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淺談“互聯網+”時代下微課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時間:2023-08-29 10:35:03 來源:網友投稿

鄧茶金

摘 要: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智能化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被應用于學科教學中,而微課恰好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受到關注和重視的。文章以小學語文學科的閱讀教學為例,探索微課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優勢,并結合閱讀教學的“新課標”要求,從預讀、初讀、精讀、賞讀和復讀五個階段,明確微課視頻的具體應用策略,讓學生在動態化、顯性化、形象化的閱讀模式中,全面感知閱讀文本的語言特色、審美特征和文化意蘊,并在這一過程中,豐富小學生的客觀認知和主觀閱讀體驗。

關鍵詞:互聯網+;
微課;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24-0099-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4.033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依照不同的教學環節,將微課合理地穿插在教學和導讀過程中,能夠為學生提供更為多樣的閱讀資源,并讓他們在不同的情境中理解文章所體現出的情感和思想內涵。而且,微課的有效應用,體現了學生在閱讀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這也與“新課標”的要求相契合。

一、“互聯網+”時代下微課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優勢

經過實踐檢驗,閱讀占據小學語文教學的百分之七十左右,既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也是難點。課程標準要求,化解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要依靠學生的自主探索,而微課的有效應用,有利于確立學生在閱讀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也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此外,“互聯網+”時代信息繁多,教師以微課為載體,經過層層篩選和審核,將具有典型性的閱讀資源引入課堂,能夠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擺脫單一和固化的教學模式。同時,微課具有圖形化、動態化的特征,能夠以動態形象的方式呈現語文理論、文本和拓展資料等,將學生帶入具體情境中,有效感悟閱讀文本的基調和內涵,有利于學生與閱讀文本產生情感和思想共鳴。

二、“互聯網+”時代下微課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在預讀階段應用微課

小學階段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提煉信息的習慣和能力,以這一訴求為基準,教師要將預讀作為重要的教學階段,以微課來展示素材,引導學生在預讀階段養成細致觀察、深入分析的習慣,將閱讀文本中包含的主要信息提取出來,明確文本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為課堂中閱讀活動的開展做好鋪墊。那么,如何才能在預讀階段發揮微課的價值呢?這是一個值得深思和探究的問題。在這一問題的引領下,教師可以對語文課程標準、學生的實際閱讀能力、閱讀教學的真實記錄等多重要素展開全面且細致的解析,了解不同年級小學生在閱讀方面的優勢和不足,精準地明確他們的閱讀需求,并以此為基礎,制作具有引導性的微課視頻,將學生在預讀中應完成的任務、應解答的問題或建議學生使用的閱讀方法等,分門別類地融入微課中,讓學生在獨立的時間和空間內觀看視頻,并在視頻內容的引領下,按照教師給定的信息展開預讀活動,以此了解文本中包含的作者信息、情節、人物等。經過這一流程,學生對于閱讀文本的了解、自身閱讀實力的認知等,皆有較為明顯的提升[1]。

(二)在初讀階段應用微課

初讀是在學生預讀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文本內容、解讀信息。在這一階段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將教學重點放在分析文本框架、激活學生閱讀興趣之上,讓學生主動對文本展開探究。鑒于此需求,教師在初讀教學中應用微課,應側重于使學生以直觀化的方式理清文章的邏輯關聯,產生形成深入閱讀的興趣和積極性。

1.通過微課視頻呈現文章概況。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文本,通常都是以故事情節的推進過程、情感的變化過程等為劃分結構的依據,只有準確了解文章的結構劃分情況,才能明確文本的情節推進趨勢、人物的情感變化歷程等[2]。依照這一邏輯關系,教師可以在初讀階段通過微課視頻呈現文章的結構概況,結合文章的體裁類型和特征,將其劃分為不同的段落,并將每一個段落以思維導圖、流程圖等為載體展示出來,最終將其融于同一個微課之中。如此,在觀看微課視頻時,學生自然而然便能了解文章的概況,將不同的小段落串聯起來,構建起一個完整的敘事結構。而且,學生跟隨微課中思維導圖的邏輯走向,也能找準文章的中心主旨和主要意象等,這對于建設能動型的閱讀課堂具有奠基作用。此外,利用微課視頻展現文章的概況之后,學生的形象思維明顯加強,這時教師可以選取閱讀文本中的重點段落,要求學生利用繪圖工具展現出重點片段內部的邏輯關系,以由小見大、由淺入深的形式,明確該段落的核心思想和中心論點,這樣既能讓學生掌握一種學習方法,也能幫助他們了解文章的概況。

