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前
小兒手足口病 (HFMD)是近些年來臨床較常見的主要表現為低熱、手和腳底出現斑丘疹或丘疹性皮疹以及疼痛性口腔皰疹的傳染性疾病[1],具有傳播速度快 、感染性較強等特點。此病年齡較小的兒童好發,且夏季及秋季發病率高[2]。手足口病病原體為腸道病毒,腸道病毒是屬于非包膜單鏈RNA病毒,大小為27~30 nm,引起小兒手足口病的病毒主要為柯薩奇病毒 A 組病毒,CA6、CA10、CA16 和腸道病毒 71 (EV71)。大部分小兒手足口病為輕癥,患兒皮疹及口腔皰疹通常在 7~10 d內消退,癥狀消失,此病為自限性疾病, 絕大部分無后遺癥。極少數情況下,患兒可能合并心血管、呼吸、血液、神經等系統并發癥,嚴重者會危及生命[3]。手足口病在世界各地頻繁爆發流行,對公共衛生構成重大威脅,給個人和國家增加了經濟和社會負擔。當前小兒手足口病無特效的治療藥物。本研究小兒手足口病通過健兒清解液聯合藍芩口服液藥物治療,獲得明顯的臨床效果,現歸納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 2017年 5月—2019年 9月天津港口醫院兒科接診的手足口病患兒270例。其中男童144例,女童126例;年齡最小6個月,最大10歲,平均年齡3.5歲。隨機分為試驗組 140例,男童75例,女童 65例;年齡最小6個月,最大 10歲,平均年齡 3.5歲;發熱112例,出疹 140例,咳嗽 42例。對照組 130例,男童 71例,女童59例;年齡最小5個月,最大9.5歲,平均年齡 3.5 歲;發熱117例,出疹129例,咳嗽38例。2組兒童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1.2 診斷標準全部患兒符合 《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8年版)》[4]小兒手足口病輕型診斷標準。
1.3 治療方法2組兒童予常規治療,加強營養,勤洗手,足夠的睡眠,加強口腔護理。高熱兒童加服退熱藥物治療。對照組予藍芩口服液(生產廠家: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9991005,規格:10 ml×6 支)口服治療,每頓藥量按患兒體質量(每公斤10 ml)計算,分3次口服;試驗組給予健兒清解液(生產廠家:石藥集團江西金芙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Z36020612,規格:10 ml×6 支)聯合藍芩口服液(生產廠家: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Z19991005,規格:10 ml×6 支)口服治療,1~2歲,每次5 ml;2~3歲,每次8 ml;4~8歲,每次10 ml,每天3次。2組均治療10 d。
1.4 療效判定標準統計兒童治療后體溫降至正常時間、皮疹消退時間、咽部疼痛消退時間及治愈時間,療效標準按照《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8年版)》[4]。顯效:飲食正常,無發熱,手足皰疹消退,口腔皰疹消退。有效:飲食稍差,體溫恢復正常范圍,手足可見少許皰疹,大部分皮疹消退,口腔留有少許皰疹。無效:飲食差,體溫不降,手足及口腔皰疹無變化,甚至增多。總有效率=顯率效+有效率。
2.1 2組患兒療效比較試驗組患兒顯效、有效、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2組患兒癥狀消退及治愈時間治愈時間比較,2組患兒治療后,試驗組的體溫正常時間、手足皮疹消退時間、咽部疼痛消退時間、治愈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 (P<0.05)。見表2。
表2 2組患兒癥狀消退及治愈時間比較
2.3 2組患兒不良反應比較2組均有少數患兒出現不良反應。試驗組嘔吐、腹痛、腹瀉均未給予任何藥物治療,短期均恢復正常。2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輕微,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表3 2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例,%)
手足口病是常見的病毒性疾病,多由柯薩奇病毒A組病毒、腸道病毒71型引起,傳染性強,流行廣泛,常在世界各地爆發。多發生5歲以下的嬰幼兒,主要表現為口腔、手、足底部出現丘疹性皮疹及口腔潰瘍,皮疹也可以出現在膝蓋、肘部、臀部。表現為斑丘疹或者皰疹。腸道病毒首先在口咽部復制,特別是扁桃體,導致病毒血癥,在黏膜和其他器官中復制和傳播,擴散到周圍淋巴結,還可以擴散到多個器官,包括中樞神經系統,心臟,肝臟和皮膚,引起癥狀。可伴有體溫升高、流涎、咽痛、拒食、惡心、嘔吐、頭疼等癥狀。少數患兒可伴有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嚴重并發癥。造成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種類較多,據統計含有20余種。手足口病常常通過糞-口傳播,少數情況下也可以飛沫傳播。吸入含有病毒顆粒的呼吸道飛沫,與感染者密切接觸如親吻、擁抱、共用餐具等,觸摸帶有病毒的物體如玩具、門把手、感染者的糞便等后觸摸鼻子、嘴、眼睛均可以感染手足口病。病毒不會被胃中的酸破壞,還可以在物體表面上存活數個小時。手足口病患者在感染該病毒的第一周傳染性最強。感染者的糞便排出腸道后病毒最長存活8周,故仍然具有傳染性,抗生素對于這種病毒性疾病的治療無效。
