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扎賚特旗布魯氏菌病變化趨勢及相關因素分析*

時間:2023-07-12 13:20:04 來源:網友投稿

吳曉東,張少林,達爾罕,張芳芳,柏 東,王 丹,袁海濤,那 欽,邵紅星

1.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驗科,內蒙古興安 137400;
2.山東第一醫科大學藥理學研究所,山東泰安 271016;
3.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地方病科,內蒙古興安 137400 ;
4.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扎賚特旗寶力根花蘇木人民政府黨委鄉村振興辦公室,內蒙古興安 137617

布魯氏菌病也稱波浪熱,是布魯菌引起的傳染性疾病,牛、羊為主要的傳染源[1-2]。布魯氏菌病的危害非常大,全球每年約有50萬例新發布魯氏菌病患者,其病死率在一些國家和地區為1.2%~5.9%,產生的畜牧業直接損失和防疫經費總額已超過了100億美元,因此,目前布魯氏菌病已被全球公認為是最難解決的病害之一[3-4]。近年來,畜牧生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人們生產作業日益頻繁,這對于長期接觸疫畜的人群而言,極大地增加了其患布魯氏菌病的概率。據統計,2018年以來興安盟地區布魯氏菌病患病率和發病人數均居于內蒙古自治區各盟、市前列[5],布魯氏菌病防控形勢嚴峻,雖然防控力度正在不斷加強,但如何有效防控布魯氏菌病仍然是迫在眉睫的重要課題。因此,本文運用流行病學調查和檢驗學手段對布魯氏菌病防控開展了研究,希望能為有效阻斷布魯氏菌病傳播鏈、制訂布魯氏菌病防控措施、加強布魯氏菌病健康教育等方面提供有益的理論基礎,從而切實保障群眾身體健康,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

1.1一般資料 2021年10月至2022年8月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選擇扎賚特旗997例居民(A區150戶、476例,B區178戶、521例)為研究對象。

1.2試劑與儀器 布魯氏菌病試管凝集試驗抗原(遼寧迪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布魯菌抗體檢測試劑盒(遼寧迪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BD BACTEC 血培養瓶(美國BD公司);

BD FX-40 全自動血培養系統(美國BD公司);
隔水式生化培養箱(上海恒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移液器等。

1.3方法 采集扎賚特旗A與B區共328戶、997例居民靜脈血,采集時間分別為2021年10、11月以及2022年3、5、8月,共計5次。將5次采集的血液標本同時進行虎紅平板凝集試驗、布魯菌試管抗體凝集和血培養檢測,根據國家布魯氏菌病的檢測要求,其中2項試驗結果為陽性時即可判定為布魯菌感染陽性;
通過入戶流行病學現場調查獲取相關數據。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和GraphPad Prism 5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例數、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患布魯氏菌病的危險因素;
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布魯氏菌病患病率 A區居民布魯氏菌病患病率為4.0%(19/476),B區居民的患病率為4.4%(23/521),兩區居民的總患病率為4.2%(42/997)。

2.2各個時間段布魯氏菌病患病率 由圖1可知,扎賚特旗春秋兩季為布魯氏菌病的高發季節,A區與B區在2021年10-11月布魯氏菌病患病率呈下降的趨勢,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布魯氏菌病患病率呈上升的趨勢,并在2022年5月初到頂峰,而在2022年5-8月布魯氏菌病患病率逐漸下降。

圖1 A區與B區不同時間段布魯氏菌病患病率

2.3布魯氏菌病流行病學特征的單因素分析 對997例扎賚特旗A區和B區居民患布魯氏菌病和未患布魯氏菌病情況進行人群間差異化因素對比分析,結果如表1顯示,患布魯氏菌病者與未患布魯氏菌病者在外來牲畜檢疫檢測情況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性別、牲畜接觸史、接羔/犢時是否戴手套和口罩、接觸牲畜后手衛生次數、自家死畜是否進行深度填埋因素中的比例均存在明顯差異(P<0.05)。與未患布魯氏菌病者相比,布魯氏菌病患者多出現發熱、關節酸痛、乏力以及多汗等癥狀(χ2=46.324,P<0.05)。

表1 布魯氏菌病流行病學特征的單因素分析[n(%)]

