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進行后處理,42例病例中,優良圖像30例,優良率71.43%;合格8例,合格率19.05%;不合格4例,不合格率9.52%。為此,64排螺旋CT平臺進行糖尿病足CTA成功率為90.48%(成功率=優良率+合格率),失敗4例,失敗率為9.52%。
3 討論
①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分兩型:Ⅰ型糖尿病——胰島β細胞破壞導致胰島素絕對缺乏,約占糖尿病病人總數的10%;Ⅱ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為主,伴胰島素相對性缺乏或胰島素分泌受損,約占糖尿病病人總數的90%。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并發癥,糖尿病的治療手段有:內科治療,以保護胰島細胞、促進胰島β細胞再生,促進胰島素分泌,控制血糖、控制感染、改善血循環為主;外科治療以清創、濕敷、截肢等;介入治療以下肢血管重建為主。我院開展骨瓣移植治療糖尿病足,取得良好療效,原理是剌激血管增生,重建微循環,是外科探索治療糖尿病足的一種新方法。
②糖尿病足的介入治療和外科治療,需要對供血情況進行評估,為治療方案提供客觀依據,作為金標準,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是評估首選,但DSA是有創檢查手段,病人不容易接受,隨著CT技術的進步,特別是64排螺旋CT的普及,CT血管造影術(CTA)能為糖尿病足的影像檢查提供一個有效的檢查手段,雙下肢血管CTA技術越來越完善,因其高的空間分辨率,可清楚顯示雙下肢尤其足部內細小血管分支,檢出微小血管病變,故雙下肢血管CTA已成為糖尿病足臨床診斷的一種常規技術,極大提高了雙下肢病變的檢查能力。而且操作變得簡單,成像效果好,病人容易接受等優點被廣泛應用。
③糖尿病是全身性疾病,其中血管更是廣泛受累,CTA檢查不僅為了了解下肢大動脈的狹窄情況,小血管也需要比較清楚顯示。
④隨著64排螺旋CT的問世,CTA檢查在下肢動脈成像中獲得顯著優勢,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臨床檢查下肢動脈病變的準確性及安全性。螺旋CT的空間分辨率高、掃描速度快、圖像質量良好,可以清晰顯示細小血管,同時借助多種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可對病變部位、程度及側支循環情況進行多方位、多角度顯示。
綜上所述,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具有無創、高效、準確等特點,通過清晰顯示下肢血管病變的范圍及狹窄程度,可為糖尿病足病下肢血管病變的治療提供重要依據,因此值得推廣及運用。
參考文獻:
[ 1 ]張荔群,張鳴青. 糖尿病足的發病機制與治療[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18(4):461-463.
[ 2 ]管珩,劉志民,李光偉等.50歲以上糖尿病人群周圍動脈閉塞癥性疾病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醫學雜志,2007,87(1):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