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動物學實踐教學模式。

關鍵詞:實踐教學;創新能力;動物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21-0089-02

現代教育理念已從知識型、智能型教育走向素質教育、創新教育[1]。創新教育要培養具有競爭力的創新型人才,而本科教育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階段。實踐教學是高校教學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1-3]。培養具有科學創新能力的科研人才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型人才,是地方綜合性大學的核心任務。動物學是我校重點建設的基礎課程,是自治區級精品課程,也是我院生物科學類各專業的一門重要學科主干課程。該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理想載體。近些年來,我們以自治區級精品課程為平臺,以課程建設為抓手,對動物學課程實踐教學等教學環節進行了系列改革探索,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修訂教學大綱,為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提供源泉

教學大綱是課程教學活動的標準,在人才培養、教學質量方面舉足輕重。我們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根據我校生源實際,在以往教學改革的基礎上在保證傳統的、基礎知識體系完整的前提下,以強化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為教學目標,于2014年重新修訂了教學大綱,對課堂理論教學、課堂實驗教學、野外實踐教學三大模塊的教學目標、任務、方式方法等都作了明確的規定和要求,優化了實踐教學體系,合理設定實踐教學內容,加強過程管理,為學生創新意識提供源泉。

二、改革實踐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創新能力提高

在動物學課程建設方面,對實踐教學的模式一直在伴隨著課程的發展而不斷地改革和實踐[4]。本次教學改革,我們重點放在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方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優化實踐教學內容

在課堂實驗教學方面,整合驗證性實驗,適當安排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將相互容易比較的實驗放在一起,如將蛔蟲和環毛蚓的形態結構觀察和內部解剖實驗合并在一起,比較體壁的結構、假體腔和真體腔等;將節肢動物的多樣性與適應進化安排為設計性實驗,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性和創新性;在野外實踐教學方面,改進標本采集、制作內容,加強動物的野外生態識別,增加動物數量統計基本調查、動物多樣性研究、動物行為研究、動物與環境關系等內容和方法,豐富實習內容,重點通過方法的介紹與實踐,提高基本科研能力。

(二)注重實踐細節

實驗教學我們主要抓五個細節:實驗前預習、實驗操作、實驗觀察記錄、實驗報告撰寫和實驗效果的現場考核,對教師和學生分別提出了明確而詳細的要求。動物的野外生態識別和鑒定是實踐教學中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過去學生在動物野外識別、鑒定等方面過度依賴于實習指導教師,或者簡單地、模棱兩可地對照圖譜識別幾種動物,對所識別的動物具體的生態鑒別分類特征并不甚理解。因此,我們在實習前,將實習中常見的動物種類告訴學生,每位同學必須借閱有關資料,學會使用檢索表,掌握動物識別、分類的主要特征和鑒別方法,并做好記錄,這樣在實習的過程中,通過指導教師的指點,學生就能在任何時候都能抓住動物野外識別的重點,提高了野外實習的效果。

(三)強化過程管理

過程管理是實踐教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直接關系到實踐教學的具體效果。實驗教學我們重點抓好實驗的講解、示范,強化實驗過程的指導,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實驗的每個環節,在實驗過程中教師及時給予指導,及時發現學生實驗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對小組實驗積極引導學生在實驗中學會善于合作、積極互動、分擔責任、有效溝通,培養學生獨立觀察、分析及處理問題的能力。在指導過程中,老師設置一些問題,并引導學生在實驗中自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動物學野外教學實踐具有綜合性強、流動性大等特點,不同的學校、不同的老師采用的方法各有特點[3]。近幾年我們主要采用大集中、小分散的野外教學實習方法,強化過程管理,培養學生基本創新能力。主要是在實習的前2天進行集中實習,在集中實習階段主要掌握基本的動物標本采集、制作、調查、識別等實踐技術,然后分小組在實習指導教師的指導下開展探究性的小專題研究。這種教學模式通過兩種方式來實施:一是通過每年擬實習的教學實習基地的基本情況,教師設定動物多樣性調查、行為生態學研究、動物與環境相互關系研究等許多綜合性小專題研究內容,讓學生根據各自的興趣,選擇不同的調查研究小專題或學生自己提出的探究性的小課題,讓同學們查閱資料、收集文獻,了解研究方法,設計研究方案,然后將方案上報給實習指導教師,每位實習指導教師負責幾個小專題,經老師適當修改同意后在實習過程中組織實施。這整個過程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從文獻查閱收集、數據處理與分析到小專題研究報告的撰寫等各個環節,不僅很好地訓練和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團隊的協作精神,而且很好地鍛煉和培養了學生的科研能力,提高了學生基本自主創新能力。二是開放創新實驗室,開展形式多樣性的科技創新實驗,尤其是鼓勵同學積極參與大學生創新性實驗,在每年的教學實習2個月前,實習指導教師就布置與動物學實習有關的任務,學生按照自己實際能力水平,在老師的指導下選擇一個相關的小課題,組建研究小組,對所負責的小課題進行立項論證、設計實驗方案,確定創新點,通過實習指導教師領導小組審核批準后,學生按預定方案組織實施,鍛煉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圍繞實踐教學原則,構筑創新實踐平臺

