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種子處理對西瓜苗期3種病害的防治效果

時間:2022-10-22 14:10:02 來源:網友投稿

???zo??)j馞??nw罹???t?nv罿???.7???3??M?????'???6?M{?}7??i??r??睶???g?????(??薇????^?g????y???ly?e?x,????R?x????^+?ju?>)?1??J????zx????Az(?^??ZnW?zǚ??Bz{^???)??zl?|+???????????I?????J{對照。

1.4種子活力和幼苗長勢的測定

處理后的種子分別進行發(fā)芽試驗,測定種子的活力和幼苗生長勢。將干種子直接播種在滅菌的蛭石中,置于25℃恒溫、L∥D=16 h∥8 h的條件下培養(yǎng)。播種后自幼苗出土起,每天調查出苗情況,記錄出苗時間和出苗數量。每處理100粒種子,重復4次。播種后5 d計算種子的發(fā)芽勢,14 d計算種子的發(fā)芽率,測定14 d幼苗的生長特性。測定幼苗生長特性時,連根拔出幼苗,用水洗凈后放在濾紙上吸去多余水分,稱量每個重復幼苗的總重量,從每個重復中隨機抽取40株苗,測量每株苗的株高,計算平均每株苗的株高、鮮重和幼苗的整齊度。

幼苗的整齊度=幼苗平均株高/株高標準差[4]。

1.5病原菌及接種方法

1.5.1病原菌的培養(yǎng)

西瓜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猝倒病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和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均為本中心抗病平臺分離、鑒定和保存。使用前接種在PDA(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基上,在28℃條件下培養(yǎng)3~5 d。用打孔器從邊緣打取直徑為7 mm的菌絲塊備用。

1.5.2接種方法

取小育苗盒,在最底層鋪1/3育苗盒高度的滅菌培養(yǎng)基質,第2層分別加5個病原菌菌絲塊(西瓜立枯病菌、猝倒病菌)、12個病原菌菌絲塊(西瓜枯萎病菌),第3層覆蓋1/3育苗盒高度的滅菌培養(yǎng)基質,第4層播種30粒西瓜種子,第5層覆蓋1/3育苗盒高度的滅菌培養(yǎng)基質,以未處理種子不接種病原菌作為空白處理(CK),未處理種子接種病原菌作為陽性對照,每處理重復3次。育苗盒置于25℃光照培養(yǎng)箱中恒溫培養(yǎng),每天光照12 h,每天檢查出苗及幼苗發(fā)病情況,計算種子的出苗率和幼苗的發(fā)病率。分析數據時,出苗率取最高值;西瓜立枯病和猝倒病的發(fā)病率取播種后14 d的測定值,而西瓜枯萎病取播種后21 d的測定值。

種子的出苗率(%)=(出苗數/播種種子數)×100(以子葉出土作為出苗的標準);

發(fā)病率(%)=(播種種子數量-正常苗數量)/播種種子數×100;

防治效果(%)=(只經病原菌處理的對照發(fā)病率-處理發(fā)病率)/只經病原菌處理的對照發(fā)病率×100。

1.6統(tǒng)計分析

利用單向方差分析模型 (oneway ANOVA model)分析數據,利用SNK (StudentNewmanKeuls, P =0.05) 檢驗平均數差異的顯著性(SPSS Inc. 2008)。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處理對種子活力和幼苗特性的影響

西瓜種子經不同的殺菌劑處理后,其種子活力和幼苗特性見圖1。結果表明:不同殺菌劑處理的種子其發(fā)芽勢、發(fā)芽率和平均株高3個特性與對照都沒有顯著的差異;3.5%精甲·咯菌腈懸浮種衣劑處理的種子平均每株幼苗鮮重最低,為0.312 g,與對照和其他處理存在顯著性差異;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處理的幼苗整齊度最高,為18.9,與對照和其他處理存在顯著性差異,對照和其他處理的幼苗整齊度在10.2~11.5之間。

2.2病原菌對不同處理種子出苗的影響

不同處理種子的出苗試驗結果如表1。接種西瓜立枯病菌后,不同處理西瓜種子開始出苗的時間和出苗率存在明顯的差異。種子在播種后第5天開始出苗,空白對照在播種后的第6天出苗率達到98%以上(未列出數據)。在播種后第8天,所有處理的種子出苗率達到最高。空白對照和只經病原菌處理的對照出苗率分別為100%和0;6.25%精甲·咯菌腈懸浮種衣劑和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處理的種子出苗率分別為100%和95%,與空白對照沒有顯著差異,而顯著高于只經病原菌處理的對照;3.5%精甲·咯菌腈懸浮種衣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和7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處理的種子出苗率分別為80%、70%和1.7%,顯著低于空白對照。3.5%精甲·咯菌腈懸浮種衣劑和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處理的種子出苗率顯著高于只經病原菌處理的對照,而7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處理的種子出苗率與只經病原菌處理的對照沒有顯著差異,二者由于病原菌的作用,種子在播種基質中幾乎全部腐爛。

