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超聲聯合鉬靶檢查對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診斷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經病理證實的145例(154個病灶)非哺乳期乳腺炎在超聲與鉬靶檢查的表現。結果:根據超聲特征將154個病灶分為乳腺導管擴張、實性腫塊、混合性包塊等6種類型。鉬靶檢查表現為類圓形腫塊,不對稱性致密影,血管影增粗,乳腺脂肪層渾濁,局部皮膚增厚,鈣化灶。結論:超聲檢查較好地反映非哺乳期乳腺炎癥病理過程,鉬靶檢查對炎性腫塊和惡性腫塊具有鑒別診斷價值,二者聯合檢查對于明確病變性質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非哺乳期乳腺炎;超聲檢查;鉬靶檢查
中圖分類號:R445.1;R445.4;R655.7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1-0270.2019.04.08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ultrasonography combined with mammography in non lactation mastitis. Methods: 145 cases(154 lesions) with non lactation mastiti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for ultrasonography and mammography.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ultrasonic features, the 154 lesions were classified 6 types as mammary ductal dilatation, solid mass, mixed mass, etc. Mammography showed a round mass, asymmetrical dense shadow, blood vessel shadow thickening, breast fat layer turbid, local skin thickening, calcification stove. Conclusion: Ultrasonography is a good reflection of non lactation breast inflammatory pathologic process, Mammography has the value of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inflammatory mass and malignant mas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examin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clarifying the nature of lesions.
Key Words: Non Lactation Mastitis; Ultrasonography; Mammography
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一類種類繁多、病因不明、臨床表現復雜多變的慢性乳腺疾病,因其發生于非哺乳期而命名。近年來,非哺乳期乳腺炎發病率逐漸增高,甚至比哺乳期乳腺炎更常見,這對臨床診斷和治療提出新的要求。筆者回顧性分析了本院145例(154個病灶)經病理證實的非哺乳期乳腺炎,分析其超聲和鉬靶影像特征,旨在提高對本病的認識,為臨床提供診斷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3年10月至2018年10月間本院145例非哺乳期乳腺炎病例(共154個乳腺病灶),患者均為女性,年齡22-61歲,平均35.94±8.61歲;97例因乳腺腫塊就診,37例因乳腺腫脹就診,11例因乳暈區瘙癢就診,10例伴乳頭凹陷,7例伴皮膚增厚,3例伴皮膚瘺口。全部病例行超聲、鉬靶檢查后均經手術、組織活檢病理證實為炎性病變。
1.2 使用儀器設備
超聲檢查儀器為TOSHIBA 580、ALOKA a-7和ALOKA 3500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經高頻探頭頻率7.5-10.5MHz;鉬靶檢查儀器為GE Senographe 2000D鉬靶診斷儀。
1.3 檢查方法
每位患者均行乳腺超聲檢查,方法如下:受檢者雙臂上舉,充分暴露雙側乳房、腋窩,以乳頭為中心作乳腺放射狀縱切、橫切和斜切,并與對側乳房進行對照進行系統掃查,對病灶重點掃查。灰階超聲觀察病變位置、病灶形態、邊界、大小、內部回聲及腫物與大導管關系;彩色多普勒觀察腫塊周邊及內部實質部分血管形狀、走行、分布情況,腋下引流區有無淋巴結腫大、淋巴結大小、形態等。鉬靶檢查方法:行雙側乳腺軸位及斜位攝片(斜位投射角度垂直于胸大肌外緣走行方向)。
