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論文發表,供大家參考。
淺析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優化
【摘 要】本文從閱讀的心理機智入手,探究有效閱讀教學的實施方案;從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對課文的自主探究、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引導學生不斷地進行閱讀;課堂提問要有效,應多一些啟發式提問、開放式提問和創造性提問,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與鑒賞作品的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意識、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三個方面論述如何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教學實踐
新的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求教師高度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廣泛進行課外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領會語言規律,提高閱讀理解和鑒賞能力。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從如下幾個方面作適當探究。
1. 審視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在高中語文新課改推進的過程中,閱讀教學引進了體驗、對話、感悟等新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由于對閱教學的新理念及新模式、閱讀教學的基本元素的認識和把握不夠得當,以至于出現種種誤區。
(1)強調語文素養,而忽視知識建構。不能因為說語文素養,就取代基本的閱讀知識、技能、策略的訓練,其實這些正是語文素養的重要內容。
(2)教學對話中出現形式對話、低效對話。由于新課改反對教師獨霸課堂的滿堂灌,注重教學對話。于是教學中看似注重對話,你來我往,有問有答,其實其中充斥著不少虛假對話,無效對話。
(3)為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倡導學生個人的獨特體驗、感悟,卻忽視對文本的基本尊重,探討脫離文本,多元解讀、個性化解讀泛濫。同時在教學中,教師應有的角色喪失,教師不能真正起促進學習者的學習發生跳躍的、起一種腳手架作用的他者作用,教師對學生的探討、解讀不能給予正確導向的評價。
(4)為改變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新課改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于是接受式學習便被無情地拋棄了,取而代之的是每堂課頻繁的四人小組探究活動,這種沒完沒了、沒有實際效果的探討其實是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簡單化和異化。
2. 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幾個措施
(1)教師發揮主導作用,有所為有所不為。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教師高度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發展獨立閱讀的能力,強調個性化多元化解讀,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但這絕不意味著忽視或放棄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的缺席或作用的弱化必使課文閱讀教學衍變成放羊式閱讀。那么,一堂有效的語文閱讀教學應該有什么評判的標準呢雖然目前并沒有統一的標準,但它應該能很好地把握三個維度,處理好閱讀教學的基本元素與相互的作用關系,發展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思辨能力、批判能力,學生能通過自身的體驗,恰當地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教學過程是不斷多向互動和動態生成的過程。
以學生實際為本,精心設計活動。善于結合課文和學生特點,既生動有趣又高效藝術地將文本學習轉化為一個個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發展、提高是實施新課程教學中最重要的一環。在活動中,立足文本,讓學生有思想的收獲,精神的享受。但它的設計、調控也是最難的。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討論習慣、科學的討論方法,達到實效的討論目的。
學法指導主要引導學生研究如何學的問題,探討科學的學習規律和方法。具體引導學生探索出適合自己的聽課的方法、討論的方法、各種具體閱讀的方法等。學法指導旨在使教與學形成合力,更好地促進學生發展。如我們學習寫景散文時,可引導學生掌握概括景物特點的方法,分析賞析意境的方法等。當學生愛學語文、會學語文、學有實效時,語文教學也就達到了無為而治的境界。
留空白,延伸擴展深化課堂。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還要讓學生帶著問題出課堂。要把課堂變成思維的碰撞所,把每節課上成問題課,即把課堂作為酵母,激發學生在教師指導、學生嘗試、學生合作、學生探究中發現問題。這樣課堂教學自然就延展到課外了。
(2)引導學生對課文的自主探究,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與鑒賞作品的能力。
高中語文新課程注重學生語文應用能力、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養,明確要求學生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必然應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對課文的自主探究,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與鑒賞作品的能力與水平上。
首先,要發揮學生主體地位。閱讀教學中,學生是閱讀的主體,教師不能代替學生讀,應該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一篇篇課文,因為離開了課文,閱讀教學就丟失了語文學習的特殊憑借物。可見,讀者是閱讀活動中的主體,能否進行探究性閱讀教學,從根本上說取決于學生。
其次,閱讀教學中,語文知識不能被弱化、淡化。在語文素養中,大概誰都不會否認語文能力的核心作用,而能力的形成中不可忽視的是科學訓練,因而,知識教育在其能力發展過程中的特殊作用不可忽視。應該重視在具體作品的教學中讓學生感悟、體驗,比如讓學生感悟到意象是什么東西,并且學生能用意象等詞來表達他們對具體作品的理解,這樣,知識教學就能真正落到實處。
(3)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意識,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指出:通過對語文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要素的整合,切實提高語文素養。在閱讀教學中,要把學生身心發展和文化內涵結合起來,關注人類、關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要注重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主義情感。在閱讀教學的實施過程中要發揮傳統文化的作用,為學生構造精神的家園陶冶人性與情操、心智與靈魂,喚醒生命與智慧、主體性與創造力,從而充實生命內涵、洞察人生真諦,把握生命的價值,提升人生境界。
總之,我們不能讓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在課程改革中又陷進另一種表現形式下的少、慢、差、費要走出誤區,努力探索確實有效的高中語文閱教學的方法策略,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才不會是一句空話。
下頁帶來更多的推薦訪問: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論文發表 教學論文 高中語文 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