2.通過微課視頻開啟導讀課堂。傳統的閱讀教學注重教師講解閱讀文本的方法,以單向輸出的方式直接呈現文本內容、框架和主旨,學生習慣了被動的學習模式,久而久之,便會失去自主思考和解析問題的能力。對此,為擺脫傳統思維模式和閱讀教學模式的束縛,教師可以通過微課視頻開啟導讀課堂,確定自身引導者的身份,以觀察、指導、點撥的方式,及時幫助學生渡過閱讀難關,讓他們能夠在準確了解特殊詞匯、語句和意象的基礎上,對整篇文章的內容和思想形成大致的認識,以便展開更為深入的閱讀。而為了強化微課視頻的導讀效果,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中的圖片及影視資源等設計內容精練、形式創新的微課,引導學生將圖片和視頻中的內容與閱讀文本中的人物、意象、情節等關聯起來,輔助他們解讀文本的內容和思想,以口語互動、討論話題等不同的方式對微課中的具體內容進行辯論,加強閱讀課堂的互動性和自主性,真正提升“互聯網+”背景下閱讀教學的水平。

(三)在精讀階段應用微課

如果說預讀和初讀階段是全面了解內容、結構的過程,那么精讀便是拓展學生思維深度、深度挖掘文本內涵的必要舉措。在精讀階段,教師要以任務化和情境化的教學方式,帶領學生解析文本的思想本質和情感內涵,以微課為載體,讓學生在完成任務和感悟情境的過程中,逐漸加強閱讀的深度[3]。

1.通過微課視頻展示精讀任務。在新課改語文教育背景下,任務型教學模式受到關注和重視,以任務為途徑展開教學活動,有助于挖掘隱藏在表層知識中的深層內涵。為此,基于精讀階段的教學要求,教師可通過微課視頻展示精讀階段的任務,按照任務的實際難度和復雜程度,將其編排為層層遞進、難度遞升的導讀視頻,指導學生遵照視頻中任務的出現順序,深度挖掘教材文本中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活動以及散文文本的意象等,促使學生將焦點集中在文本的細節描寫之處,讓他們能夠在全面了解細節的基礎上展開更為精準的閱讀活動,把握文本的主旨和中心,這樣便在無形中節省了閱讀時間,提升了學生的閱讀效率。在完成任務的基礎上,學生也要按照微課中任務出現的順序,以順時針的方式匯報任務,將自身的精讀結果展現出來,并在自由探討和互動中,從獨特的角度分析文本。如此,學生的思考角度愈加多元化,能夠在閱讀中獲得更為豐富的體驗。

2.通過微課視頻創設精讀情境。眾所周知,語文是一門具有典型人文性特征的學科,尤其是其中的閱讀教學,若學生完全從理性科學的視角解析文本中的內容,很可能會產生理解偏差,也難以明確文本的真實含義。針對語文課程的性質和特征,為了促使學生與文本中的人物經歷、自然景象、主觀情感等產生共鳴,教師可通過微課視頻創設精讀情境,圍繞著文本的體裁、題材和語言特征等,以恰當的形式和豐富的素材支撐起精讀情境的框架,引導學生于情境中發掘閱讀文本的人文色彩和社會價值,讓他們從文學、社會、歷史、教育等不同的角度解析文本。此外,以創設精讀情境為主要策略,教師也要對微課中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優化,以生活中的真實影像、紀錄片等作為微課中的內容,輔助學生分析和理解閱讀文本,并借助縮放、凸顯等功能,靈活地編輯微課視頻,加強微課內容的新鮮感和感染力。而在形式和內容逐漸完善的過程中,精讀情境所產生的效果也不斷加強,學生不僅能夠習得閱讀文本中涉及的基礎知識,而且能理解其人文內涵。

(四)在賞讀階段應用微課

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是“新課標”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提出的基本要求,根據這一要求,閱讀教學可過渡到賞讀階段,引領學生重點關注文章的審美要素,從語言美、意象美、形象美等不同的角度挖掘語文文本的審美特征。

1.通過微課視頻鏈接音樂材料。以培養學生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為階段性目標,在賞讀階段,教師可通過微課視頻鏈接音樂材料,將藝術形式與文學形式結合起來,構建文藝融合的閱讀模式。在這一模式中,學生可借助或柔和、或高亢、或昂揚的音樂作品,理解文本中人物的情緒變化及情節的推進過程。而為了達成以上效果,教師需要在閱讀教學之前對文本的內容進行全方位的解讀,找準文章的審美要點,將文本制作成動態文檔,并將提前下載的音樂材料穿插在文檔之中,最終以微課視頻的形式展現出來,讓學生在音樂作品與文學作品高度結合的閱讀情境中,感受文章中的語言美和意境美[4]。此外,通過微課視頻鏈接音樂材料,除了讓學生自主鑒賞之外,教師也可以指導他們伴隨著視頻的播放進程有聲朗讀文本,通過合理調節自身的語速、語調,將文章中的美感要素通過朗讀的方式呈現出來,以此達成美育的目的。