2 結果
根據超聲特征,將154個乳腺病灶分為以下6型。
①乳腺導管擴張(8個):乳頭下方、乳暈區多條大導管擴張,走形迂曲,導管內可呈無回聲區、彌漫性細光點或伴有點狀強回聲,周邊血流信號呈斷續點狀。鉬靶檢查未顯示病灶,其中1例伴點狀鈣化灶。
②實性腫塊(72個):病灶超聲檢查表現為實性腫塊,內部多為低回聲,形態規則或不規則,不規則者可向皮膚層“成角樣”延伸,邊界清或不清,邊緣或可見粗短毛刺,病灶后方回聲無改變或邊緣可見弱聲影,彩色多普勒顯示腫塊內部及周邊可見條狀或點狀血流信號,部分腫塊血流信號豐富。鉬靶檢查顯示為稍高密度或等密度類圓形腫塊影或不對稱性致密影,其中11例伴粗大鈣化灶,1例伴腺體結構扭曲,3例伴血管迂曲增粗,5例伴乳頭凹陷,5例伴皮膚增厚,2例伴脂肪層渾濁。
③囊性為主的混合性包塊(27個):位于除乳暈區的乳腺各象限,超聲檢查示腫物大部分為囊性成分,形態不規則,壁厚薄不均,囊性部分內充滿彌漫性光點,探頭加壓有流動感,實性部分內部回聲強弱不均,病灶后方回聲無改變或略增強,腫物實性部分及囊性周邊可見短條狀、點狀、半環狀血流信號,其中3例可見瘺道形成。
④伴導管擴張的乳暈區囊性混合性包塊(20個):乳暈區包塊與擴張導管關系密切,或可見包塊與擴張導管相通,導管周圍腺體回聲不均增強,血流信號增多。腫物較小時,鉬靶常不顯影,當包塊較大時,鉬靶顯示為乳暈區稍高密度的腫塊,其中3例伴點狀鈣化灶,2例伴乳頭凹陷,2例伴皮膚增厚。
⑤單純囊腫(24個):位于除乳暈區的乳腺各象限,超聲探查腫物為囊性回聲,病灶周邊可見點狀血流信號。鉬靶檢查多不能顯影,能顯影者為密度較低的腫塊影,邊界清晰,其中6例伴點狀鈣化灶,1例伴乳頭凹陷。
⑥彌漫性病變(3個):超聲顯示乳腺內無明確腫物聲像,但乳腺組織增厚,回聲普遍減低,乳腺內散在分布更低回聲區,腋窩見腫大的淋巴結聲像。鉬靶顯示患側乳腺密度不對稱增高,腺體結構顯示不清,脂肪層渾濁,伴腋窩淋巴結,未見鈣化灶。
患者女,41歲,手術病理診斷為慢性肉芽腫性乳腺炎。超聲檢查示右側乳腺外上象限低回聲區,形態不規則,向皮膚層“成角樣”延伸,內部回聲不均勻,內可見短條狀血流信號,鉬靶檢查示右側乳腺外上象限不對稱性致密影,右側腋下未見淋巴結影。
3 討論
非哺乳期乳腺炎病程較長,早期癥狀不明顯,部分臨床表現與乳腺癌重疊,容易被誤診[1]。由于非哺乳期乳腺炎成因復雜,不同病理類型的非哺乳期乳腺炎影像學表現差異較大,但都有一個相似的病理過程,大致可分為導管擴張期,炎性腫塊期、慢性膿腫期及瘺道期。本組結果顯示,超聲對8例乳腺導管擴張和3例瘺道期病灶顯示良好,鉬靶檢查提示假陰性。慢性膿腫病灶共71個(包括24個單純囊腫,27個囊性混合性包塊和20個伴乳腺導管擴張的乳暈區囊性混合性包塊),超聲檢查對各區病灶(包括乳暈區)均能清晰顯示,并能根據囊性部分回聲特點及實性部分血供情況推測病灶成分,初步判斷病灶性質。鉬靶檢查對位于乳暈區的小病灶顯示不敏感,對伴發的導管擴張及腫塊的內部結構不能顯影。因此,超聲檢查對導管擴張期、慢性膿腫期及瘺道期病灶均具有良好的顯現力和鑒別力,而鉬靶檢查對這幾類病灶的顯影略遜一籌。
炎性腫塊病灶多表現為類圓形或不規則形的實性腫塊,本組72個實性腫塊屬于此類。超聲檢查能良好顯示病灶位置、形態、邊緣、內部回聲等特征,且超聲對于腫塊內部細節及周邊腺體能夠更好的體現,并可以提供腫塊內部及周邊的血流情況。但部分炎性腫塊病灶與惡性病灶難以區分[2,3],單獨依靠超聲檢查對此類實性腫塊難以定性。鉬靶檢查能清晰顯示乳腺鈣化灶的范圍和類型,尤其可以顯示超聲圖像易忽視的微小鈣化和不能顯示的潛鈣化灶[4]。本組病例中,9個實性腫塊病灶超聲疑似惡性病灶,鉬靶檢查均未發現惡性鈣化灶,故鉬靶檢查對炎性腫塊具有重要的鑒別診斷價值。
綜上所述,超聲檢查能夠較好地反映非哺乳期乳腺的炎癥病理過程,對炎癥各期病變敏感性較高,但對部分實性腫塊容易誤診;鉬靶檢查對炎性腫塊和惡性腫塊具有重要的鑒別意義。二者聯合檢查對于明確病變性質具有重要價值,但仍有不足之處,尚需要更能反映病灶性質征象的研究。
參考文獻:
[ 1 ]畢卓芳,邱飛,葉茂清等.非哺乳期乳腺炎與乳腺癌的超聲影像學表現及鑒別價值[J].廣州醫科大學學報,2017,45(2):69-71.
[ 2 ]蔡玲紅,巴蕾,管延升.非哺乳期乳腺炎的X線及超聲特征分析[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8,34(1):149-152.
[ 3 ]何潔.高頻超聲及超聲彈性成像技術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臨床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7,14(12):58-59.
[ 4 ]隋旭蕾.數字化乳腺攝影評價無腫塊型乳腺癌微鈣化的研究進展[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8,28(1):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