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方舟
摘要:加強企業財務管理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保障。在企業的財務管理中,普遍存在管理層缺乏業財融合的意識、對財務管理認知不足、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及內控體系不完善,財務工作人員的信息化水平不高、企業財務管理方法落后等問題。為此,要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必須加強財務管理,管理層要樹立業財融合的財務管理意識,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加強財務人員信息化培訓,設定相應激勵舉措,創新財務管理方法,創設新的經濟效益增長點。
關鍵詞:財務管理;
經濟效益;
問題;
方法;
策略
一、引言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持續發展,社會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企業也面臨著更多的風險與挑戰。企業要加強財務管理,促進其經濟效益的提升,最大程度地規避可能出現的財務欺詐等違法行為,切實保證其資產安全,盡可能減少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然而要實現此目標,建立健全企業財務內控制度是必要前提,這是企業能否實現有效管理的關鍵所在。而當前我國部分企業并未建構起相對健全的財務管理體系,同時財務管理水平還不夠完善。此外,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致使部分企業的資金利用率普遍不高,再加上企業并未找到改善并優化財務管理的方式方法,因此一些企業實際運作期間問題頻發,這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而言極為不利。基于上述原因,我們應在充分把握新形勢下企業發展趨勢的前提下,以財務管理為著眼點,找出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在此基礎上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
二、企業財務管理的內涵及特點
(一)企業財務管理的內涵
從企業的日常管理實踐來看,財務管理在其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企業一切經濟活動的開展,都必須以現行的法律法規為依據,建構一體化的財務管理體系,并有效加以貫徹落實,這有助于推動企業有序健康發展,同時也能保證財務管理的有效性,助力企業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有效化解財務管理中可能面臨的各類難題,實現企業更快更好發展。企業建構起系統化與全面化的財務管理體系與制度,不僅能促進企業管理質量與水平的有效提升,從制度層面為企業的日常經營和人員管理提供支持,而且還有助于企業實現更快更好發展,促進其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有效提升。
(二)企業財務管理的特點
就企業而言,財務管理制度是構成其日常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健康與否起決定作用。日常經營中有效落實財務管理,有助于企業及時發現現行財務管理制度中存在的短板與不足,并積極加以改善和優化,以便為企業有效達成其經營目標提供制度保障,其特點概括起來有下列兩點:
1. 財務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綜合性特征。企業開展財務管理工作實際上就是嚴格審核其日常運作情況,其核查范圍涵蓋企業生產經營的每一個環節,從企業的層面來看,這是一項綜合性管理工作。企業的財務管理模式科學合理,企業資源配置就能實現最優化,其資金利用率也會更高,這為企業有效運用資金提供了有力保障。另外,企業在制定其財務管理制度時,既要能保證其日常財務工作能夠有序進行,又要確保其嚴謹性與科學性,只有如此才能為企業的正常運轉提供制度保障,當然也能從資金層面為企業的各類生產投資活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2. 財務管理能體現出企業的各類經濟指標。盈利性是企業的重要特點之一,取得更高的經濟效益是其需要達成的最終目標,由此可見,從某種意義來說,企業財務管理制度能否有效加以落實,對企業的生死存亡起決定作用。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目的就是獲取更多的經濟利潤,由此可見,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也是其各類經濟指標的一個具體體現,不僅可以說明企業的實際發展狀況,而且也能從數據層面為其生產經營活動的有效開展提供支撐。
三、企業財務管理對經濟效益的影響
