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7篇通過讀后感,我們可以借鑒他人的經驗,拓展自己的思維邊界,不斷成長與進步,這篇文章引發了我們許多深刻的讀后感,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7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7篇,供大家參考。
通過讀后感,我們可以借鑒他人的經驗,拓展自己的思維邊界,不斷成長與進步,這篇文章引發了我們許多深刻的讀后感,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篇1
“我有622的情人,但我就是愛你?!?/P>
愛情是最困難的事,因為他(她)面對著的是一個企業無法進行完全可以掌握的個體。愛情是最奇妙的事,有的學生只是三五年,有的經濟持續了幾十載,而有的是在另一方工作逐漸發展走向世界盡頭時才對耳邊人呢喃一句:“真不可思議,我對于我們愛你這件事竟堅持了一輩子?!?/P>
太多的愛是一個悲劇。必須在死亡中解讀。費爾米納和阿里扎第一次見面,就成了一輩子的感情。沒有一種幸??梢院湍阄乙黄鹂聪﹃柍翛],歲月去比擬。
公平地說,馬爾克斯的工作并不是這樣開始的。相反,他選擇了陳詞濫調的”愛情”這個自古以來就有的詞,來觀看日落,講述碼頭工人的小調。
“我等了你五十一年四個月零八天。”頭發花白,弓腰駝背的男主人弗洛倫蒂諾站在風光正好的客廳里,顫巍巍地開口。面對著眼前這位寡婦的男子,心思敏感而細膩,在五十一年前宿命般的一眼是他苦痛的開端。菲爾明娜,那個長著一雙杏核眼,有著一頭亞麻色長發,走路像一只小母鹿的迷人少女,就此在他心底抽出芽,生出刺,長開花,成了這場“半世紀后仍未結束的驚天動地的愛情”的源頭。
費爾明娜結婚、懷孕、生子、兒孫繞膝都是跟另一個就是男人可以完成的;她的欣喜、悲切、嬌嗔、惱怒都為我們另一個一個男人一樣綻放,與阿里薩毫無相關干系。最令他快樂的事莫過于企業借著這個小鎮通過舉辦一些活動發展之際,在人頭攢動的時候已經遠遠地,默然地,肆無忌憚地欣賞她嬌艷的容顏,最多使用最多,在擦身而過的時候,脫下禮帽問候學生一句:“晚上好,烏爾比諾太太?!边@是在半個世紀的守望里,他唯一標準還有一種勇氣說出的話。
如果人生是一個不倦的迷宮,那么馬爾克斯筆下的愛情就是一曲樂音,一聲細語。
“在某一個或者傍晚我遇上了你,我試圖通過走近你,用我所有的黑暗、困惑、苦悶去打動你,從此開始頹廢的生命里遭遇了忐忑心理不安的際遇,還在一個荒涼的愛情里偏偏開出了女性妖嬈痛楚的花朵。
當你用盡了我們歲月,歲月也用盡了你,你是否還真的可以認為文化流逝的時間已經算不了什么?你是否還能在一個雜亂的回憶里找到自己那個職業令你思念成疾的只言片語?“
不過這個瞬息,阿里薩便為費爾明娜傾心;不過一個瞬息,費爾明娜便從自己學習生活里抹去了我們那個地方名為阿里薩的幻影;不過發展瞬息,烏爾比諾先生就可以俘獲了費爾明娜的芳心;不過對于瞬息,阿里薩就對費爾明娜傾訴了自己數十載的衷意。五十一年七個月零十一天,不過市場瞬息。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篇2
有一種愛情,前生注定;我只看了你一眼,卻好像看了你一生。