持續高熱(39 ℃)超過3 d,肢體異常運動抖動、抽搐,呼吸急促,嗜睡,煩躁,行走困難均是重癥的表現。手足口病潛伏期最短48 h內,最長2周左右,平均3~5 d。手足口病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案,目前尚無針對手足口病相關腸道病毒的有效抗病毒藥物。主要采用對癥支持治療,包括發熱管理和預防脫水是主要治療目標。幼兒園通常是手足口病發生的主要場所。加強幼兒園晨檢的篩查,加強手衛生,勤洗手,定期給玩具消毒,減少人群擁擠的公共場所停留的時間。良好的個人衛生對于防止手足口病傳播極為重要,比如經常用肥皂或流動水洗手至少20 s,或含酒精的免洗手消毒液洗手。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提高病原體分子檢測水平,家庭及學校的高度重視,醫務人員對手足口病防護知識的廣泛宣傳和科普知識大量普及等都可以有效預防手足口病的爆發及流行。
小兒手足口病屬“ 溫病 ”,疫邪毒侵襲小兒身體,犯于肺、心、脾臟,因小兒陰常不足,阻滯經絡,肺胃壅熱,內蘊三焦,濕熱邪氣傷及肺脾兩臟,脾運失健,而見于口腔皰疹、咽痛、拒食,納差等表現[5];濕熱 、疫毒之邪熏蒸,發于機體四肢,尤其多見于手足,上熏達口咽,可有口中糜爛,咽痛,嚴重患兒可表現高熱不退、頭痛、嘔吐、抽搐、呼吸困難等,危重者可致患兒死亡。
治宜疏風清熱,解毒除濕。
嬰幼兒臟腑嬌嫩,發育未成熟,與嬰幼兒免疫系統不健全,免疫功能容易失衡有關。感染病毒后,病情發展快,應早發現,早治療。藍芩口服液作為中成藥,不含西藥成分,瓶裝口服液制劑, 成分包含黃芩、板藍根、梔子 、胖大海 、黃柏等成分。通過對現代藥理進行研究,表明板藍根含靛甙、靛紅、β-甾谷醇素,具有清熱解毒 、涼血消腫、利咽等功效[6],能夠對抗多種病原體且作用顯著,能夠抑制多種病毒;梔子中的成分包含梔子素、梔子甙 、熊果酸素等[7],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對抗多種病原體,清熱解毒、利濕消腫,抗炎作用顯著及快速恢復組織損傷;黃芩含黃芩甙、漢黃芩甙,能補氣固表 、利水消腫 、托毒排膿,抑制多種細菌及病毒[8];胖大海清熱利咽、潤腸通便、清瀉郁火 、開宣肺氣,通過收縮血管,達到改善炎癥作用,黃柏味極苦,具有瀉火療瘡解毒、清熱燥濕尤其除下焦之濕熱的功能。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腸桿菌、流感病毒及腺病毒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藍芩口服液利咽消腫、消炎止痛、清熱解毒效果明顯[9,10]。藍芩口服液純中藥制劑,有顯著抗細菌及抗病毒作用,清肺胃蘊熱抑制炎癥反應,提高機體免疫功能[11,12 ]。藍芩口服液對對枯草桿菌、肺炎雙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大腸桿菌、柯薩奇病毒 、EV71病毒、流感病毒等具有顯著抑制作用。中醫學研究證實,藍芩口服液不但能夠快速改善手足口病的癥狀,還可以調節免疫反應,增強體質,有效改善患兒免疫功能[13]。
健兒清解液含有6種主要成分。適合兒童口服,味甜,微酸。金銀花具有明顯的抗病毒作用,金銀花成分包含綠原酸,綠原酸能夠抑制炎癥,調節免疫功能,不僅增強體液免疫還能夠增強細胞免疫。菊花不但具有疏風、清熱的功能,還有鎮痛的作用[14]。連翹抑制病毒復制,對腸道病毒,如柯薩奇病毒的抑制作用顯著[15]。苦杏仁鎮咳平喘的同時還可以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山楂具有調節腸道功能作用,降低胃腸道不適[16]。
本研究發現試驗組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試驗組的體溫恢復正常時間、手足皮疹消退時間、咽部疼痛消退時間、治愈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患兒不良反應,輕微發生率均較低。健兒清解液聯合藍芩口服液治療兒童手足口病臨床效果確切縮短手足口病病程,緩解臨床癥狀,而且不會產生顯著的不良反應,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猜你喜歡藍芩腸道病毒皰疹藍芩口服液HPLC指紋圖譜的建立與分析光明中醫(2021年17期)2021-09-26皰疹性咽峽炎來襲,幫寶寶渡過難關啟蒙(3-7歲)(2019年5期)2019-06-27藍芩口服液臨床應用及新進展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19年10期)2019-01-03汗皰疹的中醫治療基層中醫藥(2018年8期)2018-11-10中醫治皰疹性咽峽炎基層中醫藥(2018年3期)2018-05-31腸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癥手足口病的診治分析中國醫藥指南(2017年3期)2017-11-13多種腸道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細胞免疫功能比較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16年12期)2017-01-15藍芩口服液治療兒童上呼吸道感染的療效及安全性的系統評價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年9期)2016-03-06EV71-CA16腸道病毒熒光定量RT-PCR診斷試劑盒的研制現代檢驗醫學雜志(2015年6期)2015-02-06藍芩口服液輔治小兒手足口病療效觀察安徽醫專學報(2014年6期)201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