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塞尚做為“現代藝術之父”,其影響深遠,對后現代藝術產生巨大影響,他是傳統藝術到現代藝術轉折的關鍵畫家,塞尚油畫在色彩及造型的深度探究,塑造出他獨特的繪畫風格,藝術家與藝術家是不同的,有的藝術家他可能影響他的時代,而偉大的藝術家卻能影響一代一代人,塞尚就是這樣偉大的畫家,在對他畫中的色彩語言,形式構成研究,發現其與中國繪畫有巧妙的相似之處,具體的剖析下塞尚油畫對于創作的啟示。
關鍵詞:中國畫;色彩語言;形式構成;創作啟示
引言:塞尚是后印象派畫家,他的作品深受印象派的影響,但他同時也與印象派保持著距離,印象主義者把堅實的輪廓線解體與閃爍的光線之中并且發現了色影這就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怎樣才能既保留這些新成就又不損害畫面的清晰和秩序?簡單些講就是:印象派繪畫畫面色彩斑斕奪目,但是形體凌亂不整,塞尚討厭這樣的凌亂造型,面臨著這樣一個迫切的問題,塞尚他拼命的作畫,一刻不停的去實驗,真正的奇跡是他成功了,他在畫中獲得了看起來不可能獲得的奇跡,他的畫真正意義上的得到了平衡,在顏色與造型的完美融合,而在中國畫中色彩于造型的結合,虛實相生,都與塞尚的畫有著很多共同之處,希望再接下來的分析中,能在藝術創作者的創作中提供有用的幫助。
一、印象派色彩對塞尚的影響與中國畫色彩的相同處
19世紀前半葉的美術以唯美的古典主義繪畫為主流,基本在室內完成創作繪畫,其色彩對比微弱,顏色以褐色調為主,不惜犧牲現實的真實性去追求美的方法,把自然理想化,一直在盡力的描摹自然,只考慮上帝的榮耀,不考慮世俗的榮譽。他們最求的是繪畫的客觀寫實,而藝術應當力求形似的是對象的某些東西而非全部。不少畫家無法忍受這樣的呆板的學院式美中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強調融化物我,創制意境,達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氣韻生動。在德拉克洛瓦和庫爾貝的不斷突破改進下,愛德華.馬內迎來了法國藝術革命,由馬內,莫奈,畢沙羅等有同樣迫切尋找新的繪畫語言的年輕畫家,他們力除陳舊,失效的繪畫程序。因此在1874年,這群年輕的畫家在巴黎卡普辛大街借用了一位攝影師的工作室舉辦了一次畫展,都是些無名畫家,版畫家,雕塑家組成。批評家看見莫奈的《日出.印象》的畫作是,覺得非常可笑,為此嘲諷這群年輕的畫家為印象派,印象主義者由此而得名。最初我們以為藝術的目的在于模仿事物的外表。然后把事物的模仿與理性的模仿分開之下,我們發現藝術在事物的外表中所要模仿的是各個部分的關系。最后又注意到這些關系可能而且應該加以改變,才能使藝術登峰造極。蒂斯曾經也說過,“如果線條是訴諸于心靈的;色彩則是訴諸于感覺的。那你就應該先定線條;等到心靈得到磨煉后;它才能把色彩引向一條合乎理性的道路。”可見色彩在繪畫作品中的地位。印象派的畫家們注重戶外寫生,大自然瞬息萬變的光才是最好的調色盤,印象主義者已經不在調色板上調色,而是把顏色一點一點,一道一道分別涂在畫布上,描繪戶外場面的種種閃爍的光線反射。古典繪畫重視素描而輕視色彩的重要性,認為一切物體之間有固有色,以為光與色不是一回事,物體呈現出的光彩是固有的。色調以褐色為主,繪畫的主體以簡單色彩畫素描關系。所以19世紀科學與工業的進步使他們有了新的認識,色彩世界的本質就是一種光波運動;同時也是光波對人的視覺及大腦發生作用的雙重結果。光決定著自然中物體的色彩;不存在所謂的“固有色”。沒有光就沒有色;光若改變了;顏色也會跟著變。一切物象都處于光波的環繞中;陽光源的照射;空氣和光線的神奇變化;環境中的反射;都會使物體產生豐富多彩的色彩變化。畫家需要表現光和色彩的效果。