經濟效益實際上就是企業以提供勞務或銷售產品的方式而獲取的經營成果,正常情況下,其表達都是對比分析企業獲取的經營成果和實際勞動損耗,通過這種方式來判斷其經濟效益,而該結果的獲取必須建立在準確的財務數據信息生成的量化資料的基礎之上。企業的財務管理是構成其市場經濟活動的重要載體,其管理狀況決定了企業經濟效益的好與壞。企業的最終目標就是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觀察其財務管理就能發現其實際運營情況,改善并優化其財務管理制度有助于企業有效達成其經營目標。結合財務管理所體現出來的各類經濟指標,企業能夠做出高標準的管理決策,這不僅有助于進一步優化企業資本結構,而且也為促進資產管理保值增值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有力保證。以籌融資活動為例,利用財務管理可以明確固定時段內企業資金運轉情況,準確把控內外財務關系,這為管理者決定是否以負債及發行股票等方式來籌集資金提供了依據,在有效縮減其資金使用成本的前提下,使其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以投資管理為例,財務管理還有助于整合運用各類閑置資金,保證投融資活動的有效性,助力企業不斷擴大其利潤空間。以日常業務開展為例,在強化存貨管理和應收賬款管理的基礎上,根據指定預算節省非必要開支,以相對低廉的成本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由此可見,利用財務管理來合理配置企業資源,有助于提升資金的使用效率,不僅為有關活動的有序開展提供了保證,而且也為企業獲得更高收益奠定了基礎。
四、當前我國企業財務管理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層缺乏業財融合的意識,對財務管理認知不足
目前來看,大部分企業已經充分認識到財務管理的重要性,然而在企業長遠發展和持續化獲取經濟效益方面卻并未將其作為必要途徑有效運作,其財務工作多以審批性與事務性為主。之所以出現上述現象,究其原因是作為企業的領路人,企業管理層沒有建構起業財融合的管理理念,這使得其戰略發展目標和財務管理舉措兩者無法實現協同發展,進而導致管理決策缺乏科學性。除此之外,還有部分領導人將個人意愿置于財務管理體制之上,因為他們的盲目自信,所以在建構財務管理制度時,由于其對制度的制定與完善了解得并不全面,再加上財務管理常識的欠缺,其往往基于職權的高低來任意調整現行制度,這嚴重制約了財務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同時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而言也極為不利。
(二)財務管理制度及內控體系不完善
基于企業的實際運作而逐漸建構的財務管理體系,為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的有序健康推行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時也為其生產經營目標的有效實現奠定了扎實基礎。然而,從我國多數企業來看,其日常的財務管理制度和管理體系并不健全,還存在很多的薄弱環節,這會給企業的長遠發展帶來安全隱患,這種粗獷式發展模式會使企業面臨倒閉風險。除此之外,經濟效益的提升也意味著企業將面臨更多的風險,財務管理的根本目標就是通過科學合理規則的制定,將可能面臨的風險扼殺在萌芽之中。然而縱觀當下各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可知,形式化現象極其嚴重,內容多為“怎么做”,具體“怎么管”卻視而不見,并未建構起獨立于財務管理體系之外的客觀監督體系,這導致一些崗位舞弊現象時有發生,另外也很難有效防范企業所面臨的運營風險。究其原因,主要是企業的內控體系不夠健全,權責分配不夠清晰明確。
(三)財務工作人員的信息化水平待提高
當今,科學技術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人類也開啟了數字經濟時代,其所具有的顯著特征就是充分利用各類信息設備,實現數據信息海量上漲,人們依托各類信息途徑,能有效挖掘出企業運營的潛能,并最大程度地防范可能面臨的風險。這要求財務管理人員必須不斷提升其信息化操作水平,充分利用各類智能分析軟件,保證數據信息精準可靠,以便從中提取較高價值的經濟數據。然而目前來看,多數財務人員并不具備相應的信息能力,企業要想利用財務管理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這一目標也就很難實現。
(四)企業財務管理方法落后
當下,多數企業實施財務管理的過程當中,只關注工作行為是否符合相關規定,對具體的實施辦法卻持忽略態度,這也是造成其方法、手段嚴重落伍的一個主要原因,其對于經濟效益的提升作用勢必也很難得到有效發揮。平日工作中,財務人員需要耗費很多的精力來收集、匯總并分析各類會計數據信息,同時還要進行無數的核算與核對工作,很難集中更多精力投入預算管理等領域。管理方法落后,每天還需要完成諸多重復性工作,管理意識又相對欠缺,不能基于企業業務開展和生產管理等的實際需求來合理利用資金、開展投資活動,財務管理也并未貫穿企業管理的始終,這些使得財務管理工作價值相對不高。
五、加強企業財務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方法與策略
(一)管理層樹立業財融合財務管理意識
行為必須以思想引領為支撐,基于此,作為領路人的企業管理者,要及時更新其管理理念,使財務工作者能從繁瑣的審批性與事務性工作當中解脫出來,科學合理規劃人力資源,針對每項業務的關鍵控制點展開實踐化研究。與此同時,在制定有關決策的過程當中,應改變傳統的風險控制思想為合規的價值創造。另外,還應加強數據應用,根據財務部門遞交的數據信息,建構起一體化的量化指標體系,同時確定短期控制目標和長遠發展戰略目標,以便指導和引領各部門員工的日常工作,進而建立起全體員工共同參與企業管理并關注其價值創造的新局面。在推行業財融合工作思路的過程當中,企業管理者在做好崗位動員工作的前提下,還要有效區分各項工作節點,并一一分解重難點任務,以促進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兩者能實現良好的協作與溝通。例如企業在對其資產項目進行投資管理時,可大致歸結為以下三部分,分別是事前規劃、事中控制與事后評估。第一部分事前規劃時,業務部門不僅應上報項目的基本預測情況,同時還需要上報人員安排計劃、政策以及銷售周期等情況,財務部門根據其匯總上報情況作出合理預算,并預測可能獲取的收益,以便為后期投資提供依據;
