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高校終身教育定制化服務探索

時間:2023-07-18 17:55:03 來源:網友投稿

王 晶

(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7)

終身教育的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傳統教育的延伸。相比于傳統本科院校,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更靈活多樣,授課內容強調實用性,能更好地滿足社會多層次的學習需求,是終身教育的主要教育陣地。針對不同群體的學習需求和學習水平,高職院校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和數據分析,定制個性化的學習內容,促進學習型社會的創建。

(一)泛在性

終身教育思想打破了傳統教育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1]。在時間上,終身教育主張教育要貫穿人的一生,不僅限于青少年時期。在空間上,終身教育主張教育要擴展到社會的各個角落,不僅限于學校教育。終身教育將教育聯系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并將持續學習推及人生的各個階段,保障人們隨時隨地都有機會接受相應的教育。

(二)公益性

終身教育尊重和保障人們終身受教育的權利。終身教育不分年齡、階層、社會背景,一視同仁,享受均等的教育機會與教育資源。通過多元主體聯合辦學,保障不同的群體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助力個人實現自我完善和精神富足,助力企業技術更新和產業升級,助力學習型社會的建立,提高終身教育的公益性。

(三)人本性

終身教育能夠以人為本,滿足不同人群的多層次學習需求。人生的不同階段面臨著不同的職業挑戰,終身教育使學習過程貫穿于整個職業發展過程,遵循市場規律,根據市場需求培養人才,量身定制不同類型的學習內容滿足個性化的學習需求。終身教育體系下新的教學模式,擺脫了應試教育的束縛,真正實現以人為本。

教育定制化服務是指根據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需求,為其量身定制適合其需求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服務[2]。高校開拓多維視角,探索與社區、企業、老年大學等多元主體合作辦學,定制形式多樣的教育培訓,讓教育推及人生的任何階段。

(一)面向社會,定制特定人群培訓

社會發展對人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不會與社會脫節,被時代淘汰。完善終身教育體系,符合時代發展需求。高校可以面向社會,定制特定人群的專業化培訓,如:退伍軍人培訓、農民工培訓、專升本培訓等。推進終身教育,促進高校產教融合:(1)轉變教學理念,根據社會崗位職能需求和社會發展需要調整教學計劃、授課內容、教學模式等,提高終身教育的實用性。(2)創新課程評價和管理制度,設計多層次的課程體系,提高終身教育的包容性。(3)引進學分制和選課制,給學生更多自由選擇的空間,提高終身教育的靈活性。(4)引進信息技術,利用互聯網平臺的廣闊空間,拓寬教學維度,提高終身教育的廣泛性。

(二)面向企業,定制職工技能培訓

我國進入經濟發展的新時代,現代企業逐漸從勞動密集型的低端制造業向技術密集型的高端制造業轉型,產業升級換代急需大量復合型技術人才。職工需要通過高層次的技能培訓進行知識的更新、補充和拓展,才能與時俱進,更好地適應社會架構,提高社會競爭力。高校可以面向企業定制職工專業化技能培訓,如禮儀培訓、英語培訓、信息化培訓等。職工還可以通過技能培訓提升學歷或者取得各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職工專業化技能培訓不能拘泥于傳統的教學模式,需要進行大膽創新:授課方式可以是脫產學習,也可以是在職培訓;
授課地點可以不局限于教室,可以走進工廠車間;
授課時間可以是短期培訓,也可以是長期函授;
授課內容可以是專業知識的深化,也可以延伸到崗位輔導、職業發展、科技創新等方面。