2.4患布魯氏菌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將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指標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以性別、與牛羊接觸史、接羔/犢時是否戴手套和口罩、自家死畜是否進行深度填埋、接觸牲畜后手衛生次數為自變量,以是否患布魯氏菌病為因變量(否=0,是=1),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有牛羊接觸史、接羔/犢時未戴手套和口罩、接觸牲畜后手衛生次數≤1次、自家死畜未進行深度填埋是患布魯氏菌病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表2 易患布魯氏菌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本研究是以扎賚特旗A區與B區共328戶、997例居民為研究對象,進行布魯菌檢測。根據虎紅平板凝集試驗、布魯菌試管抗體凝集和血培養3項檢測結果,確定其中兩項均為陽性結果時判斷為布魯菌感染,結果顯示扎賚特旗兩區居民總患病率為4.2%。有研究報道目前內蒙古地區布魯氏菌病平均患病率為2%~3%[6],可見興安盟扎賚特旗該病患病率略高于整體平均水平。研究認為,經常接觸疫牲畜會增加被動物感染的概率,從而導致布魯氏菌病的發生[4-7]。扎賚特旗A區與B區是內蒙古東部地區重要的畜牧產業基地,生產作業頻繁,當地人群患病風險加大,導致布魯氏菌病患病率略高。

有研究認為畜牧產業是具有顯著周期性的產業[8]。通過研究發現,A區與B區均在秋冬季節交換時布魯氏菌病患病率有下降的趨勢,而初春季節布魯氏菌病患病率呈上升趨勢,并在5月初到頂峰,此時正處于冬春季節交換,而進入夏季后布魯氏菌病患病率逐漸下降。因春季正值牛羊繁殖期,廣大牧民都在從事接羔/犢等生產作業,且在秋末牲畜宰殺入庫期,接觸疫牲畜的概率增加,所以導致布魯菌感染率增加[7-9],由此可見,扎賚特旗布魯氏菌病患病率也具有一定的季節周期性,這在疫情防控中是值得有關人員考慮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通過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影響A區與B區布魯氏菌病患病率的主要因素有性別、接羔/犢時未戴手套和口罩、接觸牲畜后手衛生次數≤1次以及自家死畜未進行深度填埋,而與外來牲畜是否檢疫檢測無關。有研究發現,接觸傳播是導致自身感染和廣泛傳播布魯氏菌病的重要原因[10-11]。有研究也認為比起男性,女性從業人員更加重視自身健康[12]。因此筆者認為以上結果的產生,可能與女性在接觸疫畜時比男性懂得防護、防護意識更強、防護更到位有關,此外,也與男性作為從事宰殺、接羔/犢工作的主要人群相關。有研究表明,患布魯氏菌病后軀體疼痛與病情嚴重程度呈正相關[13]。當居民感染布魯菌后出現的臨床癥狀主要為發熱、多汗等,如不及時治療,隨著病情加重患者會出現關節等軀體疼痛,隨即轉為慢性[14-15]。同時本研究發現,患布魯氏菌病的人群多出現了發熱、乏力、多汗以及關節疼痛等癥狀,且癥狀較為明顯。

綜上所述,扎賚特旗A區與B區居民出現發熱、乏力、多汗以及關節疼痛等癥狀時多數可能為布魯菌感染,應當及時就醫咨詢。相比之下,該區域布魯氏菌病患病率略高,可能與生產過程中防護措施不當等因素密切相關,特別是在春秋季,這是當地畜牧生產旺季,同時也是布魯氏菌病的高發季節,更應該加強布魯氏菌病的防控。

猜你喜歡扎賚特旗布魯菌興安盟興安盟大米插上“地標”翅膀食品界(2021年7期)2021-07-19《賣油翁》教學設計學校教育研究(2021年9期)2021-07-06蒙銀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研究看世界·學術上半月(2020年6期)2020-09-10廣西羊種布魯菌病菌株種型鑒定及評價災害醫學與救援(電子版)(2018年1期)2018-06-05新常態下扎賚特旗土地管理工作的思考西部資源(2016年6期)2017-04-24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原副市長薛培明涉嫌受賄罪被提起公訴方圓(2016年24期)2017-01-16興安盟人民醫院簡介中國衛生(2016年7期)2016-11-13布魯菌病的流行特點及防控措施獸醫導刊(2016年12期)2016-05-17興安盟地區企業職工代謝綜合征流行病學調查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年8期)2016-01-15布魯菌缺失疫苗株M5-ΔznuA和M5-Δbp26-ΔznuA的構建及毒力和免疫原性的評估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15年5期)2015-12-04

推薦訪問:布魯氏菌 扎賚特旗 變化趨勢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