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1987年參加教育教學工作,至今已有27年,一直分管學校德育工作。近年來,我校圍繞“一切為了學生的未來”的辦學理念,以德育人,扎實工作,德育工作取得了較好成績,我校先后獲得“扶綏縣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集體”“職校送生先進單位”等稱號。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優化育人環境
在投入巨資建設校園綠化美化工程,加大基礎設施投入的基礎上,我校進一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優化育人環境,進而倡導校園觀念文化。我們在校園各處逐步布置校訓、三風、名人名言、優秀畢業生人生格言的宣傳牌及行為規范警示牌。運用積極的輿論導向,強化學生的整體意識、目標意識、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使學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圍中得到感化,形成良好的學風和文風。
此外,我校十分重視開展學生社團活動。學校成立了小文學社、廣播站、美術興趣小組、籃球、乒乓球等社團,參與率達90%左右;每年舉辦元旦文藝晚會,促進學生身心和特長的發展。
建設好兩支隊伍,夯實育人基礎
近年來,我校教育管理工作不斷進步,靠的是充滿活力的高素質教師群體,靠的是充滿朝氣的高素質的學生干部隊伍。
造就育人隊伍方面 首先,強化師德教育。我校開展以“鑄師魂、展師風、重師能、樹形象”為主線,以發揚“敬業奉獻、勤業愛崗、樂業愛生、精業鉆研、創業開拓”五種精神為主要內容的“塑形象工程”系列活動。通過對照先進典型,讓教師找出不足,獲得進取的力量。組織教師自編或搜編弘揚師德的格言,作為座右銘鞭策自己。其次,為教師鋪展成功道路。我校制定青年教師成才規劃,抓好“青藍工程”,抓好青年教師崗位培訓與崗位自學教育工作,以“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為新老教師鋪好路。
培養學生干部隊伍方面 在我校的學生自我管理中,學生干部是一支重要的隊伍,我們對學生干部的培養做法是:民主推薦;崗位競選;組織培訓;活動鍛煉;參與管理。
以全體學生為服務對象,以德育人
德育要求的時代化 首先,我們在觀念內涵中力求注入新的活力。我們通過開展“慶建黨八十周年,展東門學子風采”等系列活動,使學生獲得愛黨、愛國主義情感體驗。其次,在形式上力求適合當代學生求新的特點。通過招聘校廣播站播音員、征集綠化短語等活動,激發學生積極性。第三,在實踐活動上突出“開放性”。我們積極探索研究性學習的活動,開展“與社會牽手、讓青春發言”的社會實踐活動,幫助學生逐步走向社會。
德育網絡的立體化 在德育機構和組織方面,我校開辟三條德育渠道,形成立體化德育網絡。一是以教師為主體的德育渠道,由校級德育領導小組、政教、團委德育指導小組、班級德育工作小組構成,保證學校各項德育任務的落實。二是以學生干部為主體的德育渠道,由校級的團委、學生會,班級的團支部、班委會構成,主要任務是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德育活動。三是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教育渠道,主要是通過開辦家長學校,建立家校共建,加強同社會各界的聯系,建立校外德育基地。
德育形式的多樣化 一方面各科教師上課時堅持德育滲透,寓德育于各學科教學中。另一方面開發活動課程和環境課程,寓教育于各種形式的活動和環境熏陶之中:每年重大節日開展教育活動;每周一次的國旗下講話結合實際,常講常新;各班主題班會每周一次;學校墻報每月一期;請專家到校作法制報告、科普講座;“感恩教育會”使德育得到升華。
德育管理的剛柔化 傳統的剛性管理強調的是外在的規范,我校不斷加強和完善學生的管理制度建設,把《東門鎮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編印成冊,人手一冊。同時,德育管理也需柔性管理、人性化管理。我校要求教師在管理中突出“四重”:內在重于外在,個體重于群體,肯定重于否定,身教重于言教。讓柔性管理發揮出入理、入情、入心的效能。
德育考核的常規化 第一,學生品德評定。堅持“三個為主”:以肯定成績,鼓勵表揚為主;以學生的現實表現為主;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主。評定過程中,唱好“三部曲”:開學初,交代品德評定的內容、方法;期中進行初評,肯定成績,指出不足;期末進行總評,先學生自評,后小組互評,最后由班主任綜合評定。第二,班級活動評比。堅持“三結合”:常規檢查與抽查相結合;個人表現與班級評定相結合;班級評比與班主任考核相結合。第三,班主任工作考核。堅持“三考”:日考,每天對班級六項常規進行檢查評分并公布;月考,每月對班主任工作進行考核,根據考核情況確定班主任津貼;學期考,堅持“三掛鉤”,即把考核結果與每位班主任的年度評優、晉級、職稱聘評掛鉤。
近年來,我校德育管理方面的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由于自己分管工作較多,先進的德育理論學習還不夠,我校德育工作的特色還未真正形成,這些都是今后工作中我們要更加努力的方面。
(作者單位: 廣西崇左市扶綏縣東門鎮初級中學)