印象派畫家在繪畫中主要是抓住光的“瞬間”的印象,通過對戶外光的描繪,以及對新的色彩知識的分析,把科學的自然規則和他們的藝術觀點結合起來,正是這些印象派的畫家倡導積極去戶外寫生,對我們今天的繪畫寫生產生很大影響,用習作來代替創作,真正的感受大自然的色彩于光的瞬間變化。印象派更加注重色彩的鮮明對比變化,不同于古典油畫那樣重視素描關系和輪廓線,印象派恰恰相反,他們喜歡用互補色來表現畫面,用冷暖色來塑造畫面的體積感,他們堅持在戶外寫生,直接描繪在陽光下的物體,在陽光下的物體的固有色會隨著光發生變化,本來有的紅色衣服會變成橘色,綠色草地會變得棕色,新印象主義結合光學科學的實驗原理指導藝術繪畫,用色并置,不喜歡調色,會用相對純度高的顏色直接涂抹在畫布上,當不同顏色在調色板上進行調色時,顏色的純度和明度會降低。印象派畫家修拉借鑒現代色彩學和繪畫藝術法則中色彩混合的理論,將其運用在繪畫中。用小的純色點在畫布上,畫面上的色調和色彩產生過渡變化。這點和中國畫中的寫意用筆很像,中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強調融化物我,創制意境,達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氣韻生動。
二、塞尚的形式構成與中國畫的相似之處
塞尚在造型構圖上特別重視秩序感,這是因為古典油畫對他的影響極深,他會經常到盧浮宮去臨摹大師的作品,“依據自然,重畫普桑”更是他一生的繪畫課題,他重視戶外寫生,對于大自然的真實充滿向往,也對傳統的古典油畫抱有敬仰之情。塞尚認為畫畫并不意味著盲目的去復制現實,它意味著尋求各種關系的和諧。在繪畫造型中包括,點,線,形狀,解構,透視,空間,構圖等,在塞尚早期的繪畫中無論是形式上,還是內容上或是構成上,都在力求突破束縛,畫中很多無意識的線,得到了中期畫中都是提煉的線條筆觸也是從大的隨意的轉變成了謹慎理性的小筆觸,在他的景物畫《餐桌》中用了不同的視平線,有平視的視平線,有仰視的視平線,垂直與水平的線的熟練運用,展現出畫面的深度和神秘感,使畫面更具張力,塞尚摒棄了傳統的線性透視,畫中的傾斜的平面,不同的視平線更能強調體積感,這樣的“全體透視”和中國畫的散點透視對比下。
在塞尚的畫中都是井井有條的水平線,對角斜線,筆觸的大小變化,方向的移動,及各種變化,用這種簡單的手法傳遞空間深度效果。他的畫會用不同的幾何圖形,矩形,圓形,橢圓形組合畫面,似乎對稱又不完全對稱塞尚一直在追求緊密,簡潔,和諧均衡穩定的古典建筑性構成形式,開放的對角線和回旋的曲線解構。塞尚重視形體本質結構",物體由幾何形組成。他的作品中的每一個樹枝,云朵,石頭都是為了構圖的作用而去特殊搭配的。畫中的某一個地方出現的某一個形狀,線條都與其他部分有著某一種關系,和作用。包括橫線與橫線之間,豎線與豎線之間,相互呼應變得和諧。
結語:塞尚作為現代藝術之父給后代藝術留下寶貴財富,他在繪畫中的刻苦鉆研,不斷努力創新的精神都值得我們學藝術的人去學習,尤其是他能結合時代新產物運用在繪畫中,創作出獨特的繪畫語言,將傳統油畫的秩序感結合新的色彩構成,這些都對我們從事藝術工作者創作有著很大啟示,在未來創作中,能將中國畫的空靈氣運結合西方的色彩和具有時代性的文化。
參考文獻
[1]丹納著,藝術哲學,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6年
[2]貢布里希著,藝術的故事,廣西美術出版社,2011年
作者簡介
郭瑤(1990.2.9),女,漢族,籍貫:撫順,單位:沈陽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17級在讀研究生 美術專業
(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