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飯桌上的國家命運

時間:2022-10-30 15:05:01 來源:網友投稿

□策劃/本刊編輯部執行/羅滿元

中國最知名的調查公司零點的調查表明:目前,中國人最為普及的三種社交活動是聚餐、體育運動和卡拉OK,其比例分別占全部社交活動的46.4%、13%和12.12%。也就是說“飯桌社交”是中國人最常采用的社交方式。

其實,從古代到今天,從朝廷到民間,飯桌一直是中國人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活交流、斗爭、聯合、博弈的一個舞臺,其中的刀光劍影、膽略智慧、嬉笑怒罵、萬千臉譜,留在了無數個著名的歷史飯局中,也從一個特定的角度,把國家命運的興衰成敗和變遷風景寫在了飯桌上。

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能夠把整部歷史與飯桌聯系起來的。飯桌,是中國一部特有的歷史教科書!

今天,我們在這里也擺下一張大飯桌,邀請廣大讀者來做我們的座上賓,一起來談論一個大話題:飯桌與國家命運。

(執筆/羅滿元)

一張飯桌,一部國家命運的斷面史

□羅滿元

“民以食為天!”吃飯,是人類生存的第一需要,中國古代圣賢也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然而,翻開中國歷史,中國人卻習慣于把飯桌擺在社交的核心地位,使本來功能比較單一的飯桌變成了紛繁復雜的社會舞臺,成了解決重大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問題的特殊場所,成了反映國家命運跌宕起伏的一個縮影。

商紂王設“酒池肉林”,是他奢侈、荒淫、暴政的生動寫照,也為后代君王留下了警示。春秋晚期,公子光為王僚擺上的“鯉魚宴”,上演的卻是“專諸刺王僚”的大戲,為人們留下了“刺客”專諸這個彪炳千古的勇者形象。秦末,項羽設下“鴻門宴”,卻又心慈手軟讓劉邦得以脫逃,最后自己反倒敗在劉邦手下,自刎烏江,讓后人喟嘆:“不可沽名學霸王!”三國初現,曹操意氣風發,大宴銅雀臺,“對酒當歌”以詩言志,不僅展現了一代梟雄的英姿,而且奠定了建安文學的風骨。晉朝奢靡,江山敗落,“書圣”王羲之邀約退守江南的41位親朋好友在蘭亭野外寄情山水,飲酒作詩,并揮毫寫下《蘭亭序》,為中國書法史留下最偉大的作品。大唐走到盡頭,南唐三朝元老韓熙載為了茍活保位,以“夜宴”擋住了后主警惕的目光,最后得以在高位上善終,從中足以讓人看到了一個“老政客”的老練與老到。宋太祖趙匡胤被“黃袍加身”后,又來了個“杯酒釋兵權”,讓一撥功臣“榮歸”,不僅兵不血刃將兵權全攬,而且為文職政府的建立掃平了道路,實在是中國歷史上不可多見的權力“和平交接”的大手筆。元太祖成吉思汗,即位時在翰難河畔樹起一片九足白旗,以“忽里臺”的盛大場面大宴宗親、大封功臣,從此開創了蒙古民族發展的鼎盛時代,為人們留下了一個豪氣沖天、雄才大略的民族英雄巨象。1785年,乾隆皇帝又一次舉行了從康熙王朝開始50年一次的盛典——“千叟宴”,3000多位70歲以上的老人從全國各地奉詔進京,與皇帝共享“滿漢全席”,親自接受皇帝的祝福,只可惜這場豪宴展現的也只是大清一朝的最后一抹輝煌。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飛越太平洋來到北京,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的領袖都伸出了和平之手,于是人民大會堂那場偉大的“和平之宴”,不僅載入了中美關系的史冊,也成了國際關系歷史的拐點:世界從此進入了一個以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新時代……你看,這一張張飯桌、一場場宴會、一個個場景,就這樣蔚成了一部國家命運的斷面史。

其實,上述這些在歷史上或驚心動魄、或嘆為觀止、或獨領風騷的“大”宴會,都是有特定背景、特定目的、特定安排的,這就決定了它們注定要成為與特定的國家命運生死攸關的歷史絕唱。但是,在悠悠歷史和紛紛現實中,更多的是人們交往需要的小餐聚、小飯局、小派對、小野炊等等,歷史雖然沒有賦予其特定的重任,大多還是隨意而為,但它們同樣從一個個側面反映出與國家命運的息息相關——不管是這一張張小飯桌舉辦的是國宴還是家宴,也不管坐上這一張張小飯桌的是大人物還是小人物。