第二部分事中控制時,應和業務進度保持一致,對比分析業務實際和預算情況,財務和業務兩部門應加強交流與溝通,找出問題的成因并提出合理化的改進建議;
第三部分事后評估時,也要對比分析預算數據和實際數據兩者的異同,并以此為依據對員工進行考核,梳理并總結所獲得的經驗與教訓,以便為后期的新項目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借鑒。
(二)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完善企業內部控制
過往的企業運營,在人力資源等問題的制約下,企業在設置財務管理部門之后,不會再單獨建立一個內部審計部門,這導致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缺乏客觀公正的監督與領導小組,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也存在一定漏洞。基于此,企業要保證其財務管理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一些大規模企業可以單獨設置一個內部審計部門,并且該部門只和企業主要領導人進行對接,以此來促進企業治理與評估手段的規范性與系統性,從而實現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與此同時,財務信息化進一步縮減了企業的運營成本,冗余崗位也不斷減少,企業可以將更多的資源用于內部審計部門的建構。監督機制的建設,不僅要配合并補充已有的財務部門工作,而且還應適當拓寬其效益監督和評估的范疇,由以往單純審計實物和賬務改為審計規則和責任人,如此能夠基于綜合價值的視角協同業務部門加強管理。另外,對于監督管理期間所發現的一系列問題,企業要實現有效處理,就必須建構有關的內部風險防控機制,并協同有關機構做好問題化解和風險防范工作。其有關制度的設計,可以基于以下幾方面展開:一是防護性控制制度。根據業財融合理念,企業的一切經濟活動都應該包括在日常管理的范圍之內,充分利用矩陣法,對比分析影響因素的風險權重,盡可能地摒除計劃之外的事項與風險。二是前饋性控制制度。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構一個相對完善的財務運營監控系統,針對各項經濟活動制定預期指標,采用自動化運營,同時建立健全風險警報模式,一旦發現問題系統就會在預測誤差的基礎上,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助力財務工作者及時發現并化解可能面臨的財務風險。三是反饋性控制制度。如果經濟實踐活動和資金數額不對應,財務工作者應對真實數據加強分析,明確其和原計劃兩者間所存在的差異,并及時修正其財務活動和計劃。
(三)加強財務人員信息化培訓,采取相應激勵舉措
企業在進行財務管理時,日常由財務工作者負責開展各項管理工作,因此其信息化應用技能和財務管理水平對財務管理質量起決定作用,基于此,企業應對財務工作者加強信息化培訓,以便全面應對日常運作中的各項變動因素,從而為經濟效益的持續化增長提供有力保障。一是企業在其日常管理當中應安排相應的財務管理信息化培訓,并連同各項業務一起設計并編制方案,按照年度周期提前規劃好內容與組織人員,同時還要制定能夠調換的選配方案,以保證培訓工作的有效開展;
二是要創新化地開展財務管理信息化培訓,以往所開展的財務管理培訓工作,多數以培訓師講解理論知識為主,培訓方式相對單調,培訓內容也比較枯澀,很難調動起受訓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和注意力,所以企業有必要創新化開展其財務管理信息化培訓,可以采用理論和實操相結合的方式,確保財務管理信息化培訓的內容與形式更加豐富而多元。企業要提高培訓工作的實效性,進一步提升員工自我管理的內驅力,結合員工的實際需求制定科學合理的激勵政策是最有效的途徑,如此既有助于轉變普通員工的工作思路,使其由過往的機械性改為價值創造,又有助于對各崗位員工的工作績效進行量化,使企業能夠科學配置其人工成本,減少冗余崗位。激勵的手段可分為以下兩方面,一是物質激勵。按照不同的部門,企業可以基于其預期成本管理目標的達成度、生產資源的需求解決情況以及所創造的經濟效益等指標來分配績效以及資金福利等,各部門再根據崗位性質來開展二次分配,如此有助于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二是精神激勵。每個崗位都要進行崗前培訓,確保所有員工都能明確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和發展方向,培訓結束要進行考核,成績合格者才能上崗,同時定期開展優秀崗位等榮譽獎的評選工作,并以價值創造為導向組織開展相應的企業文化建設活動。
(四)創新財務管理方法,創設新的經濟效益增長點
以往,多數企業都利用經驗管理法來進行財務管理,也就是以企業管理層的意愿為主導,單向確定財務管理策略,并加以貫徹和執行。為了使現代企業的系統化綜合價值財務管理需求得到有效滿足,企業應豐富其財務管理工作方式,在信息化技術的支撐下,構建財務管理反饋平臺,如此一旦前端業務部門發生財務風險,則不必審核即可通過快捷通道,將相關信息反饋給主要負責人,這有助于保證財務決策的有效性。與此同時,企業還要定期組織召開財務管理研討會,各部門代表分批出席會議,財務部門要整合運用各項管理建議,確保各項管理決策更加科學化、民主化。企業要開通匿名舉報平臺,成立專業化的調查指導小組,專門負責調查基層職工反映的各類問題,要嚴肅追責財務管理期間的問題主體,加強崗位責任制的貫徹與落實,確保制度和日常工作兩者能夠有效統一,促進企業財務管理舉措公信力的有效提升,助力企業創造更多的新經濟增長點。除此之外,企業還要加強稅收籌劃管理,特別是某些大規模企業,因其業務項目的牽涉范圍廣、數量多,極易發生重復納稅現象,企業利潤受此影響也會有所減少。針對中小型企業,近幾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果能在政策的加持下合理避稅,企業的經濟效益必定會有所提升,這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而言極為有利。基于此,財務工作者應對當下企業應該上繳的稅種進行分析,并展開深入研究,找出潛在問題,在此基礎上依法制定科學合理的納稅方案。
