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新醫改政策下婦幼衛生工作發展新思路

時間:2022-10-22 12:10:03 來源:網友投稿

【摘 要】目的:探討新醫改政策下婦幼衛生工作發展新思路。方法:結合我區實施新醫改政策4年來的婦幼衛生工作現狀,提出婦幼衛生事業適應新的醫改政策下如何發展的一些方法。結果:切實貫徹落實新醫改政策,才能促進婦幼衛生事業的有序發展。結論:以政府為主導,堅定不移地執行婦幼衛生工作方針,保障婦幼衛生事業在新醫改政策下良好運行和發展,才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保健需求。

【關鍵詞】醫改;婦幼衛生;思路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是建立中國特色醫藥衛生體制,致力于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逐步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是我國衛生事業從理念到體制的重大創新。作為衛生重要組成部分和公共衛生重要體系的婦幼衛生工作,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婦幼衛生事業不僅關系到母親和嬰兒的健康,而且關系到家庭幸福和社會穩定,關系到國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來。

1 婦幼衛生工作現狀

1.1婦幼衛生經費投入不足 “十一五”和“十二五”婦女兒童發展規劃均要求了婦幼衛生事業經費配置,但并沒有硬性規定投入經費必須占當地經濟收入的百分比,個別地區專項經費未配備到位,導致婦幼衛生事業經費相對短缺,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婦幼衛生事業的發展。

1.2三級保健網絡不能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 我區已建立區、鄉、村三級婦幼保健網絡。但三級網絡之間還沒完全建立起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運行機制。區、鄉級醫療保健機構大部分專業技術人員不愿從事婦幼公共衛生工作,認為工作繁瑣、考核檢查多、要求高、收入不如臨床,職稱晉升還沒有傾斜和照顧。沒有實現臨床與保健有機結合的良好循環。鄉村醫生沒有固定的收入或收入較少,存在對公共衛生工作積極性不高,敷衍了事的現象。比如男村醫大部分在做產后訪視時都未入戶。導致服務水平不高,不能滿足群眾的保健需求。

1.3保健機構自身技術力量薄弱 長期以來,婦幼保健行業起步晚,婦幼保健人員總體學歷層次不高,知識機構單一,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不高,嚴重阻礙了婦幼衛生事業的發展。

1.4社會認知程度不高 目前,婦幼保健知識和婦幼項目工作的宣傳主要依靠衛生部門,廣播電視、新聞媒體參與意識不強,致使群眾對保健知識和婦幼項目知之甚少。比如,我區已實施免費婚檢服務,但群眾保健意識不強,主動參與婚檢的積極性不高,婚檢仍然處于較低水平,不能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質。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項目,雖然進行了大力的宣傳,但由于部分群眾擔心參加了補助會導致自身分娩信息泄露或計生超生罰款,拒絕提供資料領取補助,影響了補助率和惠民政策實施的初衷。

2 婦幼衛生工作發展新思考

2.1 認真學習,領會政策,提升服務 隨著新醫改政策的實施,2011年版《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更趨完善。擴大了覆蓋人群,增加了服務內容,提高了服務質量。一是將兒童健康管理服務對象由0-3歲擴大到0-6歲,二是增加了孕產婦體檢項目。0-6歲兒童健康管理、孕產婦健康管理已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健康管理不僅是保健而且必須與治療有機結合,才能提高保健質量,才能創新和擴展保健項目。

2.2 定位明確,履行公共衛生職責 新醫改政策明確了婦幼保健機構是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的主要實施者之一,進一步鞏固了婦幼衛生的地位和作用,體現了婦幼保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公益性、公平性、可及性及非盈利性等特點和公衛性質,明確了婦幼保健機構應以婦幼公共衛生服務為主要職能。因此,要把握好婦幼衛生工作的大環境,大政策,大趨勢,正視面臨的問題與困難,化挑戰為機遇,要加強婦幼衛生服務體系和能力建設,強化公共衛生職能,建立規范、科學、高效的管理體制和機制。科學規劃、協調發展婦幼衛生事業,堅持“一法兩綱”,采取綜合措施,保障母嬰安全,著力抓好群體保健,促進婦幼衛生服務均等化,不斷提高婦女兒童健康水平。

2.3 強化婦幼保健機構內涵建設 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我國公共衛生領域一項長期的、基礎性的制度安排,為保健機構的硬件和軟件建設提升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婦幼保健機構要在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中創新和發展,按項目需求規范婦幼保健機構建設和各項服務。繼續堅持婦幼衛生工作方針,以貫徹“一法兩綱”為核心,以實施重大公共衛生婦幼項目為重點,依法開展婦幼保健、提供健康教育、基本醫療服務、婦女兒童常見病防治、婚前醫學檢查、新生兒疾病篩查、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等公共衛生服務。創新體制機制,強化服務細節管理。在科室設置、人員安排、規章制度建設等方面,要符合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的職責要求,突出母嬰保健服務功能。