通常,當一部作品——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在正常的情節推進過程中,突然反常的放慢節奏,出現一些近乎于多余的特寫鏡頭和細部描畫,慢鏡頭般恨不得細數每一個呼吸或表情,或者周遭的景物出現一些特寫、定格、放大、強調,出現有違常理的邏輯,那么,讀者心知肚明,這些絕不是無必要的筆墨浪費,越是讓人幾乎不能忍受的無比瑣碎的描寫,越是讓人有一種強烈的不祥預感。往往昭示著某種突然的厄運事件的即將發生。想起《無問東西》中以悲憫的眼神飄過令她心如死灰的丈夫后直直跳井的妻子。
老馬的文字,可以有一種比電影鏡頭更為精準和深刻地演繹這種死神到來前的彌漫在空氣中的味道。每一字每一句,讀起來感覺心驚肉跳般,目光幾乎不敢在那些字上停留過久,仿佛它會灼傷眼睛。因為,它們異乎尋常的細,慢,表面上好像一如平常,但其實分明能預感有什么東西不對了。
事實上,都不能說是預感,因為,作者甚至都直接明示:dr.urbino在午后小憩中因悲傷而醒來,清楚地感觸到那充斥著他內心及至整個靈魂的虛無乏力卻又難承其重的如云般的迷霧,猶如神啟般昭告這樣的下午或者已經是他最后的余生時光。
如此清晰的暗示,不乏悲憫的宣告dr.urbino已經走到了他生命中最后的下午。而,相比這個預告,老馬關于對衰老的細節描寫則是更觸目驚心和過目難忘的。
才過50歲,dr.urbino對自身肢體逐漸衰老的過程已經有了驚人的感知力。尤其在每日午睡后醒來但尚未睜開眼睛的那片刻里,在他的體內,由上到下一個接一個,他感知到它們的存在——失眠的心房,神秘的肝臟,封閉密實的胰腺,他明白,如此清楚地感受到身體每一個器官及它們當時的感覺和狀態,絕非因為他是一個醫生。
他注意到身邊最老的人都還是比他年輕,他已經是他們那一代人中仍然活在世間的最后的傳奇。
從他第一次發現自己的健忘起,他就已經洞悉原因,便開始采用在醫學院里老師教的方法,用筆和紙代替記憶,很快他發現那只不過是徒勞的掙扎,因為他沒多久就已經到了即使看到口袋里的紙條也想不起上面的文字所代表的含義的地步。接著往下的情形越來越糟:滿屋子里到處找明明戴在鼻梁上的眼鏡,已經鎖過的門還要用鑰匙再去轉一遍,讀著讀著書,漸漸地就失去了感覺茫然無緒,因為他根本就忘了那里面矛盾沖突的起因以及各種人物彼此的關系。
比起失憶更糟糕的,是他一天比一天能夠清楚的感知到。他正在無可救藥的一點點失去自己在學術上的專業判斷。這令他寢食難安。
即使不是來自于自身的醫學基礎,僅憑經驗判斷,dr.urbino知道那通常些致命的疾病都有它自身獨有的氣味。但那些味道與衰老的氣味卻連一絲都不同。
從醫院的解剖臺上那從頭到腳被切開的尸體上,從那些拼命的想要以成功掩飾自己的年齡的病人身上,從自己衣服上濕津津的汗漬味以及身邊熟睡的妻子那不設防的呼吸中,dr.urbino不止一次地感受到那種氣味,清晰獨特,一聞便知,絕不會錯。
如果不是因為dr.urbino在骨子里是一個傳統的***,他根本在心里早就認同攝影師saint-amour關于死亡的恐懼——在因為年老而變得不體面之前,將一切提前結束不羈為一個更好的選擇。
82歲的醫生有著絕對的自知之明,他知道他的生命只不過維系在一根纖若游絲的細線上,這根線脆弱到有可能僅僅因為在睡眠中變換了一個姿勢就被崩斷。而現在他拼盡全力不讓這根線繃斷,不過是因為在跌入那一大片死亡的黑暗前他還沒有看到上帝向他伸出的牽引的手。
也許上帝早已將他的使者派到了醫生的身邊。
那只被醫生像愛人一般珍視和對待的饒舌的鸚鵡根本已經不再是一只鸚鵡。那個自詡高貴自命不凡的家伙,除了能講法文能唱贊美詩,他還很善于反唇相譏。這個逃出牢籠做妖作怪連消防員都不能奈之何、且把家里攪了個翻天覆地的罪魁禍首,dr.urbino恨鐵不成鋼的罵他:你這個無賴!
而這個妖孽,居然伶牙俐齒的回罵醫生:你才是那個更混蛋的無賴!
