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起帆
(1.南京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7;
2.南寧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1)
“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用馬克思主義教育和引導青年,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一代又一代青年為國家富強和民族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1]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發展的棟梁,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人才支撐,大學生個體具有獨特的標新立異的思想,具有細膩的情緒和復雜的情感,在情緒和情感上容易隨著外界不確定性環境發生較大變化。***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盵2]高校要與時代同步,借助新興的智能媒介和新技術大力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設智慧高校,發揮新時代智能教學作用?!耙每蒲刑剿魅ソ鉀Q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障礙性難題”。[3]人工智能為新時代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發展帶來機遇,抓住人工智能的優勢,不斷將其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對進一步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有重要作用。
“人工智能”是利用電子計算機研究和模擬人類智能活動的科研領域或新興學科。一方面通過電子計算機研究人類大腦是如何工作的;
另一方面使人類智能在機器中再現,使計算機能夠像人腦一樣從事智力活動并得出科學的結果,而不在意計算機和人腦的物質基礎、運動形式、內部結構、方法步驟、智能機制是否相同。人工智能概念原型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在美國科達特茅斯會議上提出,“此后幾十年間人工智能經歷了三次發展高潮”[4]。
人工智能技術能夠運用大數據、深度學習、算法三大技術對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進行模仿,通過技術的集成創新,不斷提升工作的效率。人工智能技術具有三個顯著的特征,一是大數據的采集與運用,是人工智能技術的基礎。人工智能技術區別于其他技術手段的原因是它可以利用大數據進行科學的分析,依托海量的數據,不斷改變原來單維度、單方面的數據支撐,通過大數據技術建立相對完整的數據庫,數據呈現的是精準性的數據鏈和數據結果,“最終得到‘相關而非因果’的關系分析結果?!盵5]二是深度學習與分析,是人工智能的動力。根據人們學習的形式、行為習慣,可以從大數據中總結、分析和挖掘學習和行為的規律,找出事物的基本特征,從而對事物的發展方向做出精準性的預測和判斷。三是算法,是人工智能的內在核心。在實現了大數據的捕捉,到深度學習的分析,最終的信息需要通過算法加以運算,得出結論。不同的數據通過不同的算法進行高效分析,對趨勢進行精確研判,提高決策的有效度和可信度。
隨著深度學習和神經網絡拓展延伸,人工智能再次進入大眾視野,特別是新時代背景下互聯網、物聯網發展,對人工智能需求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工智能也由此在各個領域內上升為認知智能階段,迅速成為智能創新革新進取的代表。“在教育界相繼發展出智能化教學、智能化校園、智能化考試評價、智能化統籌管理與決策”[6],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更是成為人工智能發展基地,人工智能與大學生的關系也越來越密切,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交融越來越深,人工智能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新的載體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
(一)人工智能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發展的可行性
1.國家政策為人工智能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發展提供保障
近十幾年來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崛起引起國家層面的極高重視,為此相繼出臺了引導人工智能發展的政策,培養了一大批人工智能領域國家人才。2017年國務院頒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綱領性文件,“提出加快人工智能的理論開發和完成實踐應用目標與保證舉措?!盵7]人工智能相關技術也連續在2017-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這足以表明國家對人工智能相關技術的重視程度。此外,國家還重視人工智能理論開發,并注重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創造出更有價值的產物。新時代中來自國家層面的支持和重視,也為人工智能應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全新機會。因此,探索利用人工智能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載體具有可行性和保障性。
2.高??蒲衅脚_為人工智能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發展提供支持
人工智能廣泛應用,“利用網絡為不同的用戶提供基于圖書館虛擬環境的個性化服務?!盵8]在我國的大學中,提供圖書館個性化服務覆蓋面廣,擁有全面的學術資源和完善的設備設施,運用人工智能信息為大學生提供服務覆蓋率高,擁有大數據實驗室的高校日益增加,還創立了中國高校大學生教育創新聯盟,旨在為人工智能相關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提供交流平臺。我國“雙一流”高校和“雙一流”學科高校中,人工智能大數據研究中心相繼成立,這些高校代表了中國人工智能研究的領先水平,同時非“雙一流”高校也積極加快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的籌備建設。國內各大高校具備人工智能分析設備及科研人才為其應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提供了技術平臺。
