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課程思政與OBE,理念相融合的課程體系構建——以“機械創新設計”課程為例

時間:2023-07-18 16:35:03 來源:網友投稿

王新華,錢 煒

(上海理工大學 機械工程學院,上海 200093)

國外高校已經形成了以創新性、多學科和實踐導向為主導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Soares,Sepulveda 等提出了一種由多學科團隊組成的創新創業項目,可以讓團隊成員獲得多學科的知識,同時使項目管理、團隊合作、溝通協調及個人發展得到提升;
Wilken,Mc-CleUand 等將創業理論與創業者個人的性格特征結合;
Kleppe 認為在早期的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入教學發明、創新創業的內容,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Timmons 提出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必須用課程設計的方式[1]。

國內高校關于創新創業的概念,突破了傳統的課程模式,以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突出素質和實踐的重要性。中南大學楊芳認為創新創業教育以創造性和創新性為基本內涵,以課程教學和實踐活動相結合為載體,以開發和提高受教育者綜合素質為目標;
曹勝利、雷家駒指出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有事業心和開創能力并能終身學習的人才;
東北師范大學李亞員認為創新創業教育目標具有“創新創業意識形成,創新創業知識內化,創新創業經驗生成”三個層次[2]。

為配合我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步伐,推進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變革,適應高校創新教育的需求,國內高校普遍將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納入本科生教學培養體系。從近年來的實踐效果來看,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實施確實對本科生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強化了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培養了創新精神,并提升了創業能力,也孵化了一批具有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型企業。

縱觀大部分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大多存在以下問題。

(一)創新創業課程定位與專業培養體系不匹配

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3],亦稱為能力導向教育、目標導向教育或需求導向教育,是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工程專業認證背景下的高校教育,以OBE 理念為核心對工程教育實施改革。因此,創新創業課程設置應與OBE 理念下的畢業設計達成度要求相匹配,但實際情況是創新創業課程獨立于專業課程體系之外,沒有很好地融入整個課程體系之中。多數是為了完成實踐環節學分和創新學分認定,這造成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與整個培養體系脫節,沒有起到對整個課程體系的強化作用。學生參與度與參與興趣較低,大部分學生是為了完成創新創業學分而被動參與,這直接降低了學習成效。

(二)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培養機制不完善

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培養機制不完善,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培養機制來保證課程建設與實施。課程體系不健全,沒有系統化的培養方案與實施大綱。學生無法真正掌握創新設計的思維方式和思維邏輯,無法運用創新理論科學地進行發明創造,多數創新項目創新性不足,難以形成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創新作品,獲獎作品難以真正實現市場推廣應用。

(三)立德樹人與OBE 理念融合不緊密

OBE 理念與立德樹人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二者密切相關,相互促進。多數高校在實施創新創業教育中,專注于OBE 理念,而忽視了課程思政在創新創業中的重要作用。其實,創新創業課程與社會直接接觸,直面市場,更應該利用其課程優勢,引導學生在創新創業訓練中獲得社會的認同度,培養學生對技術價值、行業理想等方面的社會認知,激發學生的創新動力和創業意識。

基于以上問題,課程以課程思政與OBE 理念相融合的一體化“機械創新設計”課程體系構建為依托,打造價值引領、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相結合[4]的機械創新設計示范思政課程新體系,用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引導工程教育改革,以思政育人實現價值引領。

(一)構建與課程特色相適應的培養目標

基于課程思政和OBE 相融合的教學理念,課程構建了與課程特色配套的教學目標。課程教學目標針對創新課程OBE 與課程思政相融合的特色,主要有以下目標。

1.建立機械創新設計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協調理念

在機械創新設計中,充分利用機械創新設計基本原理與方法,熟悉創新設計的基本流程與創新思維,掌握機構創新的常用方法,能夠創新性地設計滿足特定社會需求的機電系統及零部件的工藝流程。同時,遵循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在創新設計中采用新材料、環保材料對產品進行設計,遵循輕量化及低能耗設計原則,增強環境保護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意識,以服務社會民生需求為創新目標,從而回報社會,回報國家。

2.培養團隊意識

“機械創新設計”課程以團隊形式組織開展,團隊以項目為紐帶,根據項目類別組織不同專業、不同特長的大學生參與其中。團隊內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由組長組織協調,以項目實施來鍛煉團隊的協作與溝通能力,團隊成員既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個人能力,也可以向團隊成員學習不同專業知識,培養良好的團隊意識。