(三)面向社區,定制社區居民培訓

社區聚集了不同年齡段、不同教育層次、不同學習需求的居民[3]。社區教育對于提高國家整體人口素質,輸送各方面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義。“社區教育應當立足于居民的實際需求,豐富學習的渠道和內容,更好地激發居民終生學習的動力,形成全社區居民主動學習的良好氛圍”[3]。高校可以面向社區,定制社區專門培訓服務,如:普法教育、醫療培訓、就業指導等。高職院校可以和社區緊密聯系,達成幫扶合作關系:(1)高校可以組織社團和志愿者,為社區居民提供面對面的幫助指導。(2)社區可以邀請高校優秀教師來社區舉辦專題講座,豐富社區生活。(3)社區可以委托高職院校,編寫個性化的學習資料,滿足社區居民的學習需求。(4)高校可以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的特色,在社區開展就業和創業指導,開展農民工掃盲活動等。(5)高校可以開放在線教育資源,開展遠程教育,推動社區信息化建設,提高社區教育質量。

(四)面向老年人群體,定制老年大學培訓

人口老齡化是新世紀面臨的嚴峻問題。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在物質生活逐漸富裕的同時,精神需求也日趨多元化。他們開始把目光投向了學習和文化領域,希望更好地融入社會,與社會共同發展。“老年教育正是基于特定經濟條件、教育條件、養老服務與保障條件的個人發展需求與國家政治需求轉換的產物,其中經濟發展水平是老年教育發展的最終驅動力”[4]。高校可以面向老年人群體,積極開展老年大學培訓,如:聲樂、攝影、太極、書法培訓等,豐富老年人的生活。高職院校要結合自身優勢,服務老年群體:拓展老年教育的新學科,提升老年人的素質和品位。引入義工和志愿者服務,緩解教育供求不平衡狀況。探索信息技術融入老年教育,為老年教育提供更廣闊的平臺。根據老年人的興趣和關注點設計課程,增強課程的趣味性,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

(一)缺乏終身教育定制化服務的宣傳引導,尚未形成開放性的運行機制

目前終身教育尚處于探索階段,尚未形成開放成熟的終身教育體系,終身教育理念不夠普及,宣傳不夠到位。群眾參與終身教育的渠道也不夠通暢,終身教育的氛圍不夠濃厚,缺乏吸引力,嚴重制約著終身教育的全面快速發展。

以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為例,通過問卷調查,該校的老年大學學員中,55%的學員是通過朋友推薦報名的,15%是通過微信群推薦報名的,僅有30%左右的學員是通過其他宣傳渠道報名的,由此可見目前人們獲取終身教育的途徑還不夠通暢,大部分是通過口口相傳,有極大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加大終身教育宣傳力度,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資源積極參與,建立由點及面、自上而下的終身教育體系,將終身教育理念融入和諧社會發展的時代進程中[4]。

(二)缺乏多元主體協同合作機制,尚未形成高效的工作機制

終身教育是一個龐大的體系,涵蓋了與之相關的多類型教育,包括:社區教育、職工教育、老年教育等。“由于缺少有關部門的統籌協調,終身教育的工作機制不夠完善。聯合辦學過程中,多元辦學主體間缺乏協作,信息難以溝通,教育教學質量難以保證,極大地損害了教育的聲譽和形象”[5]。

終身教育亟需建立社會、企業、高校多方聯動機制,統籌各方力量,有序管理,發揮社會合力,為終身教育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5]。將多元化的教育納入終身教育體系,整合教育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共用,多角度探尋終身教育發展的新路徑。只有建立工作機制完善、運行機制通暢、保障機制有力的終身教育協同合作機制,才能實現多方共贏。

(三)缺乏足夠的專業化師資隊伍,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

我國教育資源存在資源短缺、配置不均、區域發展不均等問題:一方面,人民群眾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學習需求發展迅猛,另一方面,終身教育的經費投入極其有限,現有的辦學規模難以滿足龐大人口基數的教育需求。

終身教育有別于傳統的應試教育,突出以人為本,需要專業化的師資隊伍,調整常規的教學計劃和授課內容以適應社會崗位的職能需求。然而高職院校在辦學結構體系、教育內容、教學方法等問題上,創新和突破的力度有限,教學質量參差不齊,無法有效滿足目標群體多層次、多類型的個性化的學習需求。“現有教育體系中缺少專門的終身教育服務機構。沒有專職的終身教育管理者和工作人員,就無法深入開展終身教育定制化服務”[5]。

