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生態文明作為全新的理念,對人類發展具有長期性、持久性引領。而高職院校為社會培育技能型人才,把生態文明理念融入校園文化中去,有助于打學生形成生態文明觀念。
關鍵詞 生態文明 校園文化 路徑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生態文明建設刻不容緩,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把生態文明理念扎根高職院校校園文化中去,達到影響大學生行為的作用。
1生態文明視域下建設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重要意義
環境造人,文化造魂。校園文化影響大學生的道德品格、人文修養等。生態校園文化建設,對培育大學生生態價值觀,提升高職生態主體意識、責任意識至關重要。
1.1有利于高職院校培育學生生態意識,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形成生態文明價值觀.建立和諧的生態文化氛圍
對高職生進行生態文明教育,提升他們的生態文明素質。當他們面對生態環境破壞時,能夠及時將生態文明轉化成意志,阻礙環境破壞。加強高職院校生態文化建設,讓學生在校園文化中感受生態環境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讓他們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互榮,人類才能持續長久發展。樹立科學的生態價值觀,建立和諧的生態文化氛圍。
1.2有利于高職院校建設生態校園環境,實現高職院校文明、和諧、綠色、可持續發展
生態文明對人類持續發展、解決生態危機非常重要。生態文明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目的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互榮的中國夢。中國夢不僅是富強、民主、文明的夢,更是建設生態良好,美麗家園的夢。高職院校是美麗中國的一份子,社會生態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生態文明視域下開展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有利于高職生樹立生態文明價值觀,對構建綠色、和諧,美麗的生態校園環境至關重要。
1.3有利于高職院校園生態文化建設,提升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內涵
高職院校對生態文明進行宣傳教育,將生態文明理念融入校園文化中去。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是社會生態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建設校園生態文化,對于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態文明具有重大作用。校園生態文化作為人類生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身具有人類生態文化具體樣式。生態校園文化的建設對于宣傳生態文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至關重要,有助于高職院校提升校園文化內涵。
1.4有利于提升高職院校大學生生態道德素質,促進學生的綜合全面發展
大學生全面發展不僅要求掌握專業領域的知識,更注重對思想道德素質的要求。生態道德素質是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一部分,培養具有節能環保綠色的生態文化理念,已經是各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學校的重要任務之一。在生態文明視域下高職院校開展校園文化建沒,提升生態文明素質增強生態文明程度非常重要。
2生態文明視域下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生態文明建設事關國家持續發展、民族振興。作為培養建設適用人才的高職院校,要抓緊宣傳生態文明理念。校園生態文化建設仍舊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2.1高職生生態責任意識缺乏,生態文明理念理解模糊,忽視對生態主體意識的培育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需要以生態文明理念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先導,把生態文明理念融入校園文化中去。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必須緊密結合現實社會的發展,不能只停留在傳統保守落后的發展理念中,導致校園文化建設滯后。其次.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作為培育和踐行生態文明的重要建設平臺,對于大學生生態主體意識、責任意識培育力度不夠。導致大學生綠色意識淡薄,綠色科技創新能力明顯不足,阻礙了高職院校實現綠色、和諧發展。
2.2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過度重視物質文化,弱視校園精神文化現象
校園文化建設,主要以物質文化為主,弱視精神文化的主導作用。調查顯示,大多數高職院校都建設樓閣假山、豪華圖書館等,對于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缺乏。另外,校園資源不能循環利用,各個學校都有大型設施建而未用。學校內部資源不能共享,重復盲目建設嚴重。再者,過度追求物質化忽略校園精神文化建設,高職院校承擔著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綠色人才的責任,高職院校校園精神文化本應引領物質文化建設。
2.3對生態文明的宣傳教育過于單一,生態文明教育方式需要改進,有待創新
生態文明理念的習得,需要認真的學習,深入了解。從認知到形成生態價值觀,再到引領大學生的行為,需要持久的宣傳教育。其次、生態教育走過場,不能深入人心,進入人腦。再者,傳統的生態教育方式已經明顯落后,急需更新。因此,全新的宣傳模式要采用,直接攝入到學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改變他們的觀念,用生態價值觀引領他們的日常行為。
2.4生態文明未能融入高職院校制度文化建設,生態文明教育未得到制度保障
高職院校生態文明宣傳缺乏制度性保障,只有制度才能保障良好生態文化建設得到延續。目前,高職院校生態文明的相關規章制度還不健全,校園文化制度不能適應生態文明宣傳建設的需要。另外,生態學術制度有待建立,學術不規范、不道德現象時有發生,學術評價制度急需完善。不完善的校園文化制度導致生態文明的宣傳不能徹底貫徹。學校內部運行不能按照生態的運行方式進行,導致生態文化制度建設的障礙。
3生態文明視域下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建設路徑
針對在生態文明視域下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出現的問題.高職院校采取有效方式宣傳生態文明理念,增強學生生態環境責任意識,培養環境情感等。
3.1高職院校加大力度宣傳生態文明理念,增強學生對生態環境的認知程度,培育大學生的生態主體意識
首先,構成“五位一體”的社會主義建設總部局,其中生態文明是嶄新的理念,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域。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人民福祉,民族復興。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技能型人才的搖籃,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統領校園文化建設;其次, 高職院校校園生態文化建設以綠色發展理念為核心,糾正過去綠色發展理念上的缺失。要加大生態文明宣傳力度,提高高職生的生態文明素質,讓他們從對生態文明認知到自覺遵守的轉變,培養大學生生態主體意識,營造良好生態文化氛圍。
3.2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改變只注重物質文化輕精神文化現狀,精神文化引領校園文化建設,打造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
生態文明視域下的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要以生態文明理念為指導,精心提煉校園發展歷史及人文資源,把學院特色文化融入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從而達到提升校園文化品位的作用,打造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因此,校園文化建設中過去只注重物質而輕精神,導致精神文化弱視現象。要實行既抓物質文化建設,更注重精神文化的引領。在物質文化建設上,要把生態文明融入其中,這樣綠色校園、生態校園的建設將取得顯著成效。
3.3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采用新穎、靈活地教育方式
校園生態文化建設,首先,要定期進行生態文明宣傳教育,讓他們樹立生態文明意識,提升生態道德素質。其次,改變宣傳方式,多渠道寬領域教育方式。請生態學專家作報告,組織學生討論,激發學生的環境情懷,曾強環境保護意識和憂患意識。同時,讓學生去社會宣傳生態文明思想,讓社會感受生態文明教育的必要。再者,互聯網上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勢在必行,網絡生態教育要得到加強。利用網絡開放時代,倡導生態文明觀念,推行生態文明教育。網絡生態教育要管控好生態文明理念的主流思想選擇,要把國家規范的生態文明理念進行宣傳,達到社會國家生態觀念一致。
3.4高職院校要構建生態校園制度,融生態文明理念于校園制度中去,建立綠色、和諧的生態文明校園
首先,是要建章立制。規章制度的建立主要是把生態文明理念的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與和諧發展理念融入到校園文化制度建設中去,要用制度來規范管理.保障高職校園制度文化建設得到貫徹。其次,要建立生態評價制度和生態學術制度。建立制度的目的就是要使管理更加規范化,不偏離目標。用制度遏制規范,使既定目標保障實施。再者,高職院校構建綠色、和諧的制度。高職院校要建立科學合理、權責明確、管理高效的生態制度,保證高職院校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良好的效果。讓老師和學生對生態文明建設產生認同感,并且自覺遵守。
參考文獻
[1] 崔永和等.全球化與生態文明論綱[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2.
[2] 楊京平等.生態安全的系統評價[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