大家知道,毛澤東向來很少宴請客人,也很少參加大型宴會,就是在這為數不多的宴請中,他宴請的也大多是民主人士,張瀾、沈鈞儒、黃炎培、郭沫若、柳亞子、程潛等人都曾是他的座上賓。尤其是在建國前后,毛澤東就是與這些民主人士在飯桌上一邊小酌小飲一邊共商國是的,許多治國方略也是在這種談笑風生的餐聚中醞釀而成的;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飯桌政治”,毛澤東加深了與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社會賢達榮辱與共的親密聯系和深厚情誼,并創造性地建立起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民主協商制度,使之成為了獨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體制的有機組成部分。三年經濟困難時期,為了帶領全國人民戰勝困難、渡過難關,一向艱苦樸素的毛澤東,一連幾個月都不準把他一生最愛吃的紅燒肉端上飯桌,以至營養不良腳都浮腫了;周恩來規定自己的伙食標準為每頓兩小盤素菜一個湯,看到總理日夜操勞明顯消瘦了,有一天管理員便偷偷買了點香腸切成碎末拌在咸菜里端上了飯桌,周恩來一吃覺得“不對味”,馬上叫鄧穎超下廚房“檢查”,然后把剩下的香腸都分給工作人員吃了,后來周恩來多次提到此事,說在那樣的困難條件下,“面對全國城鄉那么多饑寒交迫的人民”,自己的飯桌上擺上了香腸,“我這個當總理的怎么咽得下去呢?”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艱苦奮斗、以身作則的高風亮節由此可見一斑。有趣的是,不僅是國計民生,而且在國際交往上,中國的“飯桌社交”也越來越被外國首腦和名人借鑒應用,越來越吃香,尤其是“家宴外交”。1999年10月,中國國家**江澤民訪問法國。法國總統希拉克是個“中國通”,深諳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便特地在自己故鄉的一個擁有400年歷史的古堡中宴請江澤民夫婦。在客人入座時,希拉克發現江澤民夫人王冶坪隨身攜帶的一個小靠墊沒有帶來,于是馬上走出餐廳,從隨行人員那里取回,輕輕地放在王冶坪身后。希拉克總統細致入微的照顧使江澤民夫婦大為感動。這個飯桌上充滿人情味的插曲,成了中法兩國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話。中法兩國首腦之間的私人友誼,拉近了兩國間的距離,也促進了兩國的親密關系,使中法兩國成了兩種不同社會制度下友好合作發展的典范。在當今世界上,這種“家宴外交”已經成了美國總統布什的拿手好戲,但凡與美國國家利益緊密攸關的國家,其首腦大多數被他煞費苦心地邀請到了他的私人牧場甚至他老父親的莊園,布什穿著一身牛仔與他們在家里的飯桌上一邊寒暄,一邊收獲著與各國領導人的情誼和美國的國家利益。全球首富比爾·蓋茨也不甘落后。2006年4月,中國國家**胡錦濤訪問美國,蓋茨在他造價1億美元的湖畔智能豪宅設下盛大晚宴,邀請了百位名人作陪,以此來款待中國這位最尊貴的“客戶”,來擴張微軟產品在中國的市場版圖,同時也促進了中國的技術進步和知識產權的保護。

毛澤東曾經說過:“革命不是請客吃飯。”而在京城“名門痞女”洪晃的餐館里,鑲著一行由霓虹燈拼成的文字:“革命就是請客吃飯”。兩個人,兩句話,兩個時代,兩個“革命”,語境不同,語義自然完全不一樣,但有一點,兩個“革命”又是相通的,那就是“改變”:前者為的是改變國家命運,后者為的是改變個人命運。前者“改變”的行動必然是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大斗爭、大破除、大創造,即便是“請客吃飯”,也不能“文質彬彬”;后者“改變”的行動是實實在在的“請客吃飯”,要真正做到“那樣雅致”,“那樣溫良恭儉讓”,從而在飯桌上真正達到自己命運得到某種“改變”的目的。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就是這樣做的。2005年4月,廣東省各村舉行“村官”大選。就在這“敏感”時刻,廣州市增城石灘鎮麻車村的兩名候選人雇用20多輛中巴車,爭相宴請全村9000多名村民吃飯,宴請活動持續10多天,花費超過百萬元,可謂當今“飯桌政治”的一個“經典”。廣州這兩名村民為競選“村官”大擺筵席,溫州的一位溫女士是一家民營企業的老總,為了討債也不得不設下飯局讓債主在飯桌上乖乖掏錢。債主劉總每年僅上繳國家稅款就有幾千萬元,純利潤是幾億元,可就是賴著溫女士的50萬元貨款不給。多次派人催討未果后,溫女士只好親自帶著自己5歲的女兒在賓館宴請劉總。席間,溫女士在甜言蜜語大夸劉總一番后,要5歲的女兒接連敬了劉總三杯白酒,滿座皆驚,一片掌聲,劉總當即掏出支票簽字給錢。像溫女士這樣討債的事已經屢見不鮮,其中的“驚喜”自然來自飯桌的氣氛和小姑娘的酒量。可并不是所有的宴請都能給人帶來“驚喜”的。有一種宴請,揭示了“飯桌文化”的另一種真諦,那就是老板宴請將被辭退的員工。老板在這張飯桌上一般會點“炒魷魚卷”這道菜,暗示員工被“炒魷魚”了,“卷起行李走人”;聰明的員工參加了這樣的宴請,就會主動提出辭呈。這樣,雙方都保全了面子,一頓飯勝過了無數言語,也足見飯桌上學問有多深……漫漫人生,蕓蕓眾生,一眼望去,飯桌蜿蜒,簡直比長城還長:升官晉職請客吃飯,逢年過節請客吃飯,開會開業請客吃飯,婚喪娶嫁請客吃飯,喬遷新居請客吃飯,生日考學請客吃飯,幫忙幫閑請客吃飯,比賽得獎請客吃飯……在中國,離開了飯桌,離開了請客吃飯,想在這個社會行走似乎真的是舉步維艱。

推薦訪問:飯桌 命運 國家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