接種西瓜猝倒病菌后,不同種子處理的西瓜種子出苗情況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所有處理在播種后第5天都開始出苗,空白對照在播種后的第6天出苗率達到91%,其他處理的出苗率均在78%以下(未列出數據)。在播種后的第8天,所有處理的出苗率達到最高值。空白對照和只經病原菌處理的對照的出苗率分別為100%、57.8%。3.5%精甲·咯菌腈懸浮種衣劑、6.25%精甲·咯菌腈懸浮種衣劑和7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處理的種子出苗率沒有明顯差異,在81.1%~91.1%之間,以3.5%精甲·咯菌腈懸浮種衣劑最低,但顯著高于只經病原菌處理的對照;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和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處理的種子出苗率分別為75.6%和65%,高于只經病原菌處理的對照但與之沒有顯著性差異。7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和6.25%精甲·咯菌腈懸浮種衣劑處理的種子出苗率與空白對照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余處理的種子出苗率顯著低于空白對照。

接種西瓜枯萎病菌后,種子在播后的第5天開始出苗,出苗的速度存在一定的差異,在播種后的第9天所有處理的出苗率達到最高,差異較小,在97.8%~100%之間,各處理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各處理與空白對照及只經病原菌處理的對照之間也不存在顯著差異,說明西瓜枯萎病菌對西瓜種子的發(fā)芽和出苗沒有影響。

2.3種子處理對西瓜苗期病害的防控效果

人工接種病原菌后,不同殺菌劑對3種西瓜苗期病害的防治效果見表2。人工接種西瓜立枯病菌后,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和3.5%精甲·咯菌腈懸浮種衣劑處理的幼苗分別于播種后的第6天和第7天開始發(fā)生立枯病,發(fā)病率分別為2%和4%(未列出數據),此后幼苗的發(fā)病率迅速增加,分別于播種后的第12天和第14天達到100%,兩個處理之間沒有差異;6.25%精甲·咯菌腈懸浮種衣劑和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處理的幼苗開始發(fā)病較晚,在播種后的第11天發(fā)病率分別為8%和5%(未列出數據),最終幼苗發(fā)病率分別為24.4%和26.7%,它們之間也沒有顯著差異,但與其他處理及對照都存在顯著性差異;只經病原菌處理的對照和7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處理的種子均沒有發(fā)芽,由于病原菌的作用使得種子在基質中腐爛。6.25%精甲·咯菌腈懸浮種衣劑和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對西瓜立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

人工接種猝倒病菌后,幼苗在第6天開始發(fā)病,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處理與只經病原菌處理的對照幼苗發(fā)病率迅速增長,至第14天發(fā)病率都達到100%,3.5%精甲·咯菌腈懸浮種衣劑處理的發(fā)病率為96.6%,這4種處理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6.25%精甲·咯菌腈懸浮種衣劑和7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處理的幼苗發(fā)病率為76.7%和56.7%,二者之間以及二者與其他處理之間也存在顯著性差異,表明這兩種藥劑對西瓜猝倒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以7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防治效果最好。

與西瓜立枯病和猝倒病相比,接種西瓜枯萎病菌后,幼苗發(fā)病較晚,接種后第9天幼苗開始發(fā)病,至第21天,各處理的發(fā)病率在52.2%~83.3%之間。6.25%精甲·咯菌腈懸浮種衣劑、3.5%精甲·咯菌腈懸浮種衣劑和7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處理后幼苗的發(fā)病率分別為64.9%、74.4%和83.3%,它們之間以及它們與只經病原菌處理的對照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和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處理的幼苗發(fā)病率分別為52.2%和60.0%,二者沒有顯著差異,但與對照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從發(fā)病率來看,本研究使用的殺菌劑對西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都不明顯。

3討論

殺菌劑處理種子在我國農業(yè)生產上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它是保護種子不受土傳病原菌侵染,減少種傳病原菌攜帶量的重要措施。理論上任何殺菌劑都可以用于處理種子,但實際上不同的殺菌劑對不同作物的影響和不同病原菌的防治效果是不同的。本文研究了5種殺菌劑對西瓜種子活力的影響及對3種重要西瓜苗期病害的防治效果。其中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在生產上長期廣泛使用;6.25%精甲·咯菌腈懸浮種衣劑、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和3.5%精甲·咯菌腈懸浮種衣劑是含咯菌腈有效成分的懸浮種衣劑,前兩種在生產中廣泛應用于玉米[5]、小麥[5]和水稻[79]等大田作物的種子包衣,對高等真菌如鐮刀菌、立枯絲核菌引起的病害有較好的防效,對種子的發(fā)芽率和幼苗的生長特性沒有明顯的不良影響[3]。7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在蔬菜生產中主要用于防治黃瓜、辣椒等作物的猝倒病、霜霉病、疫病、黑脛病等[10],以葉面噴施為主,也可以土壤澆灌。目前這些殺菌劑作為西瓜種子處理劑還未見報道。

