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
(盈江縣農業農村局土肥站,云南 盈江 679300)
肥料利用率是反映肥料施用合理與否的重要指標,合理施肥是影響馬鈴薯產量和品質的可控因素之一,而合理調控肥料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節本增收的關鍵[1]。馬鈴薯作為盈江縣冬農開發重要的優勢經濟農作物,全縣種植面積1.15萬hm2以上,近年隨著化肥減量增效技術的推廣應用,主要農作物肥料利用率有一定提高,但缺少馬鈴薯肥料利用率具體試驗參數。也有研究表明馬鈴薯需肥大小順序為鉀>氮>磷[2],試驗設置了無肥處理、氮磷鉀缺素處理和氮磷鉀配施5個處理,探索盈江冬馬鈴薯氮磷鉀肥料利用率及對產量增效的影響,為合理高效施肥及提高肥料利用率提供有益參考。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在盈江縣弄璋鎮項棒村民小組進行,該區域農田基礎設施完善,灌溉方便,海拔805.1 m,主要農作物為水稻、甘蔗、馬鈴薯、西瓜等,試驗前茬作物水稻,畝產量600 kg,基礎土樣分析結果為pH值5.06、有機質27.8 g/kg、全氮0.105 g/kg、堿解氮191.3 mg/kg、有效磷7.8 mg/kg、速效鉀145 mg/kg。
1.2 供試材料
供試馬鈴薯品種為合作88,種薯產地昆明市尋甸縣。供試氮肥為內蒙古博大實地生產的尿素(N≥46.3%),緩釋氮為河南江山紅肥生產的尿素(N≥46.4%),磷肥為云南安寧生產的普通過磷酸鈣(P2O5≥16%),鉀肥為國投**羅布泊鉀鹽生產的硫酸鉀(K2O≥52%)。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5個處理,3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20 m2(7.41 m×2.7 m),株行距(18 cm×90 cm),每小區種3壟,小區株數126株,折合畝種植密度4 200株。處理1(N0P0K0:CK),處理2(N0P2K2:0-6-20),處理3(N2P0K2:20-0-20),處理4(N2P2K0:20-6-0),處理5(N2P2K2:20-6-20)。試驗于2019年11月9日播種,次年3月11日收獲,基追肥比例7∶3,追肥2次,除施肥外,各小區與其他田間管理措施相同。
1.4 樣品采集和測定
小區測產后,每小區取長勢均勻的植株10株,每個處理30株,分別進行土樣、植株和塊莖等樣品制備,按照“農業部肥效試驗規程(NY/T497—2002)”進行田間觀察記錄各項參數,并按規程進行水分、土樣和植株樣品測定和計算。
1.5 計算公式和統計方法
采用Excel 2003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用3414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氮磷鉀肥吸收利用參數參考張福鎖等對氮肥吸收利用率的計算方法。
2.1 馬鈴薯生物學性狀差異比較(表1)
表1 不同處理對馬鈴薯生物學性狀的影響
全肥區(處理5)營養全面,馬鈴薯長勢及經濟性狀較好,葉色深綠色,而缺素區表現為黃色和黃綠色。整體出苗率比往年偏低,調查發現與種薯有密切的關聯,各處理出苗率79.37%~84.92%,缺肥區和缺素區低于全肥區。全肥區莖粗和株高優于缺肥區和缺素區,處理5莖粗比其他處理增加0.01~0.12 cm、株高增加0.86~11.2 cm。塊莖干重占比19%~22.01%,莖葉干重占比10.64%~11.67%。
2.2 馬鈴薯產量構成差異比較(表2)
表2 不同處理對馬鈴薯產量構成的影響(10塘)
各處理單株結薯數、重量和大(中)薯率差異明顯,全肥區(處理5)明顯優于缺素區,缺素區各處理也明顯優于缺肥區(處理1),缺肥區僅有土壤提供養分,綜合經濟性狀表現較差。10株結薯個數35~54個,重量4.55~8.34 kg,大薯率40.15%~61.58%,商品薯率72.24%~85.68%。
