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憑借突出的區位優勢和良好的基礎條件,我國第一個航空港經濟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花開鄭州。2013年3月7日,國務院正式批復了《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2013—2025年)》。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是全國首個上升為國家戰略的航空港經濟發展先行區,戰略定位為國際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經濟為引領的現代產業基地、內陸地區對外開放重要門戶、現代航空都市、中原經濟區核心增長極。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的設立對鄭州臨空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深遠意義。
關鍵詞:鄭州;航空港區;臨空經濟
一、鄭州航空港臨空經濟的理論基礎
(一)臨空經濟的定義
臨空經濟是一種剛剛興起的經濟發展模式,它以機場為主要根據地,以航空運輸業為指明燈,利用世界各個大型機場在經濟發展中的龍頭帶動效應,引導大量優秀的企業聚集到其身邊,形成與航空互補的產業聚集區。
(二)臨空經濟的分類
1.綜合樞紐導向型臨空經濟。要以航空港為中心,建設港區內及港區對外的交通要道,完善各種交通措施的連接與換成,使港區成為一個四通八達的交通要塞。
2.航空制造產業驅動型臨空經濟。以飛機制造相關產業為核心基礎,促進產業協調,使港區飛機與港區內飛機零件相互促進,相互補足,形成一個優良的循環。
3.區域環境型臨空經濟。臨空經濟和區域產業環境二者相互促進,共同進步。相互協調才能更好地環保,更好地環境也能更好地帶動港區的發展。
(三)鄭州航空港的現狀
2010年8月,富士康國際正式進入鄭州航空港區并使得相關行業爭相入駐,恰逢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的獲批和封港運營,UPS、俄羅斯空橋、南方航空、深圳航空等160多家大型企業在此落建。鄭州航空港區將如火山噴發式的發展成長。2010 年7 月,富士康正式與鄭州政府達成協議,在港區建設新廠。2010 年9 月16 日,富士康正式在航空港動工開始建設。2011 年3 月14 日,第一條手機生產線建設完成并投入運營。富士康引領著港區的發展建設,并且在港區建設中具有息息相關的重要地位。富士康帶動著智能手機整個產業在港區的落戶安家。
二、鄭州航空港臨空經濟區發展面臨的問題
(一)產業結構性矛盾
傳統產業依舊是我國目前臨空產業的主導產業,還沒有將臨空的元素規劃在臨空港積極區中,這往往使得空港的林控制香型經濟得不到跟好的發揮。產業結構不合理和建筑用地問題逐漸凸顯。例如青島臨空經濟區內許多和航空聯系并不緊密的產業,所以航空物流對這些產業的影響很小。導致臨空產業與傳統產業發展的相矛盾,并沒有找到各自應有位置的混合產業,對臨空經濟區內的統籌協調的發展存在影響。
根據規劃發展的要求,建設圍繞航空經濟的現代化產業,要求相關企業的產業具有高附加值,屬于朝陽產業,比如航空運輸服務業、電子信息業、生物醫藥業等相關產業,這些經濟產業符合新型空港建設的要求,而且能更好的促進航空港區的發展。但是,從現在的情況看,新鄭機場還是發展的傳統型產業,大部分還是食品加工、醫藥制造、鋼鐵加工等產業,這些產業并不符合快捷的航空經濟要求。雖然有一些電子信息企業、生物醫藥企業入駐港區,但分布不合理且規模較小。從而導致了產業結構的矛盾與制約,嚴重影響港區的發展。
(二)臨空經濟發展缺乏階段性規劃
鄭州臨空經濟的建設剛剛起步,缺乏階段性規劃。階段性規劃的制定前提是選擇好重點產業,然后借鑒可持續發展理念設計合理的產業布局。唯有制訂好每一個階段需要建立的產業功能區,才能逐漸完成鄭州臨空經濟從起步階段過渡到發展階段,再過渡到成熟階段。
(三)交通運輸帶來的風險及競爭壓力
航空與其他方式的交通對接中可能會存在一些風險。航空運輸雖然節省了許多時間,但是如何在航空與陸運更緊密的結合方面仍需合理規劃。以鄭州為例 “大力發展卡車航班,建設區域性卡車轉運中心,打造航空貨物‘門到門’的快速運輸系統”,按時進行配發,形成規模化,成本消耗低廉,但是同時增加了“鐵、公、機”三者聯系中的風險性。
世界上航空市場競爭激烈。人口與經濟過度集中在亞洲東部沿海區域,如何在這既有競爭又有機遇的形勢下走出自己的特色,也需要港區合理規劃與計劃。
(四)人才缺口
雖然臨空經濟在我國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產業結構和基礎設施與航空產業發展需求的匹配設施不相適應,從而導致了港區無法成為一個綜合經濟體。就像天津臨空產業區與濱海新區、天津市區之間交通的問題,臨空產業區與天津市聯系松散,無法更好地借助城市原本力量。各種配套設施都需要自給自足的來完善。只有加強基本服務與基礎設施的建設,才能加強港區的實力。
創新關鍵在于人才,我國在專門培養相關領域人才方面還不到位。而且港區對于如何更好地引進人才還沒有完善的制度,一定程度上會阻礙航空港區的發展與進步。
三、建設航空港區臨空經濟的對策
(一)探索融資新模式,解決資金難題
在十數年的建設中,港區需要建設415平方公里的區域,完善港區內的交通體系,需要的資金量很大,這也是港區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為此,研究成功港區的經驗,利用好國家機遇的優惠政策,探索創新融資的新模式。怎樣拓寬融資渠道,吸收更多民間投資來建設港區成為一個難題;同時,加強基本功能,吸引更多企業入駐或者引進外資才能解決資金難的問題。
(二)建立完善的交通體系
建立完善的交通體系對港區和整個中原區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有效的發展臨空經濟的優勢可以帶動整個區域的發展。以機場為中心,加快港區基礎道路建設,完善協調的港區交通體系。構建放射狀的發達交通體系。整合一個溝通機場與南北區的完善道路體系,加強各道路支路的連接,使得整個交通體系成為一個網絡。加強各部門的協調體系,建設智能的交通管理系統。
提升通關效率。利用海關相關優勢,突出保稅區對港區建設的重要性。完善監管體系,加大力度在需要的區域進行檢查;把通關便利化無紙化放在服務的核心位置,推動“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通關模式,加強港區的魅力,推進區域的發展,引導跟多企業入駐港區。
(三)完善機場配套設施,引進急需人才
機場設施包括軟件和硬件,硬件條件是機候機樓、場的跑道、維修后勤等設施,軟件條件包括機場的航線資源和發達的航空運輸網絡、服務質量,還有政府的執行能力等,配備良好的硬件措施,擁有保障的軟件措施才能促使港區更好地發展。發展臨空經濟離不開人才,很多入駐在港區中的優秀企業也需要大量的高精尖人才,引進人才才能推動港區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占倉.臨空經濟為鄭州插上騰飛翅膀[N].鄭州日報,2013,4,4.
[2]張占倉.鄭州建設國際航空港的歷史趨勢與戰略方向[J].區域經濟評論,2013,3.
[3]張占倉.中國經濟升級版的科學內涵與地方響應[N].河南日報,2013,6.
[4]卓鳳莉.探尋鄭州臨空經濟之路[N].河南日報,2013,8.
[5]隋鵬.鄭州發展臨空經濟的瓶頸與對策探討[N].鄭州日報,2013,10.
(作者單位:鄭州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