六、結語
總而言之,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經濟環境,企業要有效提高其核心競爭力,不斷擴大其效益空間,就必須高度關注其財務管理工作,根據時代發展的特點和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不斷改善并優化其財務管理機制,以保證管理方法更加科學有效。另外,企業還需進一步增強其風險抵御能力,以保證財務管理工作的規范化與系統化,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邵曉睿.加強企業財務管理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3(07):155-157.
[2]彭燕玲.加強企業財務管理? 提高企業經濟效益[J].中國物流與采購,2023(06):91-92.
[3]張真.加強企業財務管理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分析[J].全國流通經濟,2022(36):64-67.
[4]汪偉,鄭懷忠.深化企業財務管理? 提高企業經濟效益[J].全國流通經濟,2022(28):62-65.
[5]葉定成.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財務管理優化措施[J].質量與市場,2022(12):37-39.
[6]溫洪偉.加強財務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探析[J].商訊,2022(03):61-64.
[7]張秀梅.簡析如何深化企業財務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1(12):79-80.
[8]鞏燕書.財務管理對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促進作用研究[J].現代商業,2021(25):181-183.
[9]王憬.新形勢下深化企業財務管理? 提高企業經濟效益[J].財經界,2020(12):188.
[10]金成奎.淺析如何深化企業財務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J].營銷界,2021(33):108-109.
[11]寇江嫚.加強財務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途徑[J].全國流通經濟,2021(18):46-48.
[12]王媛.淺析加強財務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途徑[J].納稅,2021,15(16):131-132.
[13]張毓瑋.如何加強企業財務管理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J].營銷界,2021(17):58-59.
[14]房昆.加強企業財務管理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J].財富時代,2021(03):23-24.
[15]姜艷玉.新形勢下深化企業財務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J].財經界,2021(08):95-96.
(作者單位: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旭日陶瓷有限公司)
猜你喜歡 經濟效益財務管理問題 造價人員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中如何發揮積極作用建材發展導向(2021年6期)2021-06-09財務管理河南水利年鑒(2020年0期)2020-06-09如何提高農村合作社的經濟效益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8年8期)2019-01-14新形勢下經濟效益審計的新措施現代營銷(創富信息版)(2018年10期)2018-10-12強化醫院財務管理是醫改的重要環節消費導刊(2018年8期)2018-05-25園林綠化工程的經濟效益初探現代園藝(2017年19期)2018-01-19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環球時報(2016-07-15)2016-07-15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環球時報(2016-03-09)2016-03-09論新形勢下酒店財務管理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5年23期)2015-10-26“問題”干部“回爐”再造南方周末(2015-05-07)2015-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