2.3 馬鈴薯產量差異比較(表3)
表3 不同處理對馬鈴薯產量及干物質的影響
全肥區(處理5)畝產量最高為2 903.48 kg,處理2~5畝產量分別比處理1(CK)增產56.39 kg、475.3 kg、536.97 kg和1 609.8 kg,增產率分別為4.36%、36.74%、41.51%和124.44%,說明氮、磷、鉀養分齊全對馬鈴薯產量影響較大,不可或缺,缺素區各處理產量結果表明,氮、磷、鉀對馬鈴薯產量的影響作用大小不一,其增產效應氮最為明顯。
2.4 馬鈴薯干物質積累差異比較(表3)
塊莖干物質重依次為處理5>處理4>處理3>處理2>處理1,且塊莖干物重明顯大于莖葉,處理2~5比處理1(CK)增產率分別為9.48%、34.46%、34.91%和135.61%。各處理秸稈比為1∶0.13~0.2,經濟系數為0.83~0.89。
2.5 馬鈴薯經濟效益差異比較(表4)
表4 不同處理對馬鈴薯經濟效益的影響
全肥區(處理5)畝產值和收益最高,分別為5 342.82元和4 987.58元,處理1(CK)畝產值和收益最低。處理2~5比處理1(CK)畝產值分別增加291.79元、1 446.19元、1 420.63元和3 046.93元,分別增長12.71%、62.99%、61.88%和132.71%。處理4畝肥料投入最少為153.32元,收益為3 563.2元,產投比最高;
各處理產投比依次為處理4>處理5>處理3>處理2。
2.6 馬鈴薯養分積累和分配差異比較(表5)
表5 不同處理對馬鈴薯養分積累量的影響
全肥區(處理5)塊莖氮磷鉀養分積累與缺素區、缺肥區比較均達到極顯著差異,各處理間氮磷鉀養分積累均表現為塊莖>莖葉,且隨產量的提高塊莖與莖葉氮磷鉀養分分配占比出現不一致變化,表現為氮的變幅較大,磷鉀波動變幅不大,說明氮磷鉀配施有利于氮向地下部分塊莖輸送及養分積累。
2.7 氮磷鉀肥利用效率及養分吸收量(表6)
推薦施肥條件下,每千克氮磷鉀肥的農學效率分別為16.23 kg、46.76 kg和13.7 kg,利用率分別為48.49%、19.96%和53.04%,生理利用率分別為33.48 kg、475.04 kg和30.38 kg;
偏生產力分別為31.09 kg、103.64 kg和31.09 kg。1 000 kg馬鈴薯經濟產量養分吸收量分別為無氮區2.1 kg、無磷區0.5 kg、無鉀區5.9 kg;
氮磷鉀區為氮4.2 kg、磷0.5 kg、鉀6.2 kg,比例為1∶0.11∶1.48。
(1)試驗結果表明,不同處理對馬鈴薯生物學性狀、產量構成的影響有差異,全肥區(處理5)畝產量最高為2 903.48 kg,明顯高于其他處理為優化組合,無肥區(處理1)最低為1 293.68 kg。缺素區各處理畝產量介于無肥區和全肥區之間,說明馬鈴薯氮磷鉀肥配合施用能有效改善馬鈴薯經濟性狀,增加單株產量及大薯率,從而提高產量。
(2)馬鈴薯優化組合(處理5)1 000 kg經濟產量(鮮薯)的養分吸收量分別為氮4.2 kg、磷0.5 kg、鉀6.2 kg,比例為1∶0.11∶1.48,氮磷鉀肥利用率分別為48.49%、19.96%和53.04%。
試驗地長勢
猜你喜歡 缺素塊莖氮磷 玻利維亞擬建新的氮磷鉀肥料工廠今日農業(2022年14期)2022-11-10向日葵缺素癥如何應對今日農業(2022年15期)2022-09-20短期窖藏下馬鈴薯塊莖品質指標的變化趨勢今日農業(2021年15期)2021-11-26缺素癥的癥狀及解決辦法今日農業(2020年16期)2020-09-25塊根塊莖類植物細胞懸浮培養技術與應用現代園藝(2017年19期)2018-01-19“察顏觀色”巧辨別油菜缺素農家科技中旬版(2016年12期)2016-04-16白及須根與塊莖的多糖成分比較研究云南中醫學院學報(2015年2期)2015-07-31不同油莎豆品系塊莖形成規律的比較研究武夷學院學報(2014年5期)2014-07-19第一講 棉花缺素癥及其防治(一)**農墾科技(2014年10期)2014-02-28不同氮磷水平下AM真菌對棉花的侵染率及氮磷含量的影響湖南農業科學(2014年14期)2014-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