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有詩味方顯靈性

時間:2022-10-30 12:25:02 來源:網友投稿

有詩味方顯靈性

估計是著名詞家王健老師讀了我發表的一些所謂詞評之后,才寫信給我說:“你若有興致,就寫看過這五十首之后的感覺吧!并告訴我,你最喜歡哪幾首,為什么?”

捧讀大扎札,我從字里行間感受到老師對我的信任、鼓勵與期待。這讓我既欣喜萬分,又誠惶誠恐。因為,我所寫的“詞評”,其實,只不過是我自己剖析優秀歌詞的筆記而已。

恭敬不如從命。讀罷這一組發于2009年第2期《新歌詩》,且尚帶墨香的《中國古代及傳奇女性五十歌》,我被王健老師以她80歲高齡創作的一組歌詞新作所震撼、所感染、所折服。冰心老人說過:“年輕的時候,能寫幾首詩的,都是詩人。是否是真正的詩人,要看他到了年老的時候。”王健老師無愧于詩人與詞家的桂冠稱號。

老師所提出的問題是不能回避的:“你最喜歡哪幾首?”坦誠地說,我比較喜歡如下4首作品——

《謎一樣的西施》、《珠簾秀》、《悼珍妃》、《緬懷秋瑾》。

“為什么?”答曰如下:有詩味,此其一;有思想,有真情,有感悟,此其二;有獨到見地與切入的角度,此其三;離開曲譜,有獨立存在的文學價值,此其四;語言美,其風格與人物相諧,此其五;頓數參差,有鮮明的音樂節奏感,帶著曲兒讓作曲家認領,此其六;讀著上口,訴諸聽覺無障礙,此其七;長短適宜(可惜有的歌詞由于連排失去了歌詞的外在美),此其八者也。

先請看《謎一樣的西施》——

妳是個謎,謎樣的人兒就是妳,

妳是誰?誰是妳?來來去去皆是謎。

言之鑿鑿啊,

信者諾諾,

妳若聽到各式各樣的傳說,

是否也會感到惶惑,迷離?

苧蘿村,母女相依,

浣紗的日子波瀾平地起。

去吳宮的是妳?迷惑夫差的是妳?

相助勾踐復仇的可是妳?

勝利歸來,妳該是功臣啊,

怎的說沉入了江底?

人們情愿,妳隨著范蠡,

浪跡五湖游,做一對神仙眷侶。

哪個是妳,甚樣結局屬于妳?

美麗,就該悲慘的遭際?

就注定一生坎坷崎嶇?

眾口編織了幾千年,

謎樣的故事還在繼續……

以《謎一樣的西施》為題,本身就含詩意,留給讀者極大的想象空間,從而也為此詞結尾埋下伏筆。其起筆妙就妙在問西施:“妳若聽到各式各樣的傳說,是否也會感到惶惑,迷離?”因為,據史學家研究表明,西施(去吳國)的故事以前,就出現過“西施”的名字。所以,作者設問:“去吳宮的是妳?迷惑夫差的是妳?相助勾踐復仇的可是妳?”此西施,彼西施,真的有點撲朔迷離。

西施“勝利歸來,妳該是功臣啊,怎的說沉入了江底?”如此結局,非人們所愿見,即便如此,又為何故?是為貞操,還是于知恩圖報之后,因失身而無顏面見范蠡?還是被勾踐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是的。“人們情愿,妳隨著范蠡,浪跡五湖游,做一對神仙眷侶。”如今無錫的蠡園不就是傳說范蠡攜西施歸隱之所嗎?!

“哪個是妳,甚樣結局屬于妳?”此乃天問!

此詞注入了作者極大的悲憤與同情,果然是紅顏薄命嗎?“美麗,就該悲慘的遭際?就注定一生坎坷崎嶇”嗎?不!但愿“眾口編織了幾千年,謎樣的故事還在繼續……”

竊以為:經得起剖析方為佳詞。《謎一樣的西施》即此。讀后,引起強烈共鳴!好詞一首!

再請看《珠簾秀》——

妳是一位藝人,雜劇行中屬名流,

懷正義,具肝膽,哪怕去碰太歲頭。

關漢卿,藝人友,滿腔熱血為民憂,

要將一樁冤案寫成戲,相商珠簾秀。

“君敢編雜劇,我便作場秀!”

“君敢施粉墨,我劇立寫就!”

錚錚鐵骨,戛戛言語,勾欄教坊豈少有!