創新實踐平臺建設作為支撐高校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重要抓手。我們構筑了兩個創新實踐平臺。一是依托自治區級“動物學”精品課程建設,構筑網絡實踐平臺。在該平臺上開辟了動物學實踐教學模塊和野外實踐教學專題網站。將開設的實驗制作成PPT、小視頻,在實驗前讓學生預習、觀看,實驗過程中學生能很快掌握實驗操作要點;建立的實踐教學專題網站,在實習前通過觀看專家介紹野生動物識別方法的錄像資料,實習方法和實習基地的基本情況介紹,讓學生對實習地點有初步的了解。根據老師提供的科研小題目,學生帶著各自感興趣的課題和以更主動的方式投入實習活動中,既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又有助于學生提早收集題材,在實習中關注感興趣的課題和內容。每次實習前召開動員大會,除強調實習紀律外,帶隊老師就實習內容、實習報告題目、報告撰寫、野外注意事項等方面進行系統地講解,實習結束時能輕松愉快地完成好實習報告,提高了實踐教學的質量。二是根據學校地理位置,按照就近和滿足教學需要的原則,將野外教學實習基地點、線、面相結合,構筑“流動式”的有利于學生創新實踐活動的實體平臺。銀川市動物園是我院建立的生物學科教學科研實習基地之一,該實習點在脊椎動物的種類識別、行為習性觀察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我們精心設計了一些小專題,并聯合動物園專業技術人員對學生的小專題開展合作指導,保證實習效果。除此之外,我們還選定了相距較近且各具特色的如包括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內的森林和高山草甸景觀、靈武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內的荒漠半荒漠景觀、銀川市及其周邊縣區的農田濕地景觀等,不僅便于實習轉點,也有利于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認識更多類型的生態環境、掌握不同生境內動物組成特點和代表性種類。不同的實習地各有側重,有的側重無脊椎動物取樣調查,有的側重于脊椎動物樣線、樣方法調查,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安排,在實習過程中強調自然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培養學生愛護環境,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四、建立考核評價體系,科學評價實踐教學效果

根據教學內容和方式的改革,我們建立了動物學野外實習效果評價體系,該體系從思想紀律、專業能力和實習效果3個一級指標出發,依托16個二級指標,引入實習學生、實習小組、指導教師三個評價主體,分別賦予一定的權重,將過程與結果并重,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小組成績與個人自評相結合,強化過程管理,更加體現了基本素質的培養、專業技能的提高和創新能力的考察。通過考核方式的改革,學生在平時的實踐教學環節中更加主動和注重學習過程,效果良好。

參考文獻:

[1]徐英俊.教學設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8-10.

[2]李錄平,張擁華,周健,傅湘玲.高等學校實踐教育多緯度理念探析[J].中國大學教學,2011,(11):83-86.

[3]張迎梅,包新康,張立勛,黃德軍.動物生物學實驗改革與創新性人才培養[J].高等理科教育,2008,(2):55-57.

[4]張大治,趙紅雪,張顯理.動物學野外實習的探索與實踐[J].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6(S):49-50,54.

[5]張迎梅,陳強.“流動式”生物學野外實習探索與實踐[J].高等理科教育,2003,(5):80-83.

推薦訪問:動物學 教學改革 創新能力 本科生 深化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