3.豐富的科研成果為人工智能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發展提供理論支撐
在中國知網學術平臺上與人工智能相關的主題研究文獻數量近十年達到了5萬篇以上,而在世界知名科學文獻索引平臺web of science上關于人工智能主題文獻達到5萬以上,這些重要的文獻研究極大地發展了人工智能理論。從現有的研究成果來看,人工智能在未來教育發展方向和實現框架,突破教育難點和方法上提出了很多前瞻性的思路,未來人工智能還將是教育界發展應用的主流方向。這些研究成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相關教學方法創新研究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夯實了理論基礎,創新了方法載體。
(二)人工智能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發展的必要性
新時代大學生群體的思想特征呈現出了新的變化,西方思潮不斷影響,國內意識形態形勢復雜多變,加大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契合不夠深,思想政治工作效率不夠高,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亟需進行創新,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解決這些現實問題迫在眉睫。
1.有助于適應新時代大學生群體思想特征新變化
新時代大學生群體多為“00”后,學生普遍上思想比較活躍。從自我認知角度看,大學生的物質需求層次從“有”到“好”轉變。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題,是永遠的進行時。一方面,他們不再認為談論物質基礎是一種庸俗化的志趣表現,而是直接構建自己能為之奮斗的理想生活。另一方面,在他們看來,物質基礎僅僅是實現人生目標、價值的手段和基礎,能夠享受更高的精神生活才是人生的目的。從文化認知角度看,呈現多元交融與小眾分化的趨勢?;ヂ摼W的發展逐漸使大學生群體形成了開放包容的群體文化認知。當前大學生積極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和時代精神等主流文化,同時出現了“二次元”文化、“飯圈”文化、調侃文化、“躺平”思想和佛系文化等青年亞文化圈,形成了多元交融的文化認知。隨著網絡信息的快速傳播,大學生群體也呈現出了小眾分化的特點。如:有些大學生喜歡旅游,會組建旅游小群體;
有些大學生喜歡閱讀,會成立閱讀小群體分享和表達自己的思想;
等等。從社會認知的角度看,大學生呈現出認同和困惑交織的現象。根據一項調查數據顯示,“80.4%的‘00’后大學生對中國社會的發展前景持一種樂觀積極的態度,近75%的人認為自己未來能夠實現向上流動的目標?!盵9]說明大部分大學生對社會發展是充滿信心的。一方面逐漸形成了自身的價值判斷和態度的偏向,另一方面,伴隨西方社會思潮的影響,一些大學生容易陷入道德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失去應有的判斷能力。從國家認知的角度看,大學生呈現出耦合與張力交錯。調查顯示“大學生對中國人的身份、國家的符號、國家的作用和中國道路均表現出高度的認同”。[9]表現出了崇高的使命感和強烈的責任感。大學生在自身的人生設定和人生追求上,體現出了一定的主動性,不盲從、不屈從,在個人發展和國家發展之間的關系上,呈現出以國家和社會為重的價值觀。但受到信息泛化因素影響,個別學生群體存在的“去權威、小眾化和自我意識強烈的認知傾向表現出碎片化和淺層化的特點,消解了國家的主導價值觀?!盵9]
從以上的大學生思想特征來看,僅僅依靠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難以適應新時代大學生思想變化,人工智能技術的嵌入,非常必要,需要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分析大學生群體思想動態,準確預知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
2.有助于應對意識形態領域面臨的復雜多變形勢
在當前信息超載,信息真偽難辨的自媒體時代,多元化的西方思潮不斷涌入,中外思想碰撞的方式更加直接,意識形態領域面臨的形勢復雜多變,大學生在接受大量信息的時候也逐漸形成了碎片化的閱讀和思考,對部分大學生的意識形態造成了一些負面的影響。如何更好地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強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認識,增強國家認同、民族認同和社會主義認同,成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西方國家在科學技術上有一定的優勢,他們會適當運用一定的技術在政治意圖和價值觀的輸出上對大學生的思想進行潛移默化的干預,形式極其具有遮蔽性。大學生網絡的使用率高,對于網絡信息的瀏覽比較頻繁,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幫助大學生迅速消除信息疑慮鎖定不實消息來源,既有助于高效地處理突發性事件又能夠及時應對可預見的危機。
3.有助于促進“教學”與“育人”方式的深度融合
第一,人工智能通過把自帶的創新技術與創新理念嵌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以現有設施為基礎構建新型智慧教學創新載體,以人為主導構建知識輸入并具有個性化靈活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生態鏈,搭建人機合一的智能化教學平臺,促進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學智能化升級轉型,全方位促進高校大學生群體身心成長。從人工智能教學內容來看,運用人工智能技術與理念可增強多門課程的有機融合和加強相關課程的智能化建設,這些主要包含“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思想道德與法治”“中國近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等課程。從教學理念來看,人工智能為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提供升級手段,進一步契合了當前大學生的思想特征,與人才培養的目標相互交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視角與機遇。
第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人工智能平臺包括大數據來源及其基礎層、支持層、大數據可視化界面層與應用層。首先,大學生思想動態信息大數據來源于校園網絡中心、高校大學生管理教務系統(成績、個人信息、學習活動記錄)、網絡學**臺和校企合作的移動終端;