3.培養學生創新綜合素質

“機械創新設計”課程以實際項目設計為載體,服務社會、服務民生,通過完成項目培養學生的意志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程考核引入企業專家評委,培養學生對技術價值、行業理想等方面的社會認知,提升學生的行業認同度。同時,課程以參加創新大賽為載體可以檢驗學習成果,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摒棄自私自利的思想意識,在比賽中參與各種項目討論,演講及項目答辯,鍛煉口頭表達能力,包括陳述發言、清晰表達或回答提問等。

以上課程目標的建立,將課程思政與OBE 相融合的教學理念有機地融合在目標體系中,通過目標的實現,達到二者的無縫銜接,實現立德樹人目標。

(二)建立與課程目標相適應的一體化教學實施方案

1.完善“機械創新設計”課程培養機制

上海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歷來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每年都組織學生積極申報上海市和上海理工大學創新項目,培育了一批優秀的創新項目和成果,并申請了相關發明專利。但是,創新課程培養機制和OBE 理念的培養目標還沒有完整地銜接,創新課程設計對畢業設計的支撐效果不明顯,學生參與積極性有待加強。

為此,結合課程思政與OBE 的融合理念,使創新課程與相關基礎課程、專業課程、課程設計、實驗課程、體驗課程、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形成一個封閉的閉環培養體系,打破知識孤島,實現知識體系之間的協調匹配、互相促進,構建一體化的閉環培養機制。圖1 所示的一體化培養機制以畢業設計達成度為中心目標,將基礎課、專業課、課程設計、頂峰體驗課程和創新設計課程形成一個完整的封閉鏈,將創新課程納入OBE 理念的課程培養體系中,作為封閉鏈的一環,和其他環節一樣都是為了實現畢業設計達成度而不可或缺的環節,從培養機制上提升創新課程的定位,而不再是培養體系中的邊緣課程。通過上述培養機制,將課程思政與OBE 理念相融合,滲入培養體系中的各個環節,互為補充、環環相扣,形成一套完整的一體化教學培養機制。

圖1 一體化培養機制Fig.1 Ideograph of integrated training mechanism

2.規劃系統化的創新設計教學內容

基于“機械創新設計”課程的教學目標,結合高校創新類課程存在的問題,課程教學內容的設計需解決創新課程體系與專業培養體系不匹配、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培養機制不完善、立德樹人與OBE理念融合不緊密的三大問題,為此設計一套系統的創新創業教學體系并規劃與之相配套的創新創業課程內容至關重要。基于課程思政與OBE 相融合的課程教學內容規劃[5]如表1 所示。

表1 “機械創新設計”教學內容規劃Tab.1 Teaching content planning of mechanical innovative design

系統化的創新創業教學內容根據創新人才的培養目標,從原理設計到創新作品的實現,按照科學進化理論,分成7 大部分。這種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內容設計,可以讓學生在掌握創新設計理論的基礎上,科學地解決項目中存在的問題,遵循發明創造原理的實施方法,減少創新設計中的盲目性,提高創新效率。

在教學內容設計中,結合創新理論和創新方法,將其中蘊含的思政要素融合在教學內容的實施過程中,實現全方位育人目標。“機械創新設計”課程是一門創新性實踐課程,直面市場、直面社會,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自然地融入相關的思政元素,在專業能力培養的同時,依托項目實施實現以德育人的目標。

新冠疫情期間,為適應教學要求,除了采用網上錄播、直播加騰訊會議交流討論的形式實現線上線下授課以外,課程結合疫情滿足民生的需求,在創新選題中引入與新冠疫情防護有關的選題,讓學生關注疫情,通過創新設計投身到疫情防護中。

3.建立三位一體的創新課程體系

基于系統化的教學內容設計,“機械創新設計”課程打造了以學校、加工企業、產業技術學院于一體的創新課程培養體系。體系結構如圖2 所示。

圖2 三位一體創新教學體系構成Fig.2 Composition of Trinity innovative teaching system

以創新理論和創新原理為指導,課程以學校創新平臺、校外加工企業和產業技術學院為依托,形成了創新課程一體化的閉環教學體系,為課程思政與OBE 教育融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機械創新設計”課程以項目設計為主題,根據項目實施的流程和設計思路組織課程教學,將理論與實踐環節的通道徹底打通,實現系統化的培養過程。

