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是現階段我們對民主黨派性質的科學定位。立足民主黨派章程的獨特視角,回顧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發展歷程,不難發現,民主黨派性質經歷了階級屬性、政治屬性、實踐屬性的三維互動過程。民主黨派性質的這種互動演進,充分展示了民主黨派社會基礎不斷擴展、政治綱領不斷提升和參政黨性質不斷鮮明的內在機理,從側面表明中國社會各種政治力量對民主黨派性質的認知有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黨章;民主黨派;歷史演進;三維互動
中圖分類號:D6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378(2017)04-0040-13
作為政黨的根本大法,政黨章程(以下簡稱黨章)是對政黨性質做出最嚴格規范的權威性文件。因此,黨章是分析政黨性質的一個科學可靠的研究視閾。由于任何政黨的成長成熟都存在不斷總結自身建設經驗、不斷進行理論創新的發展過程,黨章必然要經歷一個不斷完善成熟的發展過程。各民主黨派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不但都制定了與各自政黨性質特色相一致的黨章,而且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的發展不斷修訂、完善了各自的黨章。基于黨章的視角,不難發現,民主黨派的性質存在階級基礎、政治綱領和政黨實踐的三維互動,經歷了從階級聯盟性質政黨到政治聯盟特點政黨,再到政治聯盟特點的參政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的演進過程。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高度,梳理并把握民主黨派性質演進的過程和規律,對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更好地加強民主黨派自身建設,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一、黨章視閾下政黨性質考察的基本范疇
政黨是由具有共同政治目標和政治理念的人們自愿組織起來從事政治活動的政治團體。這一團體想要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政治目標和政治態度,必須通過一個政治文件來表達、傳揚,讓更多人認識它、了解它。這個最重要的政治文件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黨章。黨章作為政黨的根本大法,是政黨的指導思想、價值體系、綱領政策、規章制度的集中體現。任何一個政黨,為了實現自身的奮斗目標,不僅需要制定正確的綱領、路線和政策,更需要確定適當的組織形式、組織機構、組織制度和組織紀律,以便作為一個堅強的戰斗集體來行動。所有這一切都要通過黨章的形式來明確闡述、科學規范,使之成為指導、規范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的綱領性文件。從這個意義上說,黨章是黨的各項制度規范的總和,是黨的日常治理和各項活動的總根據,是黨在一定階段自身建設發展的總藍圖。判斷一個政黨的性質,考察一個政黨的成熟程度,一個重要的參照和根本的方法就是研究其黨章。但是怎樣立足黨章視閾研究并判斷政黨的性質,有的研究者認為最基本的考察范疇應集中在政黨的階級基礎、政治綱領和政黨實踐這三個方面[1]。
(一)階級基礎是判斷政黨性質的基本前提
