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7篇【完整版】

時間:2023-02-06 19:35:05 來源:網友投稿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7篇【完整版】,供大家參考。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7篇【完整版】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這次小編為您整理了7篇《《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希望能夠對困擾您的問題有一定的啟迪作用。

《孩子你慢慢來》讀書筆記 篇一

寒假把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看完了,躺在沙發上看著書,嘴角禁不住一次次上揚。這樣美好的感情,這樣溫柔的成長,讓我心亦變得如斯溫柔。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就被這獨特的封面所吸引了,一個只有5歲左右的一個可愛的小男孩獨自一人徒步在金色樹葉鋪成的小路上,一切都顯得那么美麗,那么安靜。封面上還有這么一段話: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的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這段話慢慢的,似乎還有很多的話,很多的言語,但是全部已經不重要了,作者龍應臺已經愿意用一輩子的時間來等待,來欣賞……

龍應臺一貫以尖利敏捷的文風著稱,但這對孩子成長的點滴記錄,每一個字都是那么的柔軟,是一個母親從心里流出來的潺潺溪流,兩岸風景無有突兀,但美如畫卷。故事講的是龍應臺經歷兩個兒子幼年的成長中以及過程中的所感所思。文字里的“媽媽”是那樣可愛的一個女子,她在自己的異鄉、兒子的故鄉,用愛與理智撫育上天送給自己“作為女人的禮物”,用心地感受生命與這個世界最初的接觸,感受他們在成長中的喜悅與淚水。文中沒有跌宕的故事情節,沒有峰回路轉的曲折,但有無數的忍俊不禁,無數的低回溫柔。成長,是如此可愛的過程;母親,是這樣一個溫暖的字眼;孩子,是這樣的讓人心生溫柔……

看到封面我沒有認為封面及插圖跟書的內容有什么關系。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才慢慢發現了其實每張插圖都是真實的照片。看得出來,每張照片的顏色都不是那么鮮艷甚至有些泛黃,家具及汽車也都和現代掛不上鉤,即便如此,我卻從中發覺每張照片都是那么的溫馨,照片中的孩子是那么的可愛,照片中的環境是那么的優美——有綠草紅花,也有金黃的落葉。書中沒有華麗的詞藻,是日記,又像散文。她記錄了孩子的成長過程。隨著閱讀的深入,我對書中的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從而也生出很多感慨。

現在有些家長,很是盼望自己的孩子能一下子就成功,一下子就望子成龍,于是就給孩子報了許多的興趣班,一個周末就只有半天的時間做回家作業,時間緊張極了。我認為,這樣不但讓孩子學不好學校里的課,更使孩子外面上的課給沒有學進、學透,這樣,又花錢,又花時間,還在弄個體力透支,這樣又有什么用?

這些家長應該好好問問自己,好好反省自己。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母親的本能,給我們自己的尊嚴,卻不是每一個家長所能辦到的。在我們的傳統中并沒有將孩子和成人當成平等的人。這些家長應該學學向龍應臺這樣的母親,嘗試和孩子像朋友般聊天,耐心傾聽才能更好的理解他們。

有些孩子一下子周末就要上一天半的課,這樣忙碌的孩子,又讓他們怎么慢慢來呢?為了不甘人后的家長們陪著孩子們學這學那,美其名曰“為了孩子們的未來”,那樣的想當然,可是,可曾想過孩子是否真的喜歡呢?還是給孩子多一點“慢慢來”的機會吧。