學校創新平臺除提供必要的設計平臺,如電腦、3D 打印設備、作品制作工具等硬件設備,也為創新設計項目組提供一個交流討論的場所,指導教師可隨時進行現場指導。創新平臺也是作品最后調試和演示的場所,參賽視頻制作與現場演講都可以借助創新平臺完成。創新平臺鍛煉了學生的組織能力、項目協作能力,并培養其工匠精神。通過創新平臺和創新團隊的引入,近3 年來,獲國家級創新大賽一等獎2 項,二等獎3 項;
上海市一等獎22 項,二等獎21 項。

校外加工企業負責創新項目零部件加工(3D打印件除外)及工藝設計,指導學生零部件設計與工藝規劃,確定零部件技術要求、公差分配及機工機床的選擇,并繪制標準規范的機械加工圖紙。同時,學生需到現場操作機床完成零部件的加工或者現場觀摩工程師加工制作產品的流程。通過現場體驗、現場分享產品的加工過程,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提高了其主觀能動性,并親身體驗工匠精神,從而培養其良好的職業素養。

課程引入機械藝術博物館、創新大賽和產業技術學院設計案例,讓學生直面社會需求、企業課題與重大社會項目。通過藝術博物館作品展示,讓學生了解到機械設計作品的藝術性,改變機器笨重臟的傳統觀念,引發對專業的熱愛,進而投身到專業的學習研究之中。表2 項目1 為學生設計的機械藝術博物作品——為上理點贊。解讀創新項目的選題讓學生學會關注社會、關愛民生,表2 項目2 為以民生需求為選題設計的雙人背向自行車,提供人們休閑娛樂,共享美好生活。依托產業技術學院,課程引入上海振華重工的超大型浮式起重機關鍵技術與裝備、天鯤號挖泥船和上海起床廠的高精度軸系零件復合磨削中心、靜壓導軌系統及其在精密磨床中的應用、MK8220/SD 數控隨動曲軸磨床等大國重器產品案例,由企業工程師現身說法為大學生授課,將OBE 理念與課程思政自然融合,讓學生理解企業的社會擔當和為國設計的理想信念,激發學生的自豪感。表2 項目3 為振華港機設計的天鯤號挖泥船,產品為國家建設爭得了榮譽;
同時,通過企業案例讓學生了解企業組織項目與設計的流程,培養其職業素養和行業認同感,并接受工程倫理的教育,樹立積極向上的價值取向。

表2 項目設計案例Tab.2 Project design case

4.引入思政元素的創新考核新模式

“機械創新設計”課程考核形式多樣化,既有傳統的理論考核、課堂討論、答辯、平時表現,也有參與項目展示與競賽活動對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進行評價。結合OBE 與思政融合的理念,通過引入企業專家評委,讓學生團隊直面市場、直面社會,增加考核學生項目團隊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對項目的社會、商業和技術價值的認識,能否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完成項目,從而培養學生對技術價值、行業理想等方面的社會認知,激發學生的創新動力和創業意識。

上述思政元素考核機制的引入,更加符合“機械創新設計”課程的特點,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得以體現。這不僅強化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而且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了全面考核,提升了學生面對社會、面對市場的競爭意識,對其價值觀、團隊合作、集體榮譽等方面進行了綜合訓練,將以德育人的理念和OBE 實現無縫結合。

本文以OBE 與思政融合的理念,對“機械創新設計”課程的教學進行改革創新。從培養機制、培養目標、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及考核等多個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形成課程思政與OBE 理念相融合的“機械創新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模式。課程模式的創新改革,將會促進“機械創新設計”課程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有助于實現立德樹人,有助于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6]。

猜你喜歡課程體系機械思政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高職Java程序設計課程體系建設思考計算機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調試機械臂當代工人(2020年8期)2020-05-25思政課“需求側”當代陜西(2019年15期)2019-09-02“三位一體”課外閱讀課程體系的實施策略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9年12期)2019-05-28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當代陜西(2019年9期)2019-05-20簡單機械小溪流(畫刊)(2017年12期)2018-01-10民法課程體系的改進和完善思路*——以中國政法大學的民法課程體系為例中國法學教育研究(2017年2期)2017-05-30按摩機械臂兒童故事畫報·發現號趣味百科(2015年12期)2016-01-25

推薦訪問:課程 為例 融合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