本研究的所有殺菌劑在處理濃度下,種子發(fā)芽勢和發(fā)芽率與對照都沒有明顯的差異;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則提高了幼苗的整齊度,使出苗更整齊、幼苗更健壯,但3.5%精甲·咯菌腈懸浮種衣劑處理明顯降低了幼苗的鮮重,其余處理的幼苗生長特性與對照都沒有明顯的差別,因此本研究所選用的5種種子處理劑對西瓜種子的活力和幼苗生長特性影響較小。在基質中分別接種3種病原菌后,不同病原菌對種子出苗的影響存在差異。接種立枯病菌和猝倒病菌后,與空白對照相比,各處理的種子出苗率普遍較低,幼苗發(fā)病的時間也較早,種子在出苗前就受到了病原菌的侵染,造成發(fā)芽前就在基質中腐爛;而接種枯萎病菌后,各處理的種子出苗率與空白對照沒有差異,相對前兩種病害,幼苗的發(fā)病時間也較晚。從各處理的發(fā)病率可以看出,不同殺菌劑對西瓜苗期不同土傳病害的防治效果存在明顯的差別。7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對西瓜立枯病幾乎沒有防治效果;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和3.5%精甲·咯菌腈懸浮種衣劑處理的種子雖然大部分能正常發(fā)芽,但其幼苗全部感病死亡;6.25%精甲·咯菌腈懸浮種衣劑、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包衣防治西瓜苗期立枯病的效果最佳;7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處理的種子西瓜猝倒病的發(fā)病率最低,防治效果最好,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和3.5%精甲·咯菌腈懸浮種衣劑處理的種子發(fā)病率在96.6%~100%,對西瓜猝倒病無明顯防治效果。據報道,7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在蔬菜生產中主要用于防治黃瓜、辣椒等作物的猝倒病、霜霉病、疫病、黑脛病等[1011],我們的試驗結果與前人報道一致。幼苗西瓜枯萎病的發(fā)病時間較晚,5種殺菌劑處理在接種三周后幼苗的發(fā)病率在52%以上,沒有特別有效的防治藥劑,其中以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和6.25%精甲·咯菌腈懸浮種衣劑的防治效果相對較好。

本文的研究結果也說明,3種苗期病害雖然都為病原真菌引起,但在防治方法上應對癥下藥,根據不同的病害選擇不同的殺菌劑;種子處理的方法并不是對所有土傳病害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是否與育苗基質中的病原菌數量有關,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本研究的5種殺菌劑對防治土傳的西瓜枯萎病都沒有明顯的效果,因此,在西瓜育苗過程中還要注意選用無菌的育苗基質,或對育苗基質進行滅菌處理。

參考文獻

[1]吳學宏, 劉西莉, 劉鵬飛, 等.西瓜種子帶菌檢測及殺菌劑消毒處理效果[J]. 農藥學學報, 2003(9): 3944.

[2]郭達偉. 西瓜種子處理方法與控制苗期病害效果試驗[J]. 農業(yè)科技通訊, 2005(10): 48.

[3]吳學宏, 李飛武, 張文, 等.咯菌腈對西瓜幼苗生長及抗病性相關酶活性的影響[J]. 植物病理學報, 2004, 34(6): 531535.

[4]樂素菊,張璧,王斌.儲播條件對超甜玉米種子田問出苗率和幼苗整齊度的影響[J].種子,2002(1):6567.

[5]于思勤, 赫長建, 楊春鋼, 等. 適樂時種衣劑防除小麥、玉米根部病害藥效試驗[J]. 河南農業(yè)科學, 1999(12): 1617.

[6]程水明, 宋家永, 夏國軍, 等. 復方適樂時拌種防治小麥紋枯病和全蝕病的試驗研究[J].麥類作物學報, 2002, 22(1): 7679.

[7]龔慶維, 劉雪源, 蔣宏華.“適樂時”種子包衣對雜交稻種子的應用效果評價[J]. 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 31(4): 404408.

[8]邵淑華. 亮盾種衣劑在水稻上的應用效果[J]. 農業(yè)與技術, 2014(2): 113.

[9]楊進, 秦玉金, 丁濤, 等. 不同藥劑種子處理對水稻惡苗病的防效研究[J]. 中國農業(yè)信息, 2014(7): 116.

[10]焦慧彥, 趙恒權, 孫廣華, 等. 殺菌劑普力克在蔬菜生產上的應用[J]. 北方園藝, 1999(4): 58.

[11]石書文, 鄭波, 白洪玉, 等. 普力克防治黃瓜霜霉病藥效試驗[J]. 吉林農業(yè)大學學報, 2004, 26(4): 466467.

(責任編輯:楊明麗)

推薦訪問:苗期 病害 西瓜 種子 防治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