高職院校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是終身教育體系的主要陣地。如何更好地滿足全社會終身學習的需求,已經成為高職院校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

(一)加強終身教育定制化服務的宣傳引導,推進高職教育的轉型發展

高職院校要多方面地釋放政策紅利,調動社會各界積極因素參與到終身教育中,積極引導形成健康向上趨勢,從而有力地保障正確發展方向[6]。終身教育宣傳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利用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網絡等多媒體工具,多維度宣傳終身教育理念。組織社區開展終身教育理念和知識宣講活動,表彰先進典型,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政府可以免費開放特定的場所及設施,為終身教育發展創造良好條件。政府應制定鼓勵政策,正面引導終身教育,激勵更多人加入終身教育行列中,提高終身教育的社會認同感。

(二)建立多元辦學主體的協同合作機制,構建泛在化教育體系

終身教育體系的形成,對高職院校與多元辦學主體之間的聯動提出了新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構建全方位泛在化的教育體系,讓普通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刻都有機會獲得相應的教育培訓:(1)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落實終身教育各項工作任務,建立覆蓋市、區、鄉鎮的終身教育網絡,發揮最大效能。(2)組織協調各部門工作,健全保障機制,鼓勵社會力量。設立終身教育專門機構,由專人負責組織協調工作。(3)加強高職院校與社會各方合作,形成多方聯動,進行教育資源的流通、共享和互補。“高職院校與行業、企業之間的合作離不開市場經濟規律的影響,要形成人才培養供給側與產業需求供給側的全方位融合”[6]。(4)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應加強對企事業組織及社區教育工作的監管和指導。

(三)加強終身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全方位滿足社會群體的學習需求

終身教育的實施,需要龐大的教師隊伍為支撐。個性化的教育培訓也對教師的專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力加強終身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1)定期對教師進行終身教育的宣講和培訓,積極鼓勵在職教師投身終身教育。高職院校聚集了大量優秀的教師,尤其是一些各領域的專家,如果能讓專家走出校園,助力終身教育,將大大提升終身教育的質量。(2)完善志愿服務,建立專兼職結合的優秀教育團隊,提高終身教育的普及性。(3)發動社會組織和專業機構,根據社區居民的實際需求,量身定制學習教材。

(四)利用大數據分析反饋,滿足個性化專業化的定制需求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育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和無限的可能。終身教育以不同目標群體的實際需求為基礎,利用大數據分析結果來指導高職院校,就可以更精準地對接目標群體,更及時地進行分析反饋。例如:“對老年教育資源配置效率進行科學測算,以求探究出老年教育資源配置效率提升的路徑,從頂層設計、法律保障、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及社會力量協同等方面考量,為探索未來老年教育發展的新模式提供有益的依據。”[4]進一步探索信息技術推動終身教育的路徑,積極探索遠程教育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評價方式以及實施策略,讓定制化培訓服務成為可能。

猜你喜歡終身教育院校社區樹立終身教育理念 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公民與法治(2022年1期)2022-07-262020年部分在晉提前批招生院校錄取統計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2019年—2020年在晉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類院校錄取統計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社區大作戰幼兒園(2021年6期)2021-07-28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晉招生錄取統計表山西教育·招考(2020年8期)2020-08-283D打印社區小學科學(學生版)(2020年3期)2020-03-25在社區推行“互助式”治理當代陜西(2019年16期)2019-09-25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簡章審核對照表山西教育·招考(2019年12期)2019-09-10慕課讓終身教育變為一種現實消費導刊(2017年20期)2018-01-03終身教育背景下中職高職的有效銜接探析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年4期)2015-03-01

推薦訪問:定制 終身教育 探索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