氣急敗壞的醫生只好一邊對它虛與委蛇假意攀談,甚至唱一些示好的歌兒來安撫他;一邊攀上了靠近那只不懷好意的鳥兒所占據的枝頭的長梯,不知不覺間dr.urbino攀上了長梯的第三階甚至是第四階,他不知道自己算錯了那根樹枝的重量。他信心滿滿十分篤定的以為,只要伸手過去就可以抓住那個鬧的整個家里烏煙瘴氣沸反盈天的惡棍。
他確實抓住了這只作妖作怪的家伙。然而,就在他抓住它的那一剎那,腳下的長梯突然滑開去然后驟然離開了他的雙腳,他被懸置于半空中,無比清楚地知道迎來了自己82年人生的最后一刻。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篇3
小說以來自安的列斯群島的流亡者赫雷米亞的自殺開篇,從而引出主人公之一的胡維納爾醫生,他和赫雷米亞是棋友。值得一提的是,赫雷米亞的自殺并非為愛而死,起碼在胡維納爾醫生記憶中的自殺事件里,第一例不是為愛而死的。他是想通過死亡來逃避衰老。
胡維納爾醫生按照赫雷米亞遺書上的地址,找到了他生前的情人,她早已身穿喪服,十分平靜。她很愛赫雷米亞,但她也尊重他對生命的理解方式,盡管這方式有些荒誕,并且她的余生將繼續住在“這座窮人等死的墓穴中,無怨無悔?!?/P>
這份愛情是隱秘的,也是純粹的,理性的。
接著是胡維納爾醫生和她的妻子費爾明娜。胡維納爾一輩子作為主流婚姻觀的守護者,經過赫雷米亞的死亡,受到了赫雷米亞自由開放愛情的沖擊。轉過頭來,他自己和費爾明娜的愛情已經是被幾十年生活的`瑣碎充填。
他信奉著“在婚姻中最重要的是穩定,而非幸?!?。在他年輕時曾有過一個情人,但因為巨大的心理壓力以及妻子的察覺,他果斷地結束了這段關系并且和妻子坦白??梢哉f,他在世俗中保持順從,保住了和費爾明娜令人艷羨的愛情。
而他的死亡也令人唏噓,盡管文中多次描寫他的年邁,暗示他生命的消逝,但最終是因為上樹抓鸚鵡而摔死,他用最后的力氣向費爾明娜告白說:“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愛你?!?/P>
這份愛情很現實,有歡樂,有碰撞,都是來源于柴米油鹽的黏膩。
然后是費爾明娜和阿里薩,她們是另外的兩位主人公。在胡維納爾去世之后,阿里薩終于可以向費爾明娜表明自己五十多年的心意。他們在年輕時,便已經相識,彼此還保持了一段時間的書信往來,盡管遭到費爾明娜父親的反對,但最終還是費爾明娜自己放棄了。當時費爾明娜居然只是因為阿里薩的外貌不是那么光鮮,不符合他信件中費爾明娜所想象出的樣子,就結束了這段情誼,而嫁給了名利地位雙豐收的胡維納爾。
如今丈夫已經去世,她也重新認識并欣賞阿里薩,面對子女的阻撓時,這一次她選擇抗爭。所以,費爾明娜在世俗中先是順從,后又反抗。而阿里薩則一直是自我感動式地等待著費爾明娜,這期間他有數不清的情人,但也是孤獨的,孤獨地等待著費爾明娜,孤獨地與世俗斗爭。他的一生隨時都可以為愛而死?!跋蛭议_槍吧,沒有什么比為愛而死更光榮了”是他的宣言。
阿里薩和費爾明娜最終重新相愛,兩個孤獨的老人一起航行,打著霍亂的黃色旗幟,來來回回,無法靠岸,船下的世界無法接受他們,他們也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中許下“一生一世”的承諾。
這本書被稱為“愛情的百科全書”,因為它描繪了各種各樣的愛情??墒遣徽撃囊环N都籠罩著一點悲劇色彩,引發出我們對愛與孤獨,衰老、生命與死亡的思考。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篇4
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被譽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之一”?!痘魜y時期的愛情》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完成的`第一部小說。講述了一段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愛情史詩,窮盡了所有愛情的可能性:忠貞的、隱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圖式的、放蕩的、轉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馬爾克斯曾說:“這一部是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發自內心的創作。”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哥倫比亞,瘋狂的愛情如霍亂一般橫行。意外死亡的烏爾比諾醫生的葬禮上,他的妻子無比悲傷,卻迎來了一位出乎意料的客人:她曾經的戀人弗洛倫蒂諾出現并告訴她,半個多世紀后,他還在等她。一切都始于多年前偶然的一瞥,年輕的接線員弗洛倫蒂諾對費爾米娜一見鐘情,二人私定終身,卻遭到費爾米娜父親的反對,感受到戀情虛無的費爾米娜離開了他。五十多年后,他終于有機會再次宣布他不變的愛情……