2.4 整合醫療資源,確保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隨著城鎮化建設的加快和人口流動的特點,人口的布局發生了變化。因此有必要整合原有的醫療資源,使之適應以深化衛生體制改革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相適應的衛生資源。形成以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為基礎,婦幼保健專業機構為主體,大中型醫療機構和相關科研教學機構為技術補充的婦幼保健體系。加強各級醫療機構之間的分工合作、通過雙向轉診、先進醫療設施共享、互為確認檢查項目等,整合資源,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提高效率,為群眾提供方便、質優、價廉、有效的醫療保健服務。同時嚴格母嬰保健專項技術服務機構、人員和項目的準入管理,嚴格按照《母嬰保健法》及其實施辦法,加大打擊非法執業的力度,依法加強對服務行為的監管,確保服務質量和安全。

2.5 加強孕產婦與兒童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包括疾病防治和保健服務兩個方面。在實施保健與臨床結合下,要用臨床醫學、基礎醫學、流行病學、預防醫學、心理學、社會醫學和管理學等學科的知識和技術實施孕產婦和兒童健康管理。按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統一規范服務對象、檔案內容、建檔方式、服務流程、檔案保管和使用等。建立孕產婦與兒童健康管理保健技術指導組負責項目工作的技術指導、業務培訓、項目督導和技術考核等。

孕產婦健康管理:以實施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為突破口,與新農合有機結合,提高早孕建卡率、系統管理率,嚴格落實高危孕產婦篩查管理,住院分娩制度,建立鄉鎮、區、市三級危重孕產婦安全轉診、會診運行管理工作機制,開展孕期風險評估和干預,保障孕產婦急救綠色通道的暢通。實施婚前、孕前、孕期、分娩、產褥期、哺乳期一體化管理,分類干預,保障母嬰安全。積極推進農村婦女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畸形項目和預防艾滋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項目。

兒童健康管理:樹立新型服務理念,建立家庭與醫院、社區相結合的管理模式,實現新生兒期-產后訪視-兒童系統管理一體化服務,按照衛生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0-6歲兒童健康管理服務規范》實施健康管理,保健服務由單純的體格檢查、預防接種延伸為集生長發育監測、膳食營養指導、心理行為發育、意外傷害預防、口腔保健、常見病防治、新生兒疾病篩查、預防保健等為一體的綜合服務體系。

2.6 重視健康教育 結合婦幼保健工作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一是把健康教育內容具體化、簡單化、通俗化,使農村、社區婦女和孕產婦易接受,及時受益。二是利用影視播放孕產期保健知識、優生優育知識、兒童保健知識、艾滋防治知識等內容。三是當發生自然災害、事故災害和疾病暴發流行時,配合相關部門開展應急健康教育,普及防病及安全知識,通過行為干預,提高婦女兒童的自我保護能力。

2.7 強化婦幼衛生信息質量,提高信息管理水平 重大公衛和基本公衛婦幼項目的實施,使婦幼衛生信息面臨艱巨工作。婦幼保健機構要加強信息化建設,落實科室和人員,加強婦幼重大公衛項目和基本公衛項目的信息管理。信息人員要樹立統計法律意識和政策風險意識,確保數據質量。加強婦幼衛生信息隊伍專業素質培養,開展分析利用,提高數據真偽識別能力,提高分析利用能力,保障統計數據的及時性、完整性、準確性。并將居民健康檔案、出生醫學證明等作為相關指標的原始信息來源。狠抓表、卡、冊的管理,建立社區、鄉村和區、市級數據線索報告制度,定期核對,逐級審核和質控,減少數據漏報和瞞報。完善和擴大婦幼衛生信息系統的工作內容和使用范圍,提高婦幼衛生信息管理水平。同時,建立以全國、全省或市為單位的信息共享平臺,逐步實現孕產婦和兒童保健信息的聯網共享,健全首診建卡、有查有管制度。對區域內開展圍產保健、兒童保健、產科接生、婦女病檢查單位均納入電子監測管理網絡,杜絕管理盲區。同時要把流動孕產婦和兒童的系統保健管理也納入信息管理網絡。改變婦幼保健管理模式,使婦幼保健管理由靜態經驗管理轉為動態科學管理,由結果管理變成為過程管理,由事后管理變為事前管理,為進一步降低孕產婦和兒童死亡風險創造條件。

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婦幼衛生工作要在新醫改中充分運用政策優勢,抓住機遇,明確任務,攻堅克難,從偏重治療向健康促進轉變,從注重個體服務對象向家庭和社會群體轉變,服務內容由專科向全科轉變,建立起涵蓋每個人整個生命周期的連續性服務模式,加強和提升醫療保健質量,完善醫療質量安全體系建設,按照中央的醫改方針政策,全力推進國家基本公共衛生婦幼保健服務健康發展,在新醫改的舞臺上,為婦女兒童健康做出更大的貢獻。

推薦訪問:婦幼 新思路 醫改 衛生 政策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