現代意義上的政黨,首先是指代表特定的階級或階層,為實現這個階級或階層的政治主張和利益意志,采取共同行動以期取得或參與政權的政治組織。按照法國政治學家讓·布隆代爾和意大利政治學家毛里齊奧·科塔的理解,政黨有兩個特點:第一,政黨既是具有共同的利益、價值觀、理想和綱領的個人組成的群體,也是具有不同抱負的個人組成的群體;第二,政黨在不同領域和背景下開展活動,且要適應這些領域和背景。盡管直到今天,各方學者對政黨的認知依然莫衷一是,但普遍認同政黨必然涉及“組織形式、黨綱和黨的支持者三個最基本的元素”[2]。馬克思主義認為,政黨是階級、階層、集團利益的集中代表:“黨是階級的先進部隊,是階級的領導者和組織者,是整個運動及其根本和主要目的的代表。”[3]列寧指出:“在以階級劃分為基礎的社會中,敵對階級之間的斗爭在一定的發展階段上勢必變成政治斗爭。各階級政治斗爭的最嚴整、最完全和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各政黨的斗爭。”[4]因此,政黨是社會經濟和政治斗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代表一定階級、階層利益和意志,具有鮮明的理論基礎、政治綱領和行動策略,為參與或掌握國家政權而斗爭的政治組織。階級性(或集團性)是政黨產生、生存和發展的前提基礎。人類社會如果沒有分裂為階級,不存在階級對立,也就不會有政黨這樣的政治組織。
(二)政治綱領是判斷政黨性質的根本標志
如果說階級性只是政黨存在與發展的前提,那么判斷一個政黨的性質,關鍵要看政黨的政治主張和政治作為。政黨的政治主張和政治作為集中地表現為政黨的政治綱領。我們只要認真地關注和科學地研究政黨的綱領,從其綱領的具體主張和思想闡發中把握政黨的政治理念、政治追求,就不難確定政黨的本質和屬性。正因如此,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才說,黨綱是政黨“一面公開樹立起來的旗幟,而外界就根據它來判斷這個黨”[5];“一個新的政黨必須有一個明確的積極的綱領,這個綱領在細節上可以因環境的改變和黨本身的發展而改動,但是在每一個時期都必須為全黨所贊同”[5]318。
政黨的綱領是政黨的政治主張的集中反映,是一個政黨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標志。它規定政黨的奮斗目標,指明政黨的前進方向,是表明政黨的指導思想、政治主張和奮斗目標的重要文獻。黨綱是黨章的總綱和靈魂,是表明政黨性質和階級屬性的重要載體。任何一部完整的黨章都必須載明黨綱,用以統一全黨的思想和行動,提高黨員的認識,鼓舞黨員的斗志,爭取廣大黨員和群眾的支持,鞏固和擴大政黨的社會基礎。所以,制定和實施正確的黨綱對馬克思主義政黨及其領導的事業至關重要。“制定一個原則性綱領,這就是在全世界面前樹立起一些可供人們用以判定黨的運動水平的界碑。”[6]從政黨的政治綱領中我們可以看清楚政黨的階級本質,從政黨的政治主張中能夠鑒定政黨的政治品格,進而真切地認識和判定政黨的性質和宗旨。
(三)政黨實踐是判斷政黨性質的現實依據
“思想根本不能實現什么東西。為了實現思想,就要有使用實踐力量的人。”[7]判斷政黨的性質,不僅要看其言,更要觀其行。只有通過觀察政黨的實際作為和實踐績效,才能真正把握政黨的階級屬性。黨章作為從思想到行動的中介,正是引導和規范人們行動,使之更有效地使用實踐力量的組織武器和法規武器。因此,在黨章中,政黨必須對自己賴以堅持的指導思想、奮斗目標、工作任務、組織原則和制度紀律等一系列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做出明確規定,科學地回答“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疑問,從而為政黨實踐確立科學的行動指南和清晰的行為規范。因此,恩格斯認為:“一般來說,一個政黨的正式綱領沒有它的實際行動那樣重要。”[5]列寧指出:“黨的任務不是憑空捏造一些幫助工人的時髦手段,而是參加到工人運動中去,闡明這個運動,并在工人自己已經開始進行的這個斗爭中幫助他們。”[3]17正所謂“一步實際行動勝過一打綱領”。理論與實踐表明,判斷一個政黨的性質,關鍵還在于政黨的所作所為。如果一個政黨,言行不一,甚至自己的行為與所標榜的理論、綱領背道而馳,那么我們只能以政黨的實踐作為判定政黨性質的基本依據。正如毛澤東同志指出的:“中國一切政黨的政策及其實踐在中國人民中所表現的作用的好壞、大小,歸根到底,看它對于中國人民的生產力的發展是否有幫助及其幫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縛生產力的,還是解放生產力的。”[8]因此,基于黨章的視角,“確定一個政黨是不是真正工人的政黨,不僅要看它是不是由工人組成的,而且要看它是由什么人領導以及它的行動和政治策略的內容如何。只有根據后者,才能確定這個黨是不是真正無產階級的政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