許多人都是通過《百年孤獨》認識馬爾克斯這位大文豪的,而我第一次讀他的作品,還是通過兒子非常喜歡馬爾克斯的作品的,在高三這么緊張的學習生活中,兒子還是抽時間讀了他的一些作品,可見大師的魅力。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馬爾克斯最負盛名而動人心扉的愛情小說。弗洛倫蒂諾對費爾明娜的愛,美得像是一場世間不存在的幻想,許多人為愛情發燒,只是一陣子,而弗洛倫蒂諾卻發燒了一輩子,在毫無希望的情況下,等待了半個世紀,永遠保留著精神的純潔,獨身直到古稀之年。直到費爾明娜真正愛上他。登上那艘開往一生一世的船,不顧一切的兩人,雖然都已屆古稀,但愛情的姿態,卻永遠年輕。馬爾克斯筆下所展現出來的世間愛情百態,最圣潔不過如此,即使閱盡紅塵,歷經風月之后仍然情比金堅,摯愛無雙。
書中的一對夫妻,丈夫臨死前說“只有上帝才知道我有多愛你”,但明明之前他們還在為生活瑣事爭吵。這是多少情侶間的真實寫照?“你要永遠記住,一對恩愛的夫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穩定的關系?!?,這又是多少人婚后的心理?如他自己所說,寫盡了世間的愛情。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篇5
小說《霍亂時期的愛情》我用了3天時間加快的讀完了,確實小說好長啊,花的時間也不少。先談談我的感想吧,1.霍亂就是愛情,愛情就是霍亂,所以,男主人公阿里薩一生得了這種病:愛情霍亂,阿里薩對達薩的愛情貫穿一生。首先,年輕時的愛情可以在一個男人的內心里安放一生,而且從來沒有變過。這個愛情只是屬于阿里薩一個人的,這種宿命讓人覺得很苦很壓抑,沒有一天讓人覺得幸福和快樂。2.這部小說讓我對男人,不,應該是某一部分男人對于愛和性的思考,也就是,一個男人可以和女人有性,但不一定會有愛。在男人的世界里,愛和性是可以分開的。阿里薩把自己的愛情留給了達薩。
年少時的一見鐘情,通信往來,可他們沒有真真實實的面對面交往過、了解過,女主人公結婚生子過著幸福的人生,而男主人公一直幻想著可以娶到女主人公,哪怕到了生命的盡頭也是這樣想的。
男主人公好執著,這樣的執著,怎么說,一個字苦,兩個字是太苦,人生意義和快樂就在等著那一個人,而那個人卻渾然不知。男主人公有沒有想過他所有的堅持和等待也許會是一場空呢?我想他不會這樣想。男主公自己也說:愛情就是他的宿命。只是,換做誰,沒人想用一廂情愿的方式去消耗自己的一生,沒有回應的愛情,總歸是在絕望里過著每一天。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篇6
終于讀完了這本小說,談不上輕松,中間斷斷續續讀了很久,我一度以為這本書寫的不是愛情,而是婚姻,穩定的跨越兩個世紀的幸?;橐觯土硪粋€被愛情傷害的人為了內心發泄情感而在不同女人身上尋求安慰的故事。
女主角費爾明娜是阿里薩的初戀,有錢的小姐和會拉小提琴,為愛而奮不顧身的少年,在一段看似轟轟烈烈,實則建立在幻想的基礎上的關系中,我覺得費爾明娜獲得的是一種理智的解放和對父親的反抗的快感,而阿里薩則是全心全意愛著這個人。當費爾明娜第一次真實接觸阿里薩時,她就明白了自己不愛這個人。在父親的有意撮合下,她和烏爾比諾醫生開始熟悉,在醫生彬彬有禮的愛慕和追求下,她選擇了妥協,嫁給了醫生,然后開始了長達跨越兩個世紀的穩定的婚姻關系,在外人看來是如此的的幸福,包括阿里薩,但是夫妻之間的摩擦和矛盾是瑣碎而致命的,費爾明娜怨恨著這一切,夫妻二人其實很多時候都在忍受對方。