《孩子你慢慢來》讀書筆記 篇二

之前只讀過這本書的片段。現在全部看完。更感覺到龍應臺褪去作家模樣后母親的樣子—細心、耐心,靜候孩子們成長。這本書以孩子的視角或母親的視角描寫孩子成長歷程,極細微的日常被描寫得極溫暖,這本書讓中國家長翻閱后,第一個浮現的詞語應該是“陪伴”吧。想起我小時候,不愛吃飯,最不愛吃早餐,于是母親就把我抱在膝上,每天一個童話故事,說一句故事,為我一口粥,這樣我才乖乖地吃飯。就像安安聽媽媽講故事那樣,我總是有無數的問題和好奇心,母親也是笑著、耐心地回答我。記得她給我講萵苣姑娘的故事,當時就問媽媽:萵苣這么好吃嘛,那個丈夫都愿意偷巫婆菜園里的東西!還有還有,那么媽媽為什么這么嘴饞呀,非要吃萵苣,比我還不乖。那天晚餐,我們家的餐桌上就出現了一盤萵苣。

還有我父親,他愛看武俠小說和四大名著,最喜歡給我和弟弟講武松打老虎的那一篇,每次都講不完,有次他想睡覺了,便干脆講到:武松喝完酒后,就困了,就在客棧睡下了,哎呦,武松困了,我們三個也睡吧,爸爸好困啊。

想來這些都是十分溫情的細節。陪伴真的是父母最應該做的。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 篇三

市場營銷課上感覺老師說的實在太無聊了,索性拿起了這本書把剩下的看完了。從一開始看的時候,就能感覺到整本書被一種溫情所包圍。這本書更像是一部媽媽和孩子的共同成長史。我驚嘆于華安的智慧,在他還兩歲的時候,就能夠敏銳的察覺到媽媽的不好的心情,更能說出一些驚人之語,一個兩歲的孩子有這樣的智慧和情商,或者說敏銳的溫暖的心,讓我不禁想到我身邊看過的兩歲的孩子有的狀態,兩歲,好像啥也不懂、說話不清楚,走路還不是特別順暢的時候吧?我也忘記了那些的狀態了。

一個女性,真的是做了媽媽以后,生活想法都會不知不覺的變化,無意哼的歌曲不再是悲傷的情歌了,已經是兒歌;以前看起來美好有趣的童話故事,會覺得帶給孩子不正確的價值觀、甚至覺得帶有血腥殘忍的因素,講故事時候都心驚膽戰。

我特別喜歡媽媽與華安華飛相處的模式,更多的不是母子,是朋友。媽媽,是一個在你兩歲的時候,不忍欺騙你、半跪下來與你平視充分的給你尊重和平等的母親,是會在兒子稀奇古怪的問題中給出認真的回答;是開放式和更多自由的教育,甚至從下就普及生理教育,讓我覺得中國內部環境對這些問題還比較封閉的時候。我希望,當我以后成為一個媽媽的時候,我也給ta足夠的愛和尊重和足夠的自由,希望我現在的想法以后不會被環境所磨滅變得隨波逐流式的傳統中國式教育。

還有,覺得在大自然里面長起來的孩子真的好有愛心、學識。有些東西我都不知道。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 篇四

著名作者龍應臺有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逼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我知道龍應臺這個人就是因為她給兒子寫的這一段話。這次我們選擇看外籍書籍的時候。我毫不猶豫的就選擇了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當我認認真真的讀完這本書的后,我內心無比的柔軟和感動。有的地方讀著讀著就不知不覺的流下了感動的淚。我能感覺作者那種內心是多么溫柔情懷和無限的愛,才會寫出這么細膩的文字,我對這位智慧母親的敬佩和身同感受。

龍應臺34歲才第一次做母親,龍應臺自稱從此開始上“人生課”,且至今未畢業。文中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沒有峰回路轉的曲折,內心深處更是一次又一次的變得無比的柔軟。我個人認為這篇文章真的值得讀一讀。特別是我們做母親的。

