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云 包潯娜 莊海虹 羅梓菁 陳金妙
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指的是在醫院運行過程中,發生的非預期的或者潛在可能發生的任何能夠對患者診療結果產生影響以及能夠增加患者痛苦和負擔,可能對醫護患以及醫療機構安全造成不良影響的危險事件[1]。相關研究顯示,在醫療機構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方面,我國醫療機構對其識別和報告率上存在較大的差異性[2]。規范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動報告,能夠及時發現不良情況,采取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可顯著提升醫療服務質量,降低醫療質量安全隱患,這對醫院的持續化發展有著深刻意義。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通過動態監測,能夠掌握醫院的潛在風險隱患,為提高醫療質量安全奠定基礎,通過獲取醫療安全信息,展開分析、反饋,制定持續改進措施,實現醫療質量的持續提升[3]。PDCA循環法是質量改進方法的一種,在質量改進中有著確切的應用優勢,該方法由4個部分構成,即為計劃(P)、實施(D)、檢查(C)和處理(A),在質量管理過程中,按照上述步驟持續遞進和循環,從而提升質量[4]。在醫院管理中,采用PDCA循環管理思路,使管理流程更加規范、科學,根據實際情況,建立與完善主動報告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與隱患流程及要求,以此來實現安全管理目標,防范醫療事故,實現醫療質量的持續性升高[5]。廣東省農墾中心醫院歷經1年的改革,在制度和流程上進行優化,2021—2022年床均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上報例數呈上升趨勢,得到明顯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廣東省農墾中心醫院是一所三級甲等醫院,在編床位1 000張,結合院內不良事件上報系統,選取廣東省農墾中心醫院2021年1—12月床均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上報例數571例進行現狀分析;
再選取2022年1—12月的床均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上報例數進行對比。
1.2 方法
1.2.1 計劃(P)
(1)分析原因:在2022年1月廣東省農墾中心醫院成立專項質控工作小組,對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報告情況展開分析,并制定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對于該院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報告低的情況,通過對全院展開問卷調查,并運用頭腦風暴法及魚骨圖分析可能原因。①科室因素:科室主任對其重視程度不足;
醫護人員的認識不夠充分,科室并未對其展開專業培訓;
科室對于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上報未形成主動上報獎勵制度。②醫護人員原因:對上報意識相對缺乏;
工作量大;
對不良事件的認知不夠充分;
擔憂不良事件上報過多會對科室的績效產生負面影響;
在夜間值班過程中,單獨值班時抱有僥幸心理;
存在恐懼心理,擔心在不良事件上報后會受到相應的懲罰,故未能如實上報。③環境因素:對醫患關系存在擔憂心理,害怕引起醫患糾紛;
未能建立相應的信息上報系統,無法及時進行上報;
擔心醫療糾紛。④制度流程因素:現階段醫院的上報流程較為復雜;
需要填報的內容較多;
醫院管理階層并未對上報制度給予充足的重視。(2)確定要因:根據上述分析原因,制定針對性的問卷調查,對醫護人員及相關行政負責人展開調查,采取不記名的調查形式,以確保調查結果的真實性,填寫完成后對調查結果展開匯總,明確引起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報告率低的關鍵因素,即為制定不完善、科室對醫護人員缺乏培訓、未建立對應的上報信息系統、醫護人員在夜間單獨值班時存在僥幸心理。(3)明確目標:通過對該院的不良事件上報情況分析得知,與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相比較而言,不良事件報告率相對較低,按照類別劃分,尤其在藥物、設備耗材方面的上報例數并未達到相關標準。因此,采取PDCA循環法,對造成未達標原因展開分析,制定針對性的改進措施。(4)制定措施:針對上述分析的要因,制定針對性整改措施,主要有4個方面,即完善制度、組織培訓、建立平臺和增加人員,而對整改措施進行從實施難度、對其他工作的影響、需要時間、實施成本等方面展開綜合評估,確定前3項整改措施能夠順利推進,而增加人員無法順利實施。
1.2.2 實施(D)
(1)完善制度:盡管現階段醫院對于不良事件制定了相關的規章制度,但是并未落到實處,制定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根據醫院的現有規章制度,對其進行完善和改進,增設不良事件主動上報獎勵制度,以此來激勵醫護人員的積極性。實時監測不良事件漏報情況,可通過出院患者隨訪、現場檢查和病例查閱等方式,以便能夠及時發現不良事件漏報。對于出現差錯后未能及時主動上報,故意瞞報和漏報者,需要對其進行處罰,而科室負責人則需要處罰加倍。針對及時上報不良事件者,則應當予以適當的獎勵,做到獎懲有度。與此同時,醫院還需要定期公布不良事件上報情況,以此來激勵員工的積極性,使其能夠更好地參與到不良事件上報中。(2)組織多形式培訓,加強現場指導:在改進前,廣東省農墾中心醫院的培訓形式單一,且培訓次數有限。而在改進后,采取多樣化的培訓方式,質控小組組織定期對醫院的各科室展開針對性工作指導,能夠更好地識別不良事件,做到及時上報。定期對不良事件漏報率展開總結分析,根據醫護人員的工作表現,予以適當的獎懲,以此來提高醫護人員對不良事件上報的重視程度。(3)引入不良事件上報信息化平臺:廣東省農墾中心醫院于2021年3月底引入“不良事件上報系統”,但是在未對系統進行改進前,上報的流程過于復雜,需要耗費的人力較大。改進后在醫護人員發現不良事件后,能夠經由平臺上報,由后臺對其展開自動反饋和監管,相關質管部門可通過登錄平臺進行查詢,系統可自動導出數據,并對其展開匯總和分類。
1.2.3 檢查(C)
在實施后,質控小組需要定期對醫院的全部病區展開質量抽查,并將抽查結果進行匯總。
1.2.4 處理(A)
根據檢查階段的反饋記錄,發現在實施過程中,仍舊存在著覆蓋面狹窄、全員監控不足、監察耗費的人力和時間資源大等問題,擬進入下一個PDCA循環加以改進。
1.3 觀察指標