一曲《竇娥冤》,響遍神州:三尺白綾血染透,

六月飛雪向天咒!觀者誰能不淚流!

漢卿獲罪離京走,簾秀送別折楊柳,

“人雖分南北,心在你左右!”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我與你直演到最后,

哪怕海角天盡頭,總有重逢時候。

為百姓鼓與呼,再看關漢卿、珠簾秀!

戲劇《竇娥冤》系元代雜劇大家關漢卿的代表作。所寫未必是真,但它反映了在封建統治下,無數含冤受苦的百姓申冤報仇的強烈愿望。

“妳是一位藝人,雜劇行中屬名流,懷正義,具肝膽,哪怕去碰太歲頭。”起筆二十幾字活活勾勒出一個剛烈的女中豪杰珠簾秀的形象,令人景仰!

“關漢卿,藝人友,滿腔熱血為民憂,要將一樁冤案寫成戲,相商珠簾秀。”進而,將一位憂國憂民的大劇作家關漢卿“要將一樁冤案寫成戲”的恒心躍然紙上。“相商珠簾秀”五字,既寫出關漢卿對珠簾秀的知人善任,又活化出一個俠肝義膽的藝人栩栩如生于讀者面前。

“君敢編雜劇,我便作場秀!君敢施粉墨,我劇立寫就!錚錚鐵骨,戛戛言語,勾欄教坊豈少有!”你敢編,我就敢演;你敢演,我立馬寫完。真是“錚錚鐵骨,戛戛言語”,多么擲地有聲的對白。聽后,令人擊節、拍案!“勾欄”,宋代指游藝場,而教坊則是古代掌管俳優雜伎的官署,意思是說在這些圈子內如此主持正義之人并不少有。

“一曲《竇娥冤》,響遍神州:三尺白綾血染透,六月飛雪向天咒!觀者誰能不淚流!”竇娥在臨刑之時指天為誓,死后血濺白綾、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來果然全部應驗。是的,如此蒙冤,觀者誰能不淚流?壯哉!一曲《竇娥冤》,響遍神州!

“漢卿獲罪離京走,簾秀送別折楊柳,人雖分南北,心在你左右!”作者滿懷深情地寫出了兩人之間的友誼。“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是作者對人生的感悟。“我與你直演到最后,哪怕海角天盡頭,總有重逢時候。”既寫出關漢卿與珠簾秀合作到底的決心,同時,也寄托了作者希望他們能夠“重逢”的美好愿景。

“為百姓鼓與呼,再看關漢卿、珠簾秀!”一個寫,一個演,半點不為己,愿為“百姓鼓與呼”。是啊!時代需要關漢卿的如椽大筆,也需要珠簾秀的高超演技,更需要“關漢卿、珠簾秀”的珠聯璧合,為時代而唱,而歌,而鼓,而呼!

再看《悼珍妃》——

太天真,太天真,

忘了你是在九重宮禁?

太天真,太天真,

忘了你面對的是一尊“天神”?

全不懂,收斂少年心性,

全不顧,率意追逐時新。

只想對他一片真心,

也愿助他革舊圖新。

頭上明晃晃懸著三尺劍,

腳下黑洞洞張著地獄門。

爹的寶,娘的珍,

老佛爺眼中草一根!

如花美眷霎時分,

紅顏知己葬青春。

到如今,相陵松暗柏森森,

依然是,咫尺相望難相親。

濃濃情啊,綿綿恨,

白楊蕭蕭,落葉悲吟……

“太天真,太天真,忘了你是在九重宮禁?太天真,太天真,忘了你面對的是一尊‘天神’?”起筆真像一位耄耋之人對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姑娘語重心長地勸慰!珍妃啊,珍妃,難道你對慈僖太后還懷有什么希求之愿嗎?“天神”實乃“兇神”,惡煞之至,絕無人情。寫得好!

“全不懂,收斂少年心性,全不顧,率意追逐時新。只想對他一片真心,也愿助他革舊圖新。”是啊!哪一個年輕的少婦不對丈夫一往情深?何況珍妃不是一般女子。她有主見,有現代意識。簡單幾筆勾勒出珍妃對光緒皇帝的一片癡情與誓死跟定夫君的決心。

然而,珍妃哪里曉得“頭上明晃晃懸著三尺劍,腳下黑洞洞張著地獄門。”佳聯一副!在爹的眼是寶,在娘的心中是“珍”,但在“老佛爺眼中”珍妃卻是“草一根!”比喻極為貼切。慈僖太后對自己的親生兒子光緒皇帝尚且玩于股掌之間,又何嘗可憐“草一根”的珍妃呢?可憐珍妃!珍妃可憐!