因為這是一本充滿愛的書。是從母親角度寫出的生命體驗性質的生活散文。是一位母親與孩子成長的直接對話,這個過程有過欣喜,有過吼叫,有過懲罰,有過哭笑不得,走著走著,或許就成了作者一段不可磨滅的回憶,一個值得珍藏一生的故事吧。我好像已經和作者一起感受到了孩子成長的點滴,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一個生命與這個世界最初的接觸,感受到這位母親和她的孩子之間所有成長中喜悅與淚水。同時,我可以感受到作為母親的龍應臺和作為一個獨立人的龍應臺在專心育兒時,有著豐富、激烈的內心沖突,她在書中說:誰能告訴我做母親和做個人之間怎么平衡?我愛及了做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覺得幸福。如果你不曾體驗過生養的喜悅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訴我些什么呢?而正是通過這一沖突的訴說,表現出她內心深處的母愛。但它絕對不是傳統母愛的歌頌,而是對生命與成長的實景寫生,只有真正懂得愛的作家寫得出這樣的生活散文吧。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長跑,是一場馬拉松。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是的,作為母親,我們應當學會寬容與等待,慢慢地,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長,這需要堅持,更需要溫柔的堅持。

我們看待孩子,孩子是一個慢慢成長的過程。我們需要耐心,需要時間。千萬不能急,慢慢的來。對于孩子他們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的美好。“花開須有時,唯有靜待之”。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 篇五

女兒下半年讀一年級了,對于幼兒園什么輔導班都沒有上過的她,進入一年級后,適應環境一下沒反應過來,還要消化課本上的知識,得到的讀書效果不是很理想。為此,老師找我談話不下幾次。我也特別的焦慮,往往在找不同的方法幫助孩子來適應“小學之旅”。偶來一次,讀到這本《孩子,你慢慢來》。對于做媽媽的我來說,文中這段話深深地震撼了我:孩子本來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別送給天下母親做女人的禮物。

在這本書中作者偏重于孩子能否在精神和思想上順其自然的不受傷害不被扭曲的成長,如:安安和彎腿的昂弟在搶一輛小卡車,昂弟搶贏了,把東西緊緊抱在懷里,死命抵抗敵人的攻擊。媽媽看見安安突然松了手,退后一步。

她正要安撫他,卻見這兩歲小娃兒端起兩只小手臂,做出獵人射擊的姿勢,對準昂弟,口里發出“碰碰”的槍聲,然后滿意地說:“死了!”媽媽覺得驚心動魄,只有她知道安安“殺人”的靈感來自哪里。孩子愛聽故事,媽媽給孩子講過《小紅帽》,他就是模仿故事中獵人的動作,有了“殺人”的動機。

媽媽為了不讓孩子看到某些童話里的殘酷和暴力,她用心去為兒子選擇,哪些書該讓兩歲的孩子讀?哪些不能讀?她看了《白雪公主》、《阿里巴巴四十大盜》后,就自言自語起來:我怎么能跟兩歲的孩子講這種故事?在他往后成長的歲月里,他會見到無數的人間丑惡事,沒有必要從兩歲就開始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仇恨。

人的快樂童年何其短促,何其珍貴!她很謹慎地把這些有殘酷和暴力的書移到書架上最高一格,保證她的兒子即使搬來小椅子也夠不到的地方,把對孩子有益的書放到下一格讓孩子看。從她的言行中,我們能看到,母愛,讓她理性思考。

每個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總以為孩子還未適應新的讀書環境,讓孩子馬上接受課本上的知識,但事實上呢?我們的孩子并不快樂,他們小小的年紀真的能接受這些知識嗎?孩子宛如植物,生長有個體之別,有時令之分,我們現在做的就是現代版的“拔苗助長”。

曾經我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我這么迫切想孩子馬上就能適應小學生活,孩子能接受嗎?答案很明顯,我嘗試了那么多的方法,收到的效果也不是特別理想。我也在反思,我這么急切弄得孩子非常辛苦,其實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他自然而然的就會接受很多事情,不論是作為家長還是教師,我們都要謹記:教育不是賽跑,人生更不是,請多點耐心,給點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孩子,請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的讀書筆記 篇六

