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志青,章曉智崔 璨,蔣靜瑚
(1.安徽新華學院, 合肥 230088;
2.淮南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 淮南 232001;
3.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 淮南 232001)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各高校及時組織線上開學,教師都積極采用互聯網、手機終端、多媒體技術手段,通過各種云平臺開展了線上教學,老師和學生已經建立起了信息的互通,教與學已經形成。為此,教學團隊根據學生的學情和物聯網應用技術課程的知識結構,將任務學習和自主學習相結合,形成線上和線下混合式個性化教學模式,將任務導向貫穿始終,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型、有效、多維度的教學形式,堅持課前學生攜帶問題自主學習、搜集資料,課中多媒體形象化演示,課后具體問診、輔導答疑,實現線上形象化演示線下具體化實操,促使線上教學與后續線下教學(課堂教學)有效銜接,確保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1]。
優化物聯網應用技術課程的項目種類和內容,由易到難,由簡單到綜合,突出學生個性化能力培養,加強工程實踐鍛煉,突出創新,與各類學科技能競賽相結合,達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練的教學目標,實現教、學、賽、練同步[2]。結合身邊典型的民生領域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案例,使學生能夠以工程思維、系統思維了解物聯網技術,培養學生能夠掌握物聯網技術在我國傳統產業方面的應用,使學生養成主動觀察、獨立思考、積極溝通、團隊協作的習慣。
通過“互聯網+課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學生可以自覺學習,自主對知識進行探索,對信息進行整理,使學習更有針對性。通過課前學生攜帶問題自主學習、搜集資料,課中多媒體形象化演示,課后具體化問診、輔導答疑。并根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物聯網應用技術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和教學課件等。以任務為導向貫穿始終的課程改革思路如圖1所示。
圖1 以任務為導向貫穿始終的課程改革思路
(一) 教學內容改革現有物聯網應用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個性化教學模式,使線上教學與后續線下教學(課堂教學)有效銜接。根據物聯網應用技術的課程知識結構,將知識分成若干個典型案例單元,建立以物聯網應用技術經典項目案例為主線的教學體系。物聯網應用技術課程教學內容見表1。每個單元以任務導向貫穿始終,形成“案例引導-任務目標-任務描述-知識準備-任務實施-任務評價”五步驟教學引導,采取線上教學通過視頻、動畫、PPT等形象化展示,讓同學們對于物聯網知識產生理性認識,提出問題、任務,學生帶著問題、任務分組討論,線下進行分組具體化實操,組建物聯網相關工程,并形成工程WORD報告和PPT演示,答辯。物聯網應用技術相關任務工程如見表2。
表1 物聯網應用技術課程教學內容
表2 物聯網應用技術相關任務工程
(二) 教學模式改革原有的簡單教學方式,采用“線上形象化演示,線下具體化實操”,學生利用線上可以提前直觀了解課程的具體內容,線下進行具體案例的工程分析與設計,將課本內容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從感性到理性,從觀察到思考,從認識到研究,實現基礎、應用到綜合的實踐性教學,使學生從素質、視野、能力等各個方面都能夠得到極大的提高。在當前“互聯網+”背景下,將教育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理論+實踐”內外聯動,進行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如利用微課、雨課堂、慕課等方式。在教學方式上,要充分運用虛擬現實技術開展虛擬仿真教學。虛擬仿真教學利用虛擬仿真技術,構建虛幻的條件與場景、逼真的操作對象、靈活多樣的互動環節及學習內容[3];
在教學手段上,要充分運用多媒體、互聯網、人機交互等技術,開展翻轉課堂、慕課、混合式教學,引進優質資源,實現協同教學。這些優質教學資源以在線形式靈活配置,真正實現學生個人興趣和社會需求相結合的差異化和個性化教學;
在教學拓展上,要以學生參加學科競賽,這些競賽以企業真實的工程項目和科研項目為依托,操作真實的工業設備,以工業的工程標準,作為考核評分指標,充分考查了學生對知識靈活運用的能力,鍛煉學生工程設計、工程操作、工程創新和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綜合能力和系統思維,在比賽中潛移默化的提高學生的團隊協助能力、獨立思考和創新思維能力。同時,將競賽引入到實踐教學體系,樹立將競賽驅動人才培養理念,形成將專業課程的課內和課外教學有機結合。