可憐珍妃“如花美眷霎時分,紅顏知己葬青春。”落得個被推落井之下場。

西陵位于河北省易縣境內,易水之畔,崇山峻嶺之中。“到如今,西陵松暗柏森森。依然是,咫尺相望難相親。”惜哉!悲哉!

這首詞讀來非常流暢,足見作者一氣呵成之勢。然而,誠如王安石所云:“看似平常實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此乃作者千錘百煉之功也!

“濃濃情啊,綿綿恨,白楊蕭蕭,落葉悲吟……”凄涼的氛圍,悲慘的結局,令人在無限惋惜之時,也在痛恨以慈僖為代表的封建統治者的冷酷與殘暴,獨斷與專橫。

再請看《緬懷秋瑾》——

軒亭口,曾記否,

那個秋風秋雨時候?

鑒湖女俠帶鐐長街走,

一腔熱血灑在家門口。

少小恨不是男兒,

俠肝義膽天造就。

看列強,吞割我神州,

含羞蒙垢怎忍受!

求真理,東西走,

喚姐妹,呼同儔。

睡獅速醒待君謀,

棄舊圖新立寰球。

補天誰是經綸手,

閨裝愿爾換吳鉤。

拂劍起舞,慷慨悲歌,

把酒酹大海,心潮逐浪流。

風愈狂,雨益驟,

恨未親手斬寇仇。

愿后來者代我壯志酬!

軒亭口,曾記否,

那個秋風秋雨時候?

驀然回首,仿佛見她,

從容站立家門口。

笑揚眉,凝雙眸,

啊,祖國終將迎來——

秋月春花好——時——候!

秋瑾,號鑒湖女俠,紹興人,清朝末代革命志士與先驅。

“軒亭口,曾記否,那個秋風秋雨時候?鑒湖女俠帶鐐長街走,一腔熱血灑在家門口。”軒亭口位于紹興鬧市中心,乃鑒湖女俠就義之處。該處有秋瑾全身塑像,并設有秋瑾就義亭,至今猶存。A段起筆直問軒亭口,既新穎,又入理入情。

B段12句,氣勢磅礴,一韻到底,概括秋瑾一生。簡約,流暢,準確,上口。勾勒出革命志士與先驅“少小恨不是男兒,俠肝義膽天造就”的秋瑾“看列強,吞割我神州,含羞蒙垢怎忍受!求真理,東西走,喚姐妹,呼同儔。睡獅速醒待君謀,棄舊圖新立寰球”的偉大抱負與“補天誰是經綸手,閨裝愿爾換吳鉤”的英雄氣概。“吳鉤”原是一種兵器,此句內涵“不愛紅裝愛武裝”之意。也許女詞家更能理解女中豪杰秋瑾的內心世界吧?!看王健老師筆下生輝地描繪出一位“拂劍起舞,慷慨悲歌,把酒酹大海,心潮逐浪流”,風流倜儻的巾幗英雄的形象。

“風愈狂,雨益驟”,六個字描繪出辛亥革命前夜局勢。“恨未親手斬寇仇。愿后來者代我壯志酬!”可惜秋瑾壯志未酬身先死,激勵后繼踐血行。人的肉體可以殺戮,但真理與正義是不滅的!

“軒亭口,曾記否,那個秋風秋雨時候?”此句復沓,與A段呼應。結構嚴謹,回環往復,再度觸景生情。“驀然回首,仿佛見她,從容站立家門口。笑揚眉,凝雙眸,啊,祖國終將迎來,秋月春花好——時——候!”以今日祖國“秋月春花好時候”告慰英靈,相信秋瑾當含笑九泉,瞑目矣!

我很欣賞著名詞家張藜的一段詞論。他說:“我想追求流傳,同時歌詞的內涵比較豐滿,能禁得起文學上分析,很有認識價值。歌詞是個附著藝術,但是依賴性太強了的話,它就失去了自己的價值,把旋律扔掉后,那個詞一點意思都沒有。曲子也好,詞也好,都非常獨立地黏到一塊兒,可能就好了。”余深然其說!

竊以為:上述四首歌詞,以此為繩,當之無愧!

推薦訪問:顯靈 有詩味方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