其次,將這部分數據傳遞給基礎層,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相關數據基礎層的功能相銜接和融合,在此基礎上建立龐大的數據庫;
接著,再傳遞給數據支撐層,數據支撐層對大學生的思想動態信息自動展開挖掘、統計分析和計算,通過人工智能相關算法工具(例如語言與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專家系統)呈現直觀表格并構建可視化圖像界面,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決策;
最后,在數據應用層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領導、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師及基層輔導員利用呈現的結果采取相應的策略措施。
4.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
隨著高等教育越來越普及,大學生數量不斷增加,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投入是有限的,特別是在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面,受人員、財力的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比較繁雜,難以全面估計。人工智能可運用工程模型和優化算法,通過分析海量數據之間的相關性,實現思想政治數據信息的深度挖掘,降低相關數據分析成本,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學和管理效率。
人工智能應用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一項系統性改革工程,需要在實踐中找出人機協作的結合方向,促進人機交互功能的發揮,以強化教育持續發展理念為先導、以創新教學方式方法為手段、以建立可視化模型為平臺、以建立反饋機制為支撐點、以優化保障體系為重要內容。
(一)以強化教育持續發展理念為先導
人工智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表現在智能教學設備、遠程在線學習、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學習及反饋、網絡遠程學習互動、教學過程反饋與評估測驗,應用比較廣泛的還有人工智能在教學中的語音圖像識別,等等。從應用現狀來看,人工智能的嵌入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帶來了很大的改變,因此,無論是高校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應堅持教育時代化,推動人工智能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可持續發展。一是不斷適應人工智能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帶來的變化。未來的教育更加注重科學技術,更加注重現代化和時代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抓住機遇,既不能因人工智能給教育者本身帶來技術上的困難而退避三舍,也不能產生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一切教學的觀念,要從事物動態發展規律來認識人工智能為思想政治教育服務,巧妙借人工智能為教育教學“發力”。二是考慮未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需求,提高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應用技能和設立長效培訓機制,加深對人工智能理論學習,加強對大學生思想動態的研究,以便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其應用的關鍵能力,提高核心素養,培養教師運用人工智能創新教育教學的思路,尋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長期途徑。三是提高大學生對教育技術的認識,提升學生運用現代化技術開展和服務教學及學習的能力。通過建立以學生群體成長需求為中心的智能化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提升現實和虛擬空間相結合的靈活性,通過人工智能創設不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情景學習模式,注重形成教育的個性化和社會性,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把紅色教育融入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持續推進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聯動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以創新教學方式方法為手段
當前大學生的思想特征復雜多變,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呈現多元化,通過人工智能來不斷強化大學生從課程教學到思想教育的轉變,形成協同教育的模式,是充分運用人工智能載體創新教育方法的一種新探索。人工智能能夠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領域融合線上網絡教育模式和線下課堂教育方式,對大學生差異化的需求和不同專業背景進行評估,找出大學生思想動態的聚焦點,實現課程與思想教育融合發展。一是人工智能技術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監考實現從“人”監考到“云”監考方式的轉變。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期末考核采用的是教師監考學生答題的考核方式,浪費大量的人力資源。人工智能可以運用大數據、深度學習和算法技術,針對學生考試的學習、語言和行為習慣、規律,建立起個性化的考試現場數據庫,再使用虛擬現實技術和增強現實技術,進行分析和評估,當考試現場出現與學生考試行為要求差異頻繁的時候,就會出現提醒,從而實現教師的監考從現場轉向云端。相比傳統監考更具有便捷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實現課程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的統一?!盵10]二是人工智能運用進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率。以教師批改作業為例,教師需要建立一個作業數據庫,學生上交作業之后,通過導入學生的作業,利用人工智能的技術在已建立的數據庫中進行對比,得出學生對教學的掌握和理解程度的詳細報告,教師可根據報告適當調整教學內容,提供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在此過程中,教師通過運用人工智能的載體,既能夠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又能夠分析大學生的思想狀況,有針對性地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精準服務。