(三) 考核方式考核方式的改革采取線上線下雙重過程化考核機制。線上考核可以對學生的課前預習、課中答疑、測試、課后復習、作業完成等進行考核,幾項匯總取平均值;
線下考核可以對學生的出勤、表現、任務、演示、答疑等環節進行評分。期末采取項目化考核機制,分小組完成任務,分別扮演角色,開展項目的設計、運營,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的能力。
(一) 制定個性化的課程資源教學改革中,教師要根據學校所處的地理區域、各專業的培養方案,制定或者選擇教學內容,優化課程資源,結合專業班級學生的具體學情,制定個性化的微課或者電子課件,遴選個性化的教學手段。在物聯網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我們課題組就根據現有教學資源有機整合,結合了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地域發展情況,引導學生去討論方案、設計方案,最終確定方案[4]。
(二) 探索個性化的授課風格線上線下混合式個性化教學模式中,教師要轉變授課風格,由教學主導者轉為教學管理者,由課堂傳授轉為課堂啟發,由講授內容變為問題引導。因此,任課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學情以及學生的需求,探索個性化的授課風格。在物聯網應用技術課程備課中,我們課題組老師轉變教師角色,線上線下都以學生為主體,以任務為引導,做好管理和服務工作。
(三)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線上線下混合式個性化教學模式中,學生會帶著任課教師布置的問題自主學習,要分組去討論問題,得出設計方案,并通過WORD形成報告,通過PPT演示匯報,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工程實踐綜合能力和主觀能動性。通過任務驅動、問題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查閱相關資料,并分組討論制定設計方案,充分利用了學生的業余時間,也提升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四) 加強教學過程化管理教學模式改革是將任務導向貫穿始終,學生的學習有自由的空間,任課教師無法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因此要加強考核力度,注重過程化管理。
(五) 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主動引導學生學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學生也會敢于和善于在學習過程中提出問題和見解。將物聯網應用技術課程進行教學改革,有利用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當今信息時代是萬物互聯的時代,通過物聯網應用技術課程的改革,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通過引入物聯網技術創新、“互聯網+”創新創業等競賽的機制,能夠調動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業激情[5]。
新形勢下,“互聯網+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都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首先,任課教師不再對基礎知識周而復始的連續講授,可以靜下心來探索新的領域。其次,調動了學生主動性,學生可以帶著問題或者任務查閱資料,討論分析問題,制定設計方案,學生的自強、自律、自學意識明顯增強,有利于素質養成教育的提升。最后,無形中提升了老師的專業水平和職業素養,豐富了教師教學技能,并且學生也由整天玩手機游戲變為通過手機查閱相關資料的轉變,充分利用了智能手機的功能,師生互動更加頻繁,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猜你喜歡線下聯網個性化“身聯網”等五則黨的生活(黑龍江)(2022年4期)2022-04-25《物聯網技術》簡介現代電子技術(2022年8期)2022-04-13《物聯網技術》簡介現代電子技術(2022年4期)2022-02-21COZMINE線下集合店現代裝飾(2021年1期)2021-03-29傳統線下與直銷模式孰強孰弱?這家動保企業是這樣看的當代水產(2021年1期)2021-03-19從“偶然”的疫情大爆發到“必然”的線下線上教學結合計算機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堅持個性化的寫作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搶占物聯網通信世界(2018年27期)2018-10-16新聞的個性化寫作新聞傳播(2018年12期)2018-09-19上汽大通:C2B個性化定制未來汽車與新動力(2016年6期)201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