2.通過微課視頻引進背景資料。一般情況下,閱讀文本都反映了創作者的客觀經歷和主觀情感,在賞讀階段,為了感悟文本的思想美、人物美,教師可以通過微課視頻引進背景資料,在課前廣泛搜集與文本作者人生軌跡相關的圖片、文字、視頻影像等類型的素材,或是與文章創作時代背景有關的材料,將其合理地編排在微課視頻中,作為課堂教學的素材。在正式的課堂教學中,當學生已經明確文章的主要內容和結構框架后,教師可播放提前制作的賞讀微課視頻,引導學生理順文章創作者的人生經歷,感受文章所具有的時代意蘊,促使他們理解文章中所蘊含的愛國思想、思鄉之情等,從語言、意象等美感上升到思想與情感的高度,這樣既能增加學生的文學常識儲備,也能培育他們的審美素養,可謂是一項一舉多得的舉措。另外,借助微課視頻中的背景資料,教師也可為學生創造自由鑒賞的空間,讓他們抓住背景資料中的某一點深度賞析文章中的某一個意象,比如對于表現古代詩人客旅他鄉的作品,學生便可對詩歌中的“月亮”等意象展開分析。

(五)在復讀階段應用微課

1.通過微課視頻重現閱讀思路。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笨梢?,復習的價值和作用不容小覷。對于閱讀教學也是如此,尤其是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反思和總結的習慣,具有很大的教育價值。因而,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應緊緊抓住復讀的機會,通過微課視頻重現閱讀教學的思路,讓學生跟隨微課視頻的播放進程,重新梳理課堂中獲得的知識、解決的問題,找出自己仍舊未能解決的問題,并將其作為后續復習活動的重點內容。而利用微課重現閱讀思路,教師也不能一味地播放視頻,應在播放視頻的過程中穿插口頭講解,以語言形式啟發學生,讓他們將閱讀的各個流程印刻在內心深處,加深他們對理論知識、閱讀技能的印象。同時,在觀看視頻后,教師也要給學生創造自主反思的機會,讓他們在獨立和安靜的空間內沉淀自我,如此才能體現出復讀階段的教學價值。

2.通過微課視頻布置拓展作業。蘇軾曾發出“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的慨嘆。自古至今,閱讀都是人們學習和進步的重要途徑,而語文課程標準中也對小學生的閱讀量提出了具體要求。因此,為了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開闊其閱讀視野,教師可通過微課視頻布置拓展性閱讀作業,增強課后作業的靈活性,以課內閱讀教學內容為基礎,選取與之具備相似性特征的閱讀文本作為拓展作業的內容,讓學生將課內學習的基本知識與閱讀方法遷移到課外閱讀中,并借助微課視頻對拓展文本進行初步闡釋和說明,幫助學生了解文本的基本信息,以此延伸他們的閱讀范圍。另外,在完成課外閱讀作業的過程中,學生也要以書寫閱讀感悟的方式,將閱讀中收獲的主要信息、獲取的心得感悟等記錄下來。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既能達成增加閱讀儲備的目的,也能提升讀寫結合的能力。

三、結語

顯而易見,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為順應社會發展趨勢,培養創新型人才,教師全力探尋高效的閱讀教學策略,而微課恰好符合時代教育的要求和閱讀教學的真實需求。所以,教師在預讀、初讀、精讀等不同的階段,將微課融入教學計劃之中,將其作為學生的學習支架,完成從表面到深層的閱讀探索任務,了解文本在語言表達、結構框架、主旨思想等方面的特征,創建出高效智能的閱讀模式。

參考文獻:

[1] 陳俊.論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中外交流,2021(3):1414.

[2] 林毫香.微課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應用[J].課堂內外(小學教研),2021(8):48.

[3] 鄧俊.基于信息化的小學語文微課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2021(25):205.

[4] 張峰.基于微課模式的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探索[J].新課程研究(上旬),2021(10):95.

猜你喜歡互聯網+互聯網微課微課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甘肅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微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甘肅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微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今傳媒(2016年9期)2016-10-15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以高品質對農節目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中國記者(2016年6期)2016-08-26與“微課”的首次親密接觸中學數學雜志(2015年9期)2015-01-01

推薦訪問:互聯網 淺談 小學語文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