(三)以建立可視化模型為平臺
運用人工智能實現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可視化模型的建立。通過對大學生日常思想和行為采用標簽識別方式建立大學生自我辨認模型。首先,運用人工智能圖像識別功能對高校大學生進行圖像采集和信息收集并建立數據庫,在數據庫中對每個大學生信息進行分類,包括姓名、專業、年級、性別、籍貫、年齡、學校表現、黨課記錄、思想觀點、價值觀等等,同時還包括學習和生活中的動態信息,例如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圖書借閱數、與教師互動次數、校園網訪問次數、學術資源查看次數、學術講座參與次數等等動態信息;
其次,運用人工智能對數據庫中的大學生數據信息進行文本分析和處理,將每類分析結果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前的方案支撐依據;
最后,多渠道全方位針對不同專業背景的大學生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進一步輔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從而預測大學生行為趨勢。
(四)以建立反饋機制為支撐點
大數據作為人工智能技術實踐應用主要的處理內容,也是人工智能應用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主要方法,需要以計算機和工程算法為依托,借助其對相關大量數據運算能力對教學進行分析,從而為教學改革提供較為完善的方案。人工智能在處理大學生思想動態數據時呈現量大,速度快,分析準的特點,通過在新時代高校相關教學中融入最優控制,利用高校大學生思想動態獲取模型數據,利用不同時間階段提取相關思想動態數據建立大學生個體成長分析模式,充分利用本科四年教育動態信息和已經建立的模型進行反饋糾偏,提高所構建反饋模型精確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五)以優化保障體系為重要內容
保障體系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應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進一步優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合力,起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一是建章立制,確保人工智能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序實施。例如高校管理部門制定有關文件規定,保證人工智能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的考核機制、運用要求、技術支持、資金保障,及時發現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對這些問題進行相關整改,發揮人工智能技術作為新載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中的作用。二是探索構建激勵機制。對于在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思想政治教學方法創新發展過程中表現突出的、成果豐富的教師,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和精神鼓勵,激發教師積極參與運用人工智能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的積極性。三是構建一體化的管理機制。人工智能應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并非一個部門可以完成的,在管理過程中,要構建起學校職能部門—學院(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體化的管理和運用體系,形成團隊協作的方式。例如院系的主管部門與教學管理部門進行協作,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項目標和任務能夠高質量地完成。高校的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務部門、宣傳部門等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大數據對結果進行運用和分析,制定更加精準化的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更加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方案,確保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地生根。
猜你喜歡人工智能政治思想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思想與“劍”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當代陜西(2021年1期)2021-02-01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人大建設(2019年4期)2019-07-13“政治攀附”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思想是什么”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政治不純”當代陜西(2019年8期)2019-05-09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當代陜西(2018年24期)2019-01-212019:人工智能商界(2019年12期)2019-01-03人工智能與就業IT經理世界(2018年20期)2018-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