寒假有幸拜讀了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感觸很深,書中淡淡的文字,簡單質樸的語言,蘊含了一位偉大母親內心深處的母愛。孩子的天真,在書中表露無疑,作者并沒有長篇大論的談論關于教育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一個母親在敘述發生某件事情時,母子間的反應和對話,非常的生活化。

龍應臺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她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她自己的教育方法,用溫情引領孩子認識世界,鼓勵他們自由、理性地思考,用安靜、潛移默化的方式教育孩子“像一株小樹一樣正直”地成長。她隨時隨地耐心地教孩子認識自然萬物——天上的云、路上的`車……這些文字樸實、細膩,簡潔。讀罷展現在我們面前地是一幅幅歲月圖畫,很美,很溫馨,又很有智慧。沒有議論、抒情、感慨,只是簡潔的描述,讓讀者看到,聽到,觸摸到,似乎又若有所思。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慢慢來,慢慢來。”這是書封面上的一段話,正是這段文字,吸引了我的眼球,一股暖流涌上心來,給了我無限的感動。我也是一個母親,相比之下,甚感慚愧。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過于急躁,盲目否定。如龍應臺所說的,孩子的教育是一條漫長的路,需要母親慢慢地走。尊重幼小生命,平等對待孩子,不能簡單粗暴的指責,這樣才能培養他們善良、正直、誠實、優雅和擔當……

在這里我重點反思自己作為一名老師,在教育學生上的缺憾。沒有耐心,情緒化,對待調皮的學生,有時會很生氣,有時會大聲斥責。不能夠細聲細氣地和學生交流。

有一次,預習鈴剛響,我去隔壁辦公室,老遠就聽到哈哈大笑的聲音從樓上傳出來,我邊走邊想著這笑聲是從何而來。會不會是我們班?于是,上樓直奔教室,想一看究竟。一進教室班長就對我說:“老師,劉嘉豪給他同桌講笑話,惹得大家大聲地笑。”她顯然很氣憤。聽班長這么一說,我帶著滿臉的怒氣瞥了劉嘉豪一眼,此時的他也許意識到自己錯了,低著頭,看著桌上的書,一動不動地坐在那兒。“如果今天不給他點嚴厲的教訓,那以后怎么管理?”想到這里,我走到他的座位,只見他桌子上只放了本書,沒有本子和筆。

看到這些,我便火冒三丈:“走,給你媽媽打電話,讓她來看看你的表現。”他一聽,急了:“老師,別……別……。”當著全班同學的面,他竟然這樣對我說,我裝出一副很生氣的樣子,走出教室,進了辦公室,一會兒,他也跟了過來,說:“老師,對不起,我不應該講笑話,逗大家笑,影響課堂秩序”。聽他這么一說,我真想原諒他,可是,想想以前的種種違反紀律的事,都與他脫不了干系時,說:“以前,我總是心平氣和地跟你講道理,你也總是不斷地向我承認錯誤,這次我再也不給你機會。”說著拿起電話撥通了他媽媽的電話。不一會兒的工夫,她媽媽趕來了學校,得知他犯錯了,不停地數落著:“你真不省事,老毛病又犯了,這么長時間對你苦口婆心真是白費了,我還以為你有所收斂,沒想到……”說罷,抬手欲打他,我一個眼神制止了她,媽媽相當生氣,這時的他呢,看得出真的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小聲對媽媽說:“媽媽,我錯了,下次再也不調皮了。”最后又轉過來向我道了歉。

說實話,這樣的結局,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從那天起,他那些過分的行為收斂了許多,也正是從那天起,他的名字再也沒被寫在違紀的黑板上。直到今日,我的內心深處并沒有因他折服而自喜,也沒有因我的勝利而置之不理。如果我學著安安的媽媽,耐心地與他交流,讓他愉快的接受;如果我不沖動不叫家長,換一種方式教育;我就會帶給他歡樂,而不是無窮的壓力。上周四的一個課間,我讓他下節課課后找我,他沒有忘記,規規矩矩地進了辦公室。