而阿里薩這邊,則戲劇化的多。他和無數女人,尤其是寡婦發生了關系,每一段關系里面,我都能看到愛的字眼,我不知道這到底是是不是愛,但是在他已經到了當爺爺的年齡的時候,依舊在和自己孫子輩的妙齡少女發生肉體關系,這其中也有愛的成分,只是不知到底有多少。每一次阿里薩幾乎迷失的時候,就會在公眾場合不經意間碰見費爾明娜和醫生夫婦。這是他心底的愛又會激發起來。他的一生,就像是在費爾明娜這條主線上生出了許多旁支,來幫他轉移痛苦,解決內心訴求,更多的時候則像是一種習慣,以證明自己還沒有老,能一直等到醫生去世,等到費爾明娜成為寡婦,能等到自己再次追求上她。多么瘋狂而大膽的想法。
最終,費爾明娜和阿里薩一起躺在了掛著黃色旗幟象征霍亂的船上,重新開始了他們等待一生的愛情。
其實這篇文章花了很大篇幅在寫費爾明娜和醫生的生活,而且他們的婚姻生活是幸福而長久穩定的,被絕大多數人稱贊和羨慕。只是我不知道這是否也是愛情的一種。阿里薩荒誕的生活和克制過時的外表完全是兩個極端。他們的愛情,是在一種壓抑絕望的社會背景下,在暮年腐朽的陰影中開出的白色玫瑰,就像文中所說:“想不到愛你竟成了我唯一的宿命。”不是年輕時候的轟轟烈烈,也不是壯年時的安穩踏實,是窮其一生,為愛而活。
讀完之后,更多的不是感動,是感慨?;蛟S年輕時會遇見很多風景,但在老了之后去回顧,更多的是今不復昔的無奈,相伴一身的丈夫,走的時候讓自己既痛苦又怨恨,回想這一生,受到了世俗的一切束縛,到頭來也不知道何為愛,何為存在。生命的盡頭,終于體會到了什么是愛情,但終究短暫。
其實現在很多人都懼怕婚姻,因為日積月累留給雙方的,多是生活的教訓。其實仔細想想,和身邊的人一起走過幾十年的歲月,忍受著對方的各種毛病,拴在身上的,更像是一種責任,而不是最初以為的愛。似乎只能把轟轟烈烈的愛情留給年輕的歲月,等到一定年紀,就急著找一個人,無論愛與否,匆匆忙忙的過下去。我見過許多老年夫妻,并不是書上看到的和諧共處,將愛延續這一生。他們之間因為小事爭吵,無法忍耐對方的任何一點毛病,卻只能拴在一起了卻殘生,有溫馨的生活,更多的是生活的殘酷。
但是呢,我依舊希望每一位尚且年輕的朋友,選擇自己真正愛的人,能走多遠是緣分,但是能一起走就已經是生命中難得的美好了。給大家放個視頻吧,《剩者為王》里面的,希望你們能看完吧。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篇7
很偶然間,與《霍亂時期的愛情》不期而遇。這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作品。才翻過幾頁,便欲罷不能,一頭扎進,直到最后一個畫面的消失。整部小說,像一棵大樹,作者以冷峻、從容的筆調,先展示樹冠的繁茂,然后順著葉脈、枝干向樹根走去,把阿里薩、費爾米娜經歷半個多世紀的愛情故事,描寫得跌宕起伏、蕩氣回腸。那偶爾冒出的或激情或幽默的語句,似草叢中潛伏的鳴蟲,突然跳出攪動你的眼神,趁你咀嚼回味之際,又倏地藏起。這大概就是傳說中張弛有度、令人著迷的語言風格了。
這是我讀過的最好的以愛情為題材的小說。所有此類題材的小說無一例外地在糾結一個問題:愛情是什么?加西亞并未告訴你答案,他只在書中展示了人類所有可能經歷的愛情:一見鐘情,熱戀、苦戀、單戀、三角戀……精神的、身體的……高尚的、卑微的……極少濃墨重彩,大多輕描淡寫,有些甚至只以寥寥數筆帶過。在嚴肅的、頗有分寸的行文風格中,一切都是那么真實而又深刻:世界上沒有比愛情更艱難的事了。我對死亡感到的唯一痛苦,是沒能為愛而死。她從來沒有想到,好奇也是存在的愛情變種。社會生活的癥結在于學會控制膽怯,夫妻生活的癥結在于學會控制反感。他們的感覺不像新婚夫妻更不像晚遇的情人。那頗像一下越過了夫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磨難,未經任何曲折,而直接奔向了愛巢。他們像被生活傷害了的一對老夫妻那樣,不聲不響地超脫了激情的陷阱,超越了幻想和醒悟的粗魯的嘲弄,到達了愛情的彼岸。……每一段都意味深長——真實的愛情往往充滿了不凡的氣質,只是有些人連真實的勇氣也沒有。
當書本還剩為數不多的幾頁時,我一直隱隱擔心故事的走向,好在結尾是傷感中透著溫馨的——馬爾克斯,他犀利的眼光穿透愛情的本質直抵人性,把所有的讀者帶進那個古老的話題不能自拔。掩卷之時,我發現自己愛上了這個了不起的老頭兒,愛上他的文筆與敘事方式。或許是讀過《百年孤獨》后的延續、發酵與爆發吧,——哦,這大概是愛情的另一變種,誰能說戀上某類書籍就不能稱之為愛情呢?
推薦訪問: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7篇 霍亂 讀后感 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