(1)2021—2022年每季度床均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報告例數。(2)2021—2022年PDCA實施前后醫院不同類別不良事件情況比較。床均不良事件上報例數=上報例數/床位數。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均數t檢驗;
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021—2022年每季度床均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報告例數
2022年1—12月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上報例數為887例,季度床均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報告例數分別為:第一季度15.5例,第二季度21.0例,第三季度19.4例,第四季度32.8例。見表1。
表1 2021—2022年每季度床均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報告例數(例)
2.2 2021—2022年PDCA實施前后醫院不同類別不良事件情況比較
2022年1—12月醫院不良事件上報例數高于2021年1—12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021—2022年PDCA實施前后醫院不同類別不良事件情況比較(例)
近年來,隨著醫療服務的不斷改革,患者對醫療需求更加多元化,傳統醫療服務已無法滿足患者的需求,醫療機構需要持續提升醫療質量,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保證患者的診療安全[6]。為了實現持續醫療質量提升,采取持續質量改進是有必要的。根據衛生健康委員會對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的定義,在醫療機構內,為醫護人員主動發現、或者在診療服務開展中,出現非患者自身疾病外的相關因素引起的安全隱患、狀態或造成后果的負性事件[7]。醫療安全事件不僅能夠對患者的生命安全產生威脅,而且不利于良好醫患關系的建立,可引起醫療糾紛事件發生,導致不必要的經濟負擔加重。根據相關研究發現,在醫療不安全事件中,并非完全無法預防,通過制定有效的干預措施能夠減少不良事件發生,不良事件的準確上報對制定針對性的措施有著重要作用,能夠為措施制定提供可靠、科學依據[8-9]。但是,從當前的醫療機構而言,在醫療安全不良事件上報方面,醫療機構存在著較大的疏漏,上報機制不完善、工作人員和管理層的重視不足等,導致上報率普遍偏低。PDCA循環為4部分管理方法,在假設被確定或者否定后,則需要進入下一循環,重復執行PDCA循環,能夠無限接近既定目標,在持續改進流程和產品服務中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
本研究中,實施PDCA循環管理后,小組成員在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系統中匯總得到2022年1—12月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上報例數為887例,季度床均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報告例數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分別為15.5、21.0、19.4、32.8例;
2022年1—12月醫院不良事件上報例數高于2021年1—12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表明,通過PDCA循環管理,醫院不良事件上報例數明顯增加,對改善醫療安全有著積極作用。通過對本研究分析,在PDCA循環法實施過程中,首先對不良事件報告展開全面分析,采取多樣化的形式對上報率低因素展開分析和驗證,以此來明確關鍵原因,由質控小組結合真實原因和實際可行性,制定針對性的整改措施,并將其落到實處,定期監測改進成果,確保整改方案能夠嚴格按照預期推進[10-11]。在執行整改方案過程中,需要對其中出現的新影響因子進行收集,對其發生原因展開分析,將其作為新的改進目標,通過重復循環,將安全隱患降至最低,從而提高不良事件報告例數[12]。除此以外,在PDCA循環方案執行過程中,對現有規章制度進行完善和優化,增設科學的獎懲制度,不僅能夠激發員工對主動上報不良事件的信心,并且因不良事件的上報及時,相關科室能夠早期發現工作中的潛在問題,針對醫療服務開展中不良事件可能引起的后果,制定針對性的預防措施,為患者的診療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能夠有效防止醫患糾紛事件發生,有助于構建和諧穩定的醫護患關系,維持醫護人員和患者的權益,促使醫療服務滿意度得以有效提升[13-14]。因此,在醫院運行過程中,構建醫院不良事件上報系統,可顯著提高醫療安全,并有效提升醫療質量,推進醫院的持續化發展。
綜上所述,PDCA循環管理在醫院管理中能夠有效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質量,通過循環質量改進,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上報例數明顯增加,床均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報告呈現出增長趨勢。質量控制部門采取有效措施規范化,不斷地收集、監控、分析、檢討和改進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以此來降低其發生率,創造一個安全的醫療操作環境,為醫護患安全提供保障,減少醫療糾紛發生。
猜你喜歡 事件報告例數醫護人員 基于醫院醫療器械故障信息的不良事件報告研究現代儀器與醫療(2021年5期)2021-12-02人工膝關節翻修例數太少的醫院會增加再翻修率:一項基于23 644例的研究臨床骨科雜志(2020年1期)2020-12-12戰疫一線醫護人員如何調適自己家庭醫學(下半月)(2020年6期)2020-08-24南平市婦聯關愛援鄂醫護人員家屬海峽姐妹(2020年3期)2020-04-21更正實用老年醫學(2019年10期)2019-02-11患者術后躁動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2017年95期)2017-03-06幫助醫護人員處理好四種關系中國衛生(2016年7期)2016-11-1342例丹紅注射液不良反應/事件報告分析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年2期)2016-01-06軍隊醫院22605例抗感染藥物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分析中國藥物應用與監測(2015年5期)2015-12-11眼外傷遲發性繼發青光眼的臨床分析中國實用醫藥(2015年5期)2015-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