我和他談了好久,談到他期中考試考得不錯,表揚了他作業寫得整齊,交得及時;談到了他的日記比以前大有長進,肯定了他有堅持閱讀的習慣。并提醒他,如若能做到嚴格約束自己、控制自己,相信他還會有大的進步。一句表揚,一次肯定,一種相信給了他莫大的自信,談話結束,他準備回教室時,恭恭敬敬地說了一聲:“老師,再見。”此時,我感到很欣慰。心中默默地重復著那句話:孩子,你慢慢來。老師對你有耐心。

是啊,在學生犯錯時如果我們換一種方式來教育學生,尊重他們,容忍他們間的差異,效果會不同。不同的學生運用不同的、適合他們的教育方法,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上充滿歡樂。老師也會感到幸福。

孩子,你慢慢來。教育是長跑,多給學生一點時間,多給學生一點耐心;教育是慢的藝術,我們必須與家長一起慢慢等待孩子的成長。讓我們用心欣賞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細節,享受孩子一朝一夕的變化!讓我們用心欣賞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片段,享受孩子一喜一怒的真實!長長的路,慢慢地走!長長的路,健康地走!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 篇七

作家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早在一年級(上)時,我就看過了一遍。

我很喜歡充滿傳奇色彩的作家一家。媽媽是臺北人說漢語,爸爸是德國人說德語,爸爸媽媽相互交流用英語。因為爸爸工作的原因,他們一家現住在瑞士,華安就是在瑞士上的幼兒園。在不知不覺中,安安從學會聽到學會說,在不同的場合說不同的語言,漢語、德語、瑞士語、英語應用自如。真是太可愛、太搞笑了!

我羨慕安安有這樣一位通情達理、理解我們、充滿耐心的好媽媽。在《序》中,龍應臺寫下了這么一段美妙的文字: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慢慢來”這是多么難能可貴的三個字呀!

而我可以說每天都是在“快一點”的催促聲中度過的。早晨還在迷迷糊糊中,就聽到媽媽“快一點起床,否則要來不及了”的叫聲。我穿好衣服,正想順便看一下桌上的書,媽媽又催我快一點刷牙、洗臉。接著就是催我快一點吃飯,在狼吞虎咽、食物還未完全到胃的時候,就一手拿著一片面包,一手拿著一盒牛奶,在“快一點,否則要遲到了”的催促聲中走上了上學的路。一到學校,又是在老師“快一點坐好、快一點交作業、快一點排隊……”的指揮下完成各種各樣的事情。放學了,奶奶來接我,回到家后奶奶的第一句話是“快一點洗手”,第二句“快一點吃點心”,接著是“快一點做作業”。直到晚上,在“快一點洗腳”、“快一點睡覺”的催促聲中,才度過了急匆匆的一天。

我自認為是一個愛學習的孩子,但是我不喜歡填鴨式、功利的學習方式,而是喜歡瓜熟蒂落、功到自然成的龍應臺那樣的教育方式。我做過一個夢,夢中龍應臺一會兒變成我的媽媽,一會兒又是我的老師。

真的,“慢慢來”有時候并不是壞事。由于氣候的原因,東北大米生長周期長于南方大米,所以其口感就要比南方大米好得多;飼養40天就可宰殺的速成雞,它的鮮度和營養無論如何都比不上農家養一年才食用的土雞。

“慢慢來”,讓學習變得更加有趣;“慢慢來”讓成長變得更加快樂!

上面內容就是小編為您整理出來的7篇《《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希望可以啟發您的一些寫作思路,更多實用的范文樣本、模板格式盡在小編。

推薦訪問:讀后感 慢慢來 孩子 《孩子 你慢慢來》讀后感7篇 《孩子你慢慢